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至少看一遍!2024新年贺词全都整理好了,高考作文绝佳素材!

后台回复【贺词】 高考直通车
2024-09-21


一眨眼,我们挥别了2023年,迎来了崭新的2024年。无论你在过去这一年经历了何种悲欢,2023年这一页终究是要翻篇了。


来到2024年第一天,国内不少高校发布了新年贺词。小车也第一时间为大家盘点了部分高校发布的新年贺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真情实感与浓浓暖意!


扫码回复:贺词

查看更多高校2024年新年贺词


中山大学



律回春晖渐,日月开新元。


当新年钟声敲响,迎着2024年第一缕曙光,中山大学开启了新的世纪华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海内外校友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山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山大学坚持初心使命、继往开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一年,学校胜利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两步走”战略安排,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坚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新成就。


一年来,中大厚植教育沃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激励广大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努力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构建多样性开放型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基础数学教师团队做“大先生”、求“大学问”,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营造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中大点亮人才灯塔,凝心聚力、载誉而归。学校积极推进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全面实施教研系列教师“预聘-长聘”聘用制度,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马骏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瑞华教授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保继刚教授获颁第16届尤利西斯奖,中大学者还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华医学奖等各类奖项。王猛教授团队发现镍基高温超导体,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一年来,中大瞄准科学前沿,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学校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凸显基础研究“两个主力军”作用。医药领域2个国重室通过重组,医药、工程领域新获批共建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多个首批新序列部级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国高校前三。


一年来,中大服务国家需求,初心如磐、砥砺前行。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历史使命感。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继续保持优势,国家级重点和重大项目立项率显著提升。学校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两个省部级平台,推动成立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促进校企合作研究,有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扎实推动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

一年来,中大书写家国情怀,同心同德、共赴山海。学校全力开展对口帮扶和援疆、援藏工作,教育、医疗、服务地方发展多领域建设硕果累累。积极助力云南凤庆和广东连州、高州等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求实效”,推进“双百行动”结对共建。中大人以强大的时代责任感,担起历史重任,为实现共同富裕、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和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中山大学的建设发展成就,是每一位中大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我们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中大的每一个高光时刻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也要感谢每一位关心关注中大发展的朋友,中大的每一项成就取得都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与奉献!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百年恰似风华正茂。2024年将迎来中山大学百年华诞,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开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路虽远,行将至;事虽难,做则成。我们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奋力书写中大新的百年篇章!


衷心祝愿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陈春声   高  松

2024年1月1日


华南理工大学


以信念之光照亮新的梦想征程

——华南理工大学2024年新年贺词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河山壮,新旧更替万象新。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跃升东方,寥廓大地气象万千,大美华园繁花似锦。在此,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全球校友,向给予华南理工大学关心厚爱的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向海内外合作高校、友人,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见证强大自信的祖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迈出中国式现代化新步伐,驶入教育强国建设快车道;我们感恩源源不断的助力,部省市各级政府关怀厚爱,全球校友赤子情深,合力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我们自豪生生不息的华园,激发“双引擎”澎湃动能,强化“三个有组织”综合改革,书写了“强国建设、大学何为”新篇章!


2023年,学校办学发展持续强势攀升,首次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进入THE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强,位居全球大学谷歌学术影响力内地高校第16位;2个学科居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一,新增 2个ESI前1%学科,18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50……一次次突破、一次次跨越,辉映着华工人奋斗不息的足印,彰显着百年梦想照进现实的征程。


——我们坚守大学之本,高素质人才自主培养加速推进。实施“人才培养一流行动”,出台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双语”思政课,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落子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养,组建超级机器人“珠峰班”,建设集成电路学院,揭牌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特别要点赞的是,同学们在图书馆挑灯夜读、在实验室问道前沿、在“双创”基地试水弄潮、在高水平大赛中屡获佳绩……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立己达人、合作共赢,华工学子真是棒!


——我们笃行自立自强,高水平科研创新再获突破。实施“自主创新高峰行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3项,其中牵头获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课题27项;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Nature》等顶尖期刊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和大院大所战略合作持续拓展,大湾区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绿色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在校友支持下建设方瑞创新药物研究院、顺华先进材料与元器件联合研究院等。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其中牵头5项;获中国专利奖11项,2009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中国专利奖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新文科建设持续发力,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国家高端智库咨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我们锻造强国之师,高质量育才引才用才开出新局。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资队伍跃升行动”,推出人才育引“倍增计划”,提升人才待遇,支撑人才发展,厚植老师们干事创业沃土。全年新增院士2人,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21人,引育“四青”人才34人,均为历史最好成绩;18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并列内地高校第12位。自2018年以来,学校国家级标志性人才实现“翻番”,形成优秀人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我们建成国际校区,高起点在地国际化办学引领一流。校区整体如期全面交付,新工科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和学科公共平台建设蹄疾步稳,一大批全球各地的卓越人才与校区实现“双向奔赴”,与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开展暑期夏校,国际“同质等效”的教育教学环境日趋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典型示范,“631”综合评价招生整体报考热度攀升至3218.4%,首届毕业生交出亮眼成绩单。尤其是,“双向国际化”迈出新步伐,与罗格斯大学、南特大学等拓展更深层次合作,系统性、规模性、有组织的来华留学着力推进。主动牵头或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联盟,新签署合作协议52份, “全球朋友圈”持续扩容。


——我们增进民生福祉,高品质幸福美好华园可感可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学校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尽最大努力改善民生,师生待遇更有保障,服务离退休老同志更为用心用情。基本建设尤其是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多点突破,校园“一轴一带一区”景观全面提升,多个学生宿舍项目和多个人才公寓项目立项建设,解决了一些制约学校长远发展的历史性难题。2023年两轮共646位教职工喜选新房,附属实验学校增加90个学位,国际校区附属小学、幼儿园启动招生等等,办成了一批师生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实事。


——我们聚焦主题主线,高站位党建举旗定向保驾护航。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主题教育,不懈凝心铸魂,严密组织体系,严抓纪律作风,持续开展政治巡察,全力维护校园安全。我们当好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排头兵,倾情参与“双百行动”,助力鹤山市、惠来县入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学校连续七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揆诸过往,所得可喜。2023年的荣耀、收获、温暖,属于每一个奋斗的华工人,属于每一个坚定的同行者。在此,我们由衷礼赞全校师生的奋发有为,真挚鸣谢全球校友的爱校情怀,诚意致敬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新年之“光”穿透云雾、照亮苍穹,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百年大学又踏上新的征程。这一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改;这一程,扎根湾区、矢志一流的信念愈坚;这一程,造福人类、命运与共的担当更强。2024年,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和光同行、和光同舞,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全面提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携手创造属于华工人的盛景光明,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幸福!


祝愿每一位华工人祉猷并茂、万事顺遂!


祝福伟大祖国风调雨顺、繁荣昌盛!


祈愿世界和平、人间皆安!


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3年12月30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我们围绕“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湾区所急、广外所能”,紧扣核心课题,聚焦时代命题,着眼关键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扎实成效回答好“强国建设、广外何为”的时代问卷。


——我们以育人为本,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立德树人的“底色”鲜明。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夯实铸魂育人之基,学校作为省内高校唯一代表在中央督导组主题教育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8个院系、支部入选省级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入选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高校、首批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省示范高校率先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新增3个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16门国家级、3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翻译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入选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学生在“挑战杯”、外语能力大赛、模拟联合国大赛、“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等重大赛事中斩获佳绩;法律援助中心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多语言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学生团队首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校友邵书琴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毕业生薪酬位居2023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第7,广东第1。


——我们以实干为先,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内涵发展的“成色”十足。学校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外语学科“冲一流”攻坚,以质图强推动事业迈上新台阶。学校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评级”中位列全国第43名;外国语言文学排名软科全国前2%,连续4年上榜“中国顶尖学科”;法学、应用经济学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上榜“中国一流学科”;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排名前20%;9个学科进入前50%;工程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集群加速崛起。国家级重大项目立项6项,立项数创历史新高,其中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第6,全省第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3项,位居全省第5;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23项,并列全国第5;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3篇;百余份报告获中央有关部门采用,同比增长近2倍,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攀升,咨政建言能力大幅提高。


——我们以担当为重,着眼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问题,服务大局的“特色”亮眼。新型高端智库优势充分彰显,与省委宣传部共建3个省级对外传播基地;设立深圳前海“国际湾区研究院”,成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举办海丝国际智库论坛、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全球经济治理学术论坛;承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评估任务,承接省政府任务草拟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得到全国人大高度肯定。大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成立国际治理创新学院;2个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获国家留基委立项;近30名研究生进入联合国总部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与省司法行政部门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获批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质量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口帮扶的桂头镇阳陂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学校入选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高校;教师为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穗提供高水平翻译服务;杭州亚运会、广交会、世界媒体峰会等大型赛会处处活跃着广外学子的身影。


当2023年的历史书卷飞速翻页,一幕幕难忘的广外记忆浮现眼前:


这一年,我们焕发奋斗的激情,召开第五次“双代会”,为学校谋发展、为师生办实事,知识城校区建设蹄疾步稳,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将施工图一步步转化为实景图。


这一年,我们感受重逢的温暖,为四千余校友补办学位授予仪式,唱响凤鸣岭南,共赴青春之约;全球校友代表齐聚海南,共叙母校情谊,共谋发展蓝图。


这一年,我们传承文化的力量,纪念梁宗岱先生诞辰120周年,设立“梁宗岱翻译奖”,举办世界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写下生动注脚。


每一次攻坚克难的努力,每一段风雨兼程的前行,将全体广外人凝结为紧密相连的共同体,支持着学校事业向前迈进、向新发力、向上突围!


