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写西读】他是我们的温州老乡,在明朝曾官至首辅,来听听他和嘉靖皇帝的十年“友谊之歌”

2017-06-04 丁海琴 温州都市报


周末,适合慢生活。阅读,便是其一。


温都微信《东写西读》专栏,逢周末奉上原创作品。我们的文字或许不够精致,以走读的笔记形式,让你品味历史人文、风情百态,让你读懂城市变迁。


本栏目欢迎原创投稿,邮箱:121333321@qq.com

       六月了,已入夏,热。这几天有则消息和天气,让动画迷按捺不住,那就是动画老头宫崎骏又回来了。

  这已经是他第七次隐退后又复出了。

  这样七进七回的故事,在明朝也发生过。那时的主角是我们的温州老乡——张璁。

  

  

  他是明正德年间人,少因聪慧而闻名乡里,但不知何故,自二十岁中了举人之后,进京赶考,在贡院七进七出,居然屡试不第。

  从风华正茂一路考至快知天命,忽忽21年就这么过去了。第八次,还是靠着新皇帝的上朝,才拿到一个补考的名额,然后总算中了。

  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个47岁的大叔了。在那个年过六旬已算高寿的年代,可以预见他的职业生涯简直短得让人心疼。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越众而出,让自己的仕途满血开挂,冲到最高点?不得不说,这位张先生厚积薄发,在前面的二十几年间,积攒了让人翘指的人品,以至于为官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等来了一个机会。

  当时,明朝最会玩的皇帝——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了,这个皇帝膝下无子又无亲兄弟,皇位几乎要开天窗。众臣没办法,只好拉了一个他堂兄弟朱厚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未等这位新皇帝在龙椅上坐稳,一件大事火速赶来。

 

“如何证明你爹是你爹”

 

  “如何证明你爹是你爹”,这样的怪事,在明朝年间就发生过。

  嘉靖皇帝原本是前任正德皇帝的叔叔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是正德的堂兄弟。可一到北京,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就宣布,按祖制继大统者,血统必须专一,让嘉靖认正德的爹——明孝宗朱祐樘为父,也就是说他的亲爹兴献王已经变成了堂叔。

  嘉靖一听十分火大,纳尼?我爹成了我叔?此事万万不可。于是,他和群臣唇枪舌剑争论许久,僵持不下。

  就在嘉靖和群臣对垒的时候,时为礼部小公务员的张璁挺身而出,越级写文章支持嘉靖认爹。

  后来,嘉靖皇帝将自己的父亲封为了兴献帝,母亲封为兴献后。

  三年后,嘉靖皇帝突发奇想,希望在自己父母的封号里加个“皇”字,即“兴献皇帝”和“兴献皇后”。于是又是一番争论,张璁再一次出现在支持者名单中,基本奠定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无论朝局如何变换,我对你的支持自不动如山,嘉靖皇帝胜利了。嘉靖三年即1524九月,正式定大礼,宣布嘉靖的伯伯明孝宗为“皇伯考”,就是你还是我皇叔。而他的父亲则成为“皇考”,终于能证明我爹是我爹了。

  这个过程,统称“大礼议”事件。

 

他运了一车虾蛄给皇帝尝鲜


  这个初来乍到的新皇帝,在众臣都对他阳奉阴违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礼部公务员能为他力辩群雄,在皇帝看来,这是真正的为臣之道,是生死知己。

  据正史记载,张璁在后来的为官生涯中,留下了正能量故事。比如,在他得到嘉靖皇帝的认可后,以最快的速度接近了君权的中心点,被提拔为内阁首辅后,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此外,张璁还对文官集团进行内部整顿,并喊停了当时皇亲国戚、武将勋贵的占地之风,并开出罚单,对京城周边地区乃至各省进行清理、清退庄田。

这几项改革为明朝中期的“嘉万繁荣”朝局,夯下了一枚枚重重的基石。也是为嘉靖一朝投进了一颗原子弹,毫无意外地把权贵集团得罪光了。

当时很多人都想整他,给他点颜色看看。

在龙湾永强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段野史。说当年同朝为官的奸臣严嵩,一直不满于张璁的改革,处处与他作对并有意为难。

  有一次,严嵩听说温州龙湾当地的白虾味道鲜美,便极力向皇帝推荐要求进贡。对每一个人来说,美食都是一种诱惑,于是嘉靖皇帝将进贡一事交给张璁,毕竟他是龙湾人。

张璁一听心里冷笑连连,聪明如他,知晓这明摆着就是一个局。且不说龙湾离京路途遥遥,进贡白虾,如何保鲜?损失必定折半,即便到时候挑好的进上,万一有什么不新鲜的地方,皇帝天颜震动,必会迁怒自己和故乡人民。但圣上有旨,不得不从。

如何是好呢?

