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月谈# 2023年7月下

追寻价值的老郭 主观的观
2024-09-20

这是“主观的观”第363篇原创文章。


所以,先要等到资本推动的供给增加停下来,再要等到熬不下去的供给退出去,供给侧的改善直至均衡的状态,大概才是买入的起点。


主观的观 (公众号ID: trainingview)

文字 | 老郭

图片 | 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年7月16日至2023年7月31日]



2023年7月15日的组合净值为1.074(前值1.008),7月下半月净值上涨6.6个百分点


在7月上半月的总结中,我曾经说过:


现在,基本上可以用归纳法总结一个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的非常简单的股价波动规律:


上半月上涨、下半月下跌。


5月15日:0.981

5月31日:0.889


6月15日:1.016

6月30日:0.944


7月15日:1.008

7月31日:?



实际上,到7月份就打破了这个规律。


很幸运,月底的净值进一步上涨,跑赢了对比的所有指数。


可见,股市最基本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股价的短期走势,是无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侥幸猜对一两次,只是运气而已,而股市的稳定盈利还是要靠概率。


如果以5月底的净值0.889作为参照的话,到7月底,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组合从最低点上涨了20.9%。






持股







操作






截止2023年1月15日,2023年总共做出了6次投资决策。


加仓中教控股(股价尚在理想买入区间,基本面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股价大幅回调。)


调仓卖出部分股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现金仓位。)


加仓美团 (股价进入理想买入区间)


加仓腾讯控股 (股价进入理想买入区间)


加仓中国东方教育(PB=1,即使不以自由现金流考量,股价也已经被过分低估。)


加仓洋河股份(股价进入理想买入区间)






未来操作计划




已实施操作



中教控股按计划买入了两笔(7.25港元和6.38港元)


美团按照计划买入了1笔(110港元)


临时加仓了腾讯控股1笔(310港元)


买入中国东方教育(2.95港元)


用分众传媒分红买入洋河股份(130.45元)


其他还未有机会操作。





操作计划



考虑到美团仓位比较高,除非股价跌至更低位置,比如110-115元左右,我才会考虑加仓,暂定仓位2%;


按照计划,已经回补完成中教控股前期减掉的仓位;未来会按计划继续加仓,第一加仓点位7.25元,每次加仓约0.3-0.5%;此后总市值每跌10%,加仓0.3%-0.5%,总计加仓不超过2%。


正如我此前的分析文章所讲,对于中国东方教育自由现金流的思考,在没有确定的结论之前不会加仓。


正在看中国神华的资料,考虑3-5年投资周期,在27元以下,买入中国神华3-5%的仓位。


密切跟踪安琪酵母,如果未来股价达到34.5元,买入3-5%的仓位。


上海机场股价连续下跌。如果市值达到900亿,开始买入3%,市值达到800亿,买入4%,共计买入7%。


后续的操作:正如我在6月9日的帖子,“无论是去年4月,还是去年10月以及现在,充斥市场的声音,基本上还是“这次不一样”。剩余的一点钱,如果在6月底前目标公司还不能跌到理想价格,决定全部买入创业板ETF”。


7月份会收到分众传媒的分红,大概率会将这笔分红和手头所有现金全部买入洋河股份。


从目前股价走势来看的话,7月下旬,安琪酵母有可能达到理想买入区间。






观点与思考





#瑞幸的产品逻辑#   via 雪球网友 青春的泥沼


一个投资圈的人说:瑞幸意识到了,其实中国人不喜欢喝咖啡,而是喜欢喝提神而且好喝的奶制品饮料,咖啡只是一小部分。



#两组数据#  by 巴菲特


美国人平均每天喝64盎司液体,约1.8公斤,其中30%是碳酸饮料,11%是啤酒,12%是牛奶。30%其中43%的是可口可乐。这是2002年的数据。


伯克希尔2003年的保险业务浮存金为425亿美元,整个美国的财产保险行业的浮存金规模约为5000亿。伯克希尔占到其中的8%左右,而且伯克希尔甚至还有承保利润。






个股




#安琪酵母#



我以前写过两篇安琪酵母的投资分析,大概的投资逻辑没有变化,感兴趣可以去我的公众号看。


这篇是关于安琪酵母估值的碎片化思考,因此逻辑上可能不完整,我会在后续的思考中慢慢的完善。


我把安琪酵母的理想买点设定在300亿市值,以下是安琪酵母300亿买入的逻辑假设链条。


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2025年营业额要翻一倍,达到200亿(2022年是126亿)。


