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丨“骗补”企业相继整改到位 新能源汽车业亟待规范化发展

2017-07-03 陈亚莹 中国经营报车视界


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9日发文表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4家企业针对行政处罚决定的整改工作已经通过验收。(中经车视界zjcsj2014)

 

上述4家车企为工信部首批点名的“骗补”新能源车企。2016年12月19日,工信部向上述4家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给予了撤销违规车型公告、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工信部发布的公示显示,根据专家组出具的验收报告,目前4家企业针对行政处罚决定的整改到位,企业生产一致性保障能力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建议恢复其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资质。(中经车视界zjcsj2014)

 

除了上述4家典型车企外,工信部此前还“点名”了7家新能源车企。2017年2月4日,工信部对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7家车企开出罚单。处罚决议显示,暂停7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并责其按要求进行为期2个月整改。



截至目前,除首批处罚名单中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成为唯一一家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工信部点名的共计11家新能源车企已全部整改到位。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已经摆脱了“骗补”影响,将恢复其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资质与其他车企正常竞争。(中经车视界zjcsj2014)


经过几轮的从严规范新能源市场补贴政策,企业骗补行为或将大大减少,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客车市场是骗补重灾区,严厉处罚之后,企业不得不谨慎起来”。

 

工信部部长苗圩今年再次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不管有多少量,绝对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些企业还不像别的,跑不了,国家财政的补贴也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这些钱一定扣下来不给它,已经补的这些钱一定要扣回来。并且还要依法进行处置,直至取消这些企业的资质”。


 

新能源车企资质现在可谓“一牌难求”。依据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新能源乘用车车企项目必须通过包括工信部及发改委在内的层层严格审批。

 

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2015年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来,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15家,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长江汽车、万向集团、江苏敏安、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NEVS)、前途汽车、兰州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浙江合众、陆地方舟、江淮大众。

 

但是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仅北汽新能源和云度新能源两家。其他企业在获得资质之后进展缓慢,这导致行业传闻新能源生产资质暂停发

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院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工信部已经发现有的厂家(已核准企业)产品有问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中经车视界zjcsj2014)



从惩处“骗补”企业的雷霆之势到不断完善的新能源管理制度,国内的新能源产业正在逐步调整完善。未来,无论“骗补”还是“骗资质”,恐怕都将无处循形。

近期精彩内容

政策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起实施     新政利好消费者

业界 |  EU400上市 北汽新能源革新营销模式求突破

试驾 | 跟随奇骏出发 一份大隐隐于世的快意

深度 | 东风汽车回应审计署公告:闲置新能源车已投入运行

深度 | 审计署:新能源车企“骗补”16亿元 30家年销量不足500辆

业界 | 加码中高级市场 第三代C5打响东风雪铁龙“翻身仗”

头条 | 东风系“断臂自救”  动刀旗下“不良资产”

重磅 | 空间、过剩并存 动力电池产业“马太效应”初现




中经车视界

【微信公众号:zjcsj2014】

资深一线记者团队,独家爆料汽车行业内幕新闻,

独到视角解读车企行业大事件,全面掌握车企行业最新动态。


《中经车视界》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