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刺痛千万家庭,这部英版《变形计》,所有父母都该看看

Douban编辑部 豆瓣电影 2021-03-02

提到私立学校,你会想到什么?

昂贵的学费是毋庸置疑,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环境都是私立学校的代名词。

而与之对应的公立学校,就显得比较朴实。

然而,能上得起私立学校的孩子,毕竟是少数。

这就形成了一种对比,少数精英教育和大众普通教育。


在英国,这种教育资源上的鸿沟格外明显。

公立学校在英国属于普遍义务教育,全英93%的学龄人口(3-18岁)就读公立学校。

学校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或中央财政税收,因此公立学校基本免费。

而私立学校以“精英教育”为教育模式,全英仅7%的学龄人口就读私立学校。

私校学校大多历史悠久,好的私立学校甚至有 500年甚至 600年的历史。

在硬件软件、教育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优于公立学校。


有钱人的孩子进入又贵又好的私立学校,接受精英教育后继续跻身于精英阶层。

工薪家庭的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大多数人进入社会后还是工薪阶层。

教育资源上的分化,使得两个不同的群体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长久以来,公私两种学校将英国的教育体制一分为二。

为了弄清楚这两种教育的差异到底有多大,BBC制作了这样一部纪录片——

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School Swap: The Class Divide

主演: 吉娜·麦基
类型: 纪录片
首播: 2015-08-18
集数: 2
单集片长: 60分钟


片中,英国顶尖私立学校之一的沃明斯特,与曾被评为“失败学校”的公立学校本罗斯,进行了一次学生交换。



BBC让两个学校的校长,分别带领3名学生,到对方学校去交换学习。

通过一周时间的交换体验,真实呈现两所学校的不同。


节目一开始,两个学校的校长就表明立场,都表现出对对方的陌生和质疑。

私立学校沃明斯特的校长马克认为,他们学校提供的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教育。

如果全国的学校都效仿私立院校关注的内容,那么一切会变得井井有条。

而毕业于私立学校的他,对公立学校一无所知。


公立学校本罗斯的校长乔女士直接说:就算每周给她五十万英镑,她也不想当沃明斯特的校长。

她表示,自己认识的一些水平很差的教师,被招进私立院校去教书,

对这些老师的水平,她表示质疑,教学成绩好,或许是因为孩子们本身很听话。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所学校的差距。

私立学校沃明斯特拥有300年历史的高级寄宿学校,有400名学生和900万英镑的预算,英国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

占地60英亩,校园环境看上去,宛若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院。

历史悠久到连把椅子都能追溯到都铎王朝时期,一年的寄宿费高达27000英镑。


学校拥有64名教师,12个网球场。


公立学校本罗斯建校于1930年,原本是座文法学校 ,40年前成为一座完全学校,拥有700名学生和500万英镑的预算。

曾在2003年,被英国教育部评为“失败学校”,在公立中属垫底级别。


沃明斯特的学生先来到本罗斯,3个学生代表跟随3个贝姆罗兹的学生,开始了体验生活。

然而公立学校的生活,与他们以往的私校经历截然不同。

来自私立学校的赞德和布莱特一起上美术课,赞德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画画作业,而布莱特一直在说话和捣蛋。

对此赞德感到不解,在私立学校,所有孩子都需要在校规的约束下严格自律。

而布莱特说这是他的自由,听上去更像是为不能自律找的借口。


但其实布莱特内心也很清楚,教育很重要,如果不接受教育将来就很难找工作。

如果不好好学习,一辈子可能一事无成。

这样朴实的道理,可能是父母带给他的启示。


关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上课喜欢说话走神,来自私校的凯蒂认为:

每个班级里人数太多,所以大家免不了想聊天。

如果她在这里待久了,可能也学不进去了。


沃明斯特的校长马克也决定,在公立学校上一堂历史课。

学生对他的评价是,他很擅长活跃课堂气氛,也很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谈。

即便是最沉默的学生也会被他关注到,他一直在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表达自己的自信心。


马克认为公立学校的学生都很出色,但是缺乏自信。

能够回答出问题,他们自己都很惊讶。 

他认为这种不自信,很多时候还是来自家庭经济环境。


赞德在体验过公立学校之后,发现私立学校更擅长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由于教育资源充足,每个学生都会得到最大的关注和鼓励。


然而公立学校的教学水平,不一定就不好。

约翰在私校时最好的数学成绩只有C,但他在公校本罗斯却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以前做不来的三角函数题也轻松解出来了。


