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传奇 —— 湾仔码头臧健和从0到60亿的奋斗故事

港股圈特约 丫丫港股圈 2019-02-14


作者 | allen


遭夫抛弃、独自带女、落魄香港、无依无靠、被撞骨折、摆摊被赶、艰苦倔强......这是知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创办人臧健和的一生。


2月11日晚,“湾仔码头”母公司通用磨坊确认消息:臧健和已于2月8日离世,享年73岁。


来源:网络


这位坚持“选料用心,制作认真”,以“每一颗水饺都皮薄、馅大、汁多”著称的水饺皇后,一生充满艰难曲折,但始终百折不挠,最后功成名就,是典型的“狮子山下”的励志故事。


一、婚姻失败


成功的背后,通常是数不尽的艰辛。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臧健和的开挂,其实是源于丈夫的抛弃。


1945年,臧健和生于山东日照市五莲县。1959年,适逢“三年天灾”,父亲出走台湾,杳无音信,母亲带着她辗转来到青岛,靠缝裤脚维生。为帮补家用,臧健和很早辍学,到县医院当护士。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华侨回国建设。1967年,22岁的臧健和结识来援华的泰国华侨医生,两人日久生情,喜结连理,生下两女儿。


来源:网络,年轻的臧健和与女儿合影


1974年,丈夫因父亲离世而回泰国奔丧,临行前,与臧健和约定,不久接妻女到泰国团聚。但此去三年,都未见丈夫回中国。


1977年,“文革”已结束,32岁的臧健和有机会远赴泰国寻夫。可到了泰国才发现,婆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嫌弃臧健和生的是女儿,便安排臧健和丈夫重新娶妻生子。


丈夫的背信弃义,令臧健和无法接受,心灰意冷之际,她毅然决定带着女儿离开泰国。


但离开后,又去何处容身?回山东做单亲妈妈,免不了被人指指点点、鄙夷非议,生性掘强的臧健和同样无法接受,于是在归国途经香港之时,臧健和留了下来。


可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要谋生,谈何容易,何况一个带着两个女儿的单亲妈妈。


二、艰苦谋生


俗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留在香港的臧健和,尝遍世间冷暖。


初到香港的臧健和,无依无靠,身上只剩下几百块人民币,母女三人只能栖身于铜锣湾一间4平米的屋子,没有窗户,阴暗潮湿。是年,大女儿8岁,小女儿才4岁,要吃饭,要读书,还有房租……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当时连广东话也不会说的臧健和身上。


由于无法与香港人交流,臧健和只能去做一些“闭口活”。她清晨6点半给一位糖尿病患者打针,8点多到依家酒楼当洗碗工,晚上再去电车厂洗车,回到家往往已经凌晨2点,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生活的艰辛,不止于此,命运之神还突然撞了一下她的腰。一天,在酒楼干活时,不小心被人碰倒在地,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腰骨裂伤,同时还查出了潜伏已久的糖尿病。


无法继续体力工作的臧健和,只得每日床头拭泪。


香港劳工署得知情况后,告诉她因为工伤,可向酒楼老板追讨赔偿。可老板却一口拒绝,并克扣她的工资,反诬她是新移民耍无赖。臧健和只好诉诸法律,最后法院判决老板须如常支付4,500元工资和3万元赔偿金。


出奇的是,臧健和只收下工资,而将3万赔偿费退了回去。律师十分不解,她解释说打官司是要讨个公道,不是为钱。更令人意外的是,臧健和随后拒绝领取社会福利署的救济金,理由是不希望女儿因为领救济而自卑,不愿辜负女儿。


不过话虽如此,生活还是要过的,所谓手停口停,臧健和唯有咬紧牙关继续讨生活。


三、艰难创业


自助者天助。


某日,朋友来访,臧健和做了自己擅长的北方饺子招待,朋友尝了之后,赞不绝口,并笑称味道绝佳,可以此谋生。这句话点醒了臧健和,对她而言,最好的生意,就是自己的拿手好菜。


1978年,臧健和购置了小木车,取名“北京水饺”的饮食摊开张了,摆摊的地方就选择在当时川流不息的湾仔码头。


然而,对于习惯粤式饮食的香港人而言,水饺这种北方味较重的食品并不是很受欢迎。臧健和有过犹豫,但最后没有放弃,她坚信只要做出好味道的水饺,依然可以在香港立足。


来源:网络


摆摊的第一天,臧健和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好馅料和高汤,推着小车到湾仔码头叫卖。表面虽然云淡风轻,但实情内心非常忐忑不安,成功,一家人的生活就有希望,失败,一家人的希望就要破灭。


当时有几个打球的年轻人路过,被香气扑鼻吸引。他们说从来没见过“北京水饺”,想尝一尝,这样臧健和就做成了第一单生意。没想到几个年轻人尝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好好味”,臧健和听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她感觉到,生活终于有希望了。


而把希望变为现实的,就是臧健和的勤劳和努力。


每天天不亮,臧健和就要出去摆摊,直到晚上11点,最后一班渡轮离港才收摊。 在食物品质、待客之道方面,更是严格要求,三大原则“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至今仍是“湾仔码头”的营商之道。


有一次,她发现有些客人会把饺子馅吃掉,而把饺子皮留在碗里,便询问何事,客人告诉她:“皮太厚,像棉被。”臧健和立刻加以改良,把饺子皮做到有薄又滑,还调整用料比例,做成更适合香港人的口味,生意也逐渐有了名气,回头客越来越多。


