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有航海梦,女儿被带在船上受困十年环游世界,简直成了她的童年炼狱....
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1976年,7岁的英国女孩苏珊·海伍德跟其他孩子一样,过着平静的校园生活。
每天早上,妈妈玛丽拉开她的卧室窗帘,叫她起床,
她把校服套在身上,跟5岁的弟弟乔恩你追我赶地跑下楼梯,吃麦片当早餐,然后去上学。
放学后,他们会在花园里荡秋千,或者去小溪边看蜻蜓在水面上盘旋,普通又快乐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一天早上,一家人正在吃早饭,苏珊刚把一勺玉米片送到嘴边,就听到爸爸戈登·库克说,
“我们要追随库克船长的脚步去环游世界,毕竟我们跟他同姓,还有谁比我们更合适?”
“总得有人来纪念库克船长第三次航海出发300周年,不是吗?”
“我跟你们这些孩子讲过他的故事,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本来应该有人重现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航海,但那些人没出现,所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苏珊知道,爸爸指的是英国航海家和冒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和他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的经历,
他是首批登录澳洲东岸和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也创下欧洲船只首次绕新西兰航行的纪录。
苏珊问了一个她关心的问题:“我们要去多久呀?”
“三年,”爸爸说。
“等我们回来的时候,你去过的地方会比大多数人一辈子去过的地方都多。”
“我们要坐船航行到南美洲,然后穿过大西洋去南非和澳大利亚,再从那里去夏威夷和俄罗斯。”
以前爸爸就经常带全家人出海,但苏珊知道这次不一样,她不得不跟最好的朋友莎拉和她心爱的金毛犬拉斯蒂分开。
只不过,她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她再也见不到拉斯蒂了,也不能回英国的学校上学,
她以为只要离开三年,实际上一走就是十年。
苏珊的父母总是说,他们一家在船上生活的时光非常美好,还跟她说她的成长环境非常优越。
但等苏珊长大,有足够的勇气回忆过去时,才发现她的童年比她以为的更加糟糕......
1976年的夏天,爸爸宣布找到了一艘船,船被命名为“Wavewalker号”,
这艘船建造到一半时,前任船主没钱了,这才把船转让给他们家。
不久后船建成了,苏珊一家四口加上三名船员从英国启航,开始了这趟漫长 的旅途。
刚开始,妈妈会在每天早上给她和弟弟布置一些数学和英语作业,让他们有点儿事做,
至于历史、科学和艺术科目,妈妈则根本不想教他们。
苏珊需要适应的不只是充实的校园生活变成了单调的海上生活,还有船上艰苦的生活条件,那是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离开英国一个月后,他们的船驶过佛得角群岛,去南美洲的路程已经走完一半。
再往南走,他们碰上南北信风交汇,之后几天一直烈日当空,呼吸时吸进的热气好像能把肺烫伤;
晚上,苏珊就睡在甲板上,这样才能躲开船舱里让人窒息的热气。
几天后凉爽的海风终于回来了,他们还碰到一艘客轮,客轮上的乘客们兴奋地朝他们挥手。
看着客轮驶过,苏珊感叹说:“我们要是能找他们要点儿吃的多好啊。”
爸爸笑了:“别傻了。”
“我们没有水果了,”苏珊说,“而且我讨厌吃盐水片。”
讨厌也得吃,为了不脱水她每天都得吃盐水片,
哪怕盐分到处都是,她的皮肤上就有汗湿后留下的白色盐渍,睡觉时盐分会把衣服和睡袋粘在一起。
(盐水片,一种盐做成的含片)
苏珊不知道的是,更痛苦的磨难还在后面。
告别了南美洲,他们要一路向东,穿越南印度洋前往澳大利亚。
这次他们请了两名没啥经验的船员,因为爸爸想找新人,一点点教他们如何航海。
那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船上笼罩着一阵“低气压”,
因为从南极而来的风暴在海上卷起超过50英尺高的巨浪,他们的船迎着巨浪航行,像一片树叶一样摇摇欲坠。
即使小小年纪的苏珊也能感受到这种紧张的氛围,
当妈妈让她和弟弟穿上救生衣“以防万一”时,姐弟俩都没有问,如果不小心落海,仅仅靠一件救生衣能不能活下来。
(Wavewalker号的剖面图)
“苏珊,过来帮我弄点儿吃的,”妈妈叫她过去帮忙。
就在苏珊一手抓着栏杆,一手打开橱柜的时候,船开始“爬上”向下一个巨浪,船舱也向后倾斜,
只听一声巨响,一大片甲板在苏珊的头顶上方坍塌,接着就是灰色的冰冷的海水涌了进来。
苏珊的手抓不住栏杆,被摔到天花板上,接着又被拍到墙上,
等她再次睁开眼时,已经躺在客舱的双层床上铺,地板上都是海水和被毁掉的东西碎片。
苏珊浑身湿透,脑袋上隐隐作痛,眼睛上方出现一个肿块,还有血淌下来。
爸爸来看她:“你还好吗?”
