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45名“老干部”到村一月多,他们带来了什么?

新安晚报 新安晚报 2022-05-03


编者按
前不久,合肥选派45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村任职,担任第一书记。“老干部”们退岗不“褪色”,到一线发“余热”。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干部”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此举将推动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和组织资源向基层一线汇聚,助力乡村振兴。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前往部分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任职所在村(社区),实地采访了解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

  


1从警官到“村官”,他准备大干一场

  

9月6日,张建明正式前往肥西县三河镇木兰社区报到。到岗一个多月来,他一边熟悉情况,一边开展工作,忙碌并充实。今年59岁的张建明原先是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二级高级警长。几个月前,合肥市委组织部摸底到村任职意愿,他积极填表报名。“在快要退休的年龄,还有机会前往新的岗位继续工作,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张建明说,他热爱农村,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未来三年,他将谨记第一书记的职责,为社区、为村民办些实事、好事。 


张建明与村民进行交流。本报记者 余康生 摄


多岗位锻炼,愿意在一线继续“战斗” 


张建明是山东枣庄人,17岁参军来到安徽,军校毕业后被分到安徽省军区机关工作,在安徽一待就是40多年。“我们家在皖北有亲戚,对安徽很有亲切感,所以就带着一腔热血过来了。”张建明说,他的三伯是八路军,后来参加孟良崮战役时牺牲。父母亲是党员,受到父辈的影响,他一直都想有机会到一线去“战斗”。 


在安徽省军区机关工作20多年后,2001年,张建明任怀远县人武部部长,2004年任合肥市瑶海区人武部政委、区委常委,2007年转业到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他说,自己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对农民很有感情,再加上经过了多岗位锻炼,有比较丰富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到村任职有很大帮助。 
  

军人出身的张建明,待人接物十分直爽,说话声音洪亮。“‘老干部’到村任职,身体健康是必备条件之一,我的身体一向很好,老伴是贤内助,儿子、儿媳分别在读博士后和博士,对我的工作向来都很支持。”张建明告诉记者,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更加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农村一线工作中。 
  

努力转变角色,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 
  

16户脱贫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00人,木兰小学共有62名学生、8名教师……20多天来,对于了解到的社区各类信息,张建明都会仔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不仅如此,他还和社区两委班子,后备干部,退休的老支书、老村长分别进行了交流,以尽快熟悉社区工作。 
  

“木兰社区位于三河镇东北部、环巢湖大道的西南段。”张建明说,他对木兰社区有着特殊的缘分,以前和家人、朋友来三河游玩都会路过木兰社区,停下车和村民们聊天了解一些农事,这里的许多老百姓都认识他。“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木兰社区任职,我愉快地服从了。” 
  

虽然来到木兰社区时间不长,但张建明正在努力转变角色。在他的推动下,许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木兰社区的养老院床位不够,目前正在对增加的房间进行装修,增设6张床位;去年水毁设施的修复、民生工程等正在有序推进……“到村居任职,一定要知道组织上要我干什么,社区需要我做什么,心中装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张建明告诉记者,要想尽快适应新岗位,一定要先当学生,再当先生。而作为第一书记,他会将党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用好资源政策,让当地百姓得实惠 
  

北连滨湖、南接三河,木兰社区有着便捷的交通条件。依托三河镇的旅游名片,三河莲渔现代农业产业园就落户在这里。 
  

“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每年每亩地900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三个村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就业。”木兰社区书记张振告诉记者,该产业园是木兰社区现代农业的代表性企业,拥有莲渔共生基地、龙虾生态养殖基地、螃蟹生态养殖基地等。夏季的龙虾销售季节结束后,当下螃蟹销售正值高峰。 
  

张建明到任后多次来到产业园,实地考察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发展计划。“他的工作经验丰富,许多关于产业发展的理念也值得借鉴。”张振表示,希望以张建明为代表的第一书记们可以给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新的动能,并发挥好桥梁作用,将基层的声音传达上去。“木兰社区地处三河国家湿地公园,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是趋势,对于一些惠农扶持政策,我们要理解到位,对于企业的需求,我们也要服务到位。”张建明表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用好各种资源、用足各项政策,为木兰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出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当地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2从机关回到家乡,他希望扎根农村

  

今年9月之前,丁书文是合肥市人大机关二级调研员。9月8日,他响应合肥市的号召,到肥东县长临河镇长临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今年3月,合肥市出台意见,希望老同志去乡村社区当书记,为乡村振兴服务。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长临河镇是我的家乡,我想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做出贡献。”丁书文说,以前工作更多是在机关、在办公室,如今到田间地头,直接参与乡村振兴,让他再次点燃了干事的激情。 

丁书文(右三)与社区党委班子议事。(受访者供图)


