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日记# 2022年11月15日:时间的跑友
这是“主观的观”第294篇原创文章。
年轻的时候,一直是他自己做投资,但是现在有了两个掌管投资的接班人。所以既看得懂的苹果,又要买台积电。
主观的观 (公众号ID: trainingview)
文字 | 老郭
图片 | 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11月15日:时间的跑友
1
今天,股市暴涨。
其中,恒生指数上涨4.11%,上证指数上涨1.64%
最近股市的基本逻辑大概是“超跌反弹”,也就是前期跌得越多的,最近就涨得越凶。
以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为例,
恒生指数从2021年6月1日的高点29490.61下跌至2022年10月31日的最低点14597.31,跌幅50.5%;
上证指数从2021年9月14日的高点3723.85下跌至2022年10月31日的最低点2893.48,跌幅22.3%;
最近半个月,恒生指数的涨幅为23.24%,而上证指数的涨幅为8.09%。
以我的24只自选股为例,从高点跌幅前5名分别为贝壳(-91%)、泡泡玛特(-91%)、海底捞(-88%)、中国东方教育(-88%)、时代天使(-87%)。
对应的从最低点涨幅前五名为贝壳(106.6%)、海底捞(70.6%)、泡泡玛特(67.6%)、时代天使(67.6%)、中国东方教育(65.8%)。
最近涨幅最大的前5名,和前期跌幅最大的前5名,完全能够对应起来,只是顺序稍微有些变化而已。
这些股票大幅下跌的时候,都有各自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和理由;短时间内,上述经营汇总的问题和理由,实际上并未消失,或者并未完全消失。
但是在超跌反弹的趋势中,这些问题和理由似乎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2
昨天谈到邱国鹭先生的“四个周期”的观点,实际上在同一本书中,他还谈到牛熊转换时的“三种杠杆”。
这三种杠杆分别是,财务杠杆、经营杠杆、估值杠杆。他提出,伴随着四个周期的转换,三种不同杠杆表现的企业,也会呈现出轮动上涨的趋势。
比如,政策周期趋于宽松,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使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先见底,而且在前一阶段中,行业出清更有利于幸存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定价权,所以他们也会率先反弹,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地产。
接下来经济复苏,经营杠杆高的企业就会领涨,因为经营杠杆高,收入的小幅增加就会带来利润的大幅提升。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分众传媒。
当宏观形势向好,企业利润开始改善时,市场的风险偏好开始增加,有想象空间的企业更受欢迎,因此估值扩张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我比较了腾讯控股和美团从10月31日到11月15日的涨幅,在这半个月里美团涨幅为33.5%,腾讯的涨幅为39.8%,两者相差6.3个百分点。以前,两只股票虽然同涨齐跌,但是美团的弹性明显高于腾讯控股。
我猜大概就反应了这种对于确定性和风险偏好之间的态度差别。
不过,在这三种杠杆之前的超跌反弹中,呈现的规律大概类似于弹簧,前面压得越狠,后面就会弹得越高。
此后,才会沿着三种杠杆的逻辑,涨幅开始出现分化。
3
记得10月份的时候,很多人因为俄乌战争、美国制裁、疫情管控,陷入了无限的悲观之中,甚至发帖详细论证”这次不一样了“。
11月份以来,随着股票的大涨,这种声音少了好多。
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只会使用“价格”这一种教育手段,但是简单粗暴而又确实有效。
马克吐温讲过:“ 历史不会重演相同的细节,但是却会重复相似的过程 “。
每一次牛熊虽然都有各自的特征,因为人心永不变,所以周期永不变。
我把这个帖子发在雪球的时候,后面加了一句“多经历几次牛熊转换,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
@静水流深 同学在后面跟帖说,“经验已经足够了,能不能把钱退给我?”
我的回复是:“不,你还不够。”
其实,我还应该配上那副著名的“捂嘴图”,然后再配上上面的文字,这个回复才算完整。
当然,这个回复是送给所有投资者的。
4
严格控制的时候,很多人会说这些防控措施影响了实体经济;但是真正的开始放松管控之后,很多又开始担心疫情扩散影响实体经济。
这种担心既有一定道理,又稍显多余。
正如我以前所讲,大概所有的政府决策基本上都是基于“形势比人强”和“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逻辑,所谓“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两全法,大概是没有的。
不过在放松疫情管控之后,以国人特别怕死的行为习惯,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觉得外边相比以前更不安全,进而会更多的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另外,放开之后大概率会爆发的疫情感染高峰,估计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这个关键过程的时间长短还暂时未知,当然大家所经历的心理和生理的冲击波,预计一点都不会比原来的封控和静默管理轻松。
关于这点,从“国际庄”的试点实验的传说中,大量群众的反应和网络上的情绪宣泄中,也大致可以看到。
因此,很多人幻想中的人山人海的烟火气,估计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心理转换过程,才有可能到来。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无非是放平心态、积极防护、各安天命而已。
5
最近,很多专业的投资机构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的持仓。
投资机构高瓴,在第三季度仍然保持着高频的调仓操作,而且动作幅度巨大,在一只股票可能会反复的建仓清仓,显示出短线游资的作风。
有人嘲讽说,高瓴从“时间的朋友”变成了“事件的跑友”,几乎每个季度都在追涨杀跌。
的确如此。在我看来,短短几年,高瓴就把名声做臭了。表面上谈的都是“价值”,甚至吹牛自己要赋能实体经济,而背后做的都是短线交易。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伯克希尔的三季报,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买入了6006万股的台积电的股票,持仓市值达到41亿美元。
众所周知,巴菲特不喜欢资本支出高的企业,更看重能够创造更多自由现金流的公司。实际上,他也屡屡投资航空公司、石油公司、汽车公司等资本支出高的企业。
在我的理解中,台积电大概也属于此类公司,同时,他还和苹果一样,属于高科技公司。
对于此,有朋友在网上讲到,老巴要怎么跟10年前的自己解释为什么“年轻时看不懂科技股,老了居然能看懂了?”
我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一直是他自己做投资,但是现在有了两个掌管投资的接班人。所以既看得懂的苹果,又要买台积电。”
对于这两个接班人,我曾经在《#读书笔记# 伯克希尔大学1993年——巴菲特的身后事》一文中,做过相应的分析。
2010年,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中意的接班人卢-辛普森宣布退休,巴菲特在2011年和2012年迅速的招聘了两个投资高手,分别是托德-康布斯(Todd Combs)和泰德-韦斯切勒(Ted Weschler),这两个人已经通过了考验,未来会成为巴菲特在投资业务的接班人,也即伯克希尔的CIO,现在也掌管着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组合。
因此,伯克希尔从2016年投资苹果,到2022年投资台积电,我觉得和这两个人的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巴菲特借助这两个年轻人(上世纪60-70年代)扩展了自己的能力圈。
网上还流传一张过去10年间,巴菲特投资组合变化的对比,其中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几乎成为伯克希尔的永久持股,卡夫亨氏历经10年仍然在榜。
其他的重大变化中,巴菲特在去年清仓了2012年持仓占比第二的富国银行(图中的翻译是错误的),在股东大会上也讲了清仓的原因,主要是富国银行的经营理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另外,苹果取代了IBM,而且因为自己市值的增长,成为伯克希尔的第一大持仓,持仓占比高达41.89%,同时去年建仓了动视暴雪,今年建仓了台积电。
还有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伯克希尔花了90亿美元买股票。前九个月,伯克希尔在股市上花费了近660亿美元,这一支出是去年全年在股票市场上支出的13倍。
6
今天又去温榆河左堤路骑车了。
初冬的景色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