勇立潮头,方见大江奔涌;实干笃行,方能开创未来!2024年是学校实现建成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关键一年,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在踔厉奋发中实现发展新跨越,在追求卓越中奏响广外最强音!


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国泰民安!祝愿我们广外乘势而上、再创辉煌!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党委书记:石佑启

校长:闫相斌


深圳大学


所有深大人和关心深大的朋友们:


今天深圳的天气很好。许多从北方来的同学还没来得及好好体验在南方入冬成功的新鲜,冬日的暖阳就如期而至。暖阳紧挨着新年的曙光,就像明天的钟声从来不会迟到,每一片雪花都朝着春天飘去。“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去年此时,我们踌躇满志描绘新年愿景的文字尚且滚烫在官微,时光就把我们推送到2024年的门槛边,好在大多数蓝图已经成了施工图,PPT也没有自甘命运的轮回,而是蝶变成一年来无数的转发、点赞和比心,时光果然是最伟大的雕塑家。


时光如此雄浑。2023年,深圳大学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持续深化思政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创新发展。


时光如此深情。2023年,深圳大学在我们相期相守的伟大城市收获了来自全球的生日祝福,空前凝聚了40万深大人的信心和力量。一位校友感叹:“当全城点亮,无人机升空,干涸的泪腺也要泛滥成河。”


时光如此激越。2023年,深圳大学奋力打造学科高峰,首次跻身大学权威排名全球前200,光学工程学科US News排名位居国际前列,新增地球科学、免疫学、数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至此,我校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总数达到18个,其中1‰学科3个。


时光如此俊逸。2023年,深圳大学大鹏振翅、有凤来仪。1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两院院士、2位外国院士和19位国家级人才加盟深大,自主培育30位国家级人才。新增2人获评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1人获聘讲席教授,4人获聘冠名教授,深大特色学术荣誉体系日臻成熟。


时光如此精诚。2023年,深圳大学师者之风,山高水长。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9门,至此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4门。牵头或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得第三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时光如此奋争。2022-2023学年,深圳大学学子之风,雄姿英发。1448项竞赛获奖、6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纷至沓来。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位居全国第38,较上一年度全国排名跃升11位。承办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斩获26金13银,刷新了广东省赛金奖最高记录。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总决赛中,我校斩获3金5银4铜,高教主赛道金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9。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总决赛


时光如此进击。2023年,深圳大学学者之风,泽被厚土。参与组建的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建设的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均已获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32项,国家杰青、优青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自然科学类总到账经费近20亿元。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立项3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和专项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2。以上皆创历史新高。


时光如此硬核。2023年,深圳大学顶天立地、惠民育人。谢和平院士团队成功破解“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世纪技术难题;郭仁忠院士团队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环境,形成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支撑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陈湘生院士工作站”在香港揭牌,成为香港首个院士工作站。深大自然指数排名全国第34,全球第88。2023届毕业生总体落实率比去年又有提高,51.45%的企业就职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首次授予华为、比亚迪、中兴、腾讯、华润等40家企业“深圳大学最佳雇主(企业)”荣誉称号,2023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9.6%签约最佳雇主企业。


谢和平院士团队


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


郭仁忠院士


陈湘生院士


授予40家企业“深圳大学最佳雇主(企业)”荣誉称号


时光如此开阖。2023年,深圳大学逐梦全球,传播中国。东京学院开学,法语联盟揭牌,与沙特苏尔坦亲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国(境)外高校签署(或续签)协议(或备忘录)39份,包括牛津大学摄政学院、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名校。400余名师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录取80名国际交换生、263名国际学历生。我校荣获教育部语合中心授予的“最佳合作伙伴”奖,并获批“汉考国际-深圳大学HSK命题基地”。


深圳大学东京学院


深圳法语联盟正式揭牌


与沙特苏尔坦亲王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成立


时光如此温情。2023年,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和总医院1500余套人才安居房开工建设。


时光如此奔腾。2023年,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和附属医院服务城市和市民水平全面提升。深大附中高考特控率达93.8%,本科率达100%,深大附属实验中学中考录取分数和全市排位大幅提升。深大附属医院系统医疗服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口腔医院和总医院二期正式开工建设。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


深圳大学总医院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40万深大人,时光是最伟大的雕塑家,我们又何尝不是?时光雕刻我们,我们也雕刻时光。哲学家说:“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奋力在历史的坐标中确立一代人存在的意义,在时光的长河中成为一朵朵奔腾的浪花,我们就是这个时代最波澜壮阔的群雕!向生命更深处、更高处、更远处挺进,就是向更快意、更恒久、更壮丽处融汇。纵使风尘满面,两鬓如霜,仍然可以张开旗帜,高扬“三自”:我们永远不会辜负这时光如电,江山如画!


新年快乐,深大人。无论你身处何方。


2023年12月31日


华南师范大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日月其迈,山河焕新。值此美好时刻,我们谨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向长期关心支持华南师范大学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3年是华南师范大学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建校90周年。一年来,我们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提升200位,居全国师范大学前3,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势头愈加强劲,在90年办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突出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更强。全面落实教育强国总体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主题教育深入研讨“教育强国,师大何为”“教育强省,华师何为”,形成“锚定一个目标、实施‘两步走’战略、激活三大动力、构建八个一流体系”的“1238”发展思路。持续凝练全国党建示范高校工作特色,打造党建示范品牌。作为省委“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盟主和结对共建单位,牵头提升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砥砺育人初心,立德树人更佳。以一流大学标准参加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顺利完成。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居全国师范大学前3。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3项。网络思政“头雁”官微“晚安华师”跃居全国高校第4。“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分居全省第2,再次捧得全国“优胜杯”。杭州亚运会获4金3银1铜,参赛8人全部获奖。


矢志“争创一流”,内涵建设更实。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一流学科“保冲争”。新增ESI前1%学科1个,总数12个,居全国师范大学第4。新增国家级人才1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师资队伍水平持续提升。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有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国家自科基金立项经费居全国师范大学第3,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前14、全省高校首位。


深耕教师教育,师范特色更显。牵头参与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团帮扶,持续推进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N”华师行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含附中、附幼4项),以华师为第一牵头单位的基础教育获奖数居全国师范大学首位。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获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成为香港教育局指定、内地唯一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首年承接20期约3000名香港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交流。联合承办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广州会场),影响广泛。


完善治理体系,服务保障更优。发布新修订章程,加快构建以新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有序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机构优化调整,三校区四校园协同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入选“教育部高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首批试点应用高校。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完成“两带一轴”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更舒适、服务更智能、生活更舒心。 


庆祝九秩华师,发展信心更足。发展大会、办学成果展演、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精彩纷呈,多卷本校史系列丛书呈现厚重历史,校史文博馆和林砺儒先生铜像传承精神文脉,校庆活动全网传播指数超2000万,成为华师人共同的校庆记忆。教师公寓1号楼开工、教师教育楼项目奠基和附小附幼搬迁扩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申报立项等一批基建项目加快推进。迈向华师百年新征程,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


回望2023年,所有成就和荣誉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与汗水,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厚爱,凝聚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征途回望千山远,壮志前逢万里春。展望2024年,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必将群峰竞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乘风破浪,必能击楫中流。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75周年华诞。


衷心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衷心祝福全体华师人、各界朋友新年快乐!