“我觉得不太好。”
爸爸摸了摸她的手臂,手指马上染上了血迹。
就在苏珊和弟弟以为他们会死时,船却奇迹般地穿过了风暴海域,
几天后,他们终于看到了陆地,抵达印度洋中部的小岛——阿姆斯特丹群岛。
当时岛上有一支30人的法国科考队,父母带苏珊去找队医看病。
医生告诉他们,苏珊的鼻骨断了,头骨也骨折了,头上的肿块里有血,
如果放任不管,肿块会压迫骨折的地方,有可能造成脑损伤,所以必须切开肿块进行清理。
之后的几个星期,苏珊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接受了7次头部手术。
第7次手术做完后,医生带着苏珊的妈妈去病房,
“做完手术了,你女儿很勇敢。”
随后,妈妈带着苏珊和弟弟登上一艘路过的集装箱货船,爸爸和船员继续开着已经损坏的Wavewalker,一起抵达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
在那里找人把船修好,他们一家人又出发,先到悉尼,再到新西兰,然后朝东北方航行去夏威夷。
当他们达到火奴鲁鲁时,苏珊已经9岁了,在海上航行了2年零223天,
他们已经完成了当初计划的航行,那里就该是旅程结束的地方。
不过,她的爸爸还有其他想法。
通过在造船厂工作,举办跟这次航海旅程有关的展览,再加上募捐,他们又攒下一笔钱。
一天晚上,爸爸召集全家开家庭会议,提出一个新的计划。
“我们不能一直留在夏威夷。”
“有两个选择,我们可以穿过巴拿马运河回家,或者沿着太平洋来一趟航海之旅。”
听到这个想法,苏珊感觉一阵恶心:“如果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急什么?!想想那些我们还没见过的地方。”
“我们甚至连大溪地还没去呢,”爸爸说。
然后就到了投票时间,妈妈把一张纸撕成四份,每个人写下自己的想法,再把纸团放进爸爸的蓝色船长帽里。
爸爸展开第一张选票——太平洋,爸爸笑了。
第二张——回家,我避开他的眼神。
第三张——太平洋。
第四张——回家。
2比2,打平了!
