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瘦不下来?看完这部纪录片就明白了
不久前,《奇葩说》第五季的一个辩题,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我因为太胖被嘲笑,要不要减肥?”
不仅是参与辩论的颜如晶、庞颖,甚至连马东都主动表示“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太胖”、“减肥”这样的关键词,成为了肥胖人士心中难以解开的一个心结。不管是关怀还是嘲笑,他们都非常敏感,急切地想要摆脱现状。
不知从何时开始,肥胖成为了现代人的集体焦虑,他们无时不刻都在减肥,但能够成功的依然占少数。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们的肥胖?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减肥成功?
在2012年BBC推出的纪录片,就告诉了我们这一切——
《致肥元凶》
The Men Who Made Us Fat
又名:《胖子该怪谁》
全片一共3集,每集48分钟,和之前介绍过的《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属同一系列。
点击图片可回顾消费真相
在看到“肥胖”这个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地将所有的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
减肥失败,都怪我没能“管住嘴,迈开腿”。
都怪我“嘴馋”、“食量大”。
都怪我“总选择那些不健康的食物”。
是吗?
这一切的源头,要从被我们忽视的重要元素说起。
大多数人认为,“不健康”就等于高脂肪、高热量,只要降低了脂肪摄入量,我们理所当然得就能瘦下来。
可我们常常忘了,除了脂肪之外,导致肥胖的万恶之源还有——糖。
比起脂肪,糖的杀伤力更大。
糖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油、面包、调料、零食、饮料甚至主食,都离不开糖的存在。
我们和糖之间的紧密关系,要追溯到1971年。
美国将小农场式的农业生产改造为大规模生产,意在为人们提供廉价商品,以遏制食品价格上涨。
其中发展的最快的,属种植玉米的农民们。
他们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同时将大量的玉米制作成一种廉价的工业甜味剂——高果糖玉米糖浆。
这种促进了废物利用并廉价的甜味剂,成为了蔗糖的替代品,投入到了各大餐饮业的使用中。
其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每天都想喝的「肥宅快乐水」——汽水饮料。
专家指出,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甜度指数是120,比原本使用的蔗糖要甜得多。
制作成本降低了,但商人们却在汽水里加入了更多的玉米糖浆,把饮料做的更甜了。
我们总说甜食让人快乐,当我们沉浸在汽水的甜蜜时,那种刺激多巴胺的愉悦感也增加了我们对汽水的消费。
快乐水越喝越多,结果也显而易见——我们变得越来越「肥宅」。
不仅是汽水,玉米糖浆成为了几乎所有加工食品的成分之一,像是卷心菜沙拉和比萨馅料等等,高甜度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
这种上瘾的快乐感,在科学家的研究中却是十分危险的存在。
“果糖所含的特殊成分能够加速肥胖,它能抑制一种重要荷尔蒙的活性,即凝集素。
凝集素会从这里的脂肪细胞传导到大脑中告诉大脑,你已经吃够了。
当肝脏接收到超出符合的糖分时,凝集素就会停止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摄入过多的糖之后,你会一直吃,身体也不会发出停止的信号,大脑会认为你还很饿,陷入一个“进食—患病—上瘾”的恶性循环中。
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减肥,只是我们已经被这种上瘾的感觉绑架了,辛辛苦苦控制的体重也在此迷失了。
更可怕的是,除了无节制的暴饮暴食之外,摄入过多的糖会加剧脂肪的转化,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甜蜜的糖瘾固然可怕,而更可怕的是随着糖分摄入增长,而不断增大的饭量。
改变我们固有饮食习惯的开始,不是餐馆、超市,而是从一家电影院开始的。
影院经理戴维·沃勒斯坦发现,很多的美国人都有一个坏习惯,把快要吃完的薯条、爆米花,甚至把盒底的盐粒、焦糖通通倒进嘴里。
他们宁愿舔干净盒子,也不会起身再去多买一份,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犯了贪食之罪。
为了满足他们内心对于食物的欲望,沃勒斯坦给爆米花和汽水增加了双倍的分量,但价格却只是比原来的一份要贵一点点而已,大大地促进了影院零食的消费。
人们觉得,“加大分量而价格不是两份的价格,只是介于一份和两份中间,就很超值”。
这其实就是消费者的“实惠”心理,所有的人都想要花最少的钱,吃到最大、最多的食物。
不仅胃得到了满足,心理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贪小便宜”。
贪小便宜的我们被彻底抓住了小尾巴,不仅影院的零食开始变大份,快餐店、超市、越来越多的餐厅都开始卖得越来越大份,我们吃的也变得越来越多。
学精了的餐饮老板们迅速领会了这一要义,“实惠”的促销手段开始玩出了花样。
一开始,他们先是推出了“柜台服务”,点餐不再是慢悠悠的餐桌服务,而是在柜台快速地完成。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周转率,顾客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拿到食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迫切进食的愿望。
老板们对此很是沾沾自喜,“建立自己的柜台服务系统,流水可以打到一百万英镑,但如果是餐桌式服务,顶多也就二三十万英镑。”
接着,他们又推出了更多的选择——饮料分小中大,还有“超值套餐”,没有最划算,只有更划算!