走村入户调研,摸清社区情况 
  
丁书文19岁到部队当兵,1998年转业到合肥市人大任职。“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因为长期不在农村,对农村工作并不是非常了解,到农村会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但丁书文相信,自己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会“适应很快”。 
  
虽然走出家乡30多年,但丁书文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过去对家乡的关注是零散的,去了之后就要系统全面地熟悉。”丁书文刚上任不久,就对长临社区做了整体调研和摸排,他还特别关注困难人群、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目前有40多户,这些要成为今后重点关注的对象。” 
  
丁书文每天都要走访调研,走村入户,他发现村民村干部都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村书记也不是我一时兴起,我要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些什么。” 
  
利用自身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 
  
长临河镇濒临巢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长临社区为长临河镇镇政府所在地,拥有长临河古街,一到节假日,合肥很多游客去休闲观光。丁书文发现,古街的文化气息、旅游产品还不够。有一次,他在古街发现一处民间艺人制作泥塑,作品栩栩如生,他在朋友圈发了后,很多人点赞,“如果做成旅游产品,可以让人到长临古街不光吃吃喝喝,还有东西可买。” 
  
为了开发农村文化资源,丁书文最近还牵头搞了一个活动,邀请“大笔王”书画院书法名家到长临社区给农民写字,丰富农村社区的文化生活,“活动当天有很多百姓去看,反响很好。”他说,今后还将加强联络,邀请他们春节下乡写对联等。 
  
另外,丁书文还重点抓村集体经济建设,带动乡村富民。丁书文说,长临社区作为环湖首镇的第一社区,既有古街,也有现代化的长临河科创小镇,资源丰富,“下一步如何利用好资源,开发资源,做好招商引资,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他说,他会做好牵线搭桥,“把一些企业引进来,解决当地农村就业问题,给当地增加税收。” 
  
搞好支部建设,抓好基层治理 
  
在丁书文看来,自己当“村官”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法律政策。在人大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丁书文深深感受到,社会治理要依法治理,要依靠自治、法治和德治。 
  
“虽然现在能做到有法可依,但在乡村的执法过程中,人情味比较浓,不是那么规范,操作不那么到位,作用发挥不是那么明显。”丁书文说,他们去乡村就是希望能规范执法,“而如何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发挥基层人大代表的作用,在乡村治理中,还大有文章可做。” 
  
最近,丁书文也走访了一些老书记老党员,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要健全基层党支部,组织两委班子去先发地区实地学习和培训,搞好支部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抓好基层治理。”丁书文说,党建是他最先抓的工作,“我过去是人大机关党委委员,支部建设上有经验。” 
  
希望扎根乡村,继续发挥余热 
  
从机关到农村,丁书文发现,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都不一样。“在农村需要克服艰苦的环境,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到一个月,家里人都说我晒黑了。”丁书文说,这对自己也是一个考验。 
  
如今,丁书文吃住都在长临社区,每周末回家一次。“组织上对我们很关心,在生活上也尽量照顾,给我们租住了当地的民房,家里人也很支持,可以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丁书文血糖偏高,平时饮食以粗粮清淡为主,但长临社区没有食堂,只能在外面饭店吃饭,菜肴往往油腻,他打算今后自己烧饭,以便更好适应乡村生活。 
  
“突然改变之前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方式,确实需要克服不少难题。”但对于怀抱一腔建设家乡热情的丁书文来说,他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己一定要做出点成就,“去基层去社区当第一书记,对我们来说不求回报,不图名利,只想为家乡做实事。”丁书文说,如果三年后做得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他愿意扎根乡村,继续干下去。

   


3到村任职三年,老干部们都要忙些啥?

  

让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村任职,这在合肥还是首次。8月26日,合肥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会后,45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奔赴合肥45个村(非全省统一选派的130个村)任职,担任第一书记。为何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他们是如何选出来的?到任后承担哪些职责?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与合肥市委组织部取得了联系。 
  

老干部经验足,是乡村振兴人才资源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主旋律,此次选派45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赴村任职,主要是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组织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比如人才、干部、组织资源等向基层一线汇聚,让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村任职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在干部职级并行后,一些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干部仍然具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他们能力强、经验足,其中很多人在农村工作过,有浓厚的乡土情结。组织部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这些老干部服务乡村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他们到村任第一书记,也是为基层送去一批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视野宽阔,协调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乡村振兴人才。 
  

据了解,通过个人自愿申请,单位组织报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人选77名,并经合肥市委组织部初步审核确定人选54名。之后,合肥市委组织部通过与报名对象面对面考察、与其单位主要负责人谈话,以及听取其单位人事部门的意见等形式,最终确定了45人。由于赴村任职并不是“走形式”,而是要为乡村振兴做出实际贡献,所以符合要求的硬性条件包括年龄、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多个方面,有的报名对象年龄偏大,或是考虑到身体状况,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无缘”此次赴村任职。 
  

