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教授去世,超千万财产爆出,他背后隐藏的秘密令国人一片哗然!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有态度、有温度的新东方!

在去世四年后

他的故事才被我们得知

........



他身家千万

却把1美元的化纤毛衣穿了十几年

他有一儿一女

却把全部积蓄

都捐给了素不相识的孩子们


他明知时日无多

却在生命的最后时段

发起了一场爱心接力

他就是

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



青砖黛瓦 故园情怀


从1934年出生在清华园

求学、结婚、执教、去世

赵家和几乎从未离开过这个

他紧紧依偎了七十八载光阴的园子

是个典型的“清华牌”



东风吹不尽,总是故园情

赵家和把其一生都奉献给了清华

1955年,拿到清华大学

第一届“优良毕业生”奖章

无线电系毕业的他

因为各方面比较优异

而留校从事本科的教学工作


成为一名老师

或许本来就是赵家和所期望的

因为,他曾说过:

“我爱教书,最高兴的时候

就是讲一个问题,别人听懂了”

"I love teaching. 

The happiest moment is when I speak a question which is understood by others."



本以为可以这样在清华园中

教书育人做一辈子

谁知这个被称为“清华园顶级聪明的人”

却迎来三次工作调动

每次都因为学校新建了专业或机构

需要人带头“拓荒”


转行谈何容易?

干不好,还会丢了老本行

岂不是得不偿失?


“以他的聪明,留在无线电系

奔个院士很有可能

可让他转,他就转,一点折扣都不打”


有的同事为他丢了老本行“叫屈”

他却总是一笑置之



于是,1977年他负责筹建电化教育中心

1979年被调到科研处干管理

1985年51岁的他又再次“转行”

负责清华第一个非理工科学院

——经管学院的筹建


“他就像炭火一样

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燃烧

恪尽职守,无声无息。”



别人教书

都是学一门,教一门

而赵家和一教

就跨了工、理、文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arts

三个学科


关键是

他都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始终保持着清华学者的风骨



富有的穷人 聪明的笨人

The rich poor, the clever fool.


除了无怨无悔,兢兢业业

这位教授最大的特点就是“抠门”

一美元买的化纤毛衣

他竟穿了10多年

他喜欢摄影

却从没舍得买一套专业设备


家里十几年从来没变样

房间里最值钱的

还是几年前,他的学生实在看不过去

硬给买来装上的液晶电视

在现今社会中早已显得脱节



退休后他曾被深圳一家企业聘为顾问

待遇优厚

可他每次去深圳还是自带铺盖、炊具

租住在普通民房里



人人都知道这位教授很节俭

但却没有人知道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甚至,他的“抠门”还带到了国外


1998年,退休的赵家和与妻子到了美国

陪同女儿攻读硕士

他同时应邀担任了德州大学的客座教授


由于赵家和对于经济管理专业非常了解

又有着近乎母语水平的英文能力

因此,美国的学校给他开出来不菲的薪水

大家都以为

赵老师颐养天年的好日子开始了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赵家和一家的生活却简朴到了艰苦的程度

赵老的妻子至今还记得在美国期间

她需要怎样精打细算的生活


“我们在美国最常吃的就是鸡腿

因为最便宜

我和女儿还特别关注打折信息

专找特价食品”


据女儿回忆,在美国的时候

赵家和严格规定他们一家

每个月只有100美元的生活费


因为生活的地方西瓜比较贵

一家人平时甚至不舍得吃一个西瓜

只有在母亲生病的时候

父亲才会允许他们买西瓜吃



在美国讲学,一切都算顺利

但过了短短三年

2001年,赵家和却不顾美方一再挽留

放弃待遇丰厚的工作,执意回国

Gave up a well paid job and insisted on returning home.


好友刘尚俭问他为什么突然要回家

赵家和答:

“信美然非吾土,田园将芜胡不归”


此时,谁也不知道

赵家和心里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无需锦上添花 只需雪中送炭
There is no need for icing on the cake but timely help


2001年6月,刚刚回国的赵家和

把在美国讲学积攒下的20多万美金

交给了从事金融投资的学生刘迅“打理”

自己则继续在外讲学、给商业机构做顾问

马不停蹄


一辈子节俭几近悭吝

可他却从没问过投资收益怎么样

这让刘迅颇有压力

“也许老师是要做个大项目?

也许是牺牲当期消费,获取长远利益?”



直到2005年的一天

刘迅的疑问突然有了答案

他告诉赵老师:

“账户里已经有500万了”

于是,赵家和沉吟片刻,重重地说:

“嗯,可以做点事了”


此刻,答案才揭晓:

赵家和准备拿这些钱

来资助上学困难的学生

因为,他相信

“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的起点”

"Educational equity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ll fairness".