本罗斯学区包括德比郡最贫穷的一些区域,超过一半的学生中午都是吃学校的免费餐,但是依然有学生在困境中顽强成长。

娜丝来自叙利亚的,她一直在努力适应英国的生活。

因为政治与战争的原因,娜丝的爸爸于多年前逃到了英国,在经过了长达七年的努力后,终于把娜丝和妈妈接到了这里。

娜丝的理想是考上一流名校,剑桥牛津那种。


和她相比,天之娇女的凯蒂就没有什么未来计划。

她坦言自己没想过将来会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能够上昂贵的私校是了不起的事。



在了解到娜丝的经历后,凯蒂感到有些羞愧。

自己一直以来觉得理所应当的生活,甚至受教育的机会,对别人来说都是很难达到。


之后,轮到公立学校的学生去私立学校体验了,本罗斯的3个学生来到沃明斯特。

对于本罗斯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从笔挺有型的校服到古堡般的校园。


私立学校的教育方式,总给人一种重视自我和鼓励自由发展的印象,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私立学校有着更为苛刻的行为规范,几乎是以自律目标。

当私校生桑德在公校体验期间,介绍了他的日程表,几位同学都表示根本不可能做到。

“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课堂时间是从八点半到下午五点,课后有很多作业和兴趣课,基本上每天都很忙。”


宿舍十点钟熄灯,七点钟起床。

熄灯后和课堂上,不允许使用手机。

女生不允许化浓妆、染奇怪的发色、穿短裤或散开头发。


布瑞特、卡西姆与娜丝三个公立学校的学生,面对未知而陌生的“精英教育”倍感压力。

对于条条框框的约束,马克校长有着自己的解释——

设立规定,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规则的成年人,整装待发地步入社会。


私立学校的课堂纪律,也十分严厉。

上课时,一个学生因为说话就要被赶出去,而在本罗斯只有上课捣乱才会被赶出去。

这让习惯了在课堂上随性自我的布莱特,感到惊讶。


而令校长乔女士对沃明斯特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学生悠闲淡定走路的样子。

这些私校孩子从容淡定,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冷静。


位于郊区的学校宁静而优美,这样氛围也更容易让学生投入学习中。


并且沃明斯特的学生很轻松就能见到名人,成功人士和各种学者。

这也在暗示,学生以后也能成为这种人。

但是这显然需要相当的社会关系,而本罗斯的校长乔女士没有这种关系。


而乔女士也推翻了,之前对沃明斯特教师水平的怀疑,她承认沃明斯特的教学质量和本罗斯的差不多。


而沃明斯特的校长马克则认为,公私立学校的差别在于课后教育。

沃明斯特除了正规课程,还很重视音乐、戏剧、运动和各种社团活动。

强大的财力支持,可以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沃明斯特有42个课外社团供学生选择。


沃明斯特私立学校严苛的选拔与入学标准,注定这里学生的成绩是排在全国前25%的。

而本罗斯每年新收的150个学生里,只有5个人的入学成绩算是优秀。


身为公立学校的本罗斯学区,覆盖了这座城市最贫穷的社区。

许多工薪家庭、底层移民的孩子,都会直接就近入学。

很多人入学时,甚至都不会说英语。


在目睹了高大上的沃明斯特之后,乔女士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她说:就算每周能拿50万英镑,她也不想做沃明斯特的校长。

在公立学校执教,可以帮助更多出身贫寒的孩子,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一周体验结束后,公校生各自有着不同的感受。

娜丝认为沃明斯特就像个象牙塔,虽很和谐但不是真实的社会。

真实的社会是残酷的,这里可能只适合那些不必担心未来的孩子。


卡西姆认为两边各有利弊,说不上哪边更好。


而当初最调皮的布瑞特,却非常喜欢沃明斯特。

他觉得沃明斯特让他学会了自律和专注,很想留下来。


私立学校的实力确实毋庸置疑,这源自各个方面的优秀。

生源、老师、家庭、资源、硬件……促成所谓的精英教育一条龙。

意识到差距存在,就要设法去弥合,任何改变都是从点滴开始。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唯我独尊。

马克虽然是私立学校的校长,但他却希望某天英国不再存在公私之别,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他提出分享社团和资源,日后设立联合社团,举办联合音乐会和比赛。


影片拍摄结束后,沃明斯特和本罗斯开始正式探讨合作方式。

而令人欣慰的是,渴望留在私立学校上学的布瑞特,也在纪录片播出后获得了沃明斯特的奖学金,2015年9月他正式入学了沃明斯特。


这次机会可,能会彻底改变布瑞特的人生。

而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改变,也正在悄然发生。

借鉴、交流、互助,打破隔阂,或许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进步的希望所在。

*本文作者:RAMA

这部惊艳的国产新片,不敢相信是导演的处女作
每集10分钟,这部顶级国产新剧,已经火到国外了!
豆瓣9.2,历时6年拍摄,这良心好片每一帧都让人泪流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