食品包装巨头公司敦促快餐业向顾客灌输着“更大的分量就更超值”的理念,他们担保大包装必定能刺激顾客想吃更大份的食物。
而超值套餐,其实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捆绑销售,将原本不在你考虑内的食物打包、打折出售,直接击中了顾客的“实惠”心理。
在套餐出现之后,快餐店甚至还推出了超大号餐点——巨无霸、双大杯、家庭分享装的薯片,等等。
越来越多人发现了超大份餐点的好处,他们觉得,一般来说分量越大,算下来就越便宜、越超值。
大家沉浸在了“小便宜”的美梦中,纷纷掏钱选择了最大、最多、最快、最划算的食物,饭量也在无意中被慢慢撑大——
“即使我可能不需要吃那么多,但这是我花钱买的,我会把它们吃完。”
实际上,而自以为“赚到了”的我们,却掉进了一个新的无底洞里。
我们总会在吃了一大顿之后安慰自己,下一顿少吃一点就好了,然而到了下一顿的时候,我们又会进行新一轮的自我安慰,循环反复。
我们的胃已经在无形之中,被这些高脂肪、稿热量食品撑大了。
罗尔斯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持续11天里把人们吃的每样食物的分量都增加50%,但其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察觉到加量的事实,反而越吃越多。
11天之后,他们积累了近五千卡的额外热量,这足以使体重增加超过一磅。
如果我们所吃下的是像巧克力一样的高热量食物时,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人们每餐所吃的食物在重量或体积上基本是不变的,所以如果是同样重量或体积的高卡食品,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吃过量了。”
也就是说,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在于——
食物的热量越高,分量越多,人们会吃的越多,胃口会变得更大,你所摄入的卡路里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在成年人陷入肥胖困境时,小孩子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在悄悄上升。
越来越多针对儿童的零食广告打入市场,甚至给父母们灌输了一个观念——
高热量的零食能给孩子补充能量,不仅能作为一种合理的奖励,甚至还能给孩子带来营养。
其中最为突出的零食产品,就是印有孩子笑脸的牛奶巧克力。(自行脑补品牌)
零食的销量猛增,与此同时,孩子们的体重也开始猛增。给孩子们带来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可怕的卡路里和肥胖。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我们总会想当然的以为,缺乏运动是肥胖的原因。
实际上,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肥胖,可能会导致体育活动的减少。
过量饮食像是一个黑洞,不仅加剧了肥胖,影响了日常运动的进行,甚至还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疾病。
为了对抗肥胖,抵制过度饮食和高热量,一种新兴食品出现了——有机、低卡食品。
带着“有机”、“低卡”、“低脂”标签的健康食品占据了超市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的低卡食品摆上我们的餐桌。
从源头开始改变,总能让我瘦下来了吧?
万万没想到,这些“健康食品”隐藏的卡路里,比垃圾食品的并没有少到哪里去。
我没有胡说,给大家举几个最直接的例子。
你一定不会相信,果昔的热量实际上比肥宅快乐水要高。
还有无面包芝麻扁豆三明治,明明都是蔬菜,但它的实际热量比巨无霸还要高。
下午茶必备减肥甜品,燕麦卷酸奶,却比甜蜜的面包圈热量还要高。
早餐最爱吃的蜂蜜燕麦卷,实际上饱和脂肪含量要比那些速食麦片要高得多了。
最冲击的还有美国知名健康三明治品牌,不仅味道没有巨无霸好吃,热量还比巨无霸要多出一半。
那些我们自以为吃下就能瘦的“健康食物”,正在悄悄地给你的肥肉补充新能量。
这些“低卡食物”贴着健康的标签,吸引着想要控制体重的我们纷纷消费,但未曾料到,我们却再次跌入了另一个肥胖的陷阱里。
低脂食物的研究人员坦言,要保持低脂肪和好味道并存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小孩子们都不爱喝脱脂牛奶一样,因为它索然无味。
为了让低脂食物变得“美味”,他们在去掉脂肪的同时又增加了以盐、糖为主要成分的添加剂,但去不掉的,还是居高不下的卡路里。
“人们关注的只是除掉食物中的脂肪,并不关心我们摄入多少卡路里的热量,所以,你往是食物放什么并不是很重要。”
实际上,我们认为是健康食品的酸奶含有很多的糖,水果披萨上面只是撒了一点菠萝,它们本质上就是加工食品,一点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健康。
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在巧克力豆包装印上“低卡”的字样,结果人们就多吃了50%.
同理可得,市面上的低卡薯片、低卡饼干、低卡饮料等等,都有可能是一样的做法。
科学家把这种“自以为健康”,称作“健康光环”。
当一种食物被标榜为健康食品时,人们就会认为它的热量更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多吃一点也不会变胖。
在多吃了之后,为了补偿自己的减肥行为,我们又会奖励一杯高卡饮料、更多的高卡零食,殊不知,你却在肥胖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玉米糖浆的大量投入使用、加大食物份量促使过度饮食,给高热量食物贴上健康标签……
商人们抓住了大众心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牢牢抓住了我们的弱点,并侵入了我们的意识,让减肥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如果就如片中所谴责的,把所有的锅都甩到商人们头上,并不完全合理。
商人们的目的很单纯,就只是想盈利——“这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不太好,但无所谓,我不是医生,我就是个卖面包圈的。”
你可以指责他没良心,但是他说的也没有什么毛病。
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贪小便宜”和“恐惧”心理在作祟。
想要保持健康的方法,就跟长寿一样,盲目迷信“健康标签”是没有意义的。
吃好一日三餐,保持正常营养摄入,适量零食,并保持运动。
就像作为肥宅快乐水的我一样,并不希望大家极端地舍弃这份「快乐」,或是极端地暴饮暴食,追求虚无的「快乐」,凡事都讲究适量。
要知道,快乐水喝多了,也就成了真·肥宅了。
虽然高热量食物能够使你快乐,但也会让你付出健康的代价。
健康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更需要坚持。
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可以远离肥胖,远离身体疾病,也远离消费陷阱。
而肥胖,也不再会让我们感到“敏感”。
*本文作者:阿呆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气质碾压无数女星,澳大利亚国宝级演员,她的颜值和演技,全世界都服
➣上映19年,依然好于98%的爱情片,这个时代太缺少这种“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