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股暴涨,珍惜每一次有代价的“救市”

香江咀子 王雅媛港股圈 2018-10-28


作者 | 香江咀子


今日A股暴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涨幅超过4%,全天收跌的股票只有6只,其中还有一只是ST股。


而创业板指再度玩起了数字游戏,收1,314.94点,以5.20%的涨幅领军A股。而收盘价和涨跌幅这两个暗号更是喜气洋洋、含情脉脉,满满的爱意让人觉得先前“质押爆仓”什么的都不算什么了。


图片来源:wind


网友戏称,我大A,昨天还在ICU,今天就去大保健


理性地来看,今天的暴涨绝非正常的,一方面,各大金融机构在“一行两会”的号召下开始买买买,另一方面,如此强大的罕见的政策力度使得此前的卖盘处于观望状态。有买无卖,市场一下子就拉起来了。


但是今日救市,仍然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救市”是熊市中反弹的大作手。善于借势者,可以很好地在救市中适度减仓,待日后再度下跌时重新加仓,完成低吸。


而对于整个市场,兴一利必生一弊,每次救市都会留下的“手尾”,会在未来付出代价。


一、“救市”的代价


政府救市,并非中国特色。从美国次贷危机的QE,到欧债危机后欧洲央行为危机国家“注资”,到日本的“量化质化宽松”,以及中国在股灾中成立的国家队……近年来,中美日欧都在“救市”的路上越走越远。


比较中国与救市大国 — 美国的不同。归根结底,美国的救市,是在实实在在地帮助公司获得流动性,而稳定市场人心只是副作用相反,中国救市,却总是以稳定人心放在首位,相应的会动用一切资源来稳定市场。


美国救市前,总是谨小慎微的,生怕引来投机者环伺;而救市资金获利了马上离场,生怕纳税人集体问责。


而中国救市,总是大张旗鼓地告诉所有人,来投机吧,出了事我兜底。于是,市场参与者,就是这样一次次在狂打兴奋剂的作用下,最终内分泌失调,彻底失去了自身新陈代谢的本能。


多年以来,这种“兜底”式的救市愈演愈烈,从2015股市“救市”,到今年地方债“救市”,还有持续多年的房地产“救市”,虽然在下跌中制造了短暂企稳的“假象”,但投资者失去了判断投资价值的能力。而整个市场也深受其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二、2015年A股救市:投资者生态遭到长期破坏


2015年股灾不少人记忆犹新。令人尤其难以忘怀的是暴跌之中“国家队”的进场以及官媒配合之下的各种搅局行为。


从4月21日的人民日报发文《4000点是A股牛市开端》,到7月5日的“暂停IPO保卫4500点”,再到后来“国家队”进场,千股跌停到千股涨停,政府与监管“有形的手”不停地对市场发表干涉意愿以及强加干涉动作。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行情的一路跌,国家队不停地在市场里面操作,政策也是一天三变。直到最后,2016年初,熔断政策推出4天后取消,“有形手”终于为自己的频繁操作付出代价。


结论我们大家都知道,“救市”并没有把市场救活,反而制造了巨大的混乱。到后来熔断股灾跌至底部,与那一年6月份的高点相比,大盘(上证综指)股价腰斩。


但是,国家队不停地在市场上操作“救市”,以及政府官员和监管层喊话等等,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者无法对“风险-收益”进行合理的判断,而长久下来,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经变得不像样子:


对政治因素极端敏感,而对经济风险视而不见。


有形手”对市场不断施加干扰,最后A股市场的投资者被事实教育,国家让股市涨,股市一定涨;而经济不好的时候,国家会出来托住不让股市跌。因而不论宏观经济环境如何,只要国家队进场,甚至有管理层喊话,便大举杀入。


于是该涨不涨,该跌不跌,A股成了一个捉摸不定,无法按照股市规律来运行的市场。


也许“有形的手”最初的用意是好的,希望把市场托住,使各方投资者的损失降到最低。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图片来源:网络


市场风险往往因交易者的贪婪而起,但是当国家救市之后,他们真的会把贪婪收起来吗?不。他们会变本加厉地贪婪。他们会把赌注下的更大。


救市本是为了消弭市场风险,让市场缓慢出清,但最终的结果事与愿违,养成了投资者贪婪与无耻的性格,赚了钱算自己,但亏了钱就要国家出来兜底。A股多年救市,一路“救”下来,最终以牺牲了投资者健康的投资习惯,同时各方也付出了巨大的损失。


三、今年地方债救市:定时炸弹延期引爆


去年年底前(确切时间是12月27日)财政部发表的文章:《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表明了对地方债务不兜底的态度。


