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 x 王小川 : 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
一个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作家,一个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天才,许知远说他们两个其实挺有趣的:一条是技术之路在过去二十年的变迁,一条是人文主义之路在过去二十年的变迁。许知远对话王小川,究竟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嚎叫》艾伦·金斯伯格
这一经典的句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频繁地被套用在各种词汇之下,商业,金融,甚至互联网。
正如王小川所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要不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要不就做互联网的移民,人类的历史上从未像现在这样,毫无保留又完整迅速地卷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里。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昔日闪烁着熠熠光辉的人文主义是如何慢慢地被技术所遮蔽的。
18 岁获国际比赛金牌,入清华大学。
27 岁成为搜狐最年轻的副总裁。
39 岁在纽交所敲钟……
王小川高度有效能的人生,仿若是这个技术主导的时代的一个典型公民。他是其中的参与者,建构者,甚至重要的旁观者。
他相信程序员的时代来临了,技术可以促成世界文明的再次重组,声称: 95% 的人都能参与到历史的创造中,但他需要借助 AlphaGo 战胜李世石这一外在的事件给予自己信心;
他理性,认为畅想不可能的事是文科生才会做的事,但他也相信星座可以用科学来解释……请观看《十三邀》第二季十一期精简版,如果不过瘾,你也可以直接拉到底部点击原文购买“十三邀”首次集结第一辑:《偏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26q9wx2o&width=500&height=375&auto=0第十一期许知远对话王小川精剪版
第十一期:许知远对话王小川
(以下对话摘选自完整访谈)
“程序狗”胜利的时代来临了
许知远:怎么用语言比较清晰地定义或理解 AlphaGo 代表这种智能呢?
王小川:分两个东西,一个 AlphaGo 一个叫 AlphaGo Zero 这两个不一样。AlphaGo 代表了它是有能力把我们人类已有的经验总结,就是以前找老师学下棋,要怎么做?你可能一生就能下一两千盘棋,也不能把所有棋都学会,它是极大程度地把所有的门派的招数都学回来,做一个适当的提高。所以它是对我们发生过的事情,不依靠人告诉他怎么做,自己能学会总结经验。
AlphaGo 大战李世石概念图
许知远:自我优化。
王小川:对,在 AlphaGo 之前,什么叫下棋,规则怎么定是靠人把规则告诉它,什么样的答案告诉它,它自己就能学习了。所以人在里面是往后退了。比如我们做医疗的 AI ,程序员是要懂医疗的,我要把医疗知识通过我的逻辑告诉机器,AlphaGo 不需要了,程序员不需要懂医疗,只要给它医疗数据库,它自己就能学会。
许知远:所以人类只要寻找新的范式它就立刻完蛋了。
王小川:对,但只是复制见过的事情,没见过不会。到 AlphaGo Zero 又进一步,就是说一个问题的定义或者可能出现的局面是有限的,可以仿制固定的,这个时候连历史数据都不要了,可以自己去重演一部历史去尝试,从什么都不会,然后一点点互相博弈、学习,重演人类两千年的进化,AlphaGo 的技术是把两千年进化的结果塞进去,AlphaGo Zero 是重演进化。只要环境能仿真就能往前走一步,但是这个环境必须是足够确定性的环境就能做到,所以在这两个技术中间,尤其会对大家心态带来重大的变化,人是什么,或者人跟机器之间相处的方式。
许知远:这两年有变化吗?
王小川:我觉得我们时代来了,AlphaGo 赢了之后我的一个工程师发短信给我,他觉得做一个程序员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了。然后大概 3 月 8 号 AlphaGo 第一次赢的时候我们搜狗公司就开始了一个法定的假,叫狗胜日,狗的胜利,也是程序狗的胜利。
许知远:为什么对翻译这件事情,或者语言的本身有这么强的热情,从何而来?
