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害怕像过时的夹克那样被遗弃

单向榜单 单向街书店
2024-09-07
㊟《绿夜》

“我不会发誓对一把椅子忠诚,”齐格蒙特·鲍曼在访谈里点破,“为什么我要发誓将这把椅子当做我的椅子,至死不渝呢?如果我不再喜欢它,我会买一把新的。”

消费时代的关系模式扩散到爱里,日用消耗品的命运无意间成了人的命运:“害怕自己会像过时的夹克一样被抛弃、被遗弃。”而“爱的对象”,可以通过“大量可测量的生理和社会属性组装而出”。


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世界里,无一物持久。得到很快,消耗很快,失去的速度同样。关于可持续,我们还不太习惯把它视作一种生存技巧,一种存储能量的恒久方式。“绿色”、“环保”、“低碳”以外,还能过哪些可持续生活?


我们拆解出「可持续」的组成部分,由联合国公布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为健康与福祉、气候行动、清洁能源、水下与陆地生物、性别平等、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和平正义、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等愿望,匹配上相应书目,在践行成为北京首家可持续主题书店的单向空间·檀谷店,落地为一面「恒久的温柔」可持续主题书墙,再呈递出本期榜单:


书籍将索引向某种生活,在自然与危险中共生,与移民、待业青年和多重意义上的异乡人一同挣扎在秩序边缘,在最小单位的重建中,习得对万物保有温柔、延续爱意的方式。



㊟「恒久的温柔」主题书墙

文末附上「恒久的温柔」不完全书单,更多书目可至单向空间·檀谷店探寻。


#极简主义生活指南
把生活化繁就简,
就是“还是得活在日常里啊”。


《懒人瑜伽》
我不对真实性负责

作者:[英]杰夫·戴尔

译者:陈笑黎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0-6


仿佛序言中提及的《极乐生活指南》变体,能从杰夫·戴尔处罗列的玩闹清单,包括且不限于:

1.任何事物都要有节制。包括节制本身。从这一点来看,你必须要,时不时地,放纵一下。

2.也许这就是现代相机的功能:给你找点事做。当然,我没有相机;我所能做的只有在那里。

3.为什么要旅行?我来这里干嘛?这两个问题又引出第三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的回答是:想要回家,想要待着不动。想要留在家中,想要翘着脚看电视。

4.重建得越多,可信度就越差。

5.“我以四海为家”,“有许多家”我还没有见到。所以我才会如此焦躁不安。我还没见到我所有的家。

6.我是如此渴望睡着,以至于睡不着;我是如此渴望真爱,以至于得不到真爱。

师承约翰·伯格,戴尔的写作在虚构与非虚构间穿梭。书写游记的方式,是精神瑜伽的一种,游移在真实与想象的边缘。行过柬埔寨、新奥尔良、阿姆斯特丹、迈阿密、罗马、巴黎,生活的要义在解构旅途后显现——“这本书描绘了那些构成我生命特殊阶段的风景,但它是一张醉醺醺的、完全不能信赖的风景地图。”




#去山巅呼喊

野性、迷人又危险,

它们揭示了一种“始终有别于人类”的美丽。



《龟岛:斯奈德诗选》
生命的能量

作者:[美]加里·斯奈德

译者:柳向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1-1


登山好手、筑路工、海员、森林火情瞭望员、伐木人、冥想者、佛教禅宗修习、白居易《长恨歌》译者、“土地、树木、野兽、鱼类和飞鸟的代言人”…诸多实践,叠合成斯奈德的诗歌方程式。


北岛谈论过翻译他诗歌的难度:“相当难译,他使用的词语,有些来自北太平洋美国人的小区语言,有些来自印第安部落语言,词典上根本找不到”,还有“一些类似伐木、烧窑、机械、航海、天文等方面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难题放进斯奈德的生态诗,通过自然的视野,平视现代化的险境。是《明日之歌》追问“选举权”,“它从未给过山峦和河流/树木和动物”;也是罗列拼贴出 10 条《事实》,“我们的食物的基本源是太阳”,“一个现代国家需要 13 种基本工业原料”。若将观察概括成草的命运,绝非没有共性——“草类在太阳下工作。变绿。变甜。给我们吃。长我们的肉。”(《母亲大地:她的鲸鱼们》)。


获 1975 年普利策奖的《龟岛》收录了以上诗歌,斯奈德求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怎样把“个人栖居的一方水土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


“人们发现世界各地都有一种观念:地球,甚至宇宙,由一只大龟或一条永生之蛇支撑着[…]这些诗讲述地方和维持生命的能量路径。”



