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谈防疫|长时间居家如何调整情绪?乘坐动车飞机要注意什么?李校堃说——

温都记者 施文洪 吕进科




 

     作为温州首位“本土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药学专家李校堃,时刻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组织了由感染科、呼吸科和基础医学、药学、中药学等专家组成的团队,对防疫和治疗等进行研究。为更好科普防疫知识,及时回应市民关心的防疫问题,共同打好全民防疫战,温州都市报全媒体开设《院士谈防疫》栏目。市民若有问题,可以留言给我们,我们将请李校堃院士及其团队予以解答。


“宅在家里,也是抗击疫情”。这几天,温州各地都在用最严的出行管控举措来减少人员流动,以此来降低病毒传播的机会。这些举措到底有没有必要?它能发挥什么作用?长时间居家,如何做好心理建设和自我情绪管理?今天,温州都市报全媒体《院士谈防疫》栏目就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请李校堃院士作答。以下是温都记者对李校堃院士的主要访谈内容:


做到阻断病毒人际传播

就一定可以控制疫情


最近的出行管控,从抗击疫情的角度来看,十分必要。

从疫情发展情况来看,由春节前后从疫区返温来温人员所引发的输入性病例传播产生的第一波疫情,经过十天到两周的时间,会接近尾声。但是我们看到,温州疫情形势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严峻的,且许多是本地病人,这些人的管控极其重要。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5条”紧急措施,并发表公开信,要求市民不要聚会、不出门。近一两天市区周边的乐清、瑞安、永嘉、平阳、洞头等县(市、区)也采取了严格措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接触,起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作用,减少本地病人传播。做到阻断病毒人际传播,就一定可以控制疫情。这样的出行管控,于当前而言,应该说是最简单、最可行、最有效的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阻止疫情蔓延的举措。


长时间居家抗疫的心理适应

可结合自我调整和寻求专业帮助


隔离措施分为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两种。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最长为14天,当前的情况看,有些密切接触者未发病也显示出传染性。例如吉林省的一位84岁老年男性确诊病例是被从武汉返家过年的女儿感染,而其女儿至今未发病。居家隔离是一种自我隔离,隔离效果会因为被隔离者个体的居住条件、教育程度、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而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家庭感染。集中隔离使得疫病传染源得到严密管控,精准控制高危人群,避免疫情在社会的扩散,全力保障被隔离人员及其他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说,集中隔离是最有力、最坚决、最有效的隔离手段。

自疫情发展以来,很多市民响应政府号召,减少外出,居家抗疫。长时间的宅家,会让人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失眠、焦虑、恐慌、信息过载的烦躁等。一方面,需要市民自我调整,保持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克服恐慌。比如说可以做做家务,玩玩游戏,看看书,聊聊天,利用这次机会,多跟家人在一起增进感情。同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睡眠和适当运动。另一方面,现在有些机构部门也开展了针对此次疫情的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市民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


乘坐动车、飞机中途

尽量不要进餐或吃零食


随着“三返”人员回流高峰到来,第二波输入性疫情的风险将会持续增加,与本地传播疫情叠加,如果防控不好,就有可能形成新的疫情。针对这一情况,市委市政府已提前做出了预判,并制定了延期复工返岗、推迟开学等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已通过各企业、机关、学校,告知在温州以外人员暂缓来温,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来温的人员抵温后必须先接受14天集中隔离。

当前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减少出行或做到不出行。如不得不出行,在乘坐动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注意尽量不与人交谈或近距离接触。有条件可选择隔座或分散而坐。中途尽量不要进餐或吃零食,多补充水分。抵达目的地后,要做好洗手消毒。目前的公共交通工具、候车候机场所等都已按照国家规定,加强了定期的消毒、通风等措施,原则上不需要护目镜、手套等过度“武装保护”,但口罩是一定要戴的。

另外,目前认为,在公共场所,人与人的安全距离在双方戴口罩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在1.5米到2米以上。


来源:温州都市报

作者:温都记者 施文洪 吕进科

编辑:尤豆豆

校对:郑凌
审核:占昭昭
温州都市报微信广告投放联系电话:0577-88825925
大家都在看

2020年2月7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

2020年2月7日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报

泰顺一男子隐瞒武汉旅居史,致多名医务人员、群众被隔离


更多消息,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掌上温州APP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