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小疆有话说】看恰尔登爷爷和热孜蔓古丽奶奶如何体悟时代变迁,享受美好生活

2017-12-15 新源零距离

夏日的清晨,走进恰尔登爷爷和热孜蔓古丽奶奶家,奶奶正在修剪蔷薇,一阵微风吹来,满院都是蔷薇花的清香。一看到我们,笑意就溢满了老两口的眼睛。作为在这里生活了七十年的老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热孜蔓古丽奶奶在修剪花枝



1 ·.    


1963年,为守护这个村落的幸福,恰尔登爷爷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光阴荏苒,他和热孜蔓古丽奶奶携手为这片土地付出了宝贵的时光和青春。


▲伉俪情深,情比金坚


恰尔登爷爷做过村里的出纳员,也做过大队长。



2 ·.    


1968年的一个晚上,有户人家失火了,他立即带着民兵奔赴火场,那时候没有火警和消防车,民兵就拿着锣或者脸盆,分成几个方向,一路敲过去,边跑边喊,没有消防员,锣声就是求救声,是警笛,救火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大火裹着乌黑的浓烟,夹杂着被引爆的破碎声,呼呼的火舌从窗口伸出来,恰尔登爷爷带领着村民和民兵,上屋顶的上屋顶,接水管的接水管,压水的压水,在大家的努力扑救下,大火熄灭了,不仅没有人员伤亡,连棚圈里的牲畜都赶出来了。


▲奶奶为准备去升国旗的爷爷整理衣角


有一年冬天,经过多场风雪的“洗礼”,山上冬窝子里牧民的羊圈坏了,大雪封山,不仅畜群的草料消耗完了,牧民的粮食和蔬菜也开始紧缺起来,那时条件有限,没有货车,也没有拖拉机,恰尔登爷爷和工作伙伴就把面粉、食用油和毛裤等物资绑在马背上出发了,隆冬时节,进入冬窝子哪有那么容易,他们翻越一条条山沟,哈着寒气,搓着冻僵的双手,终于抵达了冬窝子。恰尔登爷爷回忆当年,感慨地说:“冬窝子虽然远,但是那里的牧民也是咱们牧业村的一员。”我笑着提醒爷爷:“如今,政府给咱们修了牧道,不仅去冬窝子容易了,牧民转场也省了不少时间。爷爷不断地点头:“是啊是啊,有了牧道,冬季遇到饲料短缺时也方便向冬牧场及时运草料了!”


▲恰尔登爷爷为十九大报告鼓掌



3 ·.    

有诗说:“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游牧中谱写的,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在迁居中诞生的,哈萨克民族用自己的双腿丈量着世界,追随着生命的绿色!”诗歌不仅诉说了哈萨克族世代迁居的风俗,也诉说了像恰尔登爷爷一样不畏艰险的哈萨克族人民。



“吃水不忘挖井人,出行不忘筑路人。”回首过去,环顾现在,恰尔登爷爷感谢新时代带来的新变化。“ 柏油路,安居富民房,垃圾中转站,村里的风景正如毛泽东的诗词:‘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恰尔登爷爷比划着说。


▲恰尔登爷爷喜获四老人员荣誉证书



4 ·.    

热孜蔓古丽奶奶也不甘落后,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疗人员,不论白天晚上,不论什么民族,只要谁家有病痛,谁家生孩子,她就风雨无阻地赶去,有时候骑着自行车去,有时候走着去。村里的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谁家,谁家几口人,多大岁数,几时娶媳妇添丁,她都知道。热孜蔓古丽奶奶说:“小时候家里穷,农村妇女知识面也窄,老观念多,看不起病的人很多。”热孜蔓古丽奶奶娓娓道来,“现在时代在发展,不仅村里有了标准化的卫生室,而且有 ‘新农合’,看小病不交钱,住院按比例报销,多年前我们连这想都不敢想!”



▼▼▼


正说着,恰尔登爷爷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亲戚来了,热孜蔓古丽奶奶走上前,他们热情地拥抱着彼此。今年,恰尔登爷爷家也新盖了安居富民房,现在有18个孙子,4个曾孙的他,和热孜蔓古丽奶奶走过了51个年头,依然伉俪情深。日月乾坤紫气薰,难得当下好时辰。他们看时代变迁,看世事变化,盼生活越来越好。


作者:孙珍珍,伊犁州新源县委宣传部驻喀拉布拉镇开买阿吾孜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 。



编辑丨史冀

责编丨陈军

审核丨郑伟强

喜欢别忘点赞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新源零距离投稿邮箱:3073892249@qq.com。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43pizn5q&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