  张璁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招妙计。他跟皇帝说,严大人不太了解,其实白虾在我们龙湾海鲜中排名顶多第二,排在第一的是虾蛄。

  虾蛄是什么玩意儿?嘉靖皇帝和江西老表严嵩闻所未闻。你知道,人的好奇心一旦被撩起,力量是无穷的。皇帝于是怦然心动,改进贡白虾为虾蛄。

  过了一段时间,来自东海之滨的虾蛄,终于风尘仆仆地上了皇帝的餐桌。嘉靖皇帝抓起一只便要大快朵颐,但他想不到的是,虾蛄的甲壳直接把他的嘴唇、舌头都刮破了。

好不容易从中剔出些许虾蛄肉,尝到的鲜美所剩无几。

  嘉靖皇帝愁眉苦脸,对张璁诉苦:“味道的确远胜朕之前所食之物,为天下第一鲜,可惜这样一嚼肉也太少了,壳上的刺又多,这么远送来性价比低到尘埃里。也罢,也罢,以后不用再进贡。”

张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尊重了皇帝的意思,又保护了老家百姓的利益,还打了严嵩的脸,此招连消带打,不可谓不高明。

 

这是一首明朝的友情赞歌


“我就是喜欢你们恨我,又杀不了我的样子”,张阁老脸上得意之情也浮了些许。可嫉妒是最可怕的力量,在当时,皇宫之中,朝堂之上,弹劾张璁的奏章都能把他给埋了。权贵集团把张璁拉进了黑名单,天天在心里画圈圈诅咒他。张阁老的仕途成为悬崖边上一条羊肠小径,稍有偏差就会摔下去跌个粉身碎骨。

  所幸,当时的嘉靖皇帝始终是他最坚强的后盾。皇帝对此的态度是:如果有人骂你,我不听;有人上表举报你,我不看。你在前面一路高歌猛进,披荆斩棘。只要你回头,就会看到我立在你身后,坚如磐石。

  不得不说,男人间的友情,有时候比爱情要坚定而纯粹地多。

  皇帝从来没有把张璁当过臣子,他一直是皇帝的亲友团成员。真正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共风月、同富贵之外,如果没吵过,没撕过的两个人,不足以论朋友。

  张璁在任期间,除了支持皇帝的理论,做好他布置的工作外,还多次跟嘉靖皇帝闹矛盾。有好几次,皇帝想改掉一些祖制。张璁对此都举了个大大的“NO”,就跟“老板”闹僵,被辞退了。回家路上,他十分潇洒,只带了一个大箱子的行李。皇帝在事后火气消了,又念起他的好来,又把张璁招了回来当首辅。

  这是一首明朝的友情歌曲,嘉靖和张璁齐声唱了十余年。

    十年并肩,几度春风得意,又几度秋雨冬凉。这种携手共朝堂,横眉对臣工的日子,居然这么快就要结束了。张璁真的老了,心头热血渐渐耗尽。

  嘉靖十四年春天刚刚到来,张璁就病了,他递了多次请假条,皇帝就是不准。

  战友多年,皇帝是舍不得他走。虽然不准张阁老回家,但皇帝为了他亲制汤药,每天问候。

  但随着张阁老再一次在值班的时候晕倒,皇帝才不得不放手。张璁回乡后,居瑶溪贞义书院养病,皇帝曾多次派人来温州看望,并几次下旨召其回京复任,但都因身体原因,好几次已经离温,甚至到了金华,但终未再能回到皇帝身边。而他病退四年后,殁于温州,卒年65岁。

  是夜,皇帝持素酒一杯,向着南方举了举,意思不言而喻。可惜张璁已经看不到了,虽宦海几度浮沉,终将阒寂无声。但历史会记得他,以及他背后那片明丽的雁山瓯水。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



来源:温州都市报(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丁海琴

编辑:陈涵

校对:吴夏

审核:潘达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