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影笔记# 《大而不倒》

追寻价值的老郭 主观的观
2024-09-20

这是“主观的观”第299篇原创文章。


现在,伴随着美国加息的过程,我们又有可能面临这样的结果,这大概是这部电影不愿讲述的另外的真相吧。


主观的观 (公众号ID: trainingview

文字 | 老郭

图片 | 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在读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周期研究中的典型案例,可以观察到整个市场周期从底部直到高点再回到低点的过程中,房地产、信贷、金融、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风险态度等周期一步步是如何演变的。


因此,霍华德也在这本书中,反复的用这个案例来做说明。


所以,前几天我就重新去看了《大空头》,新看了《商海通牒》,昨天又重新看了《大而不倒》。


这几部电影,大概都是需要有非常多的背景知识才能看懂的。


因此,推荐微博博主@Degg_GlobalMacroFin,他是一名宏观分析师,在微博上写了一系列的《全球金融危机回忆录》,让我学到了很多,感兴趣的可以去他的微博搜索。


另外,为了看懂这部电影,我还是第一次边看边做笔记。


下面就是我的观影笔记。




1



电影的中文名字是《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



大而不能倒,是因为太大,如果宣布破产,会引发系统性危机,因此政府不得不想办法拯救他们。


因为拯救它们,也就是拯救美国经济。




2



1999年,克林顿政府提交国会通过了废除了1933年禁止商业银行和投行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2003年,小布什宣扬美国梦,拥有一个家是美国梦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美国出现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高潮,也出现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高潮。这些在电影《大空头》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金融机构因为过于低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风险而重仓持有,大量贷款违约之后的次贷危机影响到这些核心金融机构的生存,此后的危机又蔓延到全球各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首先出现危机的是,全美第5大银行——贝尔斯登。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在政府的主导下,贝尔斯登最终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摩根大通。 但是政府对其中的条款做了担保,使得市场对政府拯救所有的银行,都有了预期。


雷曼兄弟持有约700亿无担保的房地产资产,市场预期其会遇到问题;而且市场预期他和美林会是接下来可能发生危机的金融机构,他们分别是美国的第四大和第三大投资银行。


因此,为了避免金融危机,政府必须要拯救雷曼兄弟以及其他美国大银行,避免流动性危机和连锁反应,这是整个电影的大背景。





3



电影的主角是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蒂莫西-盖特纳,主要讲述了他们在整个危机中付出了那些努力,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更大的危机。


主要人物:


汉克-保尔森 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原高盛CEO,他所领导的美国财政部,被称为“高盛财政部”。


本-伯南克 美联储主席。

克里斯托弗-考科斯 SEC主席。

蒂莫西-盖特纳 纽约联储主席。



雷曼兄弟公司的高管:

迪克-福尔德 雷曼兄弟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乔-格雷戈里  雷曼兄弟公司总裁兼COO

艾琳-卡伦  雷曼兄弟公司CFO,律师出身,被认为资质不够。


在危机一开始,在投资人的压力下,后面两个人被迫离职。


巴特-麦克达德担任雷曼兄弟的总裁和COO,主导了韩国银行投资雷曼兄弟的谈判,后来因为福尔德的搅和而告吹,这就为雷曼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美国各大银行高管:

杰米-戴蒙 摩根大通银行董事占兼CEO

劳尔德-贝兰克芬 高盛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

约翰-麦克  摩根斯坦利董事会主席兼CEO

约翰-塞恩 美林证券董事会主席兼CEO

维克拉姆-潘迪特 花旗集团CEO




4



电影虚构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政部长保尔森,多次一起吃早餐,并交流各种救市政策的场景。


我很喜欢伯南克的扮演者,一方面是形象很接近,有点卡通;另一方面演出了伯南克学者型官员的形象。



保尔森在贝尔斯登的危机被解决之后,为了挽救雷曼兄弟,以财政部长的名义亲自给巴菲特打电话。希望他能出手,援助雷曼兄弟公司。


巴菲特提出以每股40美元买入优先股,以及9%的股息。但是,即使雷曼兄弟的股价跌至28.8元/股,福尔德认为价格过低,拒绝了条件,他依然心存幻想。



注:这倒是和巴菲特一直以来的做派很像,对于该类公司,在90年代,他做了很多这样的操作,包括美国航空、吉列、冠军等公司,他都是先买入优先股,并要求高股息,然后看情况决定是否转换为普通股,这样就能保持进可攻退可守。在电影的最后,美国财政部注资美国各大银行的方案,也是根据他的建议,采用优先股的模式。



此后,在投资人的压力下,雷曼兄弟的COO和CFO被迫离职;巴特-麦克达德担任雷曼兄弟的总裁和COO,主导了韩国发展银行投资雷曼兄弟的谈判,后来因为福尔德的搅和而告吹,这就为雷曼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此时,还有英国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等对投资雷曼感兴趣,但是,雷曼最终一一错过。



政府将两房国有化,向市场传递积极信息,也即亨利-保尔森手中持有火箭筒般的武器,随时可以使用。但是,他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作为高盛的前CEO,如果让雷曼兄弟破产,就有帮助高盛铲除竞争对手之嫌,另一方面,民众对于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救投行持反对态度,他们希望华尔街为此付出代价。


注:不得不说,美国在市场预期管理和引导上,一直玩得炉火纯青,这样就容易提前消化信息,四两拨千斤。反观某些国家的管理者,先是秘而不宣,然后就被偷偷泄密,被人利用炒作,之后突然宣布消息,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从而重创市场,最终各方都付出巨大的代价。