王小川:我是认为自己需要做出有贡献,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会看自己拥有什么能力。我知道整个世界的文明,是因为语言的不同,所以产生了很多冲突,甚至我们沿用圣经里通天塔的故事,说人想见上帝,所以要造一个巴别塔。但上帝觉得你们太藐视我的权威了,所以就让不同种族的人说不同的语言,大家很难形成共识,最后就见不了上帝了,这是个寓言故事。但是反过来看,如果大家在这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达成共识,这世界会很不一样的,这样的一种语言障碍被攻克,比我们发明电甚至更加的重要,在历史上是有它的位置的。所以在我内心当中,翻译会变成一个在文明当中会有巨大意义的一件事情,不管是通天塔的语言,还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里面能够进行文化的交流。
互联网时代 95% 的人都能参与到历史的创造中
王小川:我觉得,互联网和 AI 之后其实让我们的生活极大地方便,我自己不是互联网原住民,原住民是属于出生第一天就在互联网里面长大的。
许知远:咱们都是移民。
王小川:我认为再往下互联网带来的东西是周边所有的东西都是数字化的,这是第一步,已经快完成了。下一步事情就是,所有周边的服务都是有智商,都是聪明的,之前是让你眼睛、耳朵成为你的千里眼,顺风耳,你拿手机一看你能知道一千公里以外发生的事情,取代的只是感官,再往下你发现你的大脑中间一些记忆的部分,一些简单逻辑推理的部分也都外延了,外部是你思考的器官,逼迫你现在做一些更有创造性的事情。所以整个社会结构里面,每个人会变得更大的自由,变得更加有创造性。
许知远:会不会同样产生更多懒惰的人,因为所有人都替你去服务。
王小川:那个不叫懒惰,是寻找在虚拟世界中间的一种存在感。这个会变得更加的发达,视频游戏可能会变成虚拟世界, AI 的技术会让你在虚拟里的体验更好,这是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我会认为,每个人或者整个创作的创造性会更民主化,这个话不是个政治意义,而是让每个人更有意义。
我记得你跟马东的对话中,他提出一个概念,在历史上 95% 的人都没有参与到历史里面去,只有 5% 少数精英留下了历史,但在今天而言可能会变,更多的人都参与到历史创造里。高手在民间,比如我们看 B 站视频的时候,已经不是看原本的剧了,是被网友修改过的,一人一句话变成另外一种艺术作品。所以每个人智慧,但凡有一点点的火花都可能在历史上留下足迹,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历史创造。
许知远:这对一个清华的高材生是一个非常意外的结果吧?认为自己是极致优秀的一群人,这样的一个现状。
王小川:反正我自己是少数人,大众娱乐这东西,《大话西游》讲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做少数派就行了,你自己这样的一个角色。
许知远:一个少数派的内心但一定要拥抱大多数人的感觉。
星座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王小川:我看到科学很多边界,所以相信科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许知远:最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王小川:就是生命的问题,像我研究生是搞基因的,搞高新计算的,我就发现以今天的数学物理是没法用我们的计算能力去解释生命的出现,给你个 DNA 能算出来长啥样子,但是我们讲的蝴蝶效应,不确定性,是无法计算的。比如说天气预报,天气是一个复杂系统,很难知道一周后的天气是什么样子,因为是非线性的,你如果计算,到时间性积累最后你的结果就混沌了。所以之后我深刻地知道了有太多我们还解释不了的事情,我们就发现它重新去解释。像所谓迷信的东西,你先看现象是不是真存在,先不要看过程,存在就尊重它。
人类 DNA 图谱
王小川:因为这个世界上从当前往后看,是可以分成无数个宇宙的,但是我努力地让它到好的一个宇宙里面去,让其他宇宙的概率减小。但是从过去到现在,其实就是无数个从过去到现在的,不是只有一个过去,你可能好多个过去,只是你记得一个而已,或者过程中间你没关注到就没了,只记得这个结果而已。所以这个世界里面是多维的,第一个从三维到四维的时候,其实就是你命是注定的。但再多一个纬度之后,你就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了。
电影《星际穿越》里的四维空间
许知远:比如有这个视角来看待你自己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呢?那个未来已经注定在那个地方了,会怎么塑造你的思考,或者会塑造你的行为?
王小川:它有它对未来的意义,它的目的已经在那了,因为某种意义出现某种迹象,使得你每件事情的做的过程当中,都是为那个目的服务的。所以我的观点就说,我每做的事情都是有它的意义的。就像我们看一个神话故事一样的,出现一座神迹,它有它的意义在后面。就像一个橡皮筋一样的,人拉它一下,出现一个振动,会影响到后面,因为这个变化,后面就会产生一个结果,这是注定一个结果,只是要出现这个事是要辅助一个物理规律。
许知远:星座可以解释吗?或者科学上怎么解释星座?
王小川:第一个,你什么 DNA 这些东西大家都信,对吧?那为什么不相信你出生地点和出生时间带来的影响呢?你出生时空的这种有序性、确定性会带来一种确定性,对吧?就像你说这个树的年轮它就有意义一样的,不同时间带来不同年轮。
许知远:那这个时空带给天秤座什么东西呢?
