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保险股,我不慌

allen 王雅媛港股圈 2018-06-29


作者 | allen


今年的金融界都是一派“清热解毒”的景象:资管新规、“去杠杆”运动、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最受伤的可能是银行了,最近半年港股市场的内银股都处在横盘整理当中,且从上周开始就一路下挫,国内四大行都已经下探至半年来的新低。


不过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是金融行业,保险公司似乎就过得比较舒坦,叠加了多个利好因素,保险股是否已经开启了长期的慢牛行情?下面咱们来聊聊保险行业那些事。


一、保险需求基本面向好


保险公司过去给人的印象似乎总跟“死缠烂打、骗人钱财”沾上边,相信你也没少受到他们的骚扰,但最近几年呈现的却是另一翻景象。大量内地人蜂拥赴港买保险不说,内地保险公司保费一直快速增长,保险代理人地位也得到提升,保险似乎从遭人诟病变成了倍受欢迎的“香饽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这里面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原因。


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应该是中国人有钱了,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们开始大步跨进消费升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消费者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强大的需求,同时使得更多人有能力去谋划未来,比如,让家人享有更好的医疗,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给人身和财产更多的安全保障,这些需求,保险都无一例外的满足了。这是主动的原因。


而被动的理由则更为明显了。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贫富悬殊。仅有的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面对这么大的人口基数,面对迅速到来的老龄化,显然是“钱不够用”,何况多年来传出“社保窟窿”、“养老金黑洞”等负面新闻,让大家都不由得担忧自己的未来。


更现实的是,现今社会的生活成本高企,比如医疗费用,看个小病就得好几百,要是大病,更不可想象,还有子女的教育开支,如果要求高点送孩子出国留学,没有个百八十万的银子,恐怕都是空想。如此种种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不依靠保险的话,你能怎么办?


所以,保险在这个阶段迎来需求基本面向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用数据加以证明。


如下图所示,在2014~2017年四年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8.44%,基本保持着稳健增长趋势。


从消费支出结构看,2017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


以食品和衣物为代表的物质型消费增速仅为3.89%和0.73%;


以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为代表的服务型消费增速分别为11.26%和8.43%,


后者的增速远高于物质型消费,这表明当前我国正逐步迈入消费升级时代。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保险产品的社会需求主要取决于社会结构,中产阶级的人口规模和财富资产,这部分人是购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客源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达到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财富规模达到7.34万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中国财富仍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


以此类推到2020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1.71亿人,中产阶级财富将达到11.5万亿美元。中产阶级人数和资产的提升将为保险市场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二、负债端增长


从资金的募集和使用角度分析,保险公司的资金可以分为负债端和资产端,负债端可以简单理解为保费的收入,而资产端则是保险公司的对外投资,比如购买国债、股票等。


在保费收入方面,我们看到增速在2011年触底后快速上涨,在绝对值上,6年来已经翻了一番有多。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同时,全国保险密度在2016年末达到2241.83元/人,较2011年末增长超过1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尽管进入2018年,1~4月保费出现负增长,但跌幅逐渐收窄,进入5月,形势好转。截至6月19日晚间,9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保险公司都已公布2018年前5个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人保集团(1339.HK)轻微下跌,其他险企都录得增长。


4月末,央行发布的资管新规也为保费增长再添一把火,新规的主方向是降杠杆去风险,同时要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90天内理财产品要停售,理财产品净值化,这些规定都使得原来流入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回吐,这些资金大多都追求稳定收益,进入保险领域就是相对好的选择。


加上去年出台的购买税优健康险可以抵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尽管可以抵税的金额有限制(2400元/年),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利好这些险种。


和发达国家项目比,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很大。截止2016年底,我国的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和保险深度(保费与GDP之比)仍仅为329美元和4.2%,距离同期全球保险市场689美元的保费密度和6.2%的保费深度还存在不小差距。和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中国和全球的保险深度和密度对比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中国和发达国家(地区)的保险密度对比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中国和发达国家(地区)的保险深度对比


此外,从我国当前居民家庭当中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来看,保险资产的配置占比仅2%左右,相较发达国家中,美国32.6%和日本26.8%来说差距明显。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智研咨询


而将这些市场潜力切切实实地化为保费收入,保险行业代理人数的高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1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以来,代理人数量就一直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更是突破700万人,相比2014年规模翻了一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国民对保险需求还在持续释放阶段,保费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增长,这为保险公司的资产端带来了强大的现金流,对保险公司的营收也是长期利好。


三、资产端增长


保险公司的实际盈利主要来自保费收入加上实际投资收入与未来实际成本支出之间的差异。具体可分为“三差”,即利差、费差、事故差(寿险业称为死差)。另外,还有退保费差,不算是盈利模式,却也是利润来源之一。


① 利差:在保险期间内,保险公司实际要支付给保户的保单价值的利息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之间的差异。这项收益类似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但又有很大区别,主要是保险合同往往是几十年甚至终身的长期性合同,支付给保户的利息率既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同时投资收益率是波动的,且不确定。


对于银行业来讲,无论利率怎么波动,利差一般都为正。而保险公司各年度中有可能出现利差损,特别是对于保证利率过高的固定利率保单,会存在长期的利差损而成为亏损保单。


因此,衡量保险公司利差收益时,要考虑保险责任期间内长期的保单利息成本和长期的投资收益率。


② 费差:指保险公司在保单定价时,预估的手续费、管理费等支出,并在此基础上预留一定利润的定价费用率,与公司经营中实际支出的费用率之间的差别。


③ 事故差(死差):对于寿险主要体现为预估的死亡率、意外及重大疾病发生率,并在此基础上预留一定利润的定价费用率与未来实际死亡率、意外及重大疾病发生率产生的赔付费用之间的差异。