#寂静的春天
外面冷吗?今天天气怎么样?
避不开对气候的发问。
当我们谈论气候时,我们可以谈论什么。


《漫长的夏天》
“在室外”的日子结束时

作者:[法]菲利普·斯瓜佐尼

译者:申华明/张姝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6-11


比起指代明晰的结尾,更容易记得的是开头。

“在西瓜糖里,事情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我的生活发生在西瓜糖里”,是布劳提根开篇的“过目难忘”。“那是夜晚。镜头扫过伦敦的上空”,是彼得·潘动画的开场。和黑泽明的《乱》开头画面一样美的,还有小时候在法国生活的“夏德老屋”。那里的夏天,孩子们可以“活在室外”。

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角菲利普察觉,开头逝去的同时,关于生存的结局坠入无望。作者斯瓜佐尼耗费六年时间,以漫画形式,探讨《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寂静的春天》中未结束的问题:

菲利普举例,好比沿餐桌边缘一寸一寸往外推盘子,每次的改变都不明显,但“再往前一点,我们都知道结果”。气候剧变,如何自处与挽救?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与劳动中,
个体所产生的巨大困惑和
急需被解决的问题
也许是同一个:“无处安放的愤怒”。


《印度青年狂想曲》
“家人以为他疯了”

作者:[印度]司妮达·普拉姆

译者:于果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1-9


印度小镇青年的当下与未来。


6 亿 25 岁以下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而其中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教育,尚在待业,这是印度的困局。身陷其中的青年如何破局?又是否有破局可能?社会又要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抱负”?作者将目光收拢至互联网企业家、女政治家、选美冠军、诈骗同谋、疯狂英语演说家等人的生活,用三年的时间,记述他们的打拼与落寞。


“我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倾听年轻人的冲冲怒气。他们基本上抱怨的都是同一件事:他们在这个国家没有未来,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也没有未来。驱使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本能,和驱动他们政治理想的是同样的情绪一一愤怒和焦虑。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印度自独立以来的 70 年历程完全是荒废的。他们质问,一个剥夺年轻人梦想的国家,能算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吗?”


质疑的愤怒,是大多数故事的序。




#最小单位的重建

南非作家 J.M.库切描写过很多流亡者,

他们“躲起来”,“在心里流亡”,

掉进时代的缝隙里被彻底遗忘。

给普通人的心灵找到安放处,

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移民》
流散安魂曲

作者:[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刁承俊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3


大夫亨利·赛尔温,与现实断联后饮弹。小学老师保罗·贝雷耶特卧轨。管家安布罗斯·阿德尔瓦尔特自愿接受“与刑讯逼供和殉教不相上下的休克疗法”,直至离世。画家马克思·费尔贝尔藏着一段长达三年的残酷记忆。塞巴尔德的长句游走在自传式的回忆中,四位二战后的移民,也是无家可归的流亡者,在此打过命运的照面。

同为犹太人,漂泊迁徙,“在大地上寻找更好的人的定义”。最终却既不属于故乡,也不属于他乡。管家的叙述,揭开意味广泛的一角:

“对于他过去的朋友圈子来说,他成了一个陌生人,他放弃了纽约城的公寓,甚至离开了长岛上的房子,很快完全退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而最终退回到一座偏僻的、有小花园的房子——所谓消夏别墅”。“白天往往郁郁寡欢,夜里则在没有暖气的消夏别墅里轻声哀叹着走来走去。据说偶尔万分激动时,他还会用某种方式将与军事有关连的词互相串在一起,在说出这样一些军事用语时,他一再用手拍自己的额头,好像是对自己的理解迟钝生气,或者是要把说过的话都永远熟记在心。”


萨巴尔德在人名拟定的标题后,附上短句寓言。最后一句是“他们黄昏时到来,寻求生路”,不乏秩序待建前的温柔祈祷。




#跨越边界的社区

“家可以随身携带,不只是一个固定地点。”

在地文化和城市社区中

存储着人类生活的精神样本。



《村子里的陌生人》
不甘困守

作者:[美]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李小均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2


“从现有的证据来看,在我之前,没有一个黑人到过这个瑞士的小村子。来前我就被告知,我可能是村子里的一道景观。我把这话理解为,我这种肤色的人在瑞士很少见;我理解的另一层意思是,城里人到了乡下,总是一道景观。”


与散文集同名的一篇,开头就简朴铺陈出他者的身份,疏离感甚至与地理位无关。从一开始,肤色暗示了难以跨越的界限,和无法摆脱的异乡命途。难就难在怎样于长久的偏见之中把握客观,鲍德温的自我挑战是:“我想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好作家。”

