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日记# 2023年2月27日:无聊的等待
这是“主观的观”第331篇原创文章。
如果把A股和港股同期的走势摞在上面这幅图上的话,就会发现港股和A股其实在演绎不同的逻辑:A股的逻辑是修复预期,港股的逻辑是流动性预期。
主观的观 (公众号ID: trainingview)
文字 | 老郭
图片 | 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年2月27日:无聊的等待
1
因为我高度近视,理发的时候,必须摘掉眼镜。这个时候,我什么也不能干,而且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包括连Tony老师理成什么样了,我也看不清楚。
所以,感觉这段时间最无聊,并因此而不爱理发。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像这样无所事事的等待时间也是最无聊的。
如果以此来作类比的话,进入2月份以来,A股正好就处于这个状态:情绪修复行情走完,一边等政策,一边等业绩……
信乐团在《离歌》里唱道:“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周华健在《其实不想走》里唱道:“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想走走不得,想留不能留,纠结和矛盾如此。两位的歌,不是写感情,正是为现在的A股所写。
2
随着核心通货通货膨胀数据和就业数据的公布,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不多又快接近去年10月中下旬的水平了。
如果把A股和港股同期的走势摞在上面这幅图上的话,就会发现港股和A股其实在演绎不同的逻辑。
A股的逻辑是修复预期,港股的逻辑是流动性预期。
2023年1月份,我就制订好了抄底美股的策略,期望的资金来源是部分港股标的获利卖出。
现在看来,我在这个策略上犯的最重要的错误就是,大概就是“既要港股好,又要美股跌“的贪心。
本质上,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就是权益资本的定价之锚,在港币的联系汇率制下,美国通胀上行,美联储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资金加速回流,美股下跌,港股下跌,才是更为正确的联动逻辑。
3
“如果无风险收益率是4%,对应的市盈率就是25倍。
如果简单的套用25倍市盈率作为某只股票合理估值的话,其隐含的假设条件是‘我对这个股票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金额预估的确定性是100%’?”
从归谬的角度来讲,这个假设条件一定是错的,所以这个逻辑一定存在某种错漏。
我在雪球上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网友回复说,这个估值倍数可以理解为:公司的成长性抵销了可能的不确定性。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估值中的目标市盈率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基础率,另一部分为成长率。
这我想起了著名的格雷厄姆估值公式:企业价值=当期正常收益*(8.5+2G),其中G是未来7-10年的预期增长率的分子值。
在这个公式中,格雷厄姆选择的基础率为8.5,这意味着,格老认为,如果一家企业如果未来增长率为0,那么它的市盈率为8.5比较合适。
而对于成长股,格雷厄姆对其成长性则赋予了2倍的权重。
如果仅凭这一点的话,我觉得几乎任何人都很难理解格雷厄姆居然是烟蒂股的投资风格吧?
我曾经写过《被贴了错误标签的格雷厄姆》一文,对此做出过解释:
“单纯的认为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就是“烟蒂股”投资时,是完全误解了他。他只是在追求最高的确定性时,放弃了其他的机会,这对于投资而言,其实是一种更大的勇气。”
传送门:《被贴了错误标签的格雷厄姆》
4
我们把这个问题进一步延展,巴菲特是如何思考上面的问题的呢?
我在《伯克希尔大学1991年——巴菲特论成长性对企业估值的影响》一文中,曾经详细的做过解释,摘抄如下:
传送门:《伯克希尔大学1991年——巴菲特论成长性对企业估值的影响》
在1991年的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曾经以媒体行业和钢铁行业为例,这样讲到:
“拥有一家媒体事业,每年几乎可以有6%稳定增加的纯现金流入,同时若我们以10%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的话,等于是一次2500万的投资,每年可以贡献100万美元的税后净利贡献(亦即约为25倍的税后市盈率,若换成税前盈余市盈率约为16倍左右。)”
从我们惯常的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思路,我把巴菲特的这段话整理一下,可能更容易理解。
“一家媒体事业,利润金额几乎等同于自由现金流,其税后净利润可以达到100万美元,而且未来其永续增长率为6%,如果10%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的话,这家企业的价值约为2500万美元,市盈率约为25倍。”
计算方法如下:100/(10%-6%)=2500万美元。
为了说明成长性对估值的巨大影响,巴菲特又举了另外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条件改变,这家公司只拥有普通的盈利能力,所以每年100万的盈利只能上上下下起伏,这种打摆子的形式就是大部分公司的状况,而公司的盈利想要有所成长,老板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才办得到(通常都是通过保留盈余的方式),经过我们将假设重新做修正,同样以10%加以折现,大概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的价值,结果可以看出,一项看起来不大重要的假设变动却使这家企业的价值大幅减少至10倍税后市盈率(或6.5倍税前市盈率。)”
同样是100万美元的净利润,如果不进行资本投入就不能保持增长,而增加资本投入就会降低自由现金流的产出,这种失去内生增长能力的公司,即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估值也只有1000万美元。
计算方法如下:100/(10%-0)=1000万美元。
如果用传统市盈率的方法来做说明的话,大概是这样的:对于具有6%永续增长的企业,我们可以在25倍市盈率买入;但是对于没有增长的企业,我们可以买入的市盈率仅仅只有10倍。
针对这种差别,巴菲特这样讲到:
“现金就是现金,不管今天他是靠经营媒体事业或是钢铁工厂得来的都一样,而过去同样是一元的盈利,大家之所以看重媒体事业的原因是预期他会继续成长(股东不需要再投入额外的资金),而钢铁业很明显会落入打摆子的那类族群。”
5
假设净利润等于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
对于无增长的公司,格雷厄姆给出的市盈率为8.5倍,巴菲特给出的市盈率为10倍;
对于成长型公司,按照格雷厄姆的公司计算的市盈率为8.5+2*6=20.5倍,巴菲特给出的市盈率为25倍。
老师和学生之间,对于同一类型的公司,虽然估值倍数有差异(有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核心思想其实差异不大:给予成长更高的权重。
6
考虑到无风险收益率是估值之锚,而格雷厄姆发表这个公式时的无风险收益率基本稳定在4.4%左右。
1974年,格雷厄姆发表补充文章,修正了这个估值公式:
企业价值=当期正常收益*(8.5+2G)*4.4%*RF,其中RF是无风险收益率。
由此再回到本文第2点末尾的论点。
当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从0上升至4%,甚至可能更高时,我们应该问一句,美股、中概和港股等企业的估值应该对应下降多少?现在的股价是否已经pricing in这种预期?
7
上周四,出门骑车。
骑了不到15公里,车胎就扎了钉子,当时没有带内胎和气瓶,所以只好叫了货拉拉。
关于货拉拉,在骑行圈有两个很好玩的说法:
第一,货拉拉其实是一款骑行软件,因为每个骑车人的手机里都有;
第二,另外很多人说,货拉拉是公路车骑行者的最佳战略合作伙伴。
新疆阿勒泰是中国著名的滑雪胜地。
除了雪场之外,阿勒泰最为著名还有当地医院的骨外科,因为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医院。
THE END -
- 欢迎关注“主观的观”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