华南师范大学



2023年12月31日


华南农业大学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岁序更替,万物维新。值此2024年到来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2023年,对华南农业大学是意义非凡、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之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展“双一流”建设进入中期总结阶段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扎实有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持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奋力践行省“百千万工程”行动,统筹扎实推进“双百行动”。1个学院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3人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个人各1项。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培根铸魂,一流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实施“思政社区内涵建设提升计划”,“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持续深化。牵头成立广东省新农科教育联盟,新增“新农科”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其中主持2项;获“挑战杯”省赛特等奖6项,国赛主体赛二等奖1项、专项赛特等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金奖3项、国赛银奖2项。再次斩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金奖,以及全国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总冠军。


我校学子再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金奖


华农男篮获CUBAL二级联赛全国总冠军


——我们坚持内涵发展、促进交叉融合,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完成学校“双一流”建设、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自评。启动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加大学科建设投入,不断推进四大学科群的资源共享与交叉融合发展。新增“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我校ESI全球前1‰和前1%学科已分别达2个和13个;学校ESI全球排位由2022年底的939位上升为2023年底的820位,前进了119位。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上榜学科数达13个,其中兽医学和农学位列全球第6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球第20位。


我校进入全球前1%的13个ESI学科数据


——我们坚持人才强校、开展精准引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精准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72人,新增国家杰青、教育部重大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含海外)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0人;新招收博士后141人;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在全国青教赛和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刘耀光院士团队入围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全国青教赛获奖的我校教师合影


——我们坚持有组织科研、积极谋划部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到位科研经费10.48亿,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专项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科基金142项、国家社科基金15项,新增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团队1个。获批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新增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篇决策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各级各类科技奖66项,其中主持获教育部奖一等奖3项,省科技奖一等奖5项,获广东省突出贡献奖和广东省科技合作奖各1人。


——我们坚持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统筹协调,社会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服务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建设永根科技站65个,新增校地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5个、乡村振兴研究院地方分院1个、产学研合作基地15个。牵头成立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并担任盟主单位,多措并举推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推广新品种313个、新技术204项;举办培训511场次,培训农户或技术人员59630人次;为地方引进项目66个、资金3142.79万元,帮助受援对象增收1.56亿元;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


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成立,

我校担任盟主单位


罗锡文院士带领团队在田间调研水稻生长情况


——我们坚持搭建平台、广开合作渠道,高水平开放合作扎实推进。中拉农业科教创新联盟成员已覆盖15个国家70所涉农高校,国际影响力有效提升。牵头成立中拉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粤港澳高校植物学家联盟。首批海外永根科技站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挂牌成立。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高校新签、续签国际合作办学协议16份。新增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与温氏集团签署面向下一个30年的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肇庆市人民政府、深农投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订国际合作办学协议


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一行来校交流


——我们坚持师生至上、办好民生实事,师生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效提升。综合体育馆已基本竣工,10栋人才公寓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附小教学楼顺利开工,新建校医院正进行室内装修。理工科教学科研大楼、科技创新大楼、维修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学生住宿就餐环境和校内交通条件不断优化。


综合体育馆已基本竣工,图为综合体育馆的竞赛馆实拍图片


综合体育馆、人才公寓、新校医院、附小教学楼效果图


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全校师生团结一心、追求卓越的结果,也得益于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在此,我们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展望2024,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将是华农人奋勇拼搏再创更大荣光的一年。2024年是华农迎接建校115周年的喜庆之年,是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大考之年,更是“双一流”建设在中期自评之后锚定目标、创新路径、蓄势冲刺的攻坚之年。新的一年,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对“双一流”建设的保障作用;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力服务我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突出抓好一流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创建和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着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重点项目申报组织,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切实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激发校院两级办学活力。


初心如磐建一流,凝心聚力谱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聚焦“双一流”建设,坚定发展信心和底气,向阳而行,接续奋斗,着力推进学校向着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以优异成绩献礼华农115周年校庆,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2023年12月31日


南方科技大学


九山叠翠春来早,沙河流韵岁华新。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充满希冀的2024年如约而至。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美好时刻,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新年祝福!


岁月流转,时光成诗。我们一起走过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国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之年,也是南方科技大学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年。我们立足新型研究型大学赛道,苦干实干、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在一流大学建设的宏阔蓝图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最鲜明的底色,立德树人是我们最响亮的乐章,揽英聚才是我们最自信的姿态,科技报国是我们最有力的步伐。


南方科技大学与我们一起,回望南科精彩时光。你好,2024!#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该视频号不可引用

这一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和信念。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落实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创新发展、走在前列的澎湃动力和具体实践。

我们隆重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及“三三五”方略的实施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聚焦“基层党建提质年”,深入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增强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效能,把党的建设与一流大学建设深度融合、一体推进。


这一年,我们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和功能优势,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新时代大学的担当和作为。


我们坚定科技担当,跑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加速度”。推进开放式科研体系建设,成就了一个月内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6篇论文的“南科现象”。深圳市首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获国家批准立项。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正式入驻河套合作区,形成跨境科教融合的新格局。有组织科研的深入实施和重大科研平台、大科学装置的加速落地,为科学事业发展写下南科大的注脚。


我们面向全球引才,构筑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蓄水池”。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聚焦“四个面向”,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院士总人数达64人(全职院士48人),乐思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南科大自主培养的第五位“两院”院士。南科学者获多项世界级奖项。顶尖人才汇聚于此,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力量。


我们立足湾区建设,打造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紧紧围绕“双区”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战略要求,为国家、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与龙头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紧密对接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主动赋能成果转化。践行社会责任,我们在戮力区域发展进程中续写着南科担当。


这一年,我们深入贯彻“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校训精神与学校“三三五”方略,全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不断突破边界,向极而行。


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千余名本科新生带着“向极而行”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逐梦科学的新旅程,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招生规模再创新高,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形成工程硕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的新范式。对新型学生工作体系和双院协同机制的持续探索,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细化深化。


我们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矢志一流,学科发展步履铿锵。新增植物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总数达10个。新增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新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学科交叉融合与顶层设计的深入推进,强化了学科协同创新能力,优势学科更具特色,前瞻性交叉学科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学科蓬勃发展。


我们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做好大变局时代的国际交流。11位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及顶尖学者相聚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会议,为南科大未来发展把脉指导。全球200多名专家学者相约泰晤士高等教育创新与影响力峰会,共同探讨大学与城市的可持续创新。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39所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国际创新教育网络发出响亮的“南科声音”,充分彰显中国自信。


我们精心打造最美南科,谱写启智润心的文化育人交响曲。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等多场高品质文化活动轮番上演,“科学·科普·科幻”特色品牌更加鲜明,点亮了精彩的南科“文艺周末”。以医学院、医院等建筑为主的校园三期规划正如火如荼建设,为将一流校园的“大写意”变成“工笔画”奠定空间基础。


2023年,我们的步伐更为稳健。在精准锚定战略目标和发展方位的基础上,我们把共识转化为行动,构筑起学校发展的崭新格局。


2023年,我们的声音更有共鸣。聚焦目标、稳健布局,我们不断强化大学的创新优势和策源功能,与湾区的双向奔赴,汇聚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2023年,我们的目光更显自信。在不断对自身进行理性审视与定位校正的过程中,我们深化了对一所新大学时空坐标的认识,更凝聚起共建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


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南科人将学思践悟,开始新的出发。


向新而立,激活“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是关键一环。如何提炼南科大的“新质生产力”,以教育科技的增量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南科人当以前瞻视野勾勒蓝图。


向极而行,攀登科学最高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亟待回应,聚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南科人当以科学精神追求极致。


向光而驰,展现育人新作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风云莫测的未来,如何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路径,让教育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在这里交相辉映、和鸣共振,正是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世界教育进程中必须回答的深刻命题,南科人当以坚定信念担负使命。


奋斗脚步跋涉不停,鼓足干劲只争朝夕。2024年,让我们朝着一流大学目标,沿着“三三五”方略指引的方向,把南科大建设成全球顶尖人才向往之地、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原创科技创新基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南科力量。


大沙河畔,新意盎然。愿南科大和每一个关心支持她的人,都如这个新年一样,明亮、美好、欣欣向荣。



暨南大学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同志以及海内外校董、校友,向过去一年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海内外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新年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体暨南人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勇立潮头,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建设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加快落实,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展现更大作为,各项事业呈现全面起势、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内涵式、特色化、引领性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回首2023,我们高举旗帜,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政策、细化为措施、实化为行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思想政治保障更加坚强有力,16个党组织入选广东省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连续五年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质量完成中层领导班子届满考核和中层领导人员换届工作,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提振。


回首2023,我们兴教育英,以实干之风写好育人答卷。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做强人才增量,激活人才存量,18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四,114名学者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人才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5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教育部考评优秀,进一步升级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方案、教材体系和课程建设,“三类”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回首2023,我们追求卓越,以争先之势勇攀学术高峰。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入实施学科集群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18个学科进入ESI前1%,数量并列广东高校第二,点上有高峰、面上有高原的学科生态初具雏形。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再创佳绩,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科研奖项硕果累累,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并正式启动建设,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稳步提升,服务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档升级。


回首2023,我们扎根大地,以赤子之心展现责任担当。深耕侨校特色品牌,积极推进高端特色智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获评“优秀”,新增广东省社会科学平台2个,服务统战工作大局能力水平加速提升,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持续贡献暨南智慧。不断优化“一体两翼”办学格局,推动三地五校区协调发展,番禺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深圳校区扩容升级取得重要进展,珠海校区科技园项目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校地协同、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为更好地服务广东“1310”重要部署,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夯基固本、蓄势赋能。


回首2023,我们放眼世界,以海纳之怀拥抱广袤天地。积极拓展“朋友圈”,与海外院校新签或续签协议40余份。顺利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新增“111”创新引智基地1个,管理学院通过AACSB国际认证。坚守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发出暨南声音,深入推进华文教育“三化”建设,新增“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考点7个,全球首套华文水平测试系列丛书正式出版,成立侨都文化研究院,海内外校友组织增至146个,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殷切嘱托更加铿锵有力。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首2023年,我们以微光汇成灿烂星海,以细石垒成巍峨山川。一帧帧和衷共济的影像,一段段奋勇拼搏的时光,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绩,无不有力证明着唯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行稳致远,无不生动再现着全体暨南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值此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们代表暨南大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辛勤工作的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攀登。2024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学校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突破的奋进之年。学校将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新时期的发展蓝图,对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作出全面部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耕侨校办学特色,以赤诚之心、坚定信念、昂扬姿态奋力书写更加恢弘的百年暨南新篇章,为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春风浩荡满目新,不负韶华万里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一同迎接2024年的到来!

