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寄语
如今,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似乎要有高僧的定力,才能抵挡得住手机风情万种的诱惑;而听书,不需要内心的抵抗和纠结,只要放松身心,江边散步、躺椅小憩,耳边就飘过一页页故事。
《长江岸边说六朝》在扬子晚报上连载上一年零八个月,80万字,把这段纷乱的历史,用通俗的语言,理出简明的脉络。感谢南京市旅游委邀请播音员录制成音频。如果你没有信心看完全部文字,不妨听一听音频,金戈铁马、美人歌舞、佛寺钟声、群莺乱飞,伴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在愉悦和享受中,一一浮现在脑海里,任凭眼前车水马龙、喧哗安静。
播音:南京广播电台 吴迪珺
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装了10年的“孙子”。
陈寿的《三国志》中评价孙权是“有勾践之奇”。但他与勾践不同的是,勾践10多年卧薪尝胆,是因为已被吴王夫差打成“吊丝”,不装也是“孙子”。而孙权却是赚得钵满盆满、红光满面的时候,弯下了腰,屈膝向曹操称臣。
219年-221年,孙权在公安呆了两年多。
整座城市的上空,洋溢着大胜后愉悦的气氛,但很快,被从蜀方涌来的一层一层复仇乌云覆盖、压迫,让孙权呼吸困难。他一面深筑墙、广积粮,一面加大了对曹操阿谀奉承的力度。
孙权向曹操上书,劝他做皇帝,称自己愿意俯首帖耳,做个温顺的臣子。曹操当然清楚做皇帝会成为万箭穿心的靶子,特意把孙权的上书向大臣展示,说:孙权要把我往火上烤啊。
当然孙权也有实质性的内容,第一是派人进贡,送了大量财物珍宝;第二是边境开放,交易互通,这一点很危险,因为要防止强大敌人的和平演变;第三,把俘获曹操的军队客客气气地送还。
曹操见孙权这么谄媚,心花怒放,以朝廷的名义封他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时东汉的武官最高级别为大将军、骠骑将军,如果把大将军比作现在元帅的话,那骠骑将军就基本类似于现在的大将。
“节”,天子授予的权力凭证,相当于尚方宝剑,掌握生杀大权。有三个级别,分别是使持节、持节、假节。使持节有权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有权杀平民;假节有权杀违反军令的人。假节意思是临时持有,在这三个级别中是最低的,但已经是很高的荣誉。
荆州牧,就是荆州的行政军事一把手。以前刘备自封为荆州牧,这次曹操实际上宣称不承认刘备的地位。
220年,也就是关羽被杀的第二年,曹操死了。儿子曹丕继位,不久代汉称帝。孙权向曹操称臣,东吴老百姓勉强能接受,等到再向曹丕称臣,上上下下相见时都恨不得以袖掩面:丢不起人啊。
一句口头语:老子闯天下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这一年孙权39岁,曹丕34岁,虽然只大了5岁。但孙权做江东一把手已经20年,曹丕做太子才3年左右。但孙权依然拉得下老脸,继续投降,继续送礼。
曹丕给的荣誉更高:第一,由骠骑将军升为大将军;第二、假节变成持节。第三、除了荆州牧,加封督领交州(现广东广西一带)。此外,又封吴王,加九锡。汉魏一般只有同宗才能封王,曹丕已把孙权当作亲兄弟了。九锡指九种礼器,比如车马、衣服、弓矢等等,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表示是最高的礼遇
孙权的笑容更灿烂了,把于禁也放回。于禁在关羽水淹七军时被俘,但关羽并没有杀他。后来于禁被孙权获得,孙权当作尊贵客人招待,他料到有一天会用到这个重要的筹码。
公元221年到229年,孙权把行政中心从公安迁到武昌(今湖北鄂州),因为刘备真正动手了。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不久,亲率6万人(一说只有四五万人)征讨东吴,孙权率领5万人抗敌,任陆逊为大都督。双方夷陵对峙,史称夷陵之战,陆逊坚守不出半年左右,222年6月-8月,绝地大反击,“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惨败,几乎是全军覆没,只身逃走。刘备元气大伤,无颜回蜀,不久在白帝城忧愤而死。
这一战,如同一局“掼蛋”结束,新的一轮从2开始。大患蜀方已除,孙权对魏的热情瞬间降至零度以下,直接挥挥手,说声拜拜。
孙权变脸速度太快,超出了曹丕接受能力。曹丕愤怒之下,还想再试探,要求孙权的儿子做人质。孙权对天发誓,说:一定送过去。但孩子太小,您再耐心等等。
从此再无消息。曹丕知道被耍,气得分三路大军伐吴,孙权也派出三路军抵抗,双方有得有失,谁也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曹丕咽不下这口气,过了两年,再次出手。他老爸对孙权都束手无策,曹丕纯粹是自取其辱。
226年,屡受打击的曹丕死了,年仅40岁。儿子曹叡继位,史称魏明帝。
229年5月,孙权在武昌即皇帝位。这一年他48岁,已统治吴国30年。同时大赏功臣,陆逊等授大将军等。但孙权在武昌呆的时间并不长,只有4个月左右,就迁都建业。
那么孙权为什么同意称帝了呢?为什么又要迁都建业呢?