误用一条床单,在巴黎入狱;在无法融入的瑞士乡村做旁观者;哈莱姆贫民窟的少年需要在他十九岁生日那天,同时面对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分娩,都一如标题——“陌生人”。书中每场痛苦经验的内核,源自“莎士比亚、巴赫和伦勃朗”,“巴黎石建筑、沙特尔大教堂和帝国大厦”,“我也许会永远徒劳无功地在他们之中寻找自身的影像。我是一个闯入者。”

“只是想象力萎缩的一个体现,它阻碍了我们在阳光下呼吸的每一个生灵身上看见自己的身影。”鲍德温还在本书的 1984 年版序中引援过多丽丝·莱辛的观点,探讨关于人种、社群与生活设下的无形边界。



#受伤的文明

教育的缺失和不平等的暴力,

损坏了文明生长的脉络。

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看来:

“改善当下社会的先决条件是

每个人都接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



《难民》
想要你爱我

作者:[美] 阮清越

译者:陈恒仕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20-4



荷兰酱、温莎结、毕卡索、墨西哥园丁、埃斯特班先生、太平洋、玫瑰花,还有儿子荣爱上的那位紫头发、黑甲油的美国女孩,都是她不舒服也不熟悉的事物。它们或联系起一段偷渡、逃亡的记忆,或需要经过大量词汇的修饰、形容后,才能安全地滑入生活。

留美四十年,比花园里越南植物(香菜、罗勒、朝天椒),更能印证存在的,是丈夫庆教授的爱。但他忽然叫错了她的名字,往后提起的旧事,她也没有印象。记忆松动以后,支撑她是她、他是他的证据似乎逐一消失。

故事名为《我想要你爱我》,是短篇集《难民》其中一篇。美籍越裔作家阮清越写与他相同处境的人的故事。第三人称的笔触冷静,与角色生命中的沉痛拉开距离。穿插在逃难船只和战争重创中的,是一无所有之人的唯一倚赖——不牢固的爱。

“不管在哪里,除了故事,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文明被摧垮后的自救。



#与它们一起生活
“一只鹰隼飞过屋顶上方 
一条蛇在地板下边滑行”,
而一窝假扮天神的小野猫
“在屋子上方叫得像打雷”。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发生在日常,
万物有灵且美。



《制造宠物:支配与感情》
童年也是宠物时期

作者:[美] 段义孚

译者:赵世玲

出版社:光启书局

出版年:2022-7



猫咪与窗帘、沙发,小狗与安静的公寓。视野跳脱出毛绒动物,并未意识到“宠物”的范畴如此之广,每个人都扮演过同谋共犯。易卜生《玩偶之家》里出走的娜拉,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儿童,恋爱中的你我,阳台上的植物,全参演其中。

我们想通过“宠物”获得什么?人类身边的“宠物”角色为何久不褪色?

段义孚将历史与真相的血肉注入其中,道破人类害怕承认的普遍经验:“从权力的立场看,有生命的自然仍是不完美的。精力充沛的存在是不完美的,因为它移动并呼吸,它具有一种自己必须听从的生物学节奏,它具有自身的意愿,虽然可以使它畏缩,但永远无法彻底击败它。” 

恐惧的另一释义,是降格为宠物。



#恒久的温柔

石黑一雄书中反复探讨的主题之一,

是爱能否抵抗死亡。

它无力更改结局,

却可以作为救世指南。

温柔些,耐心些,

爱将把性别与亲密关系中的差异和矛盾软化。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生命节点上的启示

作者:[德] 海克·法勒 文 / [意] 瓦莱里奥·维达里 图

译者:俞洁琼

出版社: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11


文字简凝,色彩柔和,留白大量。鼻酸于翻阅时无法抑制的共情,每个时刻似乎我们正在或即将经历。1 岁到 100 岁,每一年都抽取一个节点,做成可供无限翻阅的人生指南,用于许愿、启发、自省、安慰和鼓励。这是《时代周刊》的编辑海克·法勒为新生侄女做的礼物。

生命的开端最大的尝试在于,半岁,“你想要抓住身边的一切”。1 岁,“但你一松手,它却掉落在地。这便是重力。”它的结束,却回到了全书围绕的中心,“生活教会了你什么?”短问句式的开放回答,画面空白,仅剩绿色燕尾蝶。

送给所有全力在活在爱的人,还有一件事,我们能做到了吗?“周六晚上独自在家,请不要暗自神伤。”书中为它编排的柔情是数字“29”。


🧴🧴🧴

「恒久的温柔」

单向空间·檀谷店可持续主题不完全书单

更多书目可至书店探寻







策划:夏青 杀手 李二狗

编辑:康妮 杀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单向街书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