祝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祝暨南的明天更加辉煌!


祝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董校友以及各界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 林如鹏

校长 宋献中


广州医科大学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在2024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广州医科大学,并以个人名义,向广大师生员工、医护工作者、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以及长期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时光流转,岁月峥嵘。即将走过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体广医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建校65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赓续初心,奋进一流,着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中位居全国高校第18位、独立建制医科院校第5位,整体进入A+院校行列。


这一年,我们强化政治引领,党建领航激发新动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广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任务。


这一年,我们聚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迸发新活力。坚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南山精神”引领的“三化三合三体系”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毕业生医学类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其中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荣登全国榜首,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跻身全国前五。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称赞广医学生“很有自信、善于表达、兴趣驱动、敢于争取、能够坚持”。


这一年,我们矢志创新突破,科技报国彰显新担当。着力构建“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高水平学科体系,与医学直接相关的10个ESI学科全部进入全球前1%且排名持续上升,其中临床医学进入全球前0.88‰;10个学科入选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新增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顺利完成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教育部呼吸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增强国际呼吸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首次突破200项,位居国内独立建制医科院校第4位。发表SCI论文286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JAMA的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4篇。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第十届“树兰医学奖”各1项,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科学技术奖3项。钟南山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获批上市。


这一年,我们坚持引育并举,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深度融入国家人才战略布局,持续强化人才引育力度,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77人,同比增长40%。新增国家级人才数量同比增长125%。31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这一年,我们聚力内涵建设,医院发展焕发新气象。全面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和横琴医院、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3个。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列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第42位、第68位,8个临床专科进入全国前十,其中呼吸科连续14年稳居全国榜首。


这一年,我们持续深化改革,服务保障实现新提升。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修订学校章程,完善核心管理制度50余项,系统优化机构设置,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一流治理体系助推一流大学建设。番禺校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总投资约64亿元的11个“双一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捐资1亿元建设的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项目顺利推进,办学条件将大幅改善。成功举办建校65周年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广大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进位赶超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埋头苦干追梦想,环顾四周抢先机,奋力开创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努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作出广医新的更大贡献!


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事业顺遂、幸福平安!


         党委书记:唐小平

校长:赵醒村

                   2023年12月31日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心怀博雅,无惧前路 

——汤涛校长2024年新年贺词


亲爱的同学们、同事们:


时光匆匆,告别2023,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我谨代表北师港浸大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新年问候!


2023年,我们感受到疫情后的新鲜气象,见证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变革。与此同时,我们迎来了UIC的18岁生日。18年来,我们坚持特色博雅之路,硕果累累。过去一年,有赖全体师生员工的热情和努力,北师港浸大厚积薄发,阔步向前,在诸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获批设立两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榜单,受到国际认可。这些对博雅大学、对合办大学来说,是十分亮眼的成绩。


在师资队伍方面,我们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老师加入。为教学和研究,他们耕耘不辍。多位学者入选世界级顶尖科学家,不少老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取得荣誉。


在人才培养方面,博雅学子在多个舞台闪耀。在学科竞赛中,同学们表现出众,在全国赛事拔得头筹;在体育赛场上,同学们奋勇拼搏,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的毕业生出路多元,受到全球知名院校、企业和机构的青睐。


在交流合作方面,我们重回校际交流、合作发展的热闹景象。多位重量级嘉宾到访,肯定UIC的办学成就。学校不断扩展合作院校“朋友圈”,拓宽同学们的国际视野。


18岁的北师港浸大,还有年轻的博雅学子,充满青春活力,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精神,迎接未来的挑战。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希望同学们心怀博雅精神,既连通学科、突破界限,也培育心志、无惧前路。


衷心感谢所有师生员工的辛勤付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携手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


让我们怀着期待和憧憬,迈向充满希望的2024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汤涛 院士

北师港浸大校长


广东工业大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庆祝本科办学65周年的盛况还历历在目,充满希望的新年曙光已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向长期关心、支持广东工业大学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回望2023年,多少感动在心间,几多豪迈在胸中!这一年,我们很拼。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莅校调研,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全校师生员工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撸起袖子拼发展、拼实干、拼成效,用一项项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书写广工担当和广工作为。这一年,我们很燃。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敢于亮剑、永不言弃,成功问鼎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男篮一级联赛全国总冠军。我们收获“989”大学称号的同时,更收获了青春热血的美好记忆。我们成功举办本科办学65周年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进一步凝聚了新时代广工人开拓进取的磅礴力量。风华正茂的广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景象。这一年,我们很暖。2023级新生风雨无阻而来,学校战风斗雨相迎,这是双向奔赴的温暖;10名广工人(群体)获颁第四届“感动广工”人物,带给我们直抵内心的感动、荡涤灵魂的力量,这是精神传承的温暖;隆重举行教职工荣休仪式,致敬引领一代代广工学子前行的老教师,这是感恩祝福的温暖。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翻开2023年的一页页记忆篇章,时光流转间定格的是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改革浪潮里镌刻的是团结拼搏的广工精神。


我们强化党建引领,擦亮精神底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大事、民生实事实施效果显著,汇聚起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澎湃动能。党建“双创”再创佳绩,新增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9个样板支部。思政工作落实落细,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高校。坚定不移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各类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打造广工特色。坚持“以生为本、爱生如子、因材施教、特色培养”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聚集和投入更多资源。大力推进新工科教育,与华为、腾讯、广汽埃安等知名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国家一流课程15门。工业软件现代产业学院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研究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以第一作者发表T刊同比增长10%,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9%。工大创谷二期改造顺利完工,创新创业氛围持续提升,与港澳深度融合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广工学子勇于拼搏,敢闯会创,在“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竞赛取得骄人成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全国第22位,广东省第一。体育竞赛全面开花,国际赛事屡获殊荣,国家级、省级多项赛事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东深供水工程”大型情景史诗剧《青春印丰碑》入选全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


我们搭建人才高地,夯实队伍支撑。9人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国内第35位;37人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榜单,位列内地高校第50位;1人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入选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广东省唯一),全年引育30余位省级及以上人才,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全球招聘8位高层次人才担任二级学院院长,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激发。新增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覆盖。


我们推进交叉融合,攀登学科高峰。着力建设高端电子制造和绿色材料化工学科群。工程学位居ESI全球学科排名0.4‰;新增“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6个ESI前1%的学科。“软科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榜单位列全国第48位。4个学科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全球前50位,设计学和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分别入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国顶尖学科”和“中国一流学科”。智慧医疗、国际先进设计、成果转移转化“三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圆满承办“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加快推动设计成果落地应用,以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增强科研实力,展现创新力量。标志性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首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共同主持)、原创探索计划项目1项,同年获批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历史最好成绩,另有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以第一单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0项,3人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批通感融合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湾区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基础研究卓越中心(5年资助经费1亿元)3个省部级平台。启动建设首批5个创新交叉研究院、9个先进技术创新实验室。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校第6位,再创历史新高;在近5届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上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全国第13。有工科底色的人文社科特色发展,国家级领军人才实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我们践行师生至上,彰显情怀担当。科创楼顺利建成,科技楼加速建设,教室、图书馆、大讲堂修缮一新,科技感十足;智慧展厅、合唱艺术厅、交响艺术厅等正式启用,文化气息满满;饭堂、宿舍升级改造,校园景观环境优化,温馨又暖心;数据中台建设成效明显,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校史馆落成开馆,英文宣传片全球首发,广工人的精神家园日益丰盈。师生员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忆往昔,本科办学65年的壮阔历程,积淀成就了不畏挑战、励精图治、敢为人先的广工精神。看今朝,广工人自信自强,众志成城,勇攀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荣光。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全体广工人团结勤奋在一起,求是创新在一起,就是我们展望未来,进军“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底气所在、自信所在、力量所在!在此,真诚地向全体师生员工道一声感谢!因为有你,广工定会更加美好!


