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惊人,想象奇绝,他是华语电影第一“怪”人
要论小说改编影视作品,金庸武侠可谓是最能引发观众热议的话题常青树。
每每传出哪个哪个导演要拍哪部哪部作品,选角如何,网上总是议论纷纷。
前段时间名作《神雕侠侣》的新版改编疑似定角,再度掀起轩然大波,
虽然而后澄清定角是谣言,但是在多部优秀的金庸改编作品如云的情况下,能再执导筒,迎接挑战的,应该也只有他了——徐克
香港电影,因其多元的城市文化与历史内涵,始终在华语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意义与价值都非同小可。
香港电影纷繁复杂、类型多样,有王家卫的迷离、许鞍华的敏感、关锦鹏的细腻、吴宇森的刺激.....但其中港式武侠片无疑是很多人心中的港影招牌,
倚马仗剑走天涯、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路遇不平拔刀向等各种鲜活武侠人物深入人心。而要说香港的武侠片,便不得不提我们今天的主角徐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徐克以一部《蝶变》开启了香港电影的新浪潮运动。
此后几年,徐克先后创作了影片《地狱无门》和《第一类型危险》,使其在香港影坛占有一席之位。
其潮流、大胆、创新、另类等特质,带给观众以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徐克也因此被称作港版“斯皮尔伯格”。
徐克在对传统香港武侠电影的继承与发扬时,不断往其中注入新的元素,使其影片打上“徐氏”烙印。
徐克作为香港武侠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香港乃至整个华语武侠电影导演群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江湖人称“徐老怪”。
他在继承与发展香港传统武侠电影的同时,也为香港武侠电影引入了新的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香港影视行业正处于低谷期。
超级巨星李小龙的陨落,为处于港台商业电影中流砥柱的武侠电影又平添了一分危机。
观众早已厌倦了之于邵氏的动作堆砌式武打片,失去明星支撑的香港影坛却鲜有新花样去吸引观众为电影买单。
面对此时的行业现状,对初入影坛徐克而言即是挑战也是机会。
徐克贯以“鬼才”著称,其脑海中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
1979年,徐克以《蝶变》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蝶变》未必是最卖座的。但是,它确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电影。
《蝶变》主要人物是一一个不懂武术的外行学者,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所谓的“江湖”。
在电影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对于武侠而言,我只是个书写的人”。
因此,这是一部颠覆传统武术电影的作品,在徐克的镜头下,“江湖”被刻画成一个陌生、神秘的世界。
他创新颠覆观众对于武侠电影故事内核的刻板印象,同时将科学与逻辑性思维重叠与一体重塑单调的武打场面。
这样的特点在其武侠电影作品的初探索中便完全得以展现。
时间来到八十年代,自77年“星战”系列诞生以来,特效在电影制作中的地位逐渐显露,的此时的香港影坛对电影里所谓““特效”的运用成见颇深。
老派导演认特效即雕虫小技不足挂齿,新生导演则碍于难度不敢尝试。
然而彼时的徐克,已经凭借1981年的《鬼马智多星》一举斩获台湾金马奖,完成了创作的探索阶段后,故事内容层面的创新已不足以满足他对影片视觉感官呈现的期望。
他开始运用大量特效包装作为画面的外衣,使其融入影片内核中以实现神怪武侠电影中视觉与内容的对位。
在邵氏公司还在使用胶片涂色技术来模拟神功光效时,徐克就已经使用电脑动画与激光让角色焕发生机了。
在这样一个技术发展飞速的时间节点,1987年《倩女幽魂》腾空出世,其视觉的精妙表达,彰显了徐克对于特效的运用手法之成熟。
《倩女幽魂》上映之初便为香港影业注入一针强心剂,其在葡萄牙,法国等国际影展中大放异彩。
作为经典鬼怪电影,《倩女幽魂》着重于对爱情的表现,并在视觉上把“鬼魂和怪物”的形象做到了极致。
通过以假乱真的特效,令观众忽略掉鬼怪的本质而为他们灵魂的忠贞和勇干追求爱情的故事所打动。
从这一刻开始,无论女鬼小倩与书生采臣的故事经历反复翻拍和模仿,徐克的这一版《倩女幽魂》依旧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永恒经典。
《倩女幽魂》开启了徐克的新纪元,随着其票房口碑的双丰收,他于1989年开始了新的筹划——《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作为一部合拍片,因胡金铨的创作风格贴近于原著金庸的文学笔法,古朴凝重且力求刻画人物心中的细腻情愫,曾多次亲自拜访力求合作。
然而在影片拍摄进度不及一半时,就因为二人创作风格迥异,最终不欢而散。
后来这部《笑傲江湖》后来在徐克的手里又衍生出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
在电影筹拍阶段,金庸曾专门致电给徐克,明确反对林青霞出演片中的东方不败,是徐克力排非议后才有了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形象。
然而事实证明,林青霞是成就了东方不败,时而温柔妩媚、时而霸气威严,她的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幻化成了一个经典。
这《笑傲江湖》三部曲,戏里戏外都是一片血雨腥风。
徐克在影像手法运用愈发成熟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其颇注重形式感的个人风格。
在《笑傲江湖》上映的两年后,徐克于1992年重新翻拍胡金铨的经典名作《龙门客栈》,命名为《新龙门客栈》。
影片以诙谐幽默的基调搭配自由不羁的人物设定取代了胡版《龙门客栈》古朴庄重的风格霭蔼的沙漠、西北的民风、江湖的侠义。
影片被誉为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同时也被视头开创新派香港武侠电影的起点。
同所有香港导演在经历了九七回归带来的自我身份的问询以后,新世纪的徐导仍然以其钟爱的特效技术为先导,推出了《狄仁杰》系列、《智取威虎山》等,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的作品。
就如他自己说,狄仁杰系列中有三个坚持。
“一是慢慢揭开狄仁杰自身的讯息。一是今人耳目一新,有需撼性的奇案,可以通过一些人物手边的物件去解读阴谋;三是给观众视觉与剧情上的设计。”
不可置否,徐克拉动了整个华语武侠电影的工业水准。凭借其数十年来不断钻研和突破,始终引领着武侠片的技术主义风潮。
总览徐克的电影,无论是香港武侠电影的里程碑,还是在新主流电影《长津湖》中的人文关怀,徐克这些年始终凭借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体现,在华语影坛不断发声。
其缔造的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侠客形象,一段段撼人心魄的动情故事、一对对擦肩而过相忘于江湖的侠客儿女,
正是徐克电影中这些对于美学内容极致的把握,才为中国电影奉献了如此精彩绝伦的作品,奠定了他在香港影坛和观众心目中的至高地位。
徐克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江湖”:
“我认为有两个办法去阐述武侠文化, 一是很忠实地去表现那个时代;二是以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去拍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