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教授郑也夫:你的孩子其实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有态度、有温度的新东方!

郑也夫是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对于中国教育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中国教育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到底出了哪些差错或是哪里有不妥的教育方法?今天郑也夫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From 中国教育研究

微信号:hantopedu


我是一个小人物,今天斗胆谈一个天大的问题——中国教育。


今天我只分析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全都是教育领域我们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对这些关键词,有天大的误解。由这些误解,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的大问题。


素质教育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所有的“素质教育”都是空谈。


在我看来,我们一向鼓吹的“素质教育”,是个根本不能完成的目标,因为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文理不通的说法。


“素质”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基因给你的东西”,或者说,就是天赋,是先天的,而教育是后天的。“素质”不是后天的教育所能教出来的,能说有一种教育叫“天赋教育”、“基因教育”吗?


从中小学教师到家长再到学生,这个鼓吹也是不能落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多学点音体美,这个真的很荒诞,按他们这个说法,素质等于能力,可事实上,素质和能力根本是两回事。


退一步说,就算“素质”是一种能力,难道说音乐、美术是一种能力,语文、数学就不是能力吗?语文、数学是一种更要紧的能力,你怎么能说这个能力需要重视音体美,其他的就不需要重视吗?


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在现在这种教育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任何愿望良好的能力训练,到最后都变成了应试工具。


素质教育提倡音、体、美,但只要不列入高考项目,根本不会有人重视;一旦列入高考,又一定会走向反面——


打个比方,如果体育列入高考,学生一定会问:“考什么?”如果考游泳,那绝对不练跑步;如果考拉单杠,那绝对不练撑双杠。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所有素质教育都会变形的,你考什么我就干什么,为了身体健康?以后再说吧!这就是素质教育这个说法的荒诞。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不尊重孩子生长规律的教育,早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中国家长最喜欢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多大岁数算是起跑线呢?十岁?已经晚了。小学六、七岁?也晚了。所以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识字,就要学英语,就要上补习班。 然而在发达国家是有立法的,幼儿园不准识字、不准教算数。为什么不准呢?是因为孩子的心智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发育起来,不要给孩子压这么大的负担,而是要让他玩耍、让他自立。


外国的教育更重视另外一些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日本幼儿园,小孩儿每天带着好几套衣服上幼儿园,随时训练孩子们脱衣穿衣,一个是为了不使孩子丧失自己皮肤和身体来调节温度的功能,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 我们中国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唐诗能背几十首,英语单词认识几百个,可是自己不会系鞋带、穿衣服,这种依赖会对孩子的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 在不该的年龄认字、在不该算数的年龄算数,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整个民族都输在起跑线上,在不该干这件事的年龄干这件事,极其荒诞。


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句空话。


我们先说“德”。我们当下的道德品质教育基本是一种伪道德教育。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最坏莫过于伪善,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在助长伪善。


如果一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就得到了表扬或奖励,这其实就是在助长伪善。


我不相信道德是说教可以提升的。我对于夸奖有很大的警惕,夸奖一定是高位人夸奖低位人,在夸奖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抬高,夸奖是一种控制手段,是别有用心。 日本有一个叫远山正瑛的治沙圣手,八十多岁到中国来治理沙漠,功德无量。记者问他:我们听说日本人的孩子的环保意识那么好怎么来的?远山回答:“日本的孩子环保意识好,因为他们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 这句话值得深思,父亲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看到父亲的一切行为,父亲不用说什么,孩子慢慢也会这样做的,相反,如果父亲不做环保的行为,但是一直叫孩子去做,孩子会觉得父亲非常虚伪,就会叛逆。


人会被他人的行为感动,人不会被他人的说教感动。 再说“智”,“智”的本质应该是知识,而不是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要转化为能力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们在“德智体”上对“智”的理解是非常偏颇的,但是即使对“智”的理解很正确,也还有非常重要的情商,“智”不能包打天下。 最后再说“体”。 我们高三基本上就没有体育了,我们对“体”轻视到何种程度啊,其实“体”是太要紧的事了。


及格

学习是个长过程,而我们的教育只追求99%的正确率。


念过书的、教过书的、当过家长的,没有人不懂得这两个字,但我们现在已经忘记了“及格”的原初意义。其实及格是一个大的达标,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及格。我们走到了这样一个误区,把及格污名化了。 其实在有些学习项目上,及格了家长就可以释然、可以放心,不需要太高,因为教育是一个长线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要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把一个学期学习的生字98%、99%都要记住呢?以后学新带旧,慢慢总会认识的,学习是个长过程,这个实在是个无所谓的事情,及格了就可以。