征程万里阔,高歌更向前。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全力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的关键一年。光荣激励着我们,梦想召唤着我们。勇于追光逐梦的广工人,正目光坚定、脚步铿锵,风雨无阻、日夜兼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鼓足“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激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劲,锤炼“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韧劲,奋楫扬帆,破浪笃行,在广袤秀美的南粤大地上,不断谱写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新的壮丽篇章!


晨光将启,春山可望。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广工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师生校友龙行龘龘,幸福安康!


党委书记:胡钦太

校长:邱学青

2023年12月31日


广东海洋大学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值此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


2023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年来,面对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艰难,全体海大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打好事业增动能的“主动仗”,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省委主要领导莅校调研指导,既是对学校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鞭策我们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强劲动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彰显活力,精心擘画“海大蓝图”。坚持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大研讨”“大调研”,制定实施学校《关于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双百行动”工作方案》等,在服务大局中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形成贡献点,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我校得到有效贯彻落实。5个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获省委教育工委推荐参评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双创”项目。获批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成为全省21个牵头高校之一。学校征兵年度任务完成率达138%,被列为省“精准征兵试点工作单位”“兵员预征预储示范建设学校”。《“讲、寻、编、研”四位一体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一年来,我们坚持学用贯通,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不断传导“海大温度”。我们心系师生所盼,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找准理论学习的着力点、调查研究的切入点、推动发展的着眼点、改善民生的落脚点,制定实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工作方案》《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学查改有机贯通、一体推进。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堵点,确定18个具体调研课题,推动转化66项调研成果,解决教职工职称评审、教师休息室、生态停车场、湖光校区北门等10项急难愁盼民生实事。文科综合实验楼、海创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装修改造,阳江校区二期项目、第二实验综合楼建设加快推进,“平安海大”建设扎实推进,条件保障不断“提速换挡”。打造具有书香气息的校园精品景观,完成了水生生物博物馆海洋牧场展厅部分的升级改造,提升了水生生物标本的展示水平,构建南海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助推“南繁硅谷”建设,服务“粤海粮仓”战略。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耕不辍,学科专业建设蹄疾步稳,有效展现“海大追求”。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水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提升至“B”等级;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提升为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高峰/优势学科。农学、兽医学、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入选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办学成效获得专家肯定。新增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案例入选全国“慕课十年典型案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线“新华思政”平台。两部教材入选首批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一年来,我们坚持驰而不息,师资与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努力贡献“海大智慧”。获批水产、海洋科学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4个、省部级平台3个。全年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94人,16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获批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全省首个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粤西热带海洋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旅游潜水分会揭牌成立。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获评年度优秀省研究基地。成立阳江研究院,与20家地方知名企业签约合作,开辟了我校与阳江市校地合作新篇章。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农村部签订工作备忘录,共建中乌盐碱地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建立中赞罗非鱼健康养殖及加工技术工作坊。


一年来,我们坚持固本强基,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奋力交出“海大答卷”。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揭牌投入使用,打造富有海大特色“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并招收首届学生。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银1铜、“互联网+”广东分赛5金2银,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093人被境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录取,综合录取率达12.07%。海大女篮摘取CUBA全国总决赛亚军、蝉联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女排勇夺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冠军,男足喜获“省长杯”大学组甲B组冠军。

一年来,我们坚持实干争先,科研与社会服务有所作为,充分彰显“海大担当”。科研总到账经费超1亿元,获批国家级项目58项、省部级项目93项。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海洋科技主攻方向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组织首批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与深圳大鹏新区联手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产业示范基地。与恒兴集团、海威农业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海威1号”“海威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新华社海洋牧场主题直播节目展示我校水产育种工作亮点,总浏览量超130万人次。首个优质特种稻审定新品种“兴两优红晶占”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西卷羽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全方位服务学校牵头结对共建的徐闻、雷州等县域及重点帮扶的麻章区、河头镇等区镇,重点帮扶和结对共建的4村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新疆开展社会实践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时光见证前行的步伐,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回首2023,我们攻克的每一件急事难事,办成的每一件实事好事,都离不开上级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巨大心血和艰辛付出,离不开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厚爱和大力支持!学校每一次进步都倾注着每个海大人踔厉奋发的干劲,凝结着全体海大人勠力同心的拼劲,汇聚成爱我海大、强我海大的澎湃动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校发展的奋斗者、建设者、见证者和分享者!在此向大家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落实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持续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体海大人要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锚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无惧前方征程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争当起而行之的奋斗者、攻坚克难的冲锋者、先行示范的领跑者,以更铿锵誓言响应新时代“冲锋号”,以更磅礴的力量握紧新时代“接力棒”,共同画好海大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党委书记:杨洲

2023年12月31日


广东药科大学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2024年如约而至,值此万象更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广东药科大学党委、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建校65周年。学校紧扣“教育强国,广药大何为”时代命题,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强化“药医协同”办学特色、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业绩。


一年来,坚持党建领航,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学校党委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启动实施“党建领航、育人精品、学科培优、人才赋能、创新提质、保障增效”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以党建引领积聚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强大合力,办学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医药信息工程学院教工第九党支部、中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教工第六党支部等3个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顺利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建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23-2026),牵头成立全国生物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省第四批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化妆品产业学院);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增至5个;附一院成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双百行动”扎实开展。


一年来,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学校不断强化专业建设,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23项,获批广东省教育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激发“十大育人体系”效能,以“大药学、大健康”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获批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个,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书记校长带队访企拓岗,开拓优质岗位1255个;广大教师潜心育人,获广东省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项,2023年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广大学生笃学求实、奋发有为,1名学生获2022年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提名奖,1名学生获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学生荣获省级以上奖项500多项,获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甲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8项,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一年来,坚持学科培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加强药医协同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施“强药学者计划”,引培高层次人才。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分析学 2 个学科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复星医药集团等21个机构开展多类型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与横向合作进步显著。


一年来,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举办2023年“亚洲校园”国际研讨会、承办教育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成为“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联盟创始单位。优化国际化育人平台,招录药学3+1国际班,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年来,坚持师生为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学校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校园平安出行、智慧校园保质增效、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图书馆馆舍服务与文化优化提升等30项民生实事项目得到落实,大学城校园教工餐厅顺利开放,广州校区体育场馆焕然一新,校园亮化、美化工程持续推进,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再上台阶;“一廊一馆五园”校园文化项目有序推进,育人环境持续优化;吸收社会资源支持办学,校园基础设施维护及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回望这一年,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离不开上级领导、广大校友与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默默奉献和拼搏奋斗。广大师生员工辛勤耕耘、踔厉奋发,汇聚成学校笃行日新、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让我们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广药大人!


迈入新的一年,新征程的号角催人奋进。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管理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以及30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扎实做好本科教育教学整改“下半篇文章”。深化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人事、财务、后勤、资产等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笃行不怠、勇毅前行,以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广药大新的更大贡献!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祝愿广东药科大学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祝愿广大师生校友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党委书记:刘晟

校长:翟理祥

2023年12月31日


山东大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我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2024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向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山东大学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


回望2023年,山大人高举思想旗帜,胸怀“两个大局”,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将主题教育焕发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以“乘势而上、勇毅前行”的新气象新作为,努力答好“强国建设、山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这一年,山大人牢记“国之大者”,聚力“全面图强”,在先行先试中交出优异答卷。我们致力立德树人,弘扬“山大基因”,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完善“三全育人”格局,顺利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获批10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研究课题,新增2个新文科本科专业、4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获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打造基础拔尖创新与卓越工程等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五育并举”“导学思政”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坚持“四个面向”,深化学科汇聚融合交叉,在空天探索、远洋科考、铁路隧道、网络安全、生命健康等领域攻坚克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及课题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及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新增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牵头建设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子午工程二期”光谱成像日冕仪,发布自主研发灾变分析软件HazE,“五官一脑”高端装备等创新成果获国际大奖,坚实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勇担文化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努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时代标杆,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数、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数均居全国高校首位,焦家遗址考古持续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力量,“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成果入藏国家版本馆,《四库存目标注》获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我们主动服务社会,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共建西藏研究院、甘肃研究院,山大—山能未来技术学院、产业研究院等揭牌成立,与兄弟院校开展高水平战略合作,牵头成立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7项成果在CTTI智库建设评选中斩获佳绩,2个项目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服务社会“山大系”品牌愈发响亮,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走在前、开新局”担当奋进。我们深化开放办学,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深化合作交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清洁能源创新”高校联盟在山大启动,牵头成立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体育学学科建设共同体,有效汇聚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稳步提升。


这一年,山大人勇于追求卓越,持续精耕细作,在团结奋斗中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脉搏。我们的老师屡获殊荣,荣获Walter Futterweit临床研究卓越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妇联表彰、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实现数学“三大奖”大满贯,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国家博新计划入选数创历史新高,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培育壮大。我们的学子全面发展,连续六年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在科学研究、学科竞赛中屡创突出成绩,在挺身而出、善行义举中彰显山大精神,在志愿服务、支教实习中展现青年担当,在强身健体、文艺熏陶中铸就品格之美,“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理念入心入行。我们的校友情深义厚,始终心系母校、回馈母校,以兴学育才的拳拳之心鼎力支持学校建设,与母校携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图书馆埋头苦读的身影,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书桌旁字斟句酌的沉思,十八盘锲而不舍的登攀,手术台争分夺秒的救治,工程中栉风沐雨的奋战……这一年,山大人以顽强拼搏凝聚起“为国育贤”的强大力量,以创新竞进汇聚成“全面图强”的活力源泉,以辛勤耕耘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增添了荣光。我们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百廿山大继往开来、谱写新篇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蒸蒸日上、行稳致远;守正创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提档升级,让“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在山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慎终如始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奋力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山大风格”的建设新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胜意!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郭新立

山东大学校长 李术才

2023年12月31日


中国矿业大学


老师们、同学们,海内外校友们、社会各界朋友们: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推进“十四五”改革与事业发展的提升之年。一年来,全校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高质量推进“两部一省”共建以及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奋力开拓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跨越!