王小川:我们举个例子,人有些是比较敏感一些,有些比较钝感,这跟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多大才产生你的一个反馈是有关系的,对吧?但是人的神经这种强大的灵敏性或者钝感性是可能跟你出生时间有关系的,夏天才长出来的树,和冬天开始长出来的树,它就会不一样,对吧?所以脑神经的这种反应就会跟你的出生时间、地点有关系。
许知远:这套思维方式可以非常完美地进入到你的人生轨迹里面吗?
王小川: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宇宙的本质量子纠缠,这是本质。
量子纠缠概念图
许知远:就说世界上有纯正原意义吗?
王小川:就是活着。
许知远:活着就是原意义。
王小川:许老师就是老能一句话拎出我要的东西来。这就是最根本意义,活着有几种活法,一种让自己先活着,一种活不下去的话,生个孩子让 ta 活着,或者著书立传,让你的某种思想或者某种东西活着。
文科生才畅想不可能发生的事
许知远:你会不会担心,确实有时候优秀或者非常优秀会成为某种很大的障碍,优秀是意味着被认可系统里面的极大化,而无法创造一个新的系统。
王小川:我不担心创造新的系统这事,那叫狭义的优秀,可以反过来看就是说当你包容的时候,真的对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看顺眼,都能接受了,没有跟世界对抗的力量了,你反而也没有创造性了。因为创造性其实来自于你对世界的不满,来自于对环境中跟我不一样的,我要去战胜它,这是内心的冲突,当你包容度越大之后,你人性上可能更伟大了,另一面就是失去锐气。
许知远:那这么正确会不会有遗憾?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王小川:我觉得想遗憾是跟自己过不去。你得到一个东西你觉得已经很感激这个事情了。
许知远:或者非常正确会妨碍一切更狂野的想象力。
五维世界,另一种可能
王小川:有可能,也许我今天在想,如果我当时没有参与到中国磅礴的互联网事业,出国了而且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最后成一个博士,从博士开始做研究发明新东西。但是我觉得当你这么想了之后是对自己得到的东西不够尊重和珍惜。如果按逻辑讲,假命题推出的任何命题都成立,如果太阳从西边升起怎么样,你后面说什么都对,我就成上帝了。但是这从理性角度意义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你会不满,就跟围城讲的一样,你看到别人的东西好,但是一旦真进去之后不一定是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这种畅想变成一个不可能你最后有结果的畅想,文科生才干这种事。
许知远:但这种畅想没有乐趣吗?不一定要实现。
王小川:我现在也有乐趣啊,畅想未来可能我能做成什么样子,但不要畅想一个你现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畅想可能发生的事情更有意义。你知道自己是体验过足够优秀的东西的,是一种很感激,不管是你的幸运也好,天赋也好,努力也好,得到的东西我觉得很宝贵,这件事情会使自己能够比很多人来讲更幸运。
十三邀节目首次集结出版第一辑
《偏见》上市
“我总渴望另一种人生,一个水手、银行家或是摇滚乐手,总之,不是此刻的自己。采访是满足这种渴望的便捷方式,在他人的叙述里,我体会另一种生活……”许知远在《偏见》序言里,谈到做“十三邀”的初衷。
十三邀节目首次集结出版第一辑——《偏见》上市。之所以书名为《偏见》,是因为这本书中保留和再现了许知远在《十三邀》中一直强调的——带着偏见看世界。
然而,“偏见”并非字面这样扁平,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是高傲的、自省的,佻达的、禅静的,机心的、童真的,逐利的、遁世的。
十三段访谈的文本,像是十三段迥然不同的人生体验,高低错落,徐徐展开,在不同的维度切中时代的脉搏。
在《偏见》一书中,除了《十三邀》剪辑后的精彩呈现,其实更在于镜头外你看不到的东西:每次访谈完一位嘉宾后,许知远都会写下一段采访后记——介入之后,他再次将自己抽离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更为理性深入地思考。而这些内容,都会被收录于《偏见》中。
谈话自有它的内在逻辑,它逼迫讲述者勾勒自己的轮廓、探视自己的内心。判断很可能片面、浅薄与武断,但背后,是许知远对他人与时代真诚的理解欲望。
断章截句地发出几声嘲笑似乎太过忽略许知远的穿透力与洞察力,正是《偏见》这本书,将十三邀的丰富和意义,完整地呈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