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演员、导演、顶级流量,只有「他」做到了极致

Douban编辑部 豆瓣电影 2021-03-02

一年一度的春节档厮杀,即将拉开帷幕。


其中《囧妈》《夺冠》《熊出没》,三部电影都选择了提档至大年三十公映。


对此,有拍手称好、翘首期盼的观众,也有不少怨声载道的院线工作人员。


面对褒贬不一的呼声,唯有一部电影主创为此做出回应。


不仅直接承认提档是“为了提升假期票房”,还主动向影院工作人员表示歉意。


野心也好,良心也罢,毫不遮掩。


如此直接了当的风格,也只有「他」,才干得出来——


徐峥


如今的徐峥,已经49岁了。


为了电影,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奔赴各地进行宣传。


跑遍路演和年终活动,和当红小生合作,深谙饭圈套路;


上《十三邀》聊天,头头是道,比向来话多的许知远还能侃;



甚至跑到《吐槽大会》,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热讽。



聪明、圆滑、情商高,向来是徐峥的代名词。


殊不知,他其实也活得很「拧巴」



「文艺」


徐峥也曾经文艺过。


有一半的人生里,徐峥都是在舞台上度过的。


小学三年级,徐峥就开始演舞台剧,一出叫做《考学》的独幕剧。


凭借这部20多分钟的舞台剧,徐峥演遍了上海所有的少年宫,还被选入上海市少年宫戏剧组,担任队长。


到了高中之后,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徐峥每天都一头扎进学校附近的上海人艺里。



每天放学之后,固定跑到兰心大剧院报道,在后台写完作业,就上台排练演出。


那会儿他演的是话剧《原罪》,与奚美娟演一对母子。


高中毕业后的徐峥,已然是舞台上的一枚“老戏骨”了。


他选择报考北电,由于颜值没能过关。


落榜之后的他转而到上戏考试,以专业第10名的成绩,考进了上戏。


徐峥是上戏里的异类。


在上海人艺待得久了,见惯了大场面的徐峥对于学校里按部就班的表演学习,毫无兴趣。



他开始疯狂看电影、看戏,自己研究出一套独有的戏剧观念。


像是他信奉,“只要表演对了,台词自然对了”,这样的“台词不重要”论。


直到现在,徐峥依然热衷于在电影中进行即兴台词表演。


从上戏毕业之后,徐峥被分配到了自己最为熟悉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那个时期的徐峥,是话剧界数一数二的“顶级流量”。


1998年,徐峥凭借话剧《股票的颜色》拿下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


话剧《股票的颜色》


看似已经步入成功人生的徐峥,实则对于“文艺”的现状感到苦闷。


即便自导自演了许多话剧,在话剧圈早已混出了名堂,徐峥依然接不到什么戏,走不出剧院的大门。


如今回过头看,当时的文艺情结,说来便是一句——


“我这么有才华,但是我不得志。”


也正是由于这份“不得志”的苦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了徐峥面前。


他不再是过去那个痴迷话剧的文艺青年了,而是渐渐地,从“文艺青年”的领域逐渐背离。




「喜剧」


徐峥成功了。


凭借着《春光灿烂猪八戒》,徐峥就此从文艺小众的舞台,踏进了大众视野之内。


“成功是可疑的,成功意味着一种世俗。”


在选择成为“猪哥哥”之后,徐峥离文艺青年传统,越来越远了。


2000年,《春光灿烂猪八戒》红遍大江南北,这让徐峥第一次接触了地面。


因此还认识了妻子小陶虹


但随之而来的,除了名声大噪以外,徐峥这辈子都与“猪哥哥”分不开了。


“电视剧的辐射面很广,你拍了一个猪八戒,哎呀,就好几年都是猪八戒。


但是这种定位,也挺喜忧参半的。


好的是,你演了一个角色然后被大家接受了,不好的是,你好像老是停留在那个角色。”


好友黄渤还曾讲过一个段子,徐峥到银行取钱时被柜员热情接待,礼貌地称作徐先生,徐峥很是高兴。


谁知道柜员一扭头,大声地朝同事喊道:“哎!给猪八戒拿一万块钱!”


当时徐峥的脸都绿了。



为了摆脱猪八戒的既定形象,徐峥做了很多的努力。


《李卫当官》、《穿越时空的爱恋》、《满汉全席》……每一个电视剧里,他都在给不同的角色创造惊喜和冲突。


但不管再怎么努力,他也只不过是“演猪八戒的李卫”罢了。



直到2006年,徐峥终于迎来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机会。


一个投资仅有三百万的电影,不仅没有片酬,甚至连一开始邀请的就不是他。


那个时候的徐峥,和陶虹共用一个工作邮箱。


剧组本想邀请陶虹出演,没想到附带的剧本却抓住了徐峥的心,这个工作被他截胡了。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小成本电影叫《疯狂的石头》


