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向南,一路同行 | 天同·南京

2017-06-21 天同诉讼圈

6月18日,天同(南京)律师事务所正式开业。这是天同律师事务所在全国的第一家分所。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天同南京分所的部分合伙人/顾问。其中既有从北京本部派驻南京的两位合伙人,也有新加入的法律精英。他们都拥有在重大、疑难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的丰富经验,奠定了天同南京分所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曾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及法务工作多年,拥有超过十五年的法律执业经验。在重大、疑难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特别是在土地纠纷、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工程纠纷、银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融资及股权纠纷领域拥有丰富的执业经验。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为多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代理了数十起二审、再审案件,累积为客户挽回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代理并胜诉的案件曾连续多次刊登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6年入选《亚太法律500强》(The Legal 500)年度争议解决业务领域重点推荐律师,2015 年入选《亚洲法律事务》(ALB)“年度十五佳中国顶级诉讼律师”。


曾代理某实业(集团)公司代位权纠纷案,充分论证了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时效等相关问题,并取得最高法院提审改判的胜诉结果,入选当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曾代理某物流公司与某投资公司的股权转让纠纷案,在证据对己方不利的情况下,创造性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还原了商人的行为动机,帮助当事人实现了责任的合理分配。

 

我是在2005年加入天同的。从普通律师到高级合伙人和管委会成员,十二年来,我是和天同一起成长起来的。


天同南京分所的设立和最高法院巡回法庭的建设紧密相关。在最高法院宣布将在南京设立巡回法庭后不久,我们的合伙人会议就决定在南京设立分所。由于我是江苏人,也就让我回来负责南京分所的相关事务。


我相信对于天同而言,南京分所的设立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它让我们可以在法律服务市场区域性特征愈加凸显的今天更好地触达和服务客户。


第三巡回法庭的设立也为南京的法律服务市场带来了腾飞的机会。它所在的华东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之一,法律服务市场潜力巨大。除此之外,这里层出不穷的新的交易模式也造就了很多新类型的案件,对诉讼律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希望通过在这样的市场扎根,更进一步地提升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业务能力。


当然,无论是“小而美”还是“跨地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会是我们一直的坚持。在我看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使得天同与众不同的核心所在。它确保我们可以凝聚起来,实现整个团队的力量最大化。人力资源、业务标准、财务核算的一体化将是我们分所建设的基本原则,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实现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的统一标准。总部委派我和杨骏啸律师常驻南京,也正是为了确保一体化战略的落实。


我很高兴地看到,“小而美”的天同迎来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依托于南京分所,我们也有了更多和当地的客户、同行更深交流的机会。我们已经有更多力量可以去做更多事情,在重新定义诉讼和参与打造更加公平正义的法律生态圈的路上,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毕业于南京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合同法、商事仲裁法等,在商事合同纠纷、公司诉讼、海事海商纠纷、商事仲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曾代理某国有银行债权纠纷案,为了及时扣押担保人的船舶,协助当事人在一个月先后在青岛、天津等地扣押两艘外轮,迫使承运人提供银行保函,为减少银行损失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代理某最高法院二审案件,面对上诉人当庭举出的许多不利新证据,从十几本原审案卷中找到在一审时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这些材料不作为证据提交的陈述,帮助当事人取得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决结果。

 

我是2013年底加入天同的。对我来说,天同是一个很理想的做诉讼的地方。天同对案件,尤其是对法律问题的钻研程度,是我以前在其他律所没有遇见过的。更可贵的是,这不是某一个律师的作风,而是整个律所的氛围。这里从合伙人到辅庭律师的每个人都充满着对法律和诉讼业务的热情。当我们为一个法律问题激烈争吵时,当我们为代理意见中的一句话反复讨论时,我都会感觉到,以前认为只有在各种海外剧集里看到的律师,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

 

2017年,随着最高法院巡回法庭的开设,天同决定在南京开设分所。我作为南京人,很自然地被派回到家乡。在这里,我将仍然专注在高端商事诉讼领域,针对三巡辖区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希望和团队里的其他律师一起,用天同一贯的专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客户。


