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股最大韭菜:MSCI被动型基金

冯积克 王雅媛港股圈 2018-06-30


作者 | 冯积克

资料搜集 | 青头


港股水太深,一些有实力的资金强大到连MSCI指数调整也能控制,你没有想到吧?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没有,那只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5月31日,MSCI半年度调整结果在收盘后生效,恒指成交额达2,038亿港元,这当中有990亿是在收市后的竞价时段成交的,而且绝大部分是来自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


港股收市竞价时段大概有8~10分钟,如此庞大的成交量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些成交量稀松的股票,其股价免不了会受到冲击。


利福国际(1212.HK)于当天尾市时段曾大涨63%,当时市场猜测会否是“乌龙指事件”?细想一下,如果真是“乌龙指”,收市后竞价却仍能录得大升40%?


所以,这并不是“乌龙指”,而是由MSCI基金经理们一个个冰冷到不夹带丝毫感情的决定引发的。在同一时间,这样的急涨也代表了某些资金成功割了MSCI基金的韭菜。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利福国际2018年3月至今股价图


一、什么是MSCI及季度调整?


中国A股曾三闯MSCI,去年终获认可,并于今年6月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当中共涉及234只A股。对于MSCI这种“外围利好”,内地投资者可能不太熟悉,只知道A股“入摩”将会带来资金的流入。


在此,有必要先给大家科普一下MSCI的机制,只有明白了游戏规则,才更能体会港股大资金们的“小心机”。


MSCI,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的缩写。它是全球极具有影响力的指数编列公司。


其指数编制范围涵盖全球不同产业、国家与地区等,MSCI会依据标准挑选当中的成份股,如交易量、流通市值等。从本质上来说,MSCI指数就是根据不同标准,帮全球机构选股。


MSCI指数同时也是全球基金经理作为资金配置、制定避险策略、或作为投资表现参考的指标。


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


对于MSCI被动型基金或ETF而言,为了避免出现追踪误差而影响表现,它们的组成必须跟踪MSCI指数的组成;


对于主动型基金,由于MSCI指数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它们没有必要作出完全相同的配置,所以基金经理会依据市场状况、公司前景、股票估值等不同因素对基金组合做适当调整。


因此,MSCI每次的指数调整将影响不少资金的投资方向。


投资决策明明应该依据公司前景及估值来定,但被动型基金的选股方式却是死跟指数,而指数的选股也并非依据基本因素,在这样一环接一环的不合理操作下,MSCI调整自然就存在被利用的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


MSCI每年分别于2月、5月、8月及11月作调整,公布内容涉及调整指数权重和成分股。由于2月与8月为季度调整,所以其调整幅度通常不及5月和11月这种半年度调整来得大。


MSCI通常会在当月中公告调整的内容,生效时间为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后。以最近一次的调整为例,MSCI于5月14日公布调整内容,并于5月31日收盘后生效。


与主动性基金可自行判断并选择买入时间点不同,被动型基金为了减小跟踪误差,会尽量等到指数调整接近生效时间点,才开始买入(即5月31日收盘前)。


因此,每当到MSCI半年度调整的实施日,被加入或剔除的股票都会出现大成交量。而这种被动型基金死板的进股机制,也衍生出“炒MSCI调整”的玩法。


二、加入 = 涨,剔除 = 跌?不一定!


根据2016年和2017年当中的三次MSCI半年度调整记录,从平均值看,在实施调整的当天,被加入的公司其股价并不一定会上涨(红框)。相反,被剔除的公司都会普跌。


数据来源:Wind


如果我们再把时间拉前一点,从消息公布当天持有至生效日,加入的股票普遍都会涨(绿框),但在实施的一个月后,却会出现普跌的状况(蓝框)。


这说明了不少资金都在“炒MSCI调整”,资金在消息公布当天买入,等MSCI被动型基金在实施日做接盘侠后,便逐步卖出。


不过,正当你以为自己明白了,以为在消息公布的前几天买,就能稳羸不赔?那我在此恭喜你已不知不觉进入了“韭菜思维模式”的第一步。


事实上,如果我们再细看,加入MSCI的股票存在下跌的可能性(红框),平均值虽为正,但那只是部分表现较优秀的个股拉高了均值而已。


数据来源:Wind


从2017年11月14日公布当天买入,持股到11月30日实施当天,


如果你买的是美图(1357.HK),你将会亏8.4%;