三国中曹丕称帝为公元220年,刘备称帝为221年,孙权称帝是229年。相比其他两国来说,孙权是最低调、最谦虚的了。他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不是现在武昌)称帝,绝不是心血来潮,见到另两家称帝得了红眼病。而是他经过反复观察,看万里无云、浪涛平息,暴风雨短时期不会再来了,才探出了头,挺直了腰,呼吸着绝对安全的空气,穿上新制的龙袍隆重登基。
226年,魏的曹叡称帝,孙权对他的评价是:曹丕不及曹操的万一,曹叡又不及曹丕的万一,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曹叡不像曹操、曹丕那样是好战分子,他是个爱好和平者,一直忙着在国内整理家务、打扫卫生,顾不上到外面炫耀武力。孙权以为软弱可欺,还调戏了他几次。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国也不是好惹的,况且还有司马懿等绝顶高手在,孙权没有占到便宜。
惨烈的夷陵之战后,吴、蜀两个曾经的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和好的原因,一说是孙权主动示好,因为对付魏军太吃力。一说是蜀先提出和好,派出邓芝来东吴求和。两家握手言和。
到了229年,三方边境的硝烟散去,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孙权放松长期紧张的神经,宣布称帝。
在此之前,东吴大臣已跪求多次:他们两家都做皇帝了,您如果不称帝,那做谁的大臣呢?外交辞令中的称呼都没法写啊。
孙权迟迟下不了决心,其实还有一个心结。魏占据着全国权力中心,又是东汉皇帝禅位给的,相当于有家产转让协议书,是个合法继承人;刘备扛着匡扶汉室大旗,虽然穷得叮当响,但他有高尚的革命情怀。孙权呢?割据江东、独霸一方,这些理由都拿不上台面啊。
孙权称帝时,派人到蜀通报,蜀国真有不少大臣人穷志不短:我们根正苗红,孙权小子明显想做地方军阀,怎么能同流合污呢?
群情汹汹,消息传到吴国,搞得孙权很没面子。这时,诸葛亮站了出来,拿出当年舌战群儒的功夫,说:我们要恢复汉室,敌人是魏,其他都是我们团结的力量,否则统一大业只是画饼充饥。如果两家绝交,一伤俱伤,让魏国坐享其成。
蜀汉才承认了东吴政权,并且派人来祝贺。在觥筹交错时,双方签了一份盟约,简单一点讲“三步走”。第一步:回顾过去,痛骂曹魏,统一信念;第二步:两家定下共同对敌、相互支援、互不侵犯等和平共处几项基本原则,对魏蚕食鲸吞;第三步:画出新世纪的美丽蓝图,把天下一分为二,除了各自原有的地盘外,再把曹魏的土地各得一半。
“第三步”的步子实在太大,只能说佩服他们制定目标的勇气。但不论如何,说明双方是诚心诚意的。
从此,三国定型,东吴主要是占据今江苏、安徽、湖北等的沿江之地;魏国主要在黄河流域,以及湖北、安徽、江苏的江淮流域、刘备则是四川、云南、贵州为势力范围。
既然在武昌登基,为什么又匆匆搬回建业呢?