不过,在当时的香港,臧健和的档口属于无牌经营,俗称“走鬼”,一旦被警察抓,东西没收,还得罚款。就这么躲躲藏藏,终于积攒了一点钱,在码头边上的堆货场搭了个木棚,做起了“正当”生意。


四、步入辉煌


天道酬勤,好事连连。


有一天,一位《文汇报》的专栏记者到访,在偷偷观察完母女三人之后,将臧健和的事迹写了出来。此后,“街头水饺皇后”臧健和出名了,从此,慕名而来的食客排成了长龙。


和名气一同到来的,是更大的生意。有天,日本大丸百货公司的老板找到臧健和,说自己的女儿严重挑食,唯对臧健和的水饺情有独钟,一次能吃20多个,于是提出想和她合作,让水饺入驻超市。


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国内外开有数十家连锁店,在香港也已经营了20多年,是当时香港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


来源:网络


但臧健和告诉他,自己只是小摊贩,没办法提供超市包装,合作作罢。没想到几天后,大丸百货又派人来说,可以用他们的包装,以大丸公司的名义出售。但臧健和听后还是拒绝了,她说:“进商场可以,但要保留出湾仔码头的品牌。”


一个小摊贩竟如此强硬,日本人心有不悦,但看着吃的水饺客人络绎不绝,日本还是答应了臧健和的要求。从此,臧健和的水饺通过日方的工厂,进入了大批量生产阶段,“湾仔码头”水饺也正式亮相大丸百货公司。


在其后的10年间,水饺工厂从1家变成3家,生意越做越大,产品从现煮水饺扩展到冷冻水饺,很快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1996年,以臧健和为原型的TVB电视剧《水饺皇后》热播,湾仔码头的故事通过荧屏传播向全世界,品牌知名度一时无两,臧健和也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来源:TVB


随着“湾仔码头”水饺的成功,更多的大公司投来了橄榄枝。


1997年,美国最大急冻食品生产商品食乐(Pillsbury)和湾仔码头正式合资,获得后者的70%股权。第二年,双方合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浦东新建的工厂投产,湾仔码头水饺正式打入内地市场。其后,广州、北京的生产基地纷纷投产。


1999年,湾仔码头销售额达5亿元,稳稳占据华东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1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业 —— 美国通用磨坊收购品食乐,进而成为湾仔码头的母公司。在通用磨坊强大的资金和冷链技术加持下,湾仔码头实现更高速的扩张。


来源:网络


2002年,湾仔码头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占有率排到第一位。2005年开始,湾仔码头相继推出包子、馒头、冷冻面等新产品。2007年湾仔码头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正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今天,即便在思念、三全等新品牌围追堵截之下,湾仔码头依然坚挺。全国连锁超市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份各地速冻水饺销售排名中,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的水饺销量排名一直都位列前三。


尼尔森的数据则显示,水饺市场占有率上,湾仔码头是44%,几乎拿下半壁江山,在广州、上海更高达56%-60%。


现在,湾仔码头拥有15大生产基地,据资料显示,每年销售额超60亿,2018年更是实现“双位数增长”。由于港股上没有类似的冷冻食品公司,所以我们取了四家销售渠道类似的港股食品股康师傅(0322.HK)、统一企业中国(0220.HK)、达利食品(3779.HK)、中国旺旺(0151.HK)做为参考,2017年这四家公司的纯利率均值为10%。


而湾仔码头同为食品行业的大公司,保守估计,纯利率同样可以去到10%,即6亿港元,结合港股食品股的估值水平以及湾仔码头的双位数增长,可以给予20倍PE,那么若湾仔码头独立上市,市值可达120亿,超过老牌的香港零售股莎莎国际(0178.HK)和周生生(0116.HK)。


来源:wind


一个被丈夫抛弃、流落香港的街头小贩,创造出市值过百亿食品公司,堪称香江传奇。


五、结语

                 

湾仔码头水饺或许不是最美味的,但一定是充满回忆,最有情怀的水饺。


时至今日,一说起湾仔码头,很多人都脑里都会立马浮现臧健和亲切的“妈妈”形象。而在那一只只嫩滑可口的水饺背后,蕴藏着无数的艰辛和血汗。


从臧健和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那一串串有血有泪的小人物奋斗史,除了坚韧不拔的“狮子山”精神,还有始终如一的踏实和坚持。


臧健和奋斗时的香港,是高速发展时期。经济腾飞,捞金机会太多,炒股、炒楼、炒黄金、炒外汇……任何一个都比老老实实包水饺来钱快。但是,臧健和的切身经验告诉她,没什么比水饺更踏实。


臧健和也尝试过炒股,80元买入,涨到100元时,代理劝卖掉,她说再等等,最后损失惨重。炒楼她也尝试过,1994年花1,500万买的楼,最疯狂时1997年涨到2,500万,金融危机一来,房价立马腰斩。


经过这些尝试,臧健和得出的教训是: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看似机会的事情,往往是陷阱。

 

像臧健和这样白手兴家的人,香港多不胜数。在经济起飞的年代,无数港人靠勤劳双手和拼搏精神,打出一片天。然而,真正能像臧健和这样守住事业,并脚踏实地把事业一点点做大的,其实并不多。


在今日的香港,甚至是中国,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臧健和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