一年来,我们初心如磐,信仰弥坚。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提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地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积极构建“一融双高”党建工作体系,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硕果累累。我们努力打造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赵跃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突破,是学校扎根徐州、坚守行业、强本拓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我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迎来了9932名本硕博新生,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有9193名毕业生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顺利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矿大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我们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地球科学学科领域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已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矿业工程学科领域QS排名全球第17(国内第1);我们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抢抓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机遇,重组并获批建设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努力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出矿大贡献;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到账科研经费12.6亿元,同比增长21%。


一年来,我们转型发展,更加开放。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和区域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正式获批筹建江苏省实验室;我们加强与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徐州市的交流,推动落实“两部一省”共建,构建了部省市协同推动学校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了转型发展的新格局;我们到兖矿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煤平朔集团等开展调研、加强合作,获中煤能源等企业“揭榜挂帅”等重大科技项目近20项,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不断增强;我们到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波兰等国家的大学访问交流,联合江苏省内23所高校成立了“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讲好中国故事,发出矿大声音;我们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晋中市人民政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完成学校理事会改设,举办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掀开了汇聚各方智慧、深化融合发展的崭新一页,“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一年来,我们情系师生,用心服务。我们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基座,持续推进数据治理,不断深化“一网通办”,推动“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实实在在落地;我们开展校园道路交通环境综合整治,扩容停车资源,升级改造花海景观,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我们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举办江苏省戏曲名作专场演出和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专场沙龙等各类大型文艺活动,校园文化内涵与品味持续提升;我们装修改造60套公租房,修缮124套博士后公寓,青年教师住房条件持续改善;我们在学生宿舍投入新型洗衣机、烘干机、洗鞋机,学生生活条件更加便利;我们不断提升附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质量,附属中学连续3年高考一本达线率超过90%,师生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


时间是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回首2023年,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成绩和突破的背后,是一个个追梦的身影,一份份奋斗的初心,一滴滴拼搏的汗水!一年来,全体矿大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参与和见证了“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生动矿大篇章,在各行各业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展现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在此,谨向大家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也将共同迎来建校115周年华诞。这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接续奋斗、再创辉煌的新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加快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做出更多矿大贡献!


衷心祝愿所有矿大师生、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上海交通大学


全体师生医务员工、校友们、朋友们:


大家新年好!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在2024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们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勇毅前行。


我们播撒希望,同心协力,收获春华秋实。着力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才高地,李政道研究所、张江高等研究院“筑巢引凤”,打造全球顶级科学家和优秀青年人才向往的学术殿堂。持续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在国家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中保持领先地位,丁洪、张荻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家华、夏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埃里克·丹尼尔·雅克·吉尔森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80余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坚持“吐哺握发聚人才”,深入推进领军人才计划、致远育才计划、优才培育计划、启航培育计划;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水平科研队伍,进一步完善长聘体系建设;厚培青年人才“近悦远来”沃土,成立思源研究院,探索人才引育新范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我们倾注心力,情育桃李,绽放满园芬芳。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师生践行“学在交大、育人神圣”理念,入选“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学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交大名师广受认可,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王振义院士从医执教75周年铸就“一门四院士”育人佳话,林忠钦院士当选“上海市教育功臣”。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25门,教学竞赛突破历史最好成绩。15位本科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深入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交大学子第六次捧起“挑战杯”,再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奖牌数历史新高,在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等赛场摘金夺银,展现风采。


我们怀揣梦想,星夜兼程,探索未至之境。聚焦“国之大者”,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推进面向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研究“集中区”“自由区”“融合区”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交大智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数连续十四年位列全国第一,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继续保持高位态势,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通过国家验收,深远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可研评审,长兴岛海洋装备研究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景益鹏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39项科技成果获上海科技奖,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陈竺院士、丁文江院士、叶军教授颁发首届“睿远科技大奖”,“四人深海科考团队”勇探南太平洋万米“深渊”,医学院6个项目荣获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推动建设储能技术、人工智能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布局筹建上海首个高水平人工智能学院,“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市级建设方案正式发布,成立首支超10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基金,为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我们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绘就宏伟蓝图。稳步推进“全球交大”战略,与密西根大学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与法国教育集团启动新一轮合作,与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利兹大学等新签续签合作协议。积极在U21、APRU等国际大学联盟核心管理层发挥作用,持续实施全球挑战计划、国际组织实习等项目,扎实推动德国中心建设,主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分论坛、2023和合文明论坛,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进一步完善国际化背景下的校园管理体系,迎接2300余名国际生回到校园学习生活,加强对外籍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校地合作持续推进,与徐汇区共建工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郑州研究院、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定点帮扶云南洱源县工作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与系列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广大校友心系母校,一大批校友持续捐资、无私奉献,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母校合力书写开放、包容、创新的时代篇章。


我们胸怀大爱,培根铸魂,汇聚磅礴伟力。突出价值引领,深入推进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建设,承办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战略研讨会,第四次获选全国网络教育名师,引导青年学生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矢志奉献国家的有用之才。秉承以文化人理念,全新提质升级的科学大师剧《钱学森》在国家大剧院完成首演,纪实类原创话剧《海菜花开》讲述师生身边新时代“大先生”故事,“李叔同杯”校园戏剧大赛搭建交大特色高水平美育实践平台。设计打造校园英烈纪念雕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系列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滋养心灵,科学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诠释新时代交大人的“美美与共”。“交小苗”暑期成长营、疗休养、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等实事项目有序开展,广大教职医务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每一个前进的脚印、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凝结着全体交大人的智慧和汗水!向每一位奋斗的交大人致敬!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阳光,我们满怀激情,从容自信,坚定前行!2024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奋楫笃行,以育人为本、以兴邦为任、以创新为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征程中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交大贡献!


祝愿全体交大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和事兴,一帆风顺,吉祥如意!


2023年12月31日


中国海洋大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黄海的波涛鸣奏着岁月的乐章,崂山的青松眺望着新年的曙光。


值此送故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是学校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承上启下之年。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赋予海洋强国建设新的更高的历史地位,赋予科教事业新的更重的时代责任,赋予中国海大新的更大的光荣使命!


驻足回望刚刚走过的2023年,海大人勇担使命,踔厉奋发,每一个坚实的足印都浸透着辛勤的汗水,也蓄积着勇毅前行的力量!


我们实施新时代党建领航工程,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一年,学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理论武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一流大学建设“砥砺奋进”行动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隆重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大会审议通过的党委工作报告,明确了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安排和总施工图。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政治监督和作风建设,启动新一轮政治巡察,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实施新时代奋进海大工程,着力发展提速,全面争先进位。这一年,学校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启动第五届教育教学大讨论,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博士生朱柏杉获“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海大健儿在第十九届亚运会上勇创佳绩。年度科研经费到账突破10亿元;包振民院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与海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与招商局工业集团共建“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与青岛市市南区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打造校地合作海大样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着力创新理论“铸魂”、意识形态“强基”、主流舆论“强音”、文化繁荣“提质”,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建设全球海洋科教协同创新平台与网络,打造新时代开放合作海大格局的“四梁八柱”。


我们实施新时代创新海大工程,着力改革突破,增强发展动力。这一年,推进实施新一轮“四方共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深度融入国家与区域发展。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认真履行学术事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责,助推学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功签署深化校院管理改革“十四五”建设协议书,推动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积极推进多校区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主动参与重大科技计划顶层设计、培植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竞争优势,引导个体攻关转向有组织的联合攻关、协同实施。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科教产融合发展,获批3项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数与经费数均位列山东省第一。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


