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电台主播的这些年,中国人的深夜还寂寞吗?丨十三邀

十三邀 单向街书店 2021-01-16


《十三邀》第三季第四期的谈话对象是三位电波背后的“网红主播”。


现在大多数人听到“主播”两个字时,第一反应是日渐成熟的直播 app 和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主播”。这些“主播”们的节目类型各式各样,赚足了噱头。


将“网红主播”这个词往前推十几年,其实也是存在的。和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主播不同,这些主播们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红”在电波之间的电台主播。


本期《十三邀》,让我们跟着许知远走进电波背后,看一看新媒体时代以前电台主播们的故事。



腾讯新闻和单向空间联合出品

《十三邀》第三季第 4 期:许知远对话电台主播

(精剪版)




(以下对话编选自本期访谈)


1. 误打误撞当了电台主播


叶文,哈尔滨都市女性频道主持人,2005 年创办《叶文有话要说》节目。



我当时就是想找一个能放行李的地方。


许知远:为什么当初没有去当老师呢?


叶文:没机会,没有学校要我呀,要我的话,我可能就不做这个了。


许知远:九九年的时候毕业,学校已经不管分配工作的事情了,对吧?


叶文:不管分配了,我们得自己找工作,电台是我找的最后一家工作。


许知远:之前都找过什么呀?


叶文: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特别盲目。想当老师就去学校里试讲,想进博物馆就又给博物馆交了简历,还应聘过工厂的秘书,总之就是很迷茫。


电台这工作是当时一个亲戚听电台节目,说电台最近招人。那时候我也是没办法,我们学校是毕业了之后就不能住在学校里了,行李铺盖都得搬走,我得赶紧找到能放行李的地方。于是,电台就成了我第十家应聘的单位,也是最快给我回复的单位,初试过了,让我去复试。


当时复试的时候,有个领导觉得我思维还可以,反应挺快的,就是声音有点难听,最后还是勉强把我收进来了,我就这样进了电台。


胡晓梅,前深圳电台主持人,1992 年至 2007 年主持《夜空不寂寞》电台节目。



在中巴车上听到了电台广播,心想着我是不是也可以去做这个


许知远:当时毕业你没什么目的,舅舅介绍了一个深圳花生油厂的工作,你就背着行李来到了深圳?


胡晓梅:恩,对。在花生油厂当化验员,最后油厂快倒闭的时候,我还去了矿泉水厂。那时候我明白化验员只是一个过渡,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也不确定未来在哪。


直到有一天在中巴车上听到了电台的声音,突然觉得,我在大学广播站的时候,也做过这个,我是不是可以去做这个。


记得是 1992 年 10 月,我开始打这个热线电话,我打了三个星期终于接通了。跟当时的主持人霞光说我也有一个电台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在广播里说话,最后还留了自己(工厂)的电话和地址。


然后工厂的电话就没停过,还有很多听众给我写信说:“觉得你还挺适合做电台的”。


后来我就把这些信钉成这么厚的一打,抱着去找台长了。也是幸运,正好赶上台里缺人,台长想招我。但台长还是觉得我年轻, 没有什么经验,怕我不知道跟听众聊什么。我说我可以跟他们聊我们一样在经历的生活。


他觉得好像也是可以的。


万峰,电台主持人,曾主持以性教育为主题的《伊甸园信箱》电台节目



只是想到电台工作,但从来没想过要播音


许知远:那时候您从记者转行到电台主播已经四十几岁了,虽然这两种工作有一定的相似,但对您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您是觉得您有当主播的天赋吗?


万峰:我到真没觉得我有天赋,那时候只想到电台工作,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播音。为什么呢?我总觉得播音很神圣,播音要经过专业严格的训练,而我连普通话说得都不是很标准。


还有就是因为之前的经历,我能够进入电台工作已经是够幸运的了,也没有奢望能在麦克风前面讲话。


2. 没有人说过这节目一定会火,也没有听众告诉我一定要使劲骂他



许知远:你第一次接听听众来电时候的说话风格跟现在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吧。


叶文:其实我一直都是这个风格。


许知远:你说你第一次接电话的时候很紧张啊,你怎么能在那么紧张的状态当中还可以炮语连珠?这个我很好奇。


叶文:我觉得是听众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兴趣。兴致一来我就忘我了,想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听完他们的故事我也会把自己的观点滔滔不绝地跟他说出来。一开始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许知远:跟你上大学时在辩论社的历练有关吗?


叶文:有,辩论社锻炼我可以非常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我并不是要故意成为整场对话的焦点。我觉得我性格当中的一部分就是我其实并不想成为焦点。


我做节目只是因为我快乐,我喜欢做这件事。我没有想这个节目给我带来的其他“副产品”,比如说奖励、收益甚至收听率的高低。我只是想全心投入到听众的故事当中,走进他的故事,去感受他的快乐或者痛苦。


我没有刻意去追求节目效果或者其他,没有人告诉我这个节目一定会火,也没有听众告诉我说要使劲骂他。


还有说我模仿万峰老师,我其实都是后来才听说万峰老师的大名的(老师别生气)。因为我在做电台节目之前根本没有听过类似的节目,甚至没听过情感类的电台节目。



许知远:你接到第一个听众电话的时候是很紧张的吧?


