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暴力与禁忌,这部高分片比《少年的你》更扎心
近几年,总是会在新闻头条上看到“未成年人自杀”的字眼。
这些令人痛心的消息背后,隐约透露出一丝“校园暴力”的味道。
虽然我们不知道,在这些孩子中,有多少人是因为校园暴力自杀。
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暴力的隐秘性,使得很多被欺凌的孩子孤立无援。
而这些孩子又通常都是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殴打和羞辱是校园暴力的常态。
但实际上,孤立与排挤等冷暴力,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的精神伤害也很大。
冷暴力更让人难以启齿,很多孩子只能默默承受。
有一部电影,就精准地刻画了这种“校园冷暴力”——
我们的世界
우리들
导演: 尹佳恩
编剧: 尹佳恩
主演: 崔秀英 / 薛惠茵 / 李秀仁 / 康敏琼
上映日期: 2016-06-16(韩国)
片长: 95分钟
影片在201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儿童电影竞赛单元大奖。
评委会“完美的选角,演员们出众演绎,优秀的拍摄手法相辅相成”的评价,也让影片在韩国国内评分网站上收获9.21的高分。
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4,甚至压倒同年呼声较高的《釜山行》。
影片围绕两位少女的友情故事,娓娓道来。
很多人都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如果还有人不明白什么是“校园冷暴力”,不如让他们来看一下这部电影吧。
电影在校园操场上的嬉闹声中开始。
为了玩躲避球,一帮孩子剪刀石头布来选队员。
小学女生李善,尴尬地在一旁等候。
大家仿佛都不愿意和李善一组,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一个被选走,李善的表情也越来越尴尬,不自在的笑容透露着内心的失落。
李善家境贫穷,相貌一般,成绩平平。
是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普通女孩的缩影,性格有点憨,事事只想做个老好人。
李善很想融入集体,这让内向的她有几分讨好型人格。
可能因为她比同龄人更瘦小,也可能因为她总是反应慢半拍。
总之,李善是这个班级里一直被孤立的那个人。
想想我们小时候的班级里,也总有一个李善这样的女孩吧。
宝拉是与李善截然不同的人,漂亮,学习成绩优秀,家境富裕。
她是集体中最显眼的那个,也是女生团体的头目。
宝拉和她的姐妹们,以调侃李善为乐。
李善一经过她们身边,她们就会大声的说闻到了难闻的味道。
假意邀请李善参加生日派对,让她替自己打扫卫生。
当李善傻傻地打扫完,带着亲手做的生日礼物跑到宝拉家时,才发现宝拉告诉了她一个假地址。
在宝拉看来,李善的无害恰恰使她成为可以欺负的对象,李善不会也不可能反击。
而欺负笨笨的李善,或许让宝拉获得一种优越感。
在放暑假的前一天,李善结识了即将在新学期转学来的女生韩智雅。
智雅住在豪华的大房子里,和奶奶相依为命。
虽然拥有着充足的零花钱和时髦的手机,但智雅也是个很孤独的女孩。
两个人很快热络起来,成为了好朋友。
李善更是将原本准备送给宝拉的友谊手环,送给了智雅,并且邀请智雅来自己家里过暑假。
豪爽开朗的智雅让李善的世界发生了变化,李善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知音。
两个小女孩很快就无话不谈,情同手足。
然而这一切,在智雅看到李善向妈妈撒娇后,发了改变。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没有妈妈关心的韩智雅。
尽管笨拙的李善处处不如她,但李善和妈妈的亲密,却是智雅永远得不到的。
也许是出于妒忌,智雅对待李善的态度,渐渐变得粗暴。
开始故意戳李善的痛处,抱怨她家没有空调。
抱怨李善总是用自己的手机,为什么不自己买一部。
不知从何时开始,智雅开始各种嫌弃李善,也不怎么联系她。
开学那天,智雅见到李善甚至都没有打招呼,反而和宝拉亲密无间。
原来智雅在英语补习班结识了宝拉,两人迅速成了朋友。
而李善因为家境一般,没有去上这个很贵的补习班,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好的朋友被宝拉抢走。
