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神片团队又出新作,每一帧都震撼人心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有很多种方式。
其中,看纪录片是最廉价和最便捷的一种。
以BBC为首的世界顶级媒体,曾拍出无数堪称“神作”的自然纪录片。
《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蓝色星球》系列等等。
它们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自然之美,以及生命之妙。
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真的只有这美丽的一面吗?
并不。
这部同样堪称顶级的纪录片,就换了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自然世界最残忍的真相——
水深火热的星球 第一季
Hostile Planet Season 1
导演: 马泰奥·威利斯
编剧: 布鲁斯·肯尼迪
主演: 贝尔·格里尔斯
首播: 2019-04-02(中国大陆)2019-04-01(美国)
这是由国家地理联合“贝爷”贝尔·格里尔斯推出的一套纪录片,今年4月份刚播出第一季。
《国家地理》杂志的大名,就不用我多介绍了。
迄今为止创刊超130年,以33种不同的语言全球发行,可以说是最知名的人文自然类杂志。
“贝爷”的名号,相信大家也不陌生。
他曾服役于英国特种部队,在荒岛求生的真人秀节目中飞檐走壁,就地取材,生吞昆虫,一次次挑战人类极限。
不过,在这部纪录片中,贝爷担任的是主持人的角色。
不仅出品方牛逼,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也值得一提。
其制作团队来自《地球动脉2》的班底,此外还有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吉列尔莫·纳瓦罗加盟。
就在前几天,此片还获得了今年的艾美奖提名。
强强联合下,这部纪录片播出后的口碑颇高,在豆瓣获得了9.3的评分。
光是从片名,你就能感受到这部纪录片的来之不易。
主创团队动共用了270余名工作人员,足迹遍布七大洲,经历了各种艰苦的拍摄环境。
最终,才剪辑出了这部6集纪录片。
每一集一个主题,旨在呈现地球上那些最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动物们的生存故事。
说到最恶劣的生存环境,高山必须拥有姓名。
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空气也越稀薄,而这也就意味着离死亡更近。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山的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加恶劣。
在格陵兰岛的詹姆森地高山上,就有一种生活在山地的动物——白颊黑雁。
随着气候的变暖,很多白颊黑雁的鸟巢都毁于一旦。
而侥幸活下来的白颊黑雁们,生存的环境也尤为恶劣。
它们为了避开掠食者,需要在高达120米的峰柱顶上筑巢。
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离有食物和水源的地方很远。
于是,为了觅食,这些刚出生不久的雏鸟就要殊死一搏,从百米高空跳下去。
因为还未学会飞行,这些雏鸟很有可能在悬崖峭壁上摔死。
即便安全地落到了地面,它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
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其他动物的盘中餐。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出生在悬崖上的雏鸟,只有一半能成功活到足月。
它们用生命诠释了“鸟为食亡”这句话,因为不拼这一把,就只有等死。
同样生活在高山上的,还有喜马拉雅山上的雪豹。
由于气候变暖,这里的气温每隔十年就会上升一度。
这对雪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身上的皮毛足以抵御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但是却不适宜生活在温度高的环境下。
当然,对于雪豹来说,气温的升高只是初级的挑战。
关乎生死的,还是捕食的问题。
由于高山上环境荒凉,能够猎捕的动物并不多。
一只雪豹为了觅食,需要搜寻方圆两百里的地域,通常一周才能吃上一顿饱饭。
雪豹的主要食物之一,是生活在高山上的岩羊。
但岩羊是一种在山地上行动敏捷的动物,捕猎起来相当困难。
一只雪豹大概要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捕猎,才能换回一次成功的捕食。
并且,这往往还伴随着从几十米的高处跌落的代价。
对于依靠敏捷维生的猎手来说,这样的一次跌落可能是致命的。
但是,为了和机警的岩羊斗智斗勇,雪豹不得不冒这样的风险。
因为对于食物稀缺的高山动物们来说,其一大生存法则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气候变暖使得高山上生存环境越发恶劣,但深受此害的绝不只有高山。
可以说,海里的生态系统,也因为气候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家知道,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它孕育了早期的生命。
直到今天,也依然有近80%的动物生活在海中。
正因如此,气候变暖对于这些海洋生物的影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当其冲的,是珊瑚礁。
在大家的印象中,珊瑚礁仿佛始终是五彩斑斓的存在,成为了海洋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但事实却是,由于温度不断升高,珊瑚礁会被迫排出为自己提供食物的藻类。
与此同时,它也会失去自己的色彩,出现“白化”现象。
而这也意味着,世界上的珊瑚礁正在走向“不可逆的消亡”。
纵观整个海底,珊瑚礁所占据的面积不到千分之一。
但是,珊瑚礁却养育了近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如果水温继续变暖,其他海洋生物在劫难逃。
海洋生态不容乐观,地球上最热的沙漠生态也在恶化。
位于纳米比亚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存在了至少5500万年。
这里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地球平均水平的3倍。
可以说,气温的每一次上升,都关乎沙漠动物的生死。
在纳米布沙漠的中午时分,沙子的温度高得足以融化人的鞋子。
生活在这里的铲吻蜥蜴,只能通过“跳舞”的方式来交换与沙子接触的部分,从而避免自己被烫伤。
另一种叫做隆头蛛的生物,能够承受其他蜘蛛难以承受的高温。
当地面气温升至49度时,它们会编织出一个“沙毯”来纳凉避暑。
当沙子的温度超过70度时,几乎所有生物都不能在沙漠表面存活。
但这时候才是沙漠速蚁工作的开始。
它们会在沙丘上搜寻太阳的受害者,用来当做自己的食物。
但与此同时,它们也不能在沙子表面长待。
每一次捕食都必须伴随着迅速的移动,因为这样能制造出凉风来降温。
为了适应沙漠上的高温,这里的动物们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式。
但一个残忍的事实是,这些看起来很有趣的动作,实际上是它们保命的方式。
由于气候的变化,地球上最炎热的地方,正在变得更加炙烤。
而这些最顽强的动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斗争。
我们难以想象,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这片最热的土地上除了沙子还会剩下什么?
《水深火热的星球》一共6集,每集探索了一个堪称“地球之最”的自然栖息地。
最高、最深、最冷、最热等等,都是常人难以到达,甚至难以想象的地方。
通过这些极端环境的呈现,它也在告诉人类一个事实——
今天的野生动物面临的挑战,要比过去6500万年间还要艰巨。
“水深火热”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以往的自然纪录片旨在呈现自然之美,那么《水深火热的星球》旨在呈现的,是自然之恶。
它就像一记警钟,提醒每一个观众: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一天天恶化。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组简单的数字就能窥见一二。
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已增长到是十年前的两倍。
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提高海平面、扰乱洋流、改变海水盐度,甚至直接威胁极地动物的生死存亡。
另外,由于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在过去的20年里,濒危生物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就在前几天,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所发布的“红色名录”中,全球濒危物种已新增至7000余种。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濒临灭绝。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都是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疮疤。
从碧海蓝天的蓝色星球,到水深火热的灾难星球。
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物种也在不断消亡。
这里面有天灾,但更多的是人祸。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那里排列着近300年来灭绝的各种动物。
这些墓碑如多米诺骨牌般成列,而人类正在用自己的行为,将其一块块推倒。
不过,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这个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块墓碑,是人类自己。
*本文作者:张不才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