基础教育阶段,把各学科的基本道理学到手,及格了就挺好的。


大大地超过了及格,达到了99、100分那又怎么样?时间久了总会遗忘的,不要苛求也没有必要苛求,大概东西掌握了,至于最后走哪个方向,在以后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的过程中就会加固知识。 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是违背教育的真谛的,花费巨大的精力来达到大大超过及格线的目标这是荒诞的。


我们特别爱评比,在两个层面上:


一个评比学生,使学生内心受挫折,其实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残。


除了学生评比之外,我们还有教师的评比。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样板——芬兰。 


芬兰从来不对教师进行评比,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评比就要制定原则和标准,而定了标准以后一定就会败坏教师的心性,教师们就会总想着,“我怎样才会成为优秀?”这就麻烦了。 教师教的好坏自己良心明白,教师对于学生是一个全面的教育,绝对不是一个单项的标准对学生负责。教师应该对一个活生生的人负责任,教师这个职业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谁是良好谁是优秀。


贪玩

一个孩子不贪玩儿,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贪玩儿说明孩子对一个游戏有热情,如果一个孩子对于任何一个游戏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老师让干什么干什么,一点不贪玩儿,对其他事情没有格外的兴趣,其实这真的是一个麻烦——因为日后的发展是要靠人的兴趣来指引我们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完全不贪玩儿人久了以后就没有兴趣。 我小时候是一个极端贪玩儿的人,虽然那时候空间比现在要大很多很多,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受压抑,现在的小孩儿简直就是苦不堪言,我觉得日后有出息的人其实小时候都是比较贪玩儿的。


贪玩儿是对某种东西热忱高涨,这是一件好事,如果都循规蹈矩那就完了。


什么叫兴趣?兴趣就是把精力不平摊,把你的精力侧重在某些方面,不需要理性的算计要把精力主要投入在哪,你的兴趣就给你做了最好的指导。一般来说你的长项和你的兴趣是贴合的。


我们的家长不要和老师同心同德祸害我们的孩子,不要助纣为虐。


学区房

“小升初就近入学”与“学区房”背后隐藏着的利益链——我们的孩子注定无法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


小升初就近入学,导致学区房的形成。


一开始这个政策的目的还是一个挺良好的愿望,希望小学学习负担不要太重,取消考试入学,实行就近入学。 其实这么做的时候早就应该料到会形成学区房,富人就会让他们的孩子进入师资力量比较好的学校,底层人就永远进入教育资源比较差的学校。 解决学区房问题有没有好一点的手段?


一个现成的办法就是让一个地区的学校办校水平比较接近,这个事情很容易。

首先硬件上比较平等,提升教学力量比较差的学校的硬件水平。


软件就是师资力量,可以让师资在区内轮转。小升初就随便报名随便入学。 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这样做呢?因为不愿意把初中变成教育水平接近的。


那为什么不愿意把初中变成教育水平接近的呢?因为有些人刻意保留这样的差距,是因为他们从中可以获得好学校的红利,这是一个利益链。 我们谈教育,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话题,今天我们在思考教育、讨论教育、理解教育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狭隘的看待教育——我们所看到的教育不是教育原初那个博大的意义,其实教育不是一定要在学校和书本中实现,也不要迷信一定要在一个好学校中实现教育。




— THE END —


更多精彩内容

·假笑男孩凭“尬笑”成第一网红,人生已如此艰难,不如一起哈哈哈

·彭于晏:从胖子到六块腹肌,这位“国民老公”都经历了什么!

·屠杀、炸碎,灭门、逃难、流血,你无法想象克罗地亚球员们经历过什么

·真实跟踪记录:中国3个孩子的10年人生轨迹,结果令人震惊!

·小男孩在美国医院喝杯奶,父母竟收到2万美元账单

·毛孩子被杀要逼人偿命,有些“爱狗人士”是在给狗招黑吗?

·你的眼睛被骗了!但是,被骗也开心!

·《我不是药神》刷屏朋友圈,为什么大家都不嫌烦?

·中国学生是一群被宠坏的孩子?留学比国内读书更辛苦!

·终于,姚明大学本科毕业了:花了7年读大学,不止一次想过退出...

·普吉沉船瞬间,2楼KTV的孩子大多没逃出来!暑期出游请一定要注意安全!


有态度,有温度

————————————

欢迎关注新东方上海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