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集都9分+,这部拍了63年的神作,要看得趁早

Douban编辑部 豆瓣电影 2019-10-04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还有一句更通俗的谚语,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它讲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家庭,以及成长环境,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无独有偶,英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叫做: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可理解为“七岁看大”)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一部在堪称伟大的神作诞生了——


人生七年9  63Up

导演: 迈克尔·艾普特

主演:Tony Walker / Charles Furneaux / Nicholas Hitchon

上映日期: 2019-06-04(英国)


这是一部在英国ITV和BBC播出的纪录片,也是世界上拍摄周期最长的一部纪录片。


从1964年开始,《人生七年》的第一部诞生。


导演选择了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七岁小孩,有的来自上层社会,有的在孤儿院长大,去采访他们的方方面面。


在此之后,每隔7年对这14个人进行回访,倾听他们的想法,观察他们的人生变化。


截至今年6月份,这部纪录片的第9期也来了。


这一次,主角们都已经63岁,进入到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14名受访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状态


在豆瓣上,这套纪录片的每一部都超过9分。


最新的这一部也不例外,直接飙到了惊人的9.6分


这样的宝藏纪录片,建议大家一定要趁早看。



此前,《人生七年》曾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不仅如此,它还被英国第四台纳入“世界上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


为什么这套纪录片能够受到这么高的赞誉?


一句话可以总结:这是一部用生命来拍生命的纪录片。


它用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视角,展现了关于阶级和人生的残酷真相。



其实从儿时开始,这些受访者身上就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居住在富人区,念贵族学校的小孩,接受的是精英教育。


男孩子们,从小就看《观察员》、《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



女孩子们,从小就要接受形体训练,陶冶艺术情操。



不仅如此,他们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也有着明确的规划。


读名校,上剑桥。


从7岁到27岁的人生规划,都安排的满满当当。



穷人区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面貌。


这些孩子大多就读于质量堪忧的公立学校,上课时不守纪律,下课就疯玩打闹。



对于未来的学业和人生,也没有规划和设想。


甚至,连什么是大学都不知道。



当问到业余爱好时,二者的差异就更加明显。


精英阶层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喝茶、弹钢琴,品味优雅。


对于音乐和艺术,能够侃侃而谈。



而平民阶级的孩子,爱好也出奇的一致——


喜欢打架。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在几位受访者身上一点也不假。


这些出身在平民阶层,且没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孩子,大多没有念大学。


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去驯马场、赌场工作。



精英阶层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在先天的环境优势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们大多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


考上牛津、剑桥,毕业后当律师、或做科研、或从政。


随后就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生活的一切都在稳步前行。



不得不说,由于家庭和出身的不同,导致他们的人生起点就不一样。


大多数平民家庭的孩子,用了一生都没有跨过这道阶层鸿沟。


在最新的这一部纪录片里面,其中的一个受访者在63岁的年纪,也终于承认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显然如果你出身富贵

你会得到更有吸引力的工作

和更轻松的生活  也更容易成功


阶层固化,已经是大家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


这套纪录片中的大多数人,也用自己的大半辈子来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这道鸿沟真的就完全无法跨越吗?


并非如此。


片中的两个人物,就通过自己后天的行动,实现了先天阶层的转化。


第一个人叫尼克,他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 从小生活在约克郡的乡村。


尼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小子,但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



通过自己的努力,尼克在21岁的时候进入牛津大学的物理系。


到了28岁时,他搬到了美国,在一所大学从事核聚变研究。


35岁时尼克成为副教授,到42岁时又晋升为正教授。



可以说,尼克的这大半生,就是一部活脱脱的励志史。


他用努力改变了自己的阶层和社会地位,也是这部纪录片里唯一一个从平民阶层转向精英阶层的人。


但,另一个叫做尼尔的人却和尼克恰恰相反。



尼尔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有着良好的出身,接受着最好的教育。


和大多数有钱人家的小孩一样,尼尔也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既定的规划,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他考上了阿伯丁大学,这是英国最具知名度的大学之一。


但是,他在上学的第一年就辍学了,这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21岁时,尼尔来到了一家建筑工地工作。


28岁时,尼尔已经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在街头四处流浪。


到了35岁时,尼尔住进了政府提供住房里,但是日子仍然过得不如意。


先天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这是对尼尔前半生最好的写照。



《人生七年》这套系列纪录片已经出了9集,拍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


但是,每当时隔7年,有新的一集出来时,总能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


放在以前,观众总是会感叹它反映了阶层固化的残酷现实。


但是在最新的《63up》这一集里,你会发现:


当经历了岁月变迁、体会过世间冷暖之后,每个受访者在自己的耳顺之年,心态都更加趋于平和。


当他们回顾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时,各自都有不同的生命体悟和人生经验——


有的人迷迷糊糊地过了一辈子,到了60岁时,才搞清楚自己是谁。



有的人发现,虽然先天基因、家庭、出身等等,会决定一个人的大部分。


但是,后天的每一段经历,都会影响和改变人生走向。



有的人意识到,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并不是考上名牌大学,或者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


而是自己的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这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快乐”。



还有的人虽然活得顺风顺水,看似获得了的传统意义上的“成功”。


但是回顾过去时,却为自己没有好好陪伴家人而后悔。



63岁的年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是“半截身子已入土”。


片中的这些受访者的人生经验,也道出了很多人到达这个年纪之后的真实心声。


其实,这正是《人生七年》这部记录片的魅力之处。


在广度上,它让我们看见了不同出身、性格、三观的个体,都活出了不同的可能性。


在深度上,它完整呈现了一个人从“垂髫”到“黄发”的过程。


从这些人物的身上,既体现了生命的精彩与伟大,也反映了人生的局限和无奈。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俨然成为了一本宝贵的“人生说明书”。


它能够让每一个观众去观照、对比、思考,然后去用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本文作者:张不才



豆瓣9.1,这部神剧预言的糟糕现实,竟然成真了

只看到限制级,就低估了这部新出的大爽片

果然是年度最佳国产剧,每一集都堪比大片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