对于财险公司,主要体现在预估事故发生率基础上的定价与未来实际的赔付之间的差异,财险公司这项风险是比较高的。


④ 退保费差:指对于寿险企业,保户一般存在退保权,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现金价值退还给保户的费用。


对保险公司而言,退保本身是存在利润的。当然没有保险公司愿意赚取这部分利润,但退保是客观存在的,并始终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这也是寿险公司的一项利润来源。


上述几种“差”中,利差是最重要的,也是保险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1999年保监会调低预定利率至2.5%,使得保险公司给予投资者的利息成本降低,保险公司财力雄厚,在投资市场上是较有主动权的,他们的投资项目都相对稳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购买国债和企业债

保险公司购买国债是其重要的投资渠道,受到国家政策保护,个人国债5年期收益5%的话,保险公司就能拿到10%。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参与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基建项目的企业债,期限长,收益高。除此之外,可转化债、次债保险公司也会适当参与。


2. 购买股票

虽然保险资金以安全为主,但国家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少量参与股票和基金的运作,作为大型买方机构有很多便利,可以在一级市场选择,当然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是有严苛的制度限制的,以确保资金安全。所以,保险公司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多以稳健为主。


3. 大额协议存款

这点上真的是体现了财大气粗的本性,国内各大银行都开办大额协议储蓄业务,保险公司无疑是他们的VIP级客户。针对大额协议存款,利率优惠政策和力度不是老百姓能享有的。


4.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建设工程,“京沪高铁”国家直接允许保险公司参股100多个亿。


5. 固定资产投资

比如房地产,而且投资房产的渠道也在拓宽,以前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主要是底商和办公楼的投资,现在都开始买地搞养老养生基地了。几个主要的大保险公司纷纷直接买地,比如中国人寿、平安、泰康等都在紧锣密鼓的参与养老产业,因为这样可以赶上下一波的竞争,买保险的后续养老服务是个朝阳行业。


6. 其他

保险公司能参与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券商、银行干不了的事,保险公司都能玩玩,只是风控要求比较高,投资比例有限制。保险公司入股银行,自己开银行,成立基金公司,投PE,开信托公司,投非标业务等都有保险公司参与。券商搞混业经营很难,但寿险业做混业经营很容易,原因在于保险产品吸收的资金具有长期性。


那咱们来看看这几个投资渠道现在都有什么变化?


首先说国债,下图是近两年以来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走势情况。


资料来源:英为财情


可以看到,自2016年12月收益率水平触底之后就一路上升,进入2018年后,尽管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高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高能为保险公司的投资带来较好的收益。


其次,我们看看股市,国内的A股目前已经大跌回2016年上半年的水平,尤其是近期不断发酵的中美贸易战等利空影响,股市的下挫非常大。


资料来源:wind,上证指数


资料来源:wind,深成指数


但换个角度看,不断下跌同样也是风险不断释放的过程,按照目前的市况,利空因素已经不断得到释放,股市正在寻求探底,为日后的反弹打基础,我们尚无法判断究竟哪里是底部,也无法确认何时开始反弹,但等到A股企稳反弹,对保险公司而言就都会是一个利好刺激。


对于其他的渠道,虽然没有太多的利好因素,但基本面都维持稳定,为保险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随着保险公司保费的增长,会有更多的资金做对外投资,投资收益也将水涨船高。


四、保险业正本清源,回归正轨


相信大家对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宝万大战”还记忆犹新,当时的宝能集团通过旗下的前海人寿公司,动用大量的保险资金购入万科股票,短短的时间就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进而引发了万科管理层的强烈对抗,同时安邦保险和恒大也来插一脚,火星四射。


图片来源:网络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保监会重拳出击,对前海人寿做出处罚,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被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大战以宝能落败告终。


今天我们不是要讨论“宝万大战”的成败,而是讲一个基本的常识性问题:保险公司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什么?


从保险出现的那一刻起,本质属性就是对抗风险、有所保障,这个属性直到今天都是如此,也不应该有所改变。


为什么要处罚前海人寿?


就是因为它把保险的属性变为成了赤裸裸的赚钱机器,利用高收益承诺的万能险,大量集资,然后为了兑现承诺,就大胆冒险地去追求短期利益,如果放纵这样的行为,对金融系统、实体经济、社会公众来说,都会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所以国家出手制止这种短期的冒险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正本清源的做法。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喜欢冒险玩弄资本的保险公司,都被处以重罚,前海人寿就不说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安邦保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保险界去除“毒瘤”,还保险业健康成长的环境。


国家允许保险公司对外投资,但是不希望看到过分追求短期收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出现,所以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稳健的投资应该是长线的,无论是债权还是股权投资,都应该同时强调安全和收益,兼顾社会公众利益。


五、结语


我们国家保险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保险同时也是一个兼顾社会民生的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安全边际高,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低,长期来看,这将是一个持续的慢牛行情,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保险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去年的大涨,保险股都已出现了较大的回调,股价已经具备相当的吸引力,投资者可以多关注龙头以及具备成长性的保险公司,比如龙头中国平安(2318.HK)、中国人寿(2628.HK)、中国太平(0966.HK) 等。


 

REVIEW

往期回顾


如何掘金保险股?(上)

曾经的独立理财顾问“第一股”却堕落为“老千股”

保险经纪人即将消失?关于腾讯布局保险的一些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