曾任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副庭长,长期奋战于法院民商事审判第一线,曾多次获得二等功、三等功、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以及诉讼实践经验。曾经承办过在国际国内均产生重大影响的疑难复杂案件。每年均有多篇理论或案例研究文章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特别是在物权纠纷、房地产建设工程纠纷领域,具有丰富的审判经验和纠纷解决技巧,审理、参与研究超过三千件案件,并参与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审理指南》的研讨、编纂工作。

 

我在担任法官的时候,就一直努力深究每个案件的每个细节,争取为每位当事人带来最公平正义的判决结果。这恰恰与天同专注极致,在每个案件上倾尽全力的办案理念完美契合。我一直认为,一个团队,只有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怀抱共同的愿景,肩负共同的使命,才能完全地信赖彼此,朝着同样的目标共同前行。因此,当我决定转换职业道路,跨入律师这个行业的时候,拥有信任与开放氛围的天同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任何事情,做到极致便是高端”。我相信在天同这样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可以心无旁骛,专注于业,在需要的时候得到真诚无私的有力支持。我愿与天同的伙伴们一起同心协力,以法治为信仰,在实现理想和推动法治进步的道路上携手并进。

 

律师,高级工程师,先后毕业于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后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法律硕士学位。具有十多年结构工程设计、大型工程施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技术工作经历,在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从事专职律师工作17年,长期担任高级合伙人、业务总监。擅长解决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复杂疑难法律问题,以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融资、工程保险等交叉疑难问题,精于工程索赔与反索赔、不动产项目投融资纠纷案件代理,于2016-2017年被LEGAL BAND评选为中国建设工程法律服务领域顶级律师。


曾在取得律师执业证后的首个建设工程纠纷案的二审代理过程中,历时一周,从千余份城建档案中,筛选出13份施工图纸,并经过周密的论证和说理,使案件二审结果得以逆转,为当事人挽回巨额损失。


曾代理位于上海南京路浦西第一高楼的某国际广场建筑设计图纸著作权纠纷系列案件,历时3年有余,为业主和设计单位成功抗辩国际著名建筑师发起的侵权诉讼,并为业主最终取得设计图纸的共有著作权。该案纠纷轰动当时中国房地产界和建筑设计界,《建筑时报》曾在头版进行重点报道。


提出的多个条文建议,成为最高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的正式条文。

 

我最开始对天同产生兴趣是在2014年,蒋勇律师关于诉讼可视化的演讲让我觉得心有戚戚焉。我是工程设计师出身,用图形来表达本来也是我的职业习惯,只是没有做得像天同这么精细和精致。


去年夏天,在我考虑职业转换的时候,我特意拜访了天同,辉哥的“天同码”、无讼的大数据成果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能着眼于长远,投入巨大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做这些诉讼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家所一定有它超乎同行的、更远大的目标追求。


事实上,无论是天同码也好,诉讼圈也好,还是他们整理的案卷也好,我没见过中国有这样的律所,而这恰恰是我想要的状态。我原来总会怀疑,我的很多将诉讼过程与成果在技术上做到极致的想法和尝试,是否太过理想,难以真正实现。但在这里,我看到真的有一批人确实正在这么做,这让我觉得特别震撼,也让我心生期待,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南京分所的开设成为了我加入天同的很好的契机。在这里,我希望发挥我的专业优势,在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案件业务中承担起更多责任,带领年轻同事们更快地成长,同时,基于对这个领域不断变化的行业模式、法律风险和诉讼趋势,以及法律动态的长期跟踪研究与诉讼仲裁代理实践,我也希望与天同的伙伴们一起做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做出一些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成果来,并促进建设工程与房地产领域争议解决事业的变革与进步。


我希望可以和天同的伙伴们一起把对极致的追求坚持下去,一起打造全新的中国民商事诉讼生态圈。我有信心,与天同的同事们,乃至与有相同追求的全国法律人一起,共同担当这样的责任和使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