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演讲:建在云端的法务部——新技术背景下企业法务的新解决方案

2017-09-28 徐晶 天同诉讼圈


上周日,“华南法务云端会客厅”在天同深圳分所正式启动。该活动致力于聚集华南地区的法务朋友,以主题研讨的形式交流法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分享对企业法律事务的前瞻性思考。无讼联合创始人徐晶以“建在云端的法务部——新技术背景下企业法务的新解决方案”为题做了分享,她表示,无讼法务是为企业对接法律服务的“云端法务部”,致力于做到“懂你”“专业”“及时”,希望能帮助企业真正做到“无讼”,与法务朋友们一起引领法律的潮流。



2014年以前,我在天同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后来,我们觉得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了,而中国的法律服务有非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所以成立了一个法律互联网公司。从14年8月到现在,无讼创业已经整整三年了,做了很多的尝试;我本人十多年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也是法律背景出身,但现在一直在做跨界的事情。下面我将把无讼三年来的积累、我本人跨界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做分享。



“无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无讼”最早出自孔子的这句话:“听讼,吾尤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也就是说办理案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让它发生。在天同的院子里一直挂着这样一个大牌匾,上面就是“无讼”两个字。当初蒋勇律师已经把天同的诉讼业务做得非常优秀了,但他说“但愿人无讼,何妨我独闲”,这样的一种情怀下就诞生了无讼网络科技公司。



无讼这几年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历程。2014年12月份推出了无讼APP,现在有50多万的下载用户,它的内容非常垂直,面向的都是法律专业人群,我们也知道中国的法律人不算多,50万用户已经很多了;2015年我们推出了无讼案例,无讼案例在裁判文书公开的背景下,通过数据抓取以及律师主动上传案例,建成了中国最全的案例数据库;15年的时候我们拿到了A轮融资,IDG资本出资2700万;后来我们有了无讼学院、无讼名片等产品,去年12月份我们完成了B轮融资1.2亿,当时是法律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



我们非常同意,谁拥有数据,谁就抓住了未来。无讼成立伊始,我们从数据的角度去深度挖掘律师需求,无讼案例作为法律人的检索工具,核心是数据能力,现在每天大概有六七万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它是一个免费又好用的工具。



无讼是个互联网的法律平台,它有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就是律师。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供给侧的改革,花了很大的力气为律师普及更多更先进的理念。当年蒋勇律师在全国各地为很多律师讲互联网的理念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迎接未来。不光如此,我们还建设了一个基于数据的律师评价体系。


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中国非常有名的知识产权律师的无讼名片:有多少篇可查案例;有多少年执业经验;在哪些律所待过;擅长的领域有哪些——现在看来行政诉讼和知识产权诉讼是最多的;最常去的法院都有哪些;他的专业标签是什么——全国优秀律师、为企业代理过很多案件;教育经历是什么……这些全部来自于客观数据。这位律师是我们的认证律师,头像是他自己上传的,后面的教育经历是他自己补的,但是前面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我们对4000多万份裁判文书的解构。他可以自己上传自己的裁判文书,说这是我的最新案例,我有更多业绩可以证明自己,但他不能修改裁判文书的内容。其实现在还有很多当事人的评价没有到可以公开的时候,但是未来是可以做到的。未来很可能点进一位律师的主页后,可以看到每一个他代理过的真实案例,以及当事人对他的评价。



在无讼的平台上,这样的认证律师有五万多,几乎覆盖了全国每一个省市,包括新疆西藏等非常偏远的地区。我们还有一个“优选律师”的定义,所有在我们平台上对接过法律服务的,我们把他认证为优选律师,这个评选比较严格,所以数量相对较少。这是我们在供给侧端做的一些事情。每到周末,无讼学院还会到全国各地给律师上课,培训他们的职业技能。我们希望把法律服务的供给侧做得更扎实、做得更好。



但是,无讼的定位并不仅仅是一个律师服务机构,无讼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互联网法律平台,我们再来看看需求侧——企业。这两年以来,光我个人就至少跟500家以上的企业一起调研和探讨过:企业法务部门有什么困难和痛点、无讼可以为他们做什么事情。



探讨下来,我觉得有些点还是共通的。首先,法务部门是一个成本部门,法务人力发展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这就导致法务人手紧张、非常忙碌;其次,法务是一个相对边缘的部门,怎样发挥法律人的价值,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再次,管理相对低效,很多企业的业务部门信息化程度很高,管理很先进,但法务部门往往是到最后才被想起来:其实法务的工作也可以做一些信息化的提升。当然,值得欣慰的地方在于整个法务群体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因为整个中国的法治在进步,哪怕现在起点还不那么高,还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它一定是在进步的。



