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雷锋精神?他们有答案!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2023-04-26
第60个学雷锋日来了

“今天我入了党,我变得更加坚强,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入党这天,20岁的雷锋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1962年,一张青春的面庞定格于历史长河中。今天是2023年3月5日,第60个学雷锋日。时光荏苒,而雷锋的名字已刻在一代代人的心上,雷锋精神穿越一甲子依旧闪耀光芒。


2015年,有这样一些人,成为安徽省第一批岗位学雷锋标兵。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之中的几位,看一看他们是如何温暖了他人,也重新定义了自己。

阜阳长途汽车中心站

“邹侠服务班”原班长

邹侠

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


提起自己成为安徽第一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已从阜阳长途汽车中心站退休多年的邹侠还有些不好意思。但说起雷锋精神,邹侠语气中又平添了几分自豪,“‘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我们这代人就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上学时书包里背着的也是一本《雷锋的故事》。”


邹侠在为旅客提供帮助


1989年,26岁的邹侠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阜阳长途汽车中心站,成为一名窗口售票员。那时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已吹拂神州大地,作为人口输出的劳务大县,彼时的阜阳汽车中心站异常热闹,每天都有大量的旅客从这里乘车出发,“最多的时候一天几万人次,全站的售票额都能到百万。”邹侠还记得,那是一个初春,节后的车站人来人往,老乡们都大包小包地拎着行李。“那时候春节刚结束,天气还冷得很,我看到一个老头穿着那么单薄,年纪都快和我父亲一样大了,我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邹侠一想到老人买票去的是胶东半岛,“那里岂不是更冷?”没有多想,邹侠就将老人拉到一旁让他稍等片刻,和同事简单交代一下后,邹侠就赶忙回家为老人取了件她父亲的棉衣。


在窗口一干就是18年,邹侠也成了阜阳长途汽车中心站“邹侠服务班”班长。像这样助人为乐的例子,在邹侠的工作当中数不胜数,“同事也说过我,这样不计得失去帮助人图个啥?”邹侠也问过自己图啥,“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从小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我就觉得帮助人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我力所能及帮助了人,我就感到快乐。非要说图啥,那就是图我自个儿心里舒服。”


热心肠的邹侠退休后还是闲不住,现在的她是阜阳市妇联维权部的一名志愿者。换了环境,手头上的事更多更杂了,而邹侠还是一如既往地用心帮助他人。从校园到家庭、从家暴到欺凌,邹侠无不尽心尽力去提供帮助。邹侠告诉记者,她是看《雷锋的故事》长大的一辈,学雷锋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什么是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就是!” 


淮北市中医院原援藏医生

王志芳

雷锋精神就是爱岗敬业


“第一次听到雷锋的故事还是小学,当时是在课本上学习雷锋的故事。”王志芳回忆道,“说实话,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是雷锋精神,大家都去做我就跟着去做,学习雷锋就是学一种行为。”从简单模仿,到将雷锋精神当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记,王志芳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转变的,“以前都是看别人怎么做我就跟着做,慢慢就变成打心底觉得自己就该这么做。”


王志芳等人开展错那县第一台剖腹产手术


2013年,安徽省组织第一批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才前往西藏山南地区加大智力援藏工作力度。此时的王志芳已经成为淮北市中医院的骨干力量,加之年纪偏大并不是援藏人员的首选。“医院一开始准备派一位年轻人去,但考虑到当地环境的艰苦,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医院领导最后临时通知换我去。”王志芳记得,那天是星期六,自己并不当班,“我突然就接到领导的电话让我来趟医院体检,当时我还有点纳闷。”在得知自己被选派前往山南地区进行技术援藏后,王志芳坦然接受,“既然藏区医疗资源落后,我作为医生前去支援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而抵达山南地区错那县后,现实的情况还是与王志芳的设想有着不小的差距。王志芳回忆,当时的错那县医院的药品基本上都是内地捐献过来的,要翻山越岭从拉萨或者内陆运过来,“有的药将近一个月才能运到医院。”王志芳告诉记者,“你可能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电压不稳,有时手术做着做着还会突然停电。”但是条件的艰苦反而坚定了王志芳一行援藏医生的信念,“虽然只是呆半年,但只要在这里一天就要尽一份力,尽自己所能为这里培养出一支留得下来的医疗队伍。”