胡晓梅:恩,是有点紧张。还记得有一位学长听众(当时还不认识)听完我的节目之后跟我说,我会成为这个城市最受欢迎的主持人。我真的很惶恐。


许知远:为什么会惶恐呢?难道不应该是开心吗?


胡晓梅:我想可能是因为我说话的方式大家很喜欢,但其实我内心有点没自信。我没有身份感,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电台主播,没有那种从专业院校出来的优越感。


许知远:也没有播音腔。


胡晓梅:对,但是我知道我跟所有听节目的人是一样的,我们都是来这个城市寻找梦想的年轻人,经历一样的烦恼、困惑,还有心里面怀着一些愿望。我们都还在年轻人寻梦的这个阶段,都会遇到工作中的迷茫或者不公平。


我们就把电台当做一个公共空间,在这里我们相互交流,缓解焦虑,人家未必需要你什么建议,只是相互鼓励,只是为了倾诉,只是为了讲述自己。


渐渐地这里就成了一个以情感为主题的电台节目,在这里大家释放自己。



万峰:主播午夜节目我有一个独家秘诀,我教给你。


许知远:快教教我。


万峰:午夜节目的节奏一定要快。张先林、李芙蓉在那慢慢地绕圈圈说话,谁要听啊。听众晚上就要听刺激的、节奏快的,他问啥我就回答啥,短平快,这样听众才不会觉得无聊,听午夜电台不就是这样找点刺激吗?


许知远:这个风格您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刚做肯定也不知道。


万峰:没有,一开始我就这样。我就是很痛快,这是我性格决定的,我不跟你啰嗦。我不乐意听别人这么慢慢吞吞地讲话,我一定要活生生的例子。


许知远:直接进入正题。


万峰:一针见血,别跟我拖。



3. 电台主播的社会学考察,你见过大奸大恶,但你会感觉你根本帮不到任何人



许知远:你做电台节目的十五年间,有非常不舒服的时刻吗?


胡晓梅:当然,就是你发现你实际上根本帮不到任何人。


有时候单纯地靠听众的声音来表达意见,有点太浅显了。当我解决不了听众的问题,我会有很强的无力感。


记得有一个听众叫小苍兰,我本想着可以跨过电波跟她成为特别好的朋友。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要去追随爱情——住在另外一个城市的男笔友。你不知道你该跟她说是去还是留。最后知道那个男孩实际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女笔友,以小苍兰的刚烈,她是没有办法去接受这个事实,她自杀了。


在那个时候你会觉得,相对于生命本身,你作为一个围观的人,可以做的很少,你也承受不起太多这样的东西。



叶文:电台的主播们也得与时俱进,经常需要找案例去研究。14 年的时候我研究了差不多 2 万多件案例。


许知远:好大的一个数字,像一个巨大的社会学考察。


叶文:而且都是不幸的事情。所以你觉得我今天这个状态是不是挺好的?


许知远:不是一般的好,比我想的要好很多。


叶文:我在这个节目当中见到过很多(不幸的事情)。有时候会觉得人真是大奸大恶,你会知道原来人可以残忍、恶心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我那时听完之后无法轻松,也无法接受。我更无法接受的是有的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正常,可以过,可以凑合。所以那时候我一下节目就绕着广播大楼去跑步,才觉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气。



许知远:有媒体形容您是“电波怒汉”,您最初听到这种形容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万峰:我也没觉得我特别爱发怒。


闻一多不是说嘛,做事就好像带着镣铐跳舞。你既要带着镣铐跳,还要跳得美,那很不容易,当电台主播也是一样,既有格律的意识,又要没有格律,必要的时候还要冲破格律。我作为媒体人,我作为播音人,对着麦克风的时候,不能胡说八道,但是我时不时的要忘记麦克风,不要被它束缚。只要不触碰底线,我就把你当兄弟、当同事、当朋友、当小辈、当长辈来给你交心,这才合适。


许知远:您不觉得其实您做这节目,包括做一些谈话,它像一个折射社会现象的镜子吗?



要不然没有这样的平台,它可能无法展现这种丰富性,它也不会慢慢发生变化,因为好多事情,当谈论出来以后,就会变得不一样。


万峰:对,毕竟现在社会开放了,观念相对也开放了。


许知远:你们现在继续做这个节目,会觉得有什么地方是力不从心的吗?比如知识上跟时代的关系,是不是能够理解新时代,会有这种觉得自己很不足的地方吗?


万峰:不足肯定还是有的,谁敢说没有。


我在不断学习吧!你刚刚问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说,你这个节目能解决问题吗?


其实不能。我不是万能的,我的节目也不是万能的。说句老话,你就是叫资深的心理学家来也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我的想法是,所有的媒体,包括网上的媒体,做这个节目,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只是一小部分,它的目的就是作为一个榜样,在电台这个公共空间里,让大家看到前车之鉴,节目的意义在于听众要吸取教训,知道今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遇到问题之后知道该怎么办。



单向读者福利时间


观点的多样性和不同观点冲撞带来的独立思考,是 Young Thinker 的新定义。


9 月 21 日至 9 月 25 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抽奖页参与抽奖就有机会获得由越思考越年轻的 ThinkPad 提供的 ThinkPad X1 Carbon 2018 款一台或thinkplus NICE T 系列 T 恤一件(共 13 件)


抽奖页面实时显示中奖信息,赶快参加吧!



这里有福利,快戳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