达成这一目标的条件是:产能要增加,从2021年31.6万吨增加到40万吨。


最终能否达到?管理层说有一定困难,但是2022年中报公布的产能已经增加至35万吨。这里面蕴含的前提的是,产能转换为营业额没有问题。


假设净利润率保持在12%(过去几年12-15%,2022年成本上升,净利润率为10.4%),则2025年的净利润为24亿(2022年13.72亿,其中隐含净利润20.5%的复合增长率)。


24亿净利润,全部视作自由现金流(折旧基本可以覆盖改善性资本支出,新增产能的投入均为扩张性资本支出),作为世界排名前三的行业龙头,给予20-25倍倍市盈率,因此,合理市值是480亿-600亿。


考虑赚取一倍的收益,则2023年的合理买入价240亿-300亿。


未来财报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营业成本的改善,主要是糖蜜的价格,因为原材料占成本的53%。


2020年之后,糖蜜价格上涨60%,达到阶段高点,维持在1600元左右,未来是否会回落?不知道。


公司使用水解糖可以替代部分糖蜜需求,价格临界点是1500元/吨。安琪酵母对糖蜜的需求比较大,对其供需有较大的影响,在有替代性原料的情况下,由此大概可以可以知道糖蜜价格上涨的天花板位置。



第二、产能的持续增加。


第三、净利润率。


逻辑上,影响糖蜜价格的因素非常多也非常复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几乎无法把握。


这笔投资最大的风险有两个:第一、糖蜜价格长时间不会落。第二、下游需求不足。


在我看来,从策略上,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糖蜜价格高点买入安琪酵母,放弃追踪和预测成本改变的时间,只是等待成本改善,也算预留了一定的安全边际。


最差的情况是,输了时间不输钱。



#中国巨石#


看了玻纤行业几家上市公司的上半年业绩预告。


除了中材科技之外,因为需求萎缩和2022年的高基数,山东玻纤、中国巨石23年上半年的业绩同比22年,基本上下降的幅度都在50%以上,甚至宏和科技上半年就已经亏损了。


还有一个长海股份,因为是创业板上市,中报的业绩预告是自愿披露的,没有公布业绩预告,我确信他在23年上半年的业绩同比下降幅度一定在50%-60%以上的,因为一季度已经同比下降了60%。


中国巨石



山东玻纤



宏和科技




虽然在中国巨石的财报中,一直强调自己周期成长股的特点,但实际上,成长因素大概是周期的放大器,这就使得周期波动更加剧烈而已。


玻纤行业的需求变化导致周期,最好的投资机会是供给侧再次达到均衡的状态。


供给侧的改善并不容易,因为行业最大问题供给侧的退出壁垒其实也挺高。


一方面是生产特点决定了,即使库存高企都要不停工连续生产;另一方面是前期投入巨大,过剩产能不容易退出。


还有就是,行业巨头过去的经验都是行业周期的底部扩大产能,扛过库存周期,就可以在需求复苏时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这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了。


所以,先要等到资本推动的供给增加停下来,再要等到熬不下去的供给退出去,供给侧的改善直至均衡的状态,大概才是买入的起点。






阅读




继续阅读《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第二本。





市场


深成指PB [警戒值:4.04倍(危险)-1.94倍(机会)]




2022年10月31日,深证成指PB为2.35倍,超越了2021年1月以来的所有低点。


沪深全A股债比指标 [警戒值:1.22倍(危险)-2.46倍(机会)]




2022年10月28日,沪深全A股债比指标为2.37倍,超越了2022年4月26日的阶段高点2.31倍。是历史上2019年1月3日的极值2.46倍的96%,是历史上2020年4月1日的极值2.43倍97.5%。


因此,从股债比指标发出的信息看,2022年10月28日是2022年仅次于4月26日的最佳买入时机。


7月24日,估值比指标再次达到去年两次低点的90%区域,是一个好的买入时机。






运动





7月下半月,骑了5次车,每次两个小时左右,大概50公里左右。




跑步年度目标完成度135/800公里(16.9%)


骑行年度目标完成度 1071/8000公里(13.4%)





- THE END -

 - 欢迎关注“主观的观”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主观的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