我们也和很多优秀的企业做共创,其中就有不同行业的典范企业,比如我们在和平安保险共同探讨大数据,以及更多先进的互联网理念如何在公司内部管理里面发挥作用,平安就是其所在领域非常非常优秀的企业。而无讼的优势在于我们的后台有几十万的律师数据;有行业的数据,比如包括平安在内的保险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我们的数据工程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法律人泡在一起,现在无讼大概150多人,程序员和法律人几乎是1比1的比例,这一群人是“法律+互联网”互通的一群人。有一位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来到无讼后,成为了一名AI专家。



至于互联网公司,我们第一家服务的客户、共创的企业,他们内部的法务系统和诉讼管理系统已经很完善了,他们作为中国第一流的互联网平台,有技术、有AI,但仍然在专业的法律领域选择跟无讼合作。这家公司网上纠纷的数据量很大,这种交易纠纷应该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改进办理方式,如何跟全国各地的律师进行好的联动、如何跟我们的系统进行好的对接等等,这样的工作都在持续的优化中。我们跟每个行业都在做这样的共创。


我们研发了自己的法务系统。不同的企业对法务系统会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部署到企业内部,就会用我们的云平台,希望实现自己的系统管理。如跟律师或法务等各方进行交互、协作,对律师进行遴选,案件跟进等都可以实现。案件办理过程能够全程留痕的,全部的数据都在这里。



我们还尝试把法律服务线上化,使得效率提升很多。现在已经能做到将简单的法律服务线上化了,实现“秒配”,最快是10秒钟完成服务的对接。在我们无讼合作的后台,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认证律师,需求发出来之后,律师会马上收到消息的推送,一看,这个事情我能干,匹配就完成了。例如查档、立案等简单的需求,我们对律师也不会太挑剔,他只要尽职尽责,快速接单,到法院或者工商局做完事情后回来通过线上传递给客户,最快的一天或者半天的时间就解决了。而在过去这种事情我们要出差自己去跑,出差至少三天,成本就要好几万,现在发个单只要500块钱。我们希望改造整个法律服务的效率链条,整个成本结构,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复杂的法律服务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因为对律师的要求不一样。大的案件我们也尝试了一些办法,我们管它叫大案会诊,重大疑难案件兼听则明。我们会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来筛选律师,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有无讼名片,可以快速地检索到,这个类型的案件到底哪个律师可以做。至少会有三个以上的律师联合起来去做案件分析,形成一个专业的数据报告和分析报告,可以更好地让法务说服自己的领导,使其认同专业人士对于案件的意见和判断。我们通过各种大数据的分析,律师的数据、案件的数据,把服务输送给我们的需求者。



当然还有裁判规则的更深度的解构、风险的预防。这个会有更多维度的应用。比如有的是很前沿的问题,法律法规不一定跟上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通过案例来做分析,去看一看现在全国法院的裁判到底是什么思路,我们能够找出什么规律。这个是我们可以做的。




人工智能也是无讼这几年一直都在探索的,我们也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也跟中科院包括跟澳大利亚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合作。去年我们推出了法律行业的第一个智能机器人法小淘,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始对外服务,但是在我们的后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比如简单交易和复杂交易的匹配,法小淘帮我们找律师的效率非常高。在判断案件风险的应用上法小淘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案件既可以在杭州起诉也可以在深圳起诉,法小淘会告诉我在杭州起诉的胜诉率要高15%。


我们不光有机器有数据,我们也有人,我们的无讼顾问每天都会帮助企业对接法律服务,就像是一个外部的企业法律部。



我们这个产品的名字跟今天的会特别契合,我们是“可依赖的云端法务”,我们力图通过前面提到的“共创”,来实现“懂你、专业、及时”。



这是我们的优势,法务云、科技云、律师云。



我们调查过中国的七千万企业,有法务的企业真的不到1%,不超过几十万家,大量的企业都处于法律“裸奔”的状态。我们希望能够把在座的优秀的企业法务的经验集中起来,去帮助全中国的企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法律风险,更加科学、效率更高地进行内部法务管理。这是无讼的愿景,当真的实现的时候可以叫“天下无讼”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慢慢来,希望跟在座的各位一起引领法律的潮流,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