我们实施新时代卓越海大工程,着力建设攻坚,打造战略高地。这一年,学校开展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学科平台建设方案》,持续提升学科平台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不断优化学科建设路径,促进学科内涵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成功入选山东省“811”项目优势学科。一流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薛长湖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院士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职引进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弛教授;崔洪芝教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学校不断完善西海岸校区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强化校区服务地方能力,建成并启用校友企业总部基地,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三亚海洋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海-陆-空”多学科交叉的科教产教实训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我们实施新时代幸福海大工程,着力防范风险,增进师生福祉。这一年,学校深入推进以基础牢固、资源共享、智慧高效、和谐统一为目标的“智慧海大”建设;系统规划校园景观和展陈空间,制作并推出校园VR全景系统;整体推进“八关山”和“五子顶”环境文化建设;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和山东省2022年度能源管理先进院校;着力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做好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持续推进科技创安工程,完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守牢校园安全防线。全力推进三校区基础设施改造和修缮工作,完成浮山校区、西海岸教师公寓的配置和交付;附属实验学校揭牌并顺利开学,实现了“创建即高位”“开办即优质”;不断加强师生身心健康服务,提升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老同志工作。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一所战略性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全方位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科教兴国、海洋强国的建设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谱写了一曲不懈奋斗、向海图强的蓝色华章。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学校也将迎来建校100周年。


一百年沧桑砺洗,一百年春华秋实。


迎接和庆祝百年华诞,是学校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里程碑、加油站、新起点。目前,建校100周年庆祝活动已正式启动,并公布了百年校庆标识和主题词。面向百年跨越,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前进方向,国家所需就是使命担当,人民期望就是奋斗目标,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担当精神、干事创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勇于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科学研究的海大学派、服务社会的海大经验、文化传承的海大精神、开放合作的海大格局,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奋力书写“教育强国,海大有为”的崭新篇章!


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明天!


2023年12月31日


北京科技大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海内外校友们、各界朋友们:


岁聿云暮,星霜荏苒。我们即将挥别过往,拥入新年晨光。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党委书记武贵龙同志,向大家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一带一路”跨山越海、联通世界,伟大祖国昂首阔步新征程。奋进于这样的时代,我们何其幸运,献身于这样的时代,我们何其光荣。


这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再贯彻再落实,建成重要回信展室,召开新时代首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全校教师大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我们见证雄安校区开工建设,“一校两区、协同发展”办学新格局必将助力学校扬帆远航。


我们坚持“优化布局、协调并进”,厚植学科发展基础。四个一流学科成绩斐然;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进入前1‰;10个学科位列QS世界排名前500;20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名单,冶金工程连续六年世界第一。


我们坚持“尊师重教、人才强校”,深耕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新增邵安林、吴爱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院士数达10位,新增国家级人才25人。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在奉献和担当中有力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光荣使命。


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新培养时代新人。全力打造“钢铁思政”育人新模式,因材施教、应才培养,“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太钢、太重落地,课程体系重构在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广大学子立志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新时代好青年。


我们坚持“服务国家、支撑发展”,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清单,加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牵头建设1个、共建4个国家级平台。新增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在先进半导体、航空材料、科技考古、生物育种等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2项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我们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豪迈进军。


我们坚持“合作共赢、服务社会”,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携手秦安人民接续奋斗,帮扶工作连续两年获评中央考核最高等次。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签订合作协议百余份,产学研合同额达13.5亿元,同比增长50%。引领行业升级、助推区域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坚持“开放办学、美美与共”,深入推动互鉴互信。加速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的“三大工程”。获批碳中和领域创新引智基地、43项国家级引智项目。持续加强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获国家最高等级认证。我们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国际潮流中奏响合作共赢的时代乐章。


这一年,北科人在不同的舞台上闪光。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杰出工程师奖等,褒奖的是心怀祖国的大先生们。还有一腔热血投入学术研究、创新创业、课外实践的北科学子们,他们都绘就了不同色彩、同样精彩的青春。4位校友获评两院院士,1位校友获评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位校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们走出“钢铁摇篮”,续写北科华章。


过去一年,我们过得很精彩、走得很坚定,这里我要向全体北科人,道一声辛苦了!此时此刻,“天宫”正遨游太空,“复兴号”正驰骋旷野,一座座“钢铁梦工厂”正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钢铁力量,不断掘进的超深矿井正向地球更深处进军……这些带有北科印记的创新创造共同见证了学校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荣光。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我们矢志不渝、脚踏实地的奋斗中,“百年科大,世界一流”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北京邮电大学



同济大学


扬帆再出征  奋楫勇争先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方守恩   校长 郑庆华


时光荏苒,岁物丰成。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同济大学,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同济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济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团结一心,昂扬奋进,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道路上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这是同心向党、凝心铸魂的一年。坚守初心,以一流党建引领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开创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主题教育见行见效。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学细悟强信念,步履不停谋良策,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擘画蓝图,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这是勇担使命、奋发有为的一年。学校坚持教育强国,立德树人提质增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质与量均创历史新高,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入选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增至109门,位居高校前列。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均衡发展,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同济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各大竞赛场崭露头角,在世界体育赛场摘金夺冠,为国争光。坚持科技强国,策源能力持续增强。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和有组织科研,原创成果接连涌现,多项重要科学发现再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数项科技突破广受国际关注。新增重组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3项,位居高校前列,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再创新高。坚持人才强国,队伍建设成绩斐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增长,郑庆华、童小华、翦知湣、高绍荣4位教授当选两院院士,涵盖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等多个学科领域。一批同济教授获国内外重要荣誉。服务国家战略,知识溢出再谱新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携手云龙、黄岩走过十年。为雄安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人民城市、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注入“同济智慧”,校地、校企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容。服务大国外交,国际合作开拓新局。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新建四个中德中心、成立德国与欧洲研究院、签约筹建上海中德科技大学,推进“中德合作2.0战略”落地落实。国际化育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在读国际学生4100余人,恢复疫情前水平。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坚持文化浸润,春风化雨涵养心灵。深入践行新时代同济文化,赓续同济精神血脉。学习致敬“大先生”,李国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面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教育强国,同济何为?号角催征,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缓进亦退,惟有笃行不怠、接续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勇毅前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更加绚丽的同济华章!


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祝全体同济人岁岁常欢愉,年年皆胜意!


复旦大学


时光翻页,梦想续航。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海内外校友和“复旦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


回首2023,这是在赶考之路上奋楫前行的一年。复旦人紧扣“强国建设复旦何为”的时代之问,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交出了“复旦答卷”。


这是一份有深度的答卷,干部师生在学思践悟中起笔落墨、解题破题。全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我们组织开展“切问近思”大调研,凝练建设“第一个复旦”之“八问”,形成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天马山共识”,从“光华楼上提问题”到“邯郸路上解问题”,完成四大“急难愁盼”任务、八个“马上办”民生项目和66个实事项目,校院逐项整改问题405条,推动制定和修订制度方案近百项。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转化成为推动复旦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


这是一份有力度的答卷,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硕果累累。我们完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总体方案编制,启动新一轮研究生“博英计划”,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新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新建数学、生物学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首次举办8个高水平暑期国际学校。获批建设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新牵头或参与合作建设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新成立7家实体运行科研机构。牵头承担教育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重大专项,获批建设2家教育部首批联合研究院,成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服务中心。这一年,“双一流”建设中期目标整体达成,优势学科加速冲顶。4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1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并列第一,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获奖数稳居第一。彭慧胜、沈维孝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周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赵东元、葛均波、金力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孙关宏、周振鹤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雷震获陈省身数学奖,冯建峰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彭慧胜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等。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辛勤的奋斗,每一名师生员工,都是复旦的英雄。


这是一份有高度的答卷,我们选择从更艰难的“北坡之路”向“珠峰之巅”攀登。率先部署全国高校最大的异构智算平台CFFF,发布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语言模型MOSS,获批组建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成立相辉研究院,建设基础研究特区,创新共建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聚有用之才、探未知之境。雷群英、徐文东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举办四期“浦江科学大师论坛”,邀请世界顶尖学者讲学。开展“四敢四尖”干部人才大摸底,整体性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顶尖、冲尖、拔尖、冒尖”的人才引育体系,全年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107人。我们相信,首创引领的北坡虽险,但只要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就一定能在更高处相见。


这是一份有温度的答卷,卓越而有趣的文化涵养着青年学子的精神气质。我们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启动建设“强国之路”思政大课,打造“文化校历”品牌,厚植育人沃土、学术沃土、文化沃土,让卓越引领学生成长、让有趣丰盈校园文化。400多项活动精彩纷呈,学科周目不暇接,城市周打响品牌,开学典礼首次在光草盛放,阔别三年的“百团大战”再次回归。校园里,科学与艺术相得益彰,大师与大楼珠联璧合,思想激荡、文脉赓续,灵气氤氲、成风化人。复旦学子22年来首次捧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首登最高领奖台,一大批毕业生奔赴基层、西部和国家重点单位,让青春无界、奋斗无疆。干卓越的事业、做有趣的灵魂,我们期待,从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栋梁之才无愧于肩上的时代重任。


