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药房里的“上海工匠”

文/徐秀艳 谢双庆 成才与就业 2023-01-12



2017年9月,从上海工匠命名暨创新创业零距离工匠论坛上传来喜讯,上海市医药学校2007届中药一班毕业生、雷允上西区药城分公司楼面经理助理吴昊,在2017年“上海工匠”选树命名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上海工匠”称号。

在医药学校和雷允上公司,吴昊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并且当时年仅29岁。“得知获评,我第一时间感觉非常开心,但高兴后更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作为‘上海工匠’,我要发挥好‘传、帮、带’精神,将发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弘扬工匠精神,为百姓用药安全保驾护航。”吴昊说。

昊,上海市医药学校2007届中药一班毕业生,现为雷允上西区药城分公司楼层值班长



梦想起航


2003年9月,出于对中药的浓厚兴趣,吴昊考入上海市医药学校中药专业,开始追逐心中的梦想。从入校开始,她就十分珍惜这一系统学习中药知识的机会,要求自己认认真真上好每节课。
至今,制剂学课的老师孙彤伟和班主任施陆健都对这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印象深刻。在孙老师的记忆中,吴昊在理论课上专心汲取中药知识,实训课上苦练技能;在施老师的记忆中,吴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做事精益求精,做人踏踏实实。
“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些成绩,与医药学校的培养密不可分。”吴昊回忆。记得刚进学校时,老师就向全班介绍,“医药行业是一个知识型、学习型行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学工作者,需要用大量知识武装自己”。因此,吴昊和同学从一年级开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外,还要学习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专业课程。三年级时,除了理论课程外,学校还加了大量实践操作课程,如中药饮片识别、显微鉴别、分析天平实验、药物制剂实验等。“当时我不理解,为什么中药专业学生要学这么多东西?直到我从学校毕业,正式踏进中药行业才知道,原来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在为今后的专业发展、职业提升打牢根基。学校‘仁爱、诚信、精技、合作’的教育理念,更为我今后的成才、成功指引了方向。”吴昊说。



初入职场


2006年,由于专业知识扎实,吴昊顺利通过公开招聘进入雷允上药业西区有限公司实习,但职场对她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在校期间上过中药饮片识别等课程,但第一次进入配方部,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格斗,吴昊还是有点紧张。学校的格斗只有一幢,这里有十几幢;在学校里练习配药的时间可以很长,15分钟只需配10个左右的方子,但工作中顾客很多,这样的速度太慢了,工作中的配方涉及的药也更多、更杂。
幸好,在学校打下的扎实基础给吴昊提供了极大的支撑。她定下心来,看着格斗上一个个熟悉的药名——党参、白术、甘草、当归……脑海中一一浮现出老师讲到的这些中药的功效、性状等,开始慢慢放松心情,渐渐进入工作状态……
2007年,吴昊正式成为雷允上的一名中药调剂员。“十分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曾经学过的调剂实践课让我很快上手工作,而化学课对考取执业药师的帮助非常大。另外,记得我参加‘雷氏杯’个人赛时,其中难度最大、分值最高的项目是显微鉴别,因为在学校学过,所以在最后的操作部分取得了很高的分数。”


两大绝活


刚开始,面对上千种中药饮片,吴昊总是很难识别各类外观相似的饮片。为了闯过这一关,她反复将上百种中药饮片摊放在面前识别,眼睛花了就用鼻子闻。就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经过刻苦训练,她终于能准确识别配方部所有格斗里的近千种饮片了。作为患者的健康守护者,吴昊始终觉得这是中药调剂员必须做到的。
除了熟识各类药材外,吴昊在抓药、称药方面也狠下功夫。药抓得多了,她成了配方间的“活地图”,面对上千个格斗、上千种中成药,她练就了“蒙眼找药”的绝活;平均每1.06分钟,她就能配出一帖药,最高时一天配曾450帖。因为抓药快而准,顾客们给她取了个外号——“一抓准”。除了这两大绝活,她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百日万帖无差错”。


爱岗敬业


吴昊不但在中药配方上是能手,还全面掌握了配方柜的全工作流程,对各关键岗位的工作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一帖药从医生的处方到病人手上,要经历审方、配方、复核、捆扎等流程。由于专业功底扎实,她在审方中多次纠正了医生处方的错误,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失误。
不仅如此,吴昊总是把为顾客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主动创新,处处为顾客着想。在顾客取药时,她会主动向顾客讲解药方的功效、用途和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保健知识,让患者能放心用药。由于表现出色,她于2012年开始担任柜组长,2013年至今任雷允上西区药城分公司的楼面经理助理,主要负责配方间的管理工作。
中药配方部每天要接待大量顾客和患者,面对任务重、人手紧的情况,吴昊优化配方流程,改进配方技术,悉心指导配方员操作技巧,大幅提高了配方效率。吴昊精湛的技艺、优质的服务,让她自2012年起,先后获得“第七届上海市技术能手”、上海商业服务品牌(个人)、静安工匠等荣誉,在2012年至2018年两年一届的“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4次荣获中药调剂员工种二等奖;她所带领的配方柜也先后荣获“上海商业服务品牌(柜组)”“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等称号。


上海工匠


在2017年的“上海工匠”选树命名活动中,共有75个区局(产业)工会和11个行业协会(学会)参与申报,767名职工参与市级层面的“上海工匠”选树活动,最终仅94人通过层层考验获得“上海工匠”称号。年轻的吴昊能获此殊荣,实属不易!
吴昊认为她之所以能获得“上海工匠”这一荣誉,源于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她对医药行业的热爱和长期以来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她在工作岗位上,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在工作之余也一直坚持学习。
“‘工匠精神’指引我摆脱内心浮躁,脚踏实地做事,尽全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作为医药学校培养出的中药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身敬业、精研岐黄’的态度,用深厚扎实的业务技能,呵护百姓生命健康。”吴昊说。

“上海工匠”是荣誉,更是责任。在配方最忙碌时,吴昊经常奋战在岗位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和专业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她积极发挥“传、帮、带”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公司“明星带群星”活动中带徒12名,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青年团队,并带领他们在国家级和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企业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回母校


在荣获“上海工匠”称号后,吴昊曾受母校邀请重回校园,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她的职场故事。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亲切感油然而生,曾经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日。从母校毕业已十余年,但在母校学到的知识和信念会伴随终生。“感恩有你,在前行的路上为我点亮盏盏明灯。”面对母校老师,吴昊深情地说。


看到学姐到来,不少在校生说,“得知‘上海工匠’就是自己的学姐,我们都感到十分骄傲,未来要向她学习,树立明确的目标,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不负学校的教育和培养。”


作为学姐,吴昊也给学弟学妹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要珍惜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苦练基本功,积淀深厚扎实的业务功底,练就熟练的操作技能;三是时刻铭记医药人身上肩负的使命,精益求精。“在学校的教学培养模式和育人理念下,希望这里能走出更多能工巧匠。”吴昊寄语学弟学妹们。



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吴昊始终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谈及对未来的规划,她说会继续坚持做好中药的本职工作,并寻求发扬传统中药文化的突破点,比如,将中药与新的养生理念相结合。“在新的起点中逐梦奋进,尽心履职。”吴昊在朋友圈中写道。


(本文原载于《成才与就业》杂志)



责任编辑/孟优悠
·END·

↓↓↓订购杂志,扫描或识别二维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