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头号悬案,凶手隐藏31年,真相让人细思极恐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普法节目,《今日说法》已经播出了二十余年。
人心险恶、机关算尽、层层反转、世间奇情……
从荒诞的故事到赤裸的人心,都在这档节目里纤毫毕现。
在以往的推送中,我们也为大家图解了其中的几期代表性案例。
比如《烟锁殡仪馆》《较量》《梦境擒凶》《带豁口的菜刀》等等。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图解《今日说法》中,办案费时最长、费力最多的一期重大悬案——
追凶31年
上个世纪的上海,由于历史原因留下了许多防空洞。
在经济腾飞的八十年代,位于静安区的一个防空洞,被改造成了建华旅馆。
1981年8月10日,建华旅馆里突然出现异常——
旅店有住客反映,在42号房间门外弥漫着刺鼻的臭味。
工作人员敲42号房间门,无人应答。
当打开房门后,却看见骇人的一幕——一名男子死在了床上。
死者姓李,是一名山东人,职业是采购员,而他正是42号房的住客。
经过法医鉴定,李某脸上有明显的被烧灼的伤口,是被电击致死。
警方随即对42号房展开细致调查,但因为现场被明显破坏过,线索寥寥无几。
但有一点警方可以确定:由于屋内只有一个电源插座,位于日光灯上方,所以凶手应该是从此处用电线引电,从而害死了李某。
和凶手一同消失的,是死者李某随身携带的皮包、价值几百元的瑞士手表、钢笔以及200余元现金。
这些东西加起来,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整年的收入。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凶手,会对一个来上海出差的采购员下手呢?
警方对建华旅馆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得知李某住的房间是一个多人间。
在李某入住前,就已经有一个人入住了。
而随着李某的意外死去,这个原本也住在42号房间的人却消失了。
警方由此断定,这个人有明显的作案嫌疑。
在上世纪80年代,身份证还没有推广使用,旅馆也只能用手写的方式来登记客人信息。
办案人员查看入住登记簿,这个有嫌疑的住客登记名为李义清,留的地址是吉林某地的一家中医院。
随后,警方同时采取了两方面的行动——
一是继续对上海的其他旅馆进行搜查,寻找这个叫做李义清的人。
二是前往吉林,去登记簿上的中医院寻找线索。
可惜的是,警方既没有在旅馆找到这个人的信息,也没有在吉林找到这家中医院。
甚至连李义清这个名字,也很有可能是此人编造的。
虽然线索中断,警方却更加肯定,此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建华旅馆的电击杀人抢劫案,很快成为了当时的新闻。
这个10平方米的房间内,隐藏了太多的谜团。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墙上的通风气窗孔叶子板周围,警方采集到了四枚残缺的指纹。
另外,在气窗孔里,办案人员还发现了作案的电线、刀具等重要物件。
这些重要物证的发现,对于办案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电击杀人,抢夺财产,并且悄无声息地逃走。
警方通过如此娴熟的行动,判断这应该是个惯犯,很大可能之前就有过犯罪记录。
于是,警方汇总了全国40多万个有犯案记录的指纹,来与已经发现的指纹做对比,希望能通过指纹确定凶手。
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没有计算机的帮助,只能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比对。
人工操作,不仅速度慢,而且误差大。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40万枚指纹里无一比对成功,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叹了口气。
这起性质恶劣的案件,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线索就此中断。
在此之后,同年9月份在江西和浙江两地,也发生了同样的案件。
通过比对登记簿上的笔迹,警方有一个惊人发现——
这多个笔迹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就是说凶手是同一个人。
可惜的是,这几起案件都未能告破。
时光飞逝,当年调查这起案件的不少办案人员,已经从青年步入中年,从中年步入老年。
甚至还有不少办案人员,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
然而,真凶却仍然逍遥法外,这让当年参与办案的王学仁老人深感遗憾。
即便如此,王学仁却从未放弃对真凶的追踪调查。
他将电击案的卷宗复制了一份,多年来一直带在身边。
在职期间,他曾多次去警察学院授课,每一次都把这个案件当做典型案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将凶手绳之以法。
而那个模糊的指纹,也成为了唯一留下来的重要线索,深深地印在了上海几代刑警的头脑中。