这是一份有广度的答卷,复旦人脚步铿锵、笃行不怠,把答案写在祖国大地、全球舞台。我们开展“融入上海”大走访,主动出击,深化合作,推动名城名校双向奔赴。对接上海先导产业发展,启动科创母基金,首期规模达10亿元,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高校。助力永平乡村振兴续写新篇,文理医3个案例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成都复旦西部国际金融研究院揭牌,广州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奠基启动,曹娥江创新中心顺利共建,各地校友会成为校地合作和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主动服务健康中国,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一期工程启动建设,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附属青浦医院正式揭牌。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与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悉尼大学等战略伙伴深化合作,积极与新兴经济体拓展多边合作。从“东海之滨”到“天府之国”、从“湾区之心”到“青春之城”,从欧亚到拉美,到处可见复旦人的拼搏身姿、“复旦之友”的奋斗身影。


展望2024,我们将召开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把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落实为“实景画”,创造性回答“时代之问”,团结引领全校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加速迈进。


山水万程,心之所信不改;奋斗不息,行之所往必至。迈向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旦复旦兮、日月光华的气概,锚定目标、奋力一跳的姿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决心,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创“第一个复旦”建设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复旦大学

党委书记  裘新  校长  金力

2023年12月31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老师们、同学们,


海内外的校友们、朋友们:


天行有常,日月相推。


难忘的2023就要成为过去,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即将如金色的种子,撒满神州大地,照亮军都山下、红山湖畔的美丽校园。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谨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教职工、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美好的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纵深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的中石大,步伐坚定,成就不凡,满满的收获丰盈而温暖。


我们坚持凝心铸魂、启智润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对“教育强国,中石大何为”这一命题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胜利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三步走”战略规划,全面擘画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有力推动全校上下发展思想更加统一、路径更加清晰,吹响加快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进号角。


我们隆重庆祝建校70周年,回顾领航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辉煌历程,汇聚继往开来、踔厉奋发的磅礴力量,开启建设百年名校的新征程。


尤其让我们振奋和感动的是,校庆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子,表达深切关怀,提出殷切期望。三年两度回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石大办学追求、成效与贡献的充分肯定,为学校扛牢能源报国能源强国使命担当、走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注入了强大动力!


时间是忠实的见证者,更是伟大的书写者。回望中石大的2023,信仰与追求交相辉映,使命与担当迸发力量,庄严与振奋激荡胸怀,精神与情怀赓续发扬,梦想与热爱交融交汇,拼搏与奋进带来成长。我们回顾来时路,走好当下路,探索创新路,学校事业发展发生格局性新变化、形成比较新优势、实现质效新提升。


这是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给学校中亚留学生的重要复信精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推进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土库曼斯坦联合能源教育合作共建。发起成立全球能源转型智库合作网络,创新设立“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在促进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展现更大作为。


我们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克拉玛依校区首届留疆毕业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调研考察克拉玛依校区时对于推动校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优化一校两区办学格局。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达成共建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机制,学校与19所对口支援高校签署新一轮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先行先试开设微专业,试点建设联合研究生院,在打造解决中西部高等教育不平衡的应用范式和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在新疆办学标杆模式上走在前列。


这是坚守初心、立德树人的一年。我们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聚焦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推进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学校喜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教师在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各类教学比赛中取得突破;持续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以项目为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获批成为能源领域唯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深入推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对新时代能源领军高校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出系统部署、开展教育实践,师生教育强国、能源报国志向更加昂扬。学校新增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年新增国家级人才20人,国家级人才总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突破10%,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石大学子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赛事中获奖数量、层次再创新高,首次以最高分夺得“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


这是强优拓新、能源报国的一年。我们聚焦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走“产学研用”办学道路,持续推进高层次产教融合,开启新一轮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共建中国石油大学。我们面向区域发展需求,积极融入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与昌平区共同推动建设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大力推进“双碳创新国际大厦”项目尽早实施,提升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我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担“保障能源安全、端牢能源饭碗”的使命责任,深化创新驱动、绿色赋能,推动科研探索,聚焦深海深地资源勘探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攻关“两深一非一老”理论技术难题,完成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数量、获资助经费创历史新高。


这是守正创新、提能增效的一年。我们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聚焦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规范现行机制,组织开展新一轮巡察监督,为学校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保障。


我们完成专任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文件修订,“人人贡献发展、人人享有发展”的人才成长生态进一步形成。


我们立足能源高校特色优势,大力实施校园文化提能增效行动,打造能源特色校园文化,高质量建设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获评首都文明校园,通过绿色学校创建达标验收。


我们着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推进“e诉通”平台即接即办工作,多项民生工程落实落地,广大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这是收获热爱、收获感动的一年。我们为未能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2020届、2021届、2022届毕业生隆重举行补授学位仪式,为2023届毕业生设计校庆版学位服,布局校园早餐点,让师生在校园“大夜市”体验“淄博烧烤”,在食堂拥有自己的“烤鹅腿”,体现的是学校对师生的关爱;我们上线网报业务单自助投递、增设休闲文化椅、推出电子校友卡,点点滴滴的变化里,蕴藏着学校改善师生体验的努力和对校友的惦念;平均年龄87岁的老校友们回母校寻根的眼眸中、汪燮卿院士赠予师生的课堂笔记里、校友捐赠的树木下,深植着对学校的依恋;中石大“泳王”郭锦辉毕业后奔赴辽宁舰航母从军报国,热爱中国文化、斩获诗词讲解大赛全国一等奖的苏丹女孩雨拟立志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18岁男孩谢羽完成入学报到手续后立即赶回老家“捐髓救父”……他们对祖国、对文化、对亲人的深情,让人肃然起敬、心生感动——这些,无不展示了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眼界胸怀、大气大爱。


岁月的指针须臾不停,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在这挥别的时刻、前进的起点,回望来时路,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展望新征程,曙光在地平线上跃动。


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更要志存高远。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奋进建设百年名校的新征程!


面向未来,尚有山水万程,更要步履不停。我们要把握教育部与五大能源公司共建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切实提升石油高等教育服务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路,在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展现更大担当。


面向未来,我们凯歌而行,更要乘势而上。积力所举,事无不胜;众智所为,行无不成。我们要以更昂扬的斗志,继续团结奋斗、聚力攻坚,在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精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深度激发治理效能,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上迈出更大步伐、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更大成效。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祝愿我们的中石大勇毅前行、再续华章!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安康!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一元复始,岁律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奋楫争先里前行。2023年,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5周年,见证了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经历了“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飞、神舟十六号和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多个重要时刻,我们身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被赋予了“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2023年,学校锚定一流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围绕“外引资源、内生动力、全面转型”的奋斗目标,全体北理珠人砥砺深耕、以干为先,迈好了校区建设的关键一步,写好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一笔。


回望2023,我们坚持举旗定向、固本强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标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建双创工作实现首个突破,成功入选第四批全省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完善基层党组织量化考评标准,促进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顺利完成第四届教代会主席团、工会委员会换届,切实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民主管理与桥梁纽带作用。

回望2023,我们坚持立德为根、以教为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稳步推进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现“零”的突破,9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创历史新高;学生团队首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摘银,首获全国“互联网+”大赛铜奖,首获省“挑战杯”特等奖,红色专项特等奖、绿色专项特等奖;6支实践团队获批全国专项立项,8支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团队。


回望2023,我们坚持人才强校、厚植沃土,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24名教师增选为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开展首届“教书育人奖”评选活动,选聘首批“赤花山学者”,以榜样力量引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首批行政管理职员评聘工作,打通管理职员评聘最后“一公里”;启动“教职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首次派出114位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赴校本部进修,为教职工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回望2023,我们坚持开拓创新、聚势而强,科研创新活力逐步迸发。


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在校本部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引领下,共同组建优势团队,共同开展前沿攻关;作为牵头单位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创新珠海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牵头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项目项26项;成功主办2023年材料前沿研究国际研讨会,协办中国电子信息年会,搭建交流平台,共享学术盛宴。

回望2023,我们坚持师生为本、群策群力,宜学宜居校园焕发风貌。


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师生午餐座谈会,畅通师生诉求反映渠道;健全校友服务体系,成立校友服务中心,一万余名校友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校友智慧社区”,融入校本部校友大家庭;建设新东大门、改造人才公寓、亮化校园路灯、重启校园广播,着力推进美丽北理珠建设;强化“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湾区情、强国梦”内涵,打造南狮文化季、荔枝文化节等文化品牌,涵育校园主流文化。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也是珠海学院融入珠海校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并行联动、协同跃升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肩负新的时代使命,唯有团结才能开创美好未来,唯有奋斗才能创造辉煌成就,让我们凝心聚力、矢志一流,共同书写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衷心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衷心祝愿大家万事顺意、新年快乐!


校长 邹美帅

党委书记 李晋平

News

小车精选




素材来源丨各院校官微编辑丨鸭屎香
校对丨消失的喵子
转载请注明丨高考直通车(微信公众号:gkztcwx)

*本文含推广,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QQ:860171052)


期待你奖励车车一个“”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考直通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