然而今年8月21日,政策就出现急转弯。之前几乎成为弃儿的地方债,一夜之间成了央妈财爸的“掌上明珠”。具体政策如下:


1.地方债风险权重从20%调降至零;


2.地方地方债承销商投标利率较相同期限国债前五日均值至少上浮40个基点(BP)。


用通俗的话解释,第一条的意思是地方债务今后享受国债的信用等级,第二条说的是如果现在开始买地方债,有优惠。


等于是政府兜底保证质量加降价促销,这谁还会犹豫啊,赶快买买买。于是,各路资金盘桓而来,买出了一波地方债的小行情。


久旱逢甘霖,流动性收紧下的地方债终于再度得到了滋润,而久陷于泥潭的地方债务问题,也有望在新的流动性的进入之下逐渐缓解。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眼下问题解决了,但仍然会在将来付出代价。


债券本身是风险投资,借出去的钱,还本与付息,都是可能出现无法兑付的风险。正常的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对等关系,本应该是有认知的。比如,政府债券,风险几乎没有,但收益率偏低。企业债,风险较高,但收益也相应的高一些。对投资者来说,追求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避免风险就要牺牲收益。这是正常市场的基础逻辑,也是投资中的最底层的常识。

 

然而8月份这轮城投债“大促销”便是靠政府权威来打破市场常识。“风险权重为0”即意味着与国债信用等同;但有了国债的信用,便要相应调低收益率。然而8月份的政策,不仅不调低收益率,反而增加收益率。

 

而市场主体,本来应该风险与收益自负的。但在“救市”行为一次次改变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下,投资者会觉得赚了钱是自己的,而赔了钱却要政府负责。

 

这一轮经济下行已经坐实,将来地方政府还钱比之前会困难。眼下虽然靠“政府托底加降价促销”吸引“买买买”看似把问题压下去了,但以后问题会再度浮出水面。


四、长期以来的楼市救市:房价只许涨不许跌


不仅股市和债市,其实楼市已经早就被这种逻辑惯坏了。


房价原本是可以涨跌的。但中国的房价可以涨,却不敢跌。因为一跌,就会有人闹事、砸售楼处、拉横幅维权……而一闹事就得到好处,这种逻辑又进一步骄纵了市场参与者的坏毛病。


还记得2008年房价有点风吹草动的时候,杭州业主那场“打砸售楼处”的“大胜仗”。当时警方已经到场,但警车停在远处,警察在车里并不出来维护秩序。


背后的担忧是这些愤怒的业主将楼市下跌的不稳定情绪在自己的亲朋好友圈子里扩大。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今年,个别城市房价下跌,业主又来打砸售楼处,有些地产商如万科等,开始明目张胆地赔钱给业主。


你以为他们拿了钱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吗?绝对不会,他们只会更加疯狂地“买买买”,只要房价会跌,他们会更加凶恶地到处打砸维权。因为他们在一次次的事实中学到的只有一条,那就是:

 

只要我闹闹,政府一定给好处。

 

难怪有人说:房价好好跌一次,中国的投资者教育就完成了。可是至今,中国的房价还没有像样地跌过一次。

 

我不知道能否让房价一直涨下去,还是在未来的某天会跌。但是在当下的情形,也许购房买房仍将会是很多中国人资产保值的主要方式。


五、救市后市观:愿你珍惜每一次“救市”带来的短暂的美好


今年A股运行至今,我一度甚是疑惑,难道打算不管,让市场自动出清,真正做一次投资者教育吗?

 

但上周,当大盘跌破2,500的时候,“救市”那的大手终于出现了。

 

这才是熟悉的味道。

 

就像2015年到2016年那次“救市”并没有拯救股市于下跌,但终究是带来了熊市下跌中的反弹,在漫漫熊途中,给了我们一丝安慰与希望。

 

今年的救市当然也是一样,虽然我们知道未来也许要为今天的操作付出代价,但短期的反弹却给足了我们逃命的机会。之前持有高仓位的,可以在接下来的反弹中逢高减仓,待将来再度下跌,再做低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如此,多年以来的积习也不是旦夕可改。但是对于“救市”,特别是中国特有的“救市”,我们却是要学会善加利用。


漫漫的下跌途中,如此意愿强烈的救市,所营造的反弹行情,给了我们修复今年投资收益的极好的机会。


最后,愿那种扰乱行情、制造混乱的“救市”越少越好;


但依然真诚地祝愿投资者,不辜负每一次“付出代价”的救市,以及救市带来的短暂的美好时光。



REVIEW

往期回顾


为什么赌国运成功的人从来没被亏待过,除了A股?

连亏三年的“华尔街之狼”,能靠豪赌星巴克翻身?

“去杠杆”最后一程:从社融统计口径扩容谈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