为了挽回智雅,李善在家偷钱为她买了很贵的礼物。
但她换来的,只是智雅的疏离和冷淡。
恰巧,宝拉也正在智雅家为她庆生。
李善的到来,让智雅不得不做个选择。
她最终选择了宝拉。
智雅加入了宝拉的姐妹帮,加入了一起奚落李善的队伍。
虽然有一丝心虚,但害怕被排挤的她还是背叛了李善。
而宝拉利用智雅透露给她的事,变本加厉地欺负李善。
她得知智雅送过一盒彩色铅笔给李善,就直接向李善索要。
然而李善还是想努力挽回韩智雅,毕竟这是她唯一的朋友。
但是宝拉的介入,让韩智雅一再退缩。
毕竟宝拉在班级中的“地位”比李善高,又是一帮女生拥趸的对象。
显然韩智雅不想因为李善得罪她,更不想成为像李善一样被排挤的边缘人物。
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智雅在之前的学校,也曾有过被排挤的经历。
所以这次她宁愿伤害李善,也不想再变成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了。
然而靠背叛朋友换来的友谊,是虚伪的。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韩智雅替代了宝拉第一名的位置。
这让习惯当第一的宝拉心生嫉恨。
她开始渐渐疏远智雅。
后来,李善偶然撞见宝拉在独自哭泣。
李善的主动关心,使两人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宝拉虽然没有完全接纳李善,但也开始和她“亲近”起来。
至于李善为什么不计前嫌,一再讨好宝拉,大概因为宝拉是女生中的小公主,是一个权威般的存在。
所以无论她做出什么事,李善都不敢反抗她,只是一心想加入她的姐妹帮。
于是,宝拉故技重施,开始利用李善告诉她的事,来攻击智雅。
正如当初对待李善一样,也开始取笑韩智雅身上有奇怪的气味。
慢慢地,宝拉开始明目张胆欺凌智雅。
当众指责她偷了自己的笔,理由是智雅之前在小卖部偷彩色铅笔送李善,是个有盗窃前科的人。
智雅立刻明白,是李善出卖了她。
这下,友谊的小船彻底翻了。
李善和智雅这对原本亲密无间的好友,开始了互相揭短的战争。
智雅将李善父亲酗酒的事在班上传开,让李善无地自容。
作为还击,李善戳穿了智雅母亲在英国的谎言,还指责智雅就是因为爱撒谎,才在之前的学校被排挤。
二人终于恼羞成怒,扭打在一起。
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是,虽然镜头聚焦在两个小女孩的恩怨上。
背后的格局,却也是在隐喻成人世界的一些真相。
毋庸置疑,任何环境中都存在宝拉这类拉帮结派的小团体,自然也少不了那些为了融入圈子,避免被孤立而互相背叛的人。
有句话说,要让一群人团结起来,需要的不是英明的领导,而是共同的敌人。
多数时候甚至不需要什么深仇大恨,只要有一个可以共同排挤的对象,同个圈子的成员之间就会更加亲密团结。
而那些内向、穷、丑或看起来软弱的人,就常常不幸沦为牺牲品。
这也可能是大多数校园霸凌真正的原因。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力。
难道人与人之间只有嫉妒和背叛吗?
当然不是。
电影快结束时,智雅在球场上被指责踩线,大家都让她出局。
这相似的一幕,曾经发生在李善身上。
李善鼓起勇气大声说:“韩智雅没有踩线,我都看到了!”
总是忍气吞声的李善,这一次为自己的前好友站了出来。
在经历了和智雅、宝拉的恩怨之后,李善显然变坚强了。
她明白了自己和智雅由头至尾,只不过是被人利用来互相伤害的棋子。
竭力想融入集体,换来的却是失去朋友。
而和智雅一起度过的那个暑假,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回忆。
“因为我也害怕被孤立,所以我只能孤立你”
希望得到认同、友爱、害怕被排挤,可能是所有人都经历过的童年。
儿童不善于隐藏真实想法,就更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
自私、嫉妒这些人类身上的劣根性,在成人身上往往被掩饰得很好。
于是电影干脆在孩子的舞台上展示人性,展示我们这个世界。
但与此同时,电影也向我们展示了另外的可能。
懦弱的李善为智雅喊出的那句“她没有踩线!”,不禁让我们开始反思——
也许可以选择不去排挤那些存在感低的人;
也许不是必须要放弃自尊去融入某个“圈子”;
也许当我们看到有人被排挤被欺凌时,可以挺身而出。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