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目前为止最惊艳的国产电影,终于来了

v 豆瓣电影 2021-03-01

本文作者:v

首发公号:看电影看到死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昨天,本该是戛纳电影节开幕的第一天。


原本万众瞩目的国际电影节,却被迫要将部分影片,送去其他秋季电影节进行放映。


受疫情影响,电影无法上映,电影节也不得已取消,改以展现影展的形式进行。


前段时间的北影节,也同样举办了在线影展。


相比起以往的盛况,影展的片单上以重映为主,未公映的新片寥寥无几。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这一部国产片——


春潮

导演: 杨荔钠
编剧: 杨荔钠
主演: 郝蕾 / 金燕玲 / 曲隽希 / 李文波 / 黄尚禾
上映日期: 2020-05-17(中国大陆网络) / 2019-06-18(上海电影节)
片长: 124分钟


在过去的2019年里,《春潮》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国产电影之一。


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最佳长片、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片,并拿下金爵奖最佳摄影,同时也在许多国内影展中担当开幕片的角色……


实际上,不仅仅因为主演是郝蕾、金燕玲这样众口皆碑的演技派,更因为这部电影自身的质量,足以让很多人心服口服。


这部极具作者风格的影片,因其对家庭关系的探讨和对于女性身份、地位的思考,在同类型影片中显得极具特色。



电影《春潮》讲述了祖孙三代女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故事。


日常的家庭生活,难掩三人之间的冲突与摩擦——


姥姥(金燕玲 饰)性情刚烈直爽,在外备受爱戴,在家却判若两人,频频诘难女儿。


女儿郭建波(郝蕾 饰)疼爱孩子,在孩子面前温暖开朗,而对待母亲,却又选择隐忍和克制。


小孙女婉婷古灵精怪,但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之中,过早地学会了面对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被迫充当成人关系中的润滑剂。


三人之间看似血浓于水,实则在家庭生活中矛盾冲突不断。



在电影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相当明确地为我们点明了影片的主旨,即深入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母女关系。


影片中,女儿作为一名报社记者,大龄未婚,无力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长期寄住在母亲家中。


与母亲的言语冲突似乎时刻都能够爆发,这使她长久的有种寄人篱下的感受。


随着情节的推进,她身上的遮蔽被一层一层地剥去,显露出掩藏在心底的伤疤。



然而,当这些只属于自己的私人回忆也终要被母亲剥夺时,无力与愤懑同时冲上她的心头。


导演用手抓仙人掌这一个镜头,表现那种无力摆脱原生家庭的愤懑和痛苦。


滴下的鲜血证明自己还活着,满手的刺既是自我封闭的疼痛表现,也是对于不争现实的无力反抗。


小孙女婉婷从小与姥姥一起长大,聪明伶俐,常常口出妙语引人发笑,然而表面的客观开朗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


面对母亲和姥姥的明争暗斗,她过早地承担了缓解家庭矛盾的任务,奋力填补两代人之间的罅隙。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过沉重,她也没有办法摆脱这些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烙印。


因此,在得知母亲曾经在怀孕期想要打掉她的时候,在剪破了姥姥的演出道具被她臭骂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痛哭。


但这样的状态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她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家中所处的地位。


明理、懂事,既然无法摆脱,就只能选择顺从。



在影片中,导演杨荔钠着重对母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但这种探索,并未仅仅停留在反映现实和无奈感慨的层次上,而是加入了她的主观元素。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来讲,《春潮》属于比较典型的作者电影。



影片取景地在东北,杨荔钠对这里充满着浓厚的感情,甚至称为“第二故乡”。


在公开发表的《写给<春潮>的信》中,她说道——


“主场景是我大姨家,没有任何一间屋子比它更好,房里的桌椅茶杯,床铺镜子,都该记得我的体温,我在它们面前长大。”


这是属于她的记忆,剧中的人物都带着回忆的色彩。


往日的岁月通过角色和场景一一呈现,远离现实又超越现实。


这些昔日的旧梦,是一场场不间断的梦。


而唯一实现的途径,就是通过影像再现出来。



在极强的作者性背后,创作者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自然不可忽视。


通观全片不难发现,《春潮》再现的原生家庭具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点,即男性角色的缺位。


传统的女性主义电影更多的是探寻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空间和地位,聚焦女性在新时期的男女关系中获得的独立与解放。


但此片却另辟蹊径。


女性之间的关系被当作要旨书写,“父亲”的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是可有可无的。


不论是姥姥口中调戏妇女的登徒浪子,抑或是女儿心中和蔼可亲的引路人,这些性格特征都不能明确指代男性在这个家庭中所处的地位。



可以说,导演杨荔钠通过刻意削弱男性在家庭中的存在感,来凸显女性身份所处位置。


除了撑起男女关系的半边天、男女平等等宏观概念作为外部根源,正是生活使得杨荔钠导演逐渐成为这样一个细致的女性主义关怀者。


她通过自己的视野和经历建构起观众对于以女性为主的原生家庭的关注,并最终通过电影这种媒介书写平凡的生活史。



丰富的意象和隐喻亦是本片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也映射了影片的主题,还有待宰的羔羊、水中的长发女人、专门收集各种声音的盲人……


这些模糊的隐喻,使得影片内涵变得含混且复杂。


尤其是结尾汹涌的潮水,在我看来,是家庭关系中爱的泛滥,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部电影的女性主义母题。



关于这些隐晦的意象和隐喻的去留问题,杨荔钠与摄影师包轩鸣(Jake pollock)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并且最终放弃剧本原有的超现实场景,决定以简单、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加以展现。


但这些梦境般的镜头被保留了下来,作为对于梦境般的残酷现实的反击。


郝蕾和金燕玲两位女主角,是《春潮》女性视野最直观的情感载体。


两位金马奖最佳女配同台飙戏,让人不得不大呼过瘾。



金燕玲作为老牌实力派演员,至今保持着华人女演员获最佳女配最多的记录。


她本人也正像戏中的姥姥一样,果敢坚强、乐观开朗。


前些日子,她因罹患癌症化疗而缺席《春潮》的首映典礼,也在公共平台上公开呼吁对女性健康的关注。


在我看来,没有人比郝蕾更适合演女儿这个角色。


曾经,她在娄烨导演的电影里,成功地胜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不论是文艺青年还是家庭妇女。


“演员就是演一个人,而不是所谓的戏”,她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评论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郝蕾是内地最被低估的女演员。”


看似是影迷对偶像的追捧,但当你真正被她的表演所打动时便会发现,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除了需求和欲望表达,郝蕾完全地把握到了女儿这一角色的精神状态——


迷茫、隐忍,渴望反抗却又无所适从。



她的精神气质融入到了人物的形象之中,被表演所外化,更好地契合了电影的主题,没有撕心裂肺,没有激情澎湃,平静中透露着克制和坚决。


在影片结尾处,导演杨荔钠给了郝蕾一次演技迸发的机会。


大段的独白,解释了这样一个“女儿国”般家庭的内在矛盾。


正如杨荔钠自己所言:


“电影为人们制造美好与希望”,这便足够了



身世成迷,出道爆红,他却消失成为影史传奇
豆瓣8.9,本季最清流韩剧,更是最大黑马
为渣男洗白,也不影响它是年度TOP1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