如果你买的是华润医药(3320.HK),你将会赚9.6%。


同样是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两只股票却是不同的表现。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2017年11月股价图,美图(左),华润医药(右)


相反,被剔出的公司下跌的可能性较高,跟着调整做沽空策略可能更大机率赚钱。不过,总括来说,MSCI的调整并不保证你能大赚特赚,尤其散户没有足够的资金量去大包围调整名单,极有可能达不到平均正回报。


原因很简单,以上泛指的都是一些比较普遍的股票,因为不同看法的参与者众多,即使MSCI调动带来一定的资金影响,但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反,如果是一些较冷门,筹码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对股价有极强控制力的股票,那么进入MSCI就代表有割被动型基金韭菜的机会了。


三、被动型基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被割


由于MSCI指数需要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它的成份股总市值必须在相关市场有一定的占比。以MSCI香港指数为例,当中48只成份股就相等于对应范围里,经自由流通量调整总市值的85%。


因此,假设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交易量、公司前景、持股结构等),就浮现出一条清晰进MSCI的方法,相比上一季度市值增加较多的公司,就最容易加入。


股价长期是称重器,但短线却是由资金流动决定的,因此即使缺乏基本因素,只要筹码够集中及流入的资金有明显推高股价的动机,这样股价要涨上天并非难事。


但“有价”不代表“有市”,成交量不活跃,最后低成本资金仍然无法获利。而进MSCI就是一条保证不论股价有多虚高,但一定会有成交量来当接盘侠的路。


以最近的首控集团(1269.HK)为例,公司于2018年5月14日被纳入MSCI 中国指数。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首控集团2018年3月至今股价图


被纳入前的三个月,股价从低位涨了140%,当中总交易额大约为16亿左右,我们就取中间价为这笔资金的成本,估算大约5.5元。成功把股价打到8元以上了,账面盈利是不少,但问题是公司每天的成交量就才5000万左右,如此大量的资金要是逃离,股价一定会被打下来。


如何解决这问题?进MSCI就是一个好办法,只要成功把公司推进MSCI 某些指数,5月31日被动型基金就要被迫买货。


最后,那天首控集团成交额达21亿,一天完成了三个月的成交,平均价还创了历史新高。任务完成了,股价也没有要再支撑的动力了,到了明天,股价一下子就掉了40%。


你问我,这些MSCI被动型基金买的8元首控集团何时能回家乡?我会说可能一辈子都回不了了。但who cares?


而在首控集团之前,其实已有不少资金会玩这个套路。


以下例子,我都是用MSCI公布前3个月的升幅去表现,因为当中的原因就在于MSCI每年调整4次,每次相隔刚好是3个月,所以3个月就是资金行动的期限。


例子一:

恒腾网络(0136.HK)于2016年11月14日被纳入MSCI 中国指数,11月30日进行调整,日成交额大增至13亿港元,这是平日成交额的10倍以上。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恒腾网络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股价图


例子二:

金利丰(1031.HK)于2017年11月13日被纳入MSCI 香港指数,在11月30日调整日,成交额大增至20亿港元,是平日成交额的20倍以上。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金利丰2017年7月至今股价图


例子三:

民银资本(1141.HK,前称“天顺证券”)于2017年5月被纳入MSCI 香港小型股指数,5月31日调整日,成交额大增至1.3亿港元,是平日成交额的10倍以上。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民银资本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股价图


而且有时候,大资金还会配合各种利好消息去把市值拉高,例如,民银资本有股东易手等好消息。


这样大资金只需在旁边扇风点火,便能坐享其成,等待最终Boss – MSCI被动型基金的出现,即使它们深明价格不合理,自己成为了韭菜,但是又如何?因为这是死板机制的错,又不是它们的错。


四、结论


港股水太深,一直以来都是众所周知的,当散户经常以韭菜自嘲的时候,其实市场上,有比你们更大的韭菜,就是MSCI被动型基金。


不知道随着未来更多的A股被纳入MSCI不同的指数,这玩法会不会更变本加厉?毕竟,A股也不是一个善男信女的市场。


 

REVIEW

往期回顾


股票,为什么总不能连涨三年?

投资箴言:为何多数投资者只能被动适应市场?

福莱特玻璃两天暴跌30%,市场在怕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