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落幕 | 为什么大股东要贱卖百丽 连五百亿都不值?
“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这是百丽CEO盛百椒曾许下的豪言壮志。在他的带领下,百丽自营及代理的鞋履品牌在过去十年间深入到了中国大部分的百货商场,市值最高曾达1500亿港币,创下了资本市场的一代神话。
但是神话都终有破灭的一日,今早百丽国际突然停牌,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鼎辉投资正在与鞋类零售商百丽国际(01880.HK)的管理层共同研究一项潜在的收购交易,拟以57亿美金收购百丽国际。
今年是2017年,百丽国际从2007年上市至今正好十年,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百丽国际走过的十年风雨路。
从1992年投资200万港币成立的一间小厂,历时20余年,百丽发展到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港币的中国最大鞋业生产和零售公司。
2010年营业额超过237亿元人民币,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大陆包括所有省会城市在内的300多个主要城市,产品辐射中国(含香港)、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或地区。
然而,在2016年5月24日的业绩发布会上,盛百椒就公司上市九年以来首次的盈利倒退,致以歉意。他甚至沉痛地表示,“集团在未来一两年收入和盈利都没有逆转的可能,如果不转型,集团只会慢慢的死去。”
不过,「The worst is yet to come」,(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在2017年3月17日,公司发布了其2016/17财政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零售营运数据及盈利警告,股价再次下跌。
一、百丽转型之路困难
一间市值曾过千亿的蓝筹公司,业务陷入困境离不开以下3个原因:
1、转型电商失败
其实百丽的衰落迹象从2012年就开始了,2012年百丽的净利润仅增长了2%,除了2008年外,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百丽的净利润增长都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此后净利润增长速度再也没上过两位数,直到2015年更大幅下跌38%。
很多人都把百丽的衰落归咎于抓不着鞋履消费渠道改变,错过了电商的风口。但其实这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早于2011年,即是净利润增长开始放慢前一年,公司已踏出了试水电商的第一步。
2011年7月份百丽投资2亿美元成立优购网,优购网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垂直B2C典范。当时正值乐淘、好乐买等第三方鞋类垂直电商发展的高峰期,优购上线后依托百丽的资本和货源优势迅速排在鞋类B2C前三的位置。同时它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也有布局。
但电商是一场革命,需要全情投入的一场作战,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往往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尤其仍处于能躺着赚钱的时候。庞大的线下终端让百丽在电商业务上一直迟疑,长期以来百丽的电商平台只是用来清理过季款,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2、旧有商业模式成重担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过,21世纪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价格与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说起百丽,大家根本说不出它曾经有过什么爆款,因为它并不是靠某个单一的产品获得利润,它靠的是商业模式。
2007年上市後,百丽迎来了它的高速发展期,自2010年起,百丽迅速跑马圈地,强势入驻各大商场。2011年為最疯狂的一年,几乎平均不到2天时间就会有一家百丽的新店开出。根據非正式統計,很多百货商场的女鞋专柜,少则三分之一,多则三分之二,通常一半都是归属百丽公司的。
它这样控制了终端,这个终端不仅做鞋业的人拿不到,甚至做其它产品的公司也很难,所以百丽的利润能达到传统卖鞋公司的10倍。说白了,百丽更像一间零售渠道公司,即使百丽生产的是男人鞋,它仍然会是很暢销。因为消费者只能接受这些选择,买什么完全由百丽说了算。
但问题来了,电商的出现突然改变了大家的消费场景。截至2016年10月,百丽在中国大陆拥有超过2万个自营网点,在消费场景不断切换的大环境下,过往相当成功的商业模式仍然成为了百丽“船大难掉头”的主因。
3、产品追不上消费升级
在消费场景换的大环境下,百丽牢牢控制的终端不再是唯一途径,百丽渠道王者优势全失,行业一下子变回品牌及款式之间的竞争。但是百丽过去多年只专心于称霸渠道,而不是品牌的发展。
公司内部已形成了供应链反应迟缓,鞋类更新跟不上快时尚的节奏的惰性,而这问题在在线渠道显露无形。再加上本来的品牌效应不强,既没有传统大牌的忠诚客户,也做不到有个性的时尚小牌,在线上销售时,产品定位越来越不清晰。另外,线上渠道亦让价格更加透明,变相加剧了竞争,百丽产品的性价比立即大打折扣。
女鞋的创新能力不足,加上电商和国外品牌的冲击,可以通过百度指数发现,女鞋的搜索热度和国外的运动品牌的热度一直在增加,但是百丽旗下的百丽、思加图和妙丽都是在下降的趋势。
二、鼎晖看上百丽什么
提到百丽,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百丽女鞋,但是,提到百丽体育,很多人肯定很陌生,甚至觉得百丽和体育搭不上边。事实上,百丽除了时尚休闲业务线,还有一条运动业务线,即滔搏运动。百丽刚刚经过资源整合 现分为体育事业部和鞋类事业部。
迄今为止,百丽体育已成为包括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REEBOK(锐步)等品牌的在国内最大的经销商。以收入来计算,运动和服饰的收入已经占据了百丽国际的半壁江山。
鞋类业务下滑,但公司运动、服饰业务一直增长不错,有投资人士认为鼎晖会不会是看中了这部份,其实百丽的运动、服饰业务也隐藏了增长放慢的忧虑。
我们来看看同样在港股上市,百丽的竞争对手宝胜(3813.HK)。公司刚宣布了二零一七年三月之每月收益公布,虽然同比数据仍然亮丽,单月同比增长了19%,累积第一季增长14.5%。
但宝胜的股价却是这样趴在地板上:
股价除了是反映早前公司财务总监被指伪造账目离职一事外,笔者认为市场还存在对体育用品行业需求正在放缓的担忧。
1、公司2016年第四季毛利率明显下滑,整体行业在提供更大零售折扣刺激销售的做法。
2、行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已出现个别运动品牌失去增速,如lululemon及Under Armour。
3、公司的两大客户Nike和Adidas销售增长有放缓的迹象。耐克推出的复刻鞋种类及次数都越来越频密,代表新产品的销售增长已经达到瓶颈。而根据刚公布的截止2017年2月28日的第三季度报表中,营业收入增长只有5%,未来增速可能持续放缓。另一品牌国际Adidas,根据彭博给出的预测,2017年Adidas的营业收入增长为10%,相比于2016年的14%的增加亦有下滑。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电商亦是Adidas和Nike未来疯狂投入资源的部份,Adidas已抛出2020年电商渠道销售将占集团总销售14.8%-16.0%的目标。而 Nike亦预期电商销售到 2020 年可增加至 70 亿美元,占该年预期收入的 14%。短期来说,运动服饰行业增长已渐渐到达行业的天花板,中期来说,运动、服饰业务有机会重演消费场景转换在线的一幕,线下行业增长空间随时有被压榨的风险。
三、结语
今天市场传出鼎晖投资牵头57亿美元收购百丽的传闻,即是折合442亿港币,比百丽昨天的收盘价5.27港币折算的444亿港币及上市时市值还要低。
有人认为鼎晖价格买得便宜,还是百丽属于贱卖,这可是见仁见智。百丽鞋类业务仍未见明显复苏,一旦连运动、服饰业务都开始下滑,那时候“船大不止难掉头,更有沉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