  


一方面,保尔森在推动美国银行和巴克莱通过投资来拯救雷曼兄弟,另一方面,2008年9月13日,保尔森召集美国各大银行的CEO(请见前面的人物表格)开会讨论方案,要求这些银行出资拯救雷曼。在此,保尔森展现出强势的一面,并且诉诸于利益,强迫其他银行要出资拯救雷曼兄弟。


不过,最终美林截胡了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的交易。


在财政部的主导下,初步形成了巴克莱收购雷曼兄弟正常资产,其他银行联合出资收购雷曼兄弟的房地产资产,作为华尔街为拯救金融危机出血的一部分。最终,这个交易以英国金融监管局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审批流程,从而时间上来不及而破产。


最终,雷曼兄弟被迫走上了绝路。但是,福尔德此时仍然对政府拯救雷曼兄弟抱有幻想。


2008年9月10日,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宣布银行因为大量次贷投资上的损失,当季亏损39亿美元。在2008年9月15日,当美国银行宣布收购美林证券而不是雷曼兄弟之后,雷曼兄弟已经没有其他出路,宣布破产,留下了超过6000亿美元的债务。



注:在整个电影中,迪克-福尔德是十足的反面角色,自大、贪婪、傲慢、愚蠢而不自知,他除了在SEC要求其宣布破产时,方才清醒外,其他时间都似乎活在自大情绪构筑的梦中。





5




雷曼兄弟的破产,使得次贷危机达到了高潮,引发了美国全面的金融危机,进而迅速蔓延全球。


首先,保险公司AIG出现流动性危机。持有垃圾房地产证券的银行,很多都在AIG投过保。如果这些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AIG就要向银行赔款,AIG为了赚取保费,承保大量的这类证券的违约风险,现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大量客户违约,AIG的情况也告急。


但是,如果AIG无法支付这些房地产支持证券违约的违约风险赔偿,宣布倒闭的话,其他购买保险的银行都必须计提大量损失,最终大家都有可能破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保尔森和伯南克都清楚,美国国际集团实际上已成为了全球金融系统的枢纽。因此,和雷曼兄弟不同,AIG属于大而不能倒的企业。



从电影的 57分钟20秒开始,通过财政部相关工作人员之口,完整解释了电影《大空头》中,最终造成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危机整个传导机制。



通过雷曼兄弟的破产,刚刚树立起金融主体应该自己负责的形象后,美国政府又不得不想办法拯救AIG。最终, 本 · 伯南克依据《联邦储备法》第 13 条第 3 款,宣布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正式接管 AIG,向 AIG 紧急发放 850 亿美元贷款,这一金额在几天后扩大到 1820 亿美元。



此时,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都陷入流动性危机,为了救这些银行,保尔森和盖特纳各自行动。


盖特纳推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合并,以使投资银行可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美国各个大银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最终,摩根斯坦利获得日本三菱银行的注资,高盛获得巴菲特的注资。


保尔森希望国家能够投入7000亿资金拯救市场的的流动性,以阻断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多米诺连锁反应,但是在众议院投票时,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争,这个方案并未获通过。在2008年10月,经由白宫施压,参议院通过了这份设立TARP基金的方案(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Fund问题资产纾解计划基金),用700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充实银行股份。



美国财政部召集了美国9家大银行,强制向他们注资,包括经营情况良好的银行,比如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也包括存在流动性危机的其他银行。


时任纽约联储主席蒂莫西 · 盖特纳后来在《压力测试》中回忆,在通知 9 家银行接受注资的会议上,他与本 · 伯南克几乎是在执行 " 近 80 年来政府对经济最激进的干预 "。


最好玩的是,总部位于加州的富国银行的CEO,直接说,自己不需要注资,理由是“我不是你们这些拥有花花产品的纽约佬,为什么我要坐在这,谈论帮助你们摆脱困境?” 


对此,保尔森解释道,如果单独为某些银行注资,市场就会有所认为这些银行存在问题,从而无法存活。


注:我们都知道,巴菲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持有富国银行的股票,一直到2021年卖出。富国银行CEO的这个提问,大概也说明了富国银行和其他银行之间的区别,估计这也是巴菲特投资他的主要理由。



最终,财政部总共投入1250亿美元,以优先股的方式向各家银行注入不同金额的资金,要求他们贷出去,以帮助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财政部在前5年的收取的股息为5%,此后的股息为9%。


正如前面所讲,在电影中,保尔森在做这件事之前,曾经通过电话向巴菲特的寻求建议,最终的这个做法,也非常具有巴菲特特色。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银行家担心财政部注资后,可能会限制他们高管的薪酬,从而使他们的银行失去竞争力。


这个观点被伯南克强力驳斥,大概的理由就是,国家面临巨大的危机,不应该为这些事情争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





最终,这场危机波及全球,但是通过美国财政部保尔森、美联储伯南克、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盖特纳的努力,实际的结果要大大好于一些本来可能发生的"替代性历史"(这个词来自于塔勒布,他把历史上本来也有可能发生的时间称为“替代性历史”。)。


但是,依然有大量底层人民失去了房产,而且危机蔓延至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创。




7



历史上,几乎每一次美国金融机构的贪婪所产生的巨大危害,都会由全球所有国家来买单。


现在,伴随着美国加息的过程,我们又有可能面临这样的结果,这大概是这部电影不愿讲述的另外的真相吧。





- THE END -

 - 欢迎关注“主观的观”公众号-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主观的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