因为藏区地广人稀,住的多是牧民,“一个错那县比淮北、宿州加起来还大。”所以除了每周在县医院坐诊,王志芳还和同行的援藏医生一同提议,每个周末去一个村子进行义诊。“因为藏民住得比较分散,光车程就要三四个小时,一个周末也就只能去一个村子。”王志芳回忆,除了医疗条件匮乏,另一大困难就是语言不通,内地来援藏的医生基本接诊都要配个当地会汉语的医生或者藏民在身边,“即使如此也非常的不方便,翻译可能也只是大致能听懂,往往我们问了很多得到的却只是一句话,有时候比他们还着急。”


王志芳正在查看藏民治疗情况


面对诸多的困难,队伍中难免会有抱怨,但王志芳却不曾有过一点埋怨,“我只是在这里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放牧,当地藏民往往会外出几天不回家,这时就会将老人留在家里。“当时一个藏民就告诉我,这几天他外出放牧,希望我能去他家为他的老母亲看下病。”虽然藏民家住得很远,但王志芳并没有半点犹豫。“老人的病并不是很严重,在开好药交代完准备走的时候,老人家一直拉着我,硬要塞给我们一些鸡蛋,”王志芳告诉记者,“我们语言也不通,但看着她一直说着些什么,不停地把不多的鸡蛋塞给我,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王志芳告诉记者,被评为学雷锋标兵时她也很意外,“我并没觉得做了什么特别的事,只是站好每一班岗,爱岗敬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今退休后的王志芳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而是被返聘到一家社区医院。“我觉得还有能力发挥长处,既然来社区医院,我就希望能帮助医院把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


宿州市埇桥区雪峰社区

原司法调解员

周红侠

雷锋精神就是脚踏实地


54岁的周红侠原是宿州市埇桥区雪峰社区司法调解员,一直扎根基层社区。早期的社区工作杂而多,从文明创建到司法调解,经周红侠手上处理的事多得她自己都记不过来。“文明创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有时候上班路上都能被社区的群众拦下来帮忙调解。”


2018年,宿州市开展了整治违章建筑的工作。周红侠所在的社区有一条商业街,“沿街商铺大多会违搭违建扩大经营范围。”那时候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上门宣传,做好违建商户的思想工作。“谁也不愿意主动拆,上门见到最多的就是别人的白眼,”周红侠向记者回忆着,“不愿配合的商户都等着看我的笑话,如果做不到一视同仁,处理不公,拆违工作就无法推进。”周红侠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在自己怎么说,“从一开始吃闭门羹,到后来全部拆除,没有一户群众投诉才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


作为安徽省第一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周红侠有着自己的理解,“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处理好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我而言‘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分内的事’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


“几十年的社区工作养成了我‘好管闲事’的毛病,看到别人需要帮忙,我就总想凑上去帮帮忙。”退休后的周红侠仍然是群众心中可靠的好大姐,如今她又进入一家物业公司发挥自己的余光余热。谁家里有困难,小区业主之间发生矛盾,一有问题,大家总能看到周红侠的身影。 


大皖新闻记者孙召军


后记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18岁的雷锋在日记本上这样问自己。雷锋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对这一连串的问题作出了清晰有力的回答。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无私奉献,而新时代一大批在雷锋精神感召下的先锋志愿者们也都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每一个答案也都是雷锋精神的具象表达。


伴随着学雷锋活动的热潮在中华大地奔流涌动,雷锋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内化为当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和价值准则的一部分,一批又一批学雷锋的时代标兵向我们走来,他们在新征程上用实际行动不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来源:大皖新闻

编辑:徐栩

推荐阅读
24℃!26℃!30℃!妈,我的短袖呢!
2022年,这两位安徽人感动中国!
官宣!合肥正式进入!
照片曝光!它们在黄山风景区被“偷拍”!
转载、勘误、福利、合作…加微信:envy0921

点击“在看”分享,把大皖新闻设为星标,接收最新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