孙权当初把行政中心设在武昌,主要是为了对付刘备。现在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如果再呆在武昌,就显得不和谐了,带有挑衅的味道,所以都城必须后撤。
更重要的是人心向背。
江东是孙权发家的起点,多年来自然而然形成的深厚情感并不是轻易就能一刀两断的。他搬到武昌后,江东的老百姓和大族全部变成了哀伤的怨妇,天天翘首以盼在外征战家属的回归。还编了童谣表达内心的不满:“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就建业死,不就武昌居。”
因此,孙权和一批随同的大臣战士们在武昌是万不得已,在战事频繁的时候,浴血刀锋,可以暂时忘记思乡的苦痛。一旦四周寂静,微风轻轻吹起,遥远故乡的声音就会在所有人心头呼唤: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别再四处飘泊。
孙权在武昌的日子,对建业也是念念不忘。建业有9年的试用期,一直没有正式的名分,孙权离开后则把建业的地位一步步提高,相当于先提为“市级领导”,再提为“省级领导”。来看看过程:
219年,他离开建业,立即任命大将吕范为丹阳太守,丹阳郡的行政中心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但孙权没有让吕范驻在宛陵,而是驻守建业,说明他对建业的重视。
221年,孙权把丹阳郡的行政中心从宛陵移到了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郡的行政中心。相当于成了市政府所在地,办公地点位于现在的武定桥东南,秦淮河南边,大致是现在的双桥门、大明路一带。南京在古代为什么又叫丹阳,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223年,孙权又任命丹阳太守吕范为扬州牧,相当于从市长提拔到省长这个位置,统14个郡,148个县,行政中心(古称治所)设在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州的行政中心,相当于成省政府所在地,办公地点在丹阳郡行政中心的东南二里处,秦淮河南边,大致是现在的江宁区和雨花台区交界处。南京在古代为什么又叫扬州,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229年,孙权从武昌迁都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 44 34095 44 15288 0 0 3894 0 0:00:08 0:00:03 0:00:05 3894成为国家都城,顺利实现“三级跳”。“六朝古都”的历史就从这一年算起。
那么孙权把都城选在建业首先看中的是什么呢?敬请关注下期精彩内容。
(文稿:扬子晚报 杨民仆)
往期
听历史·游南京 第三期 幕后英雄的一锤定音
听历史·游南京 第四期 “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
听历史·游南京 第五期 孙权砍出“第一刀”“第二刀”
杨民仆: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主编扬子晚报南京新闻10多年。2015年1月起,在扬子晚报上连载《长江岸边说六朝》,2016年8月结束,好评如潮。如今第一本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16年,被南京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聘为客座教授,为机关干部讲授历史。
作者寄语
如今,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似乎要有高僧的定力,才能抵挡得住手机风情万种的诱惑;而听书,不需要内心的抵抗和纠结,只要放松身心,江边散步、躺椅小憩,耳边就飘过一页页故事。
《长江岸边说六朝》在扬子晚报上连载上一年零八个月,80万字,把这段纷乱的历史,用通俗的语言,理出简明的脉络。感谢南京市旅游委邀请播音员录制成音频。如果你没有信心看完全部文字,不妨听一听音频,金戈铁马、美人歌舞、佛寺钟声、群莺乱飞,伴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在愉悦和享受中,一一浮现在脑海里,任凭眼前车水马龙、喧哗安静。
武定桥初建于明代,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意。现在的武定桥是一座新旧结合的桥,中间是老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两边的新桥是在2001年为了拓宽马路,缓解旧桥的压力而修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学历虽不高,却十分敬重孔子。他规定文官过文德桥必须下轿,武官过武定桥必须下马,以显示对孔子的尊重。
Today:旅游资讯
编辑:seusxc
本版旨在介绍南京掌故,分享旅游文化、案例或点评不和谐音符等。投稿邮箱:njtour@12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分享之用,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南京旅游”核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南京旅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必要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小编微信:NanjingTravel,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阅读原文"查看"欣赏“文明旅游、为南京加分”,欢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