为了做好这件事

70多岁的赵家和

还亲自到一些地方做实地调研

了解贫寒学生的生活状况

路途颠簸

他却一直坚持乘坐最简陋的长途汽车

老伴劝他包个车,他却不舍得


确定了资助对象后

他又制定了严谨的助学计划

当有人建议以赵老名字命名这项助学计划时

他坚决谢绝并且很干脆地说:

“就叫‘兴华助学’,

‘振兴中华’的‘兴华’”


为了能让资助款落到实处

他还查找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资助计划

和教育电视台谈如何加入这些计划

并请他们作为媒体来监督落实


有句话他常挂在嘴边:

“我们也没有多大本事

热闹的地方就不去了

就做一点雪中送炭的事吧

锦上添花的事情,就不做了”



2006年,第一笔助学款从北京寄出

江西、湖北、吉林、甘肃……

中国的版图上

多少在困境中拼搏的贫寒学子

在赵老的助推中重燃希望


2009年,由于资助学生过于分散

为避免“四处撒钱”

赵家和决定改变捐助方式

从白银市实验中学整班资助开始

把捐助范围从全国多地向西部聚拢


助学走上正轨

赵家和却在例行体检中查出了肺癌晚期

癌细胞已经向脊椎和脑部转移



风雨一路 只影独走

Wind and storm all the way, he trod alone


在被查出患病时

赵家和的积蓄已经有一千五百多万

完全可以选择最先进的治疗

但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保守治疗,捐出全部积蓄助学

并酝酿成立基金会

让助学更加长久和规范


而且,为了节约治疗费用

他拒绝使用500元一片的进口药

而是托人从印度买回50元一片的仿制药

结果因过敏而致高烧不退



2011年,赵老在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之际

找到了昔日的学生兼同事

曾任经管学院党委书记的陈章武老师

希望他能继续完成助学事业


整整6年

几名知情人一直替赵老保守秘密:

捐资助学不留名

Donating money to to help develop education

without leaving a name


一如他从来的平常、踏实、炽热、悄无声息

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不干涉受资助学生的生活

是赵家和最初给自己定下的原则


他一再嘱咐身边人:

“千万不要让学生知道我的信息

不要让他们有思想负担

觉得这是别人对他的帮助

你要跟他们讲清楚

这只是对他们努力学习的激励”



对于自己的病,对于自己的未来

赵家和表现的非常从容

每次学生去探望他

他最愿意跟学生们探讨的不是自己的病情

而是学院的发展、国家的发展


临终前几个月

潘庆中和同班同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

一起去校医院看赵家和

“当时他整个下半身都不能动了,腿上扎满了针”


李稻葵还跟他讨论

“这针灸从表面上啥也看不出来,可还能治病

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机理”


赵老师还乐了,说:

“我到时把自己捐出去,让医生好好看看

它们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2012年7月22日,赵老走了

他捐掉了所有,包括自己的遗体

只剩下一套自己住的房子留给儿女

还特意在遗嘱里叮嘱:

要卖房,只能卖给学校



去世后

他的家人,一直保留着他房间的原样

打开老两口的衣柜

8件领口和袖口

磨得起毛的衬衣和4件西服

就是赵家和的全部行头


他隐姓埋名,捐出1500多万

救助了2204名贫寒学子

“这位好心人是谁?”

在赵老去世前,很多人在不停地追问

可怎么打听,得到的答案都是

“一位清华退休教授”

"A retired professor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谨言的赵家和

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

老伴儿只记得

临终前,面对前来探望的老友

他眉目舒展:

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燃尽自己,烛照世界

这就是人们“始终仰视”的赵老

他的心中有国,有家,有教育,有未来

唯独没有自己……

He has a country, a home,  education, and future  in his mind,

 except himself


知情者们和清华大学

都选择尊重这位老教授的决定

而没有声张他的事迹

直到2016年老人捐资助学的十周年

知情者们才纷纷站出来

将老人的故事告诉世人



几十年的兢兢业业中

赵老如孺子牛般勤勤恳恳

在自己工作的行业里努力耕耘

他不求回报,正如同他将毕生积蓄

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一样


这份执着与精神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君子自安,虽居陋室,自谙芬芳”


死亡无法阻止一个伟大的灵魂,

在人们心中竖起不倒的丰碑。

他虽然走了,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

(*文章转载自网络)

—END—


更多精彩内容

·当我们怀念《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是谁,发明了家庭作业?

·为什么中国叫China?原来还有这样深层的内涵!

·从红极一时的歌星,到三个斯坦福学霸的妈妈!这位传奇妈妈是怎样做到的?

·最高级别的炫富,是有一点抠门

·他拿着菜刀走进教室,把400个混混送进了耶鲁哈佛

·乾隆气哭了:《延禧攻略》不是莫兰迪色,而是中国传统色!

·“妈,我的作业被狗吃了!”快开学了,你家孩子的暑假作业还好吗?

·“留学生全是间谍”?!川普总统是真性情,还是迫害妄想症?

·从“童话世界”跌落人间,这位“最悲惨星二代”又将如何凤凰涅槃?


有态度,有温度

————————————

欢迎关注新东方上海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