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内容创业:商业迭代

2017-01-06 魏武挥 ItTalks


(以上为广告)


写在前面的话:限于篇幅,此文没有展开。最近我打算边肝边写个系列。



“内容创业”已成为一个站得住的概念。


与很多创业概念——比如O2O——所不同,内容创业一般一开始就有现金流。现金流状况非常好的内容创业项目,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本注入。


它本身就是一个能成立的生意模式。


当然,也有不少内容创业项目取得了大额的融资,并开始迈向除却广告模式之外的商业模式。


我将其称为:商业迭代。



去年年底,一个名为四番群的微信群,攒了一个年会。


群中有一位有“互联网女侠”之称的群友,现在正在捣鼓一些天使投资的梁宁,提到了媒体的三大价值:广告价值、公关价值和连接价值。


媒体具有广告价值是很容易理解的事。


媒体具有公关价值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虽然软文这件事,在我看来,从来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事。


连接价值,稍微解释一下。


有一些媒体,由于它的内容关系,经常会和一些大佬接触。这种媒体就是大佬们中的一个桥节点。在合适的时候,它能爆发出很强的力量。


一家已经申报创业板上市的媒体,它的创始人,这个桥节点,给他以很大的帮助。


公号生态里,其实颇有这样的内容创业项目,有的甚至已经估值过亿。


不过,在我看来,在梁宁的连接价值基础之上,媒体将会蔓延出一个全新的价值。


交易价值。


交易价值建立在大规模的连接之上。而不是前面所提到的大佬的桥节点,那个从人数规模而言,并不大。



请允许我稍微岔开去一点。


曹政在他的公号“caoz的梦呓”中写过一篇题为“知识分享,红利期还有多久”。


中间有一段话:


我们那一代,70后,跟我们父母那一代,消费观截然不同,80后比70后好一些,90后和我们比,完全是不同时代的人,消费观差异相当巨大。那么我强调一点,最近几年,互联网最大红利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差异!


这段话我有所感悟,但这段话并没有说明:到底是什么消费观差异。70后的我,和90后的我的学生,消费时究竟有什么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我想明白了这里的差异。


年纪稍长的人,他们的消费观念是:赶集。


年纪很轻的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是:随需随买。


可能一个年纪很轻的人,不一定会购买中年人的东西,但当未来ta进入中年后,同样会购买。但ta的消费方法论和ta的前辈并不同。



我是一个七零后生人。


在我的记忆深处,存在过“饥饿”二字。毕竟,真正迎来供给大富裕的时代,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


我一度有“凑单”的习惯,比如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上,一单超过99的购买金额可以免运费,我会攒着这个货物凑单购买。


我第一台电脑的硬盘只有几十个MB,这养成了我没事就看看还有多少空间的习惯。前几年我第一次开始使用MacBook时,非常困惑地问别人:“我的电脑”在哪里?我需要知道自己硬盘空间还有多大。


但今天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恐怕饥饿二字,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你可以批评他们“冲动消费”、“不理性消费”。


但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随需随买,事实存在。


而且,我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即便等他们人到中年,他们的消费观念依然是:随需随买。


这种骨子里的方法论,是很难改变的。



前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其实是一趟赶集,比如周末一起去逛商场——请注意这句话,两个要素:时间、地点是中心化的。


互联网时代,还是赶集。互联网解构掉了时间,7*24小时都可以消费,但交易场所依然是集中的。比如淘宝,比如京东。这种集中体现在,你登录网站的首页,开始“逛”淘宝、“逛”京东。


设想这样一种场景。


某媒体文章介绍一种东西很不错。天花乱坠之余,它只是提到了这种商品的名字,并没有购买指导。


这会让年轻人很不耐烦。


我已经多次看到这样的评论:讲了半天不给购买链接,你逗我啊?


这和过去的媒体时代是何等不同。


传统媒体在介绍一个产品时,还生怕读者以为是媒体的软文,有失操守。


但在今天,你不赤裸裸地放出购买链接,反而会被你的粉丝、用户唾骂。


从一个内容出发,引起购买兴趣,其实是消费的去中心化。


时间已经去中心,购买都在去中心。


即便商品仍在淘宝页面上,但消费者并不是从首页进入进行一番搜索或闲逛,而是直达商品页。


有些消费者甚至会认为,这就是这个内容背后的运营者在售货,淘宝也好京东也好,与ta本人无关。



无论是广告价值,还是公关价值,这是一个三方的商业模式。


媒体将其用户(读者)作为一种注意力,转卖给第三方,也就是甲方。


但交易价值,是一个两方的商业模式,用户即甲方。


交易价值建立在一种连接之上,就算是具象的形式,都需要购买链接。


不得不说,广告价值的毛利率高,交易价值的毛利率低(如果是实物的话)。


但有趣的事是,依托高毛利率的广告的媒体,从来不是什么规模庞大的生意。纽约时报全球知名,但从商业角度看,它不是一个大公司。但依托低毛利率的卖货的企业,无论是沃尔玛,还是京东,都是市值巨大的主。


但凡有勃勃雄心的内容创业者,一定会不仅仅局限于广告模式。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交易便捷,代际人口交替带来的观念变化,为最终达成去中心化消费的内容通道,建立了可靠的基石。


广告价值依然存在,交易价值将在2017年规模化的得以凸现。


是为商业迭代。



过去的2016年,总让我感到这样一件事:内容创业在广告模式上的战斗,大体已经结束。


未来的广告投放,主要集中于两个地方:其一,渠道。比如今日头条,或者腾讯的效果广告。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内容渠道也能分到一杯羹。其二,头部大号。这些头部大号,动辄大几百万粉丝,与甲方有极强的议价能力,部分甚至可以雇佣成体系的销售团队。


腰部的内容创业项目,广告上不是不能分到,而是说,基本属于等人吃完了肉去喝点汤。


影响力在腰部的,通常都是垂直性质的,无论是细分垂直,还是地域垂直。否则,做不到头部,属于能力极其有限。


垂直内容创业项目,必须着眼于交易价值,这是应战头部大号的唯一机会。


即将展开的2017年,是内容创业市场上的洗牌年。所有的内容创业,彼此都是竞争关系。用户大盘已经不再有飙升式的增长,纯人口统计口径上的红利已经耗尽。


有人曾经在一台电视节目中提到,内容创业必须精耕细作。


在场的我,咄咄逼人地问她:什么叫精耕细作?


其实我是有答案的。


那就是挖掘交易价值。



让我再一次重复caoz的这句话:


最近几年,互联网最大红利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差异!


请千万不要忘记,他们“随需随买”的重大特征。


—— 首发 插坐学院 ——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投资合伙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