当时发出邀约的人,叫宁浩



徐峥在电影里为黄渤、郭涛作配,但却凭借奸商冯董一角,成为最抢镜男配角。


给黄渤疯狂推销墓地,,想起来依然让我乐得不行。



从这时开始,徐峥开始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风格——黑色幽默。


他的长相有种与生俱来的喜感,即便是板着张脸说话,都有着逗笑观众的实力。


相比起曾经对于“猪哥哥”的敏感,现在的徐峥,更多的是接受、并享受“喜剧”设定。


“观众接受每个演员都需要一个点,他们觉得你搁这儿挺合适的,我尽量争取到一些不是喜剧的角色,但我并不排斥喜剧。
从我本身性格的角度,我也挺喜欢演喜剧的。”



喜剧于徐峥而言,或许过程总是有点困难,不免会产生歧义。


但所幸的是,结局总是给人带来快乐。



「危机」


没有谁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但徐峥的“中年危机”,早在20年前就已经驾到。


谁都无法想象,才刚刚上大二、原来一头齐肩秀发的徐峥——


秃顶了


曾经还当过“发模”的徐峥


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依然躲不过遗传性秃顶的悲剧。


而比秃顶更让人难受的,是身边人的挖苦和嘲笑。


每当徐峥要涂生发水的时候,宿舍楼道里就会回荡着,“徐峥要开始治头发了哈!”


被意外注目的徐峥有些紧张,把生发水洒到了桌子上,却依然被同学讽刺着——


“你看看这桌子上会不会长毛呢?”


“你看看徐峥的脑袋不就有答案了吗?”



终于在一个冬天,他下定决心,去剃了个光头。


就在那半个小时里,那些曾经困扰他许久的冷嘲热讽,霎时间都消失了。


5毛钱,半小时,让徐峥成功地从这场危机中复活了过来。


而在步入中年之后,徐峥再度碰上了真正的“危机”。


《人在囧途》大获好评,让参与了多次剧本修改的徐峥,萌生了亲自当导演的念头。



他与王宝强继续合作,推出了《泰囧》。


上映22天,票房破10亿,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


《泰囧》还带动了泰国的旅游业发展,时任泰国总统特别接见徐峥,以表感谢。



原《人在囧途》的出品公司将徐峥告上了法庭,称徐峥的做法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


最终法院判定《泰囧》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徐峥和五家出品方被判赔款500万元。


但徐峥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在两年后推出了“囧系列”第二部《港囧》



拍摄期仅长达5个月的《港囧》,光是宣传就吆喝了足足有7个月。


徐峥还特别举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发布会——


像乔布斯一样的大屏PPT宣讲模式,极其隆重又新奇地向观众介绍《港囧》。



但他未曾想到,创意也有翻车的时候。


《港囧》的这场发布会,实力掩盖了电影本身,让所有人倍感不适。


同时,也由于宣传阵仗所带来的高期待感,让影片口碑在上映之后直线下滑,豆瓣评分仅有5.7。



最终票房获得16亿的《港囧》,成为了徐峥导演史上当之无愧的史诗级商业烂片。


“囧”系列,也成为了徐峥身上新的包袱。


在《港囧》之后,徐峥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仅没有新的“囧系列”,也没有再演戏,而是开始参与幕后,做起了电影监制。


直到《我不是药神》



徐峥饰演的程勇,似乎把我们拉回到了,那个曾经拼命想证明自己不仅是“猪哥哥”的演员身上。


他不再像拍《人在囧途》时一样,插手导演的工作,自己参与剧本修改。


而是把一切,都交给了文牧野,彻彻底底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演员。


文牧野要他拍多少条,就拍多少条,毫无怨言,更不存在什么“大前辈”之类的经验之谈。


徐峥感叹,自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又重新回到了片场。


对于徐峥来说,每一段经历,都是在挫折中慢慢成长。



过去的他害怕被别人叫“猪哥哥”,如今,他却偶尔会怀念被叫“猪八戒”的日子。


过去的他不敢面对秃顶,畏惧中年危机的到来,殊不知却还有机会成为“中年顶级流量”。


过去的他张扬、自信,现在他懂得,有些电影是无法被理解的。


但他要做的,便是快乐又有社会意义的“炸薯条电影”。



用小陶虹的话来说,“尽管他有年龄和外形等局限性,但是他的演技让我很佩服,在中国应该是数一数二的男演员。


他会因为自己太过于“商业”而苦恼,害怕娄烨因此不愿意和他合作。



他也依然憧憬着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剧团,做着已经渐渐逝去的文艺的梦。


徐峥的确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聪明的、善于变通的电影人。


有一句话很俗,但用来形容徐峥,却极其恰当——


“不想当演员的商人,不是好导演。


*本文作者:阿呆




*豆瓣电影温馨提示:

电影院是人流量大的密闭场所,非常时期大家尽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密闭空间,注意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电影是给我们带来欢乐与感动的存在,愿大家过个好年,幸福安康。


性感美人,百亿票房女王,她是影史最具传奇的女演员

豆瓣8.8,今年第一哭,献给了这部五星好片!

一回归就豆瓣9.1,最惦记的大尺度新剧来了!



好看的你也「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