任期三年,主要承担四个方面职责 
  

记者了解到,在第一批45名退出领导岗位到村任职的“老干部”中,由合肥市直单位选派17人,县(市)和乡镇选派28人。他们平均年龄60岁,其中50~60岁27人,60岁以上18人,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52岁。 
  

此前,合肥市委组织部综合考虑了村班子状况、发展需求等因素,从全市筛选出50个村(社区),供市直单位报名人员双向选择。在最终选派的45个村中,21个村为选派干部原籍或曾工作过的地方,24个村为村级集体经济较弱、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的村。 
  

9月10日前,45名“老同志”已全部到村上岗,任期三年。到村任第一书记后,他们又担负着哪些职责? 
  

据介绍,为确保“融得进、干得好”,合肥市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明确了4个方面的职责,包括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到任后,他们将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及帮助教育管理党员、发现培养后备干部等,同时借助自己的资源、人脉等优势,助力产业振兴。此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改水改厕等问题突出,“老干部”也要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工作中发力。 
  

对于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保障问题,“老干部”任职期间要重点加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常联系走访群众,了解、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遵守选派规定,不胜任及时调整处理 
  

据介绍,这45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代表的是组织行为,更代表了党的形象。合肥市制定了《合肥市选派干部管理实施细则》,将退出领导岗位到村任职干部与全省统一选派干部均纳入此实施细则管理。 
  

根据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期间,要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并参照选派干部执行请销假、工作例会等制度,开展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对于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老干部”将进行批评教育,不胜任、不称职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处理。 
  

“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不是追求返聘报酬,而是奉献。通过我们和这些干部的交流发现,大家都有着回报社会的意愿,也有挑战自我的精神,并且基本上没有人主动提过待遇问题。”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期间,将由派出单位发放生活补助、通信补贴和往返交通费,租住民房费用由派出单位据实解决。对已退休或驻村期间退休、自愿在村工作且具备正常履职条件的选派干部,经市选派办审批同意后,退休后在村工作期间,由同级财政保障每月不低于1000元经济待遇。与此同时,派出单位要加强与选派干部联系,每半年听取1次工作汇报,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每年要到村开展调查研究,协调推动工作落实。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合肥市委组织部也希望更多的各界人士能够带着资金、技术、项目,为乡村振兴补充新鲜“血液”。

   


4老干部当“村官”,是创新之举值得推广

  

合肥市选派首批45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3年。老干部们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老干部当“村官”是创新之举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合肥首次选派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人才选用机制的一种创新,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值得推广。”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教授昂永生表示,当前乡村发展由脱贫攻坚全面转入乡村振兴,围绕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都要提高,老干部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等,参与乡村振兴,为乡村建设增加力量。 
  

其次,老干部与农村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很多来自农村,对农村生活知根知底,对“三农”比较熟悉,他们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优势,让自愿当“村官”的老干部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借助他们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影响群众,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成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老同志下乡后,要不忘初心,积极作为,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状态,需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昂永生说,当前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如何振兴乡村,对干部的素养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老干部虽然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要与时俱进,和群众打成一片,提高农村百姓的思想水平,推动发展农村经济。“如今很多地方乡村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青壮年大量外出,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这也是对老干部的最大考验。” 
  

昂永生认为,如何把党的政策、老干部能力提升和当地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找到一个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很重要的,要让群众真正感觉到老干部们来和不来不一样,来了变化不一样。他建议,相关组织部门对下乡的老干部生活上要做好保障,让他们心无旁骛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老干部要争当乡村振兴“带头人”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表示,相比年轻干部敢闯敢拼,开拓进取,老干部则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见多识广,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在工作中能保持定力,把握方向。合肥这一举措在当下政治、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干部稳扎稳打的做事风格,有助于当前农村转型发展中的社会稳定。”在他看来,这项举措不仅仅是简单的选派,而是一项战略性决策,体现了合肥对未来发展的高屋建瓴和未雨绸缪。 
  

老干部工作几十年,经历过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变迁和时代发展,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们对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了然于胸,发挥余热的潜能很大。“自愿下乡的老同志,他们都怀抱一颗想干事、干成事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王云飞表示,广大老干部要忘掉过去的职位和荣誉,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到岗之后要积极融入到老百姓之中,深入了解村民关心的问题、难题,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发挥作用,创造业绩,争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刘旸


来源: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

推荐阅读

安徽少年,全网点赞!

刚刚,合肥发出预警!

安徽女婿吴京被“盯”上了!网友:看不下去

热搜第一!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


编辑:姚凯
转载、勘误、福利、合作…加微信:envy09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