时间来到2012年,此时距离当年的电击案已经过去了31年。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30年间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自己的指纹库,通过联网可以对库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指纹进行比对。
4月18日早晨,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研究所工作的民警,像往常一样进行着指纹比对的工作。
突然,一枚指纹匹配成功的提示,从计算机里传了出来。
而这枚指纹正是31年前,采集于上海建华旅馆的那一枚指纹。
和它匹配的指纹来自一个叫艾红光的男子,现年63岁。
几年前,艾红光在江西有过违法犯罪记录,所以指纹被收集到了指纹库里。
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警方立即查询了艾红光的相关信息,并第一时间采取抓捕行动。
在一个工地上,警方逮捕了正在干活的艾红光。
对于警察的突然到访,艾红光并不惊讶,但是一路上却一言不发,保持沉默。
通过当场采集指纹,警方确定艾红光就是当年在上海建华旅馆,以“李义清”这个身份入住的嫌疑人。
然而,到了审讯时,警方却遇到了困难。
无论警方如何施压、劝说,艾红光都不交代案情,并一直喊冤。
他不仅否认杀人抢劫,甚至不承认自己在1981年去过上海,审讯工作陷入了僵局。
在我们目前的司法体系里,如果证据充分达到证明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零口供定罪。
然而,上海的刑警们仍然希望艾红光能够亲口招供,这对于查明案件是否有同伙等细节有重要意义。
但现实却是,艾红光一直守口如瓶。
刑警展开一轮又一轮审讯,终于在一次谈话中,艾红光开始松口了。
他表示,自己当年确实做过电击伤人抢劫的事,并成功逃跑。
但是,他却矢口否认自己杀人的事实,也强调作案地不是在上海静安而是在上海金山。
在上海警方的记录里,金山从未发生过电击案。
也就是说,艾红光明显是歪曲了事实,旨在避重就轻。
另一方面,办案人员通过几天的审讯,已经摸透了艾红光的性格。
他要么就一个字不说,如果说了那肯定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
于是警方怀疑,艾红光所描述的,极有可能是他犯下的另一起同类型的电击案。
通过查询记录,警方发现了另一起发生在1981年的浙江,犯罪未遂的案件,这和艾红光的描述极为相似。
在这起案件中,受害人由于比较警醒,并未被电身亡,但罪犯也成功逃脱了。
于是,警方来到浙江,查询当时的案件记录,并找到了当年的受害人。
时光荏苒,这位受害人也已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了。
但是,对于当年被害的经历,他却记得十分清楚。
在和警方的交流中,他所讲述的睡觉时间、入住人等信息,都和艾红光的供认对得上。
除此之外,他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细节——
当年被害的那家旅店外面,是一条小河,凶手逃跑的时候蹚过了这条河。
以此为突破口,警方继续对艾红光进行施压和审讯,希望他能说出真相。
果然,在警方的步步追问之下,艾红光终于说出了小河这一个细节。
这也就证明了,他现在供认的这起案子,并非上海建华旅馆的电击杀人案,而是浙江的电击杀人未遂案。
他的用意也很明显——为了混淆视听,避重就轻,从而逃脱真正的处罚。
当警方将浙江这起案件向艾红光一五一十地通报之后,艾红光彻底傻眼了。
这么一个精明、守口如瓶的罪犯,顿时就乱了阵脚。
接下来,警方又拿出了最实质性的证据——跨越了31年的两枚指纹的匹配照。
铁证如山,艾红光终于无话可说,将自己的所有罪行供认不讳。
在上世纪80年代,他先后在上海,以及江西、浙江的多个城市,以电击的方式加害了4个人,并害死3人。
在上海建华旅馆42号房间住的李某,正是被害者之一。
至此,这个跨越了31年,耗费上海几代刑警努力的重大案件终于宣布告破。
随着案件的侦破,当年关于死者李某及其家庭的一些信息也浮出水面。
在李某生前的妻子眼中,他是一个踏实能干的人。
家里的家具、结婚时的新衣服,都是他做的。
当李某被害之时,妻子已经怀有3个月的身孕。
由于丈夫的意外离世,妻子受到刺激,孩子也意外流产。
艾红光的杀人行为,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时隔31年后,这起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
当年参与办案的代表王学仁老人,为被害人李某的母亲写了一封信,通报案件的侦破情况。
即便这封通报信,她再也收不到了。
《追凶31年》可以说是《今日说法》里费时最久、费人力最多的一起重大悬案。
它既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进步,对于侦破案件、维护社会安全的重大意义。
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以上海几代刑警为代表的,中国全体公安刑侦人员对于侦破每一起案件的锲而不舍,对于追寻每一个真相的至死不渝。
向所有公安刑侦人员致敬,也希望那些至今未破的迷案,终有一日能够真相大白。
本文作者:张不才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