就在苏珊坐直了身子,准备好向父母解释她的想法时,爸爸先发话了。
“哦,打平了。”
“你们小孩必须明白,这不是民主投票,这是仁慈的独裁。”
“船长总会有决定性的一票。”
他拿起一杯朗姆酒兑可乐,朝我们举了举杯,
“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太平洋。”
又一次,苏珊一家四口回到船上,再次开始了航海旅程。
艰苦单调的生活每一天都在继续,饮用水喝完了,靠牛肉罐头充饥,
苏珊月经初潮时,只能忍着不适蜷缩在上下床上。
几个月后他们到达澳大利亚昆士兰,苏珊在那里进行了短暂的课堂体验,并注册了一所函授学校的课程。
她可以在船上学习,完成作业,每次抵达有邮局的港口,她会把作业寄到学校。
其实她曾提出想读寄宿学校,但父母指责她自私,想法刚提出就被掐灭了。
苏珊感觉自己被困在船上,父母不关心她是不是孤独或不开心,能做到只有学习并通过考试,
她觉得,如果自己学得够多,就能帮她逃离现在的生活。
在那之后的三年里,他们绕着太平洋航行,去了很多小岛。
苏珊一年年长大,迫切地希望能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掌控权。
但她没有钱,也不记得英国的亲戚和玩伴,没有任何依靠。
有一次在澳大利亚,她靠当保姆攒了100美元,后来爸爸把钱借走了,当她第三次催账时,爸爸拒绝了她,
“我说明白了吧,如果你再提这件事,我就永远不还了。”
苏珊进入青春期后,跟妈妈的关系开始恶化,妈妈经常几周都不跟她说话,好像她不存在一样。
有一次,苏珊因为晕船在船舱里躺了好几天,但妈妈还是要去她做饭、打扫卫生。
更要命的是,妈妈并不支持她学习。
一天,当苏珊想在船上唯一的一张桌子上学习时,妈妈却让她快走,因为船员们要坐在那里。
苏珊拒绝离开,于是妈妈就大声播放音乐来分散她的注意力,逼她赶快走。
用苏珊的话说,妈妈对她那种特殊的怨恨,也许来自潜意识中的内疚,
因为父母剥夺了她正常的童年生活......
(苏珊在船上学习)
当爸爸宣布他们要去新西兰待一段时间时,苏珊16岁,已经在海上生活9年了。
爸爸在一个城市找了份工作,
妈妈则雇了一名船长和几名船员,出租Wavewalker,靠航行赚钱,
父母留给苏珊一个任务——让她带着弟弟在新西兰的罗托鲁瓦市独自生活。
他们的住所是一个度假小木屋,里面的家居摆设都很陈旧,
苏珊要负责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开车、做饭、打扫卫生、采购、用斧头砍木头烧炉子,这些活都归她。
父母给15岁的弟弟找了一个学校,但苏珊只能继续读函授课程。
苏珊也想争取一下:“那我呢?”
“如果你爸爸拿到居留权,你也能上学,”妈妈说,“这样你能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上大学,但我们先别把步子迈得太大。”
苏珊的要求再一次被父母忽略了。
之后的每天早上,苏珊准备好早餐,弟弟吃完早饭后会搭校车去上学,
苏珊把家里收拾好后,拿出书本开始学习,累了就划着皮划艇在旁边的湖里休息一会儿,
没有人在乎她有多么无聊和孤独。
那年4月,爸爸回来了,因为父母再次改变了计划。
他们雇的船长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爸爸决定辞职,自己开船赚钱。
爸爸告诉苏珊,他们会在七个月后回来,也就同年11月,
爸爸说,会给他们开一个账户划生活费,但钱不多,叮嘱苏珊节省,
而且还把管理船只出租信息的任务交给了苏珊,让她时不时打个广告,尽量把没被预订的时间段出租出去。
“别担心,我们一到大的港口,就会打电话回来。”
“如果有事,我们的朋友帕姆会帮助你。”
(实际上,爸爸好不容易打电话回来时,张口就问租船的生意。)
“可是帕姆住在三个小时车程那么远的地方,”苏珊努力让自己不要哭出来。
“我觉得我们最好就说到这儿,对吧?”爸爸站起身,根本没打算解答她的疑问。
“我明天早上还得收拾行李呢,你妈妈着急让我过去。”
爸爸走了,自私的父母又一次留下两个孩子独自面对生活,苏珊感觉自己快崩溃了。
有一次,她拨通了当地儿童热线的电话,想找人求助,但没有人帮得上忙。
“我不太明白,你父母去哪儿了?”咨询顾问说。
“他们去航海了。”
“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11月,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打电话回来。”
“有没有大人能帮助你们?”
“我父母有个叫帕姆的朋友,但她住在几个小时车程远的地方。”
“你上学吗?”
“不,我不去上学,我在家自学。”
“你现在感觉如何?”
“我感觉不是很好,我吃不下饭,还一直头疼,除了照顾弟弟,我还得帮父母照顾生意。”
“还有,最糟糕的是,我不想花时间做这些事,我得学习,不然我上不了大学。”
最后,顾问对苏珊的帮助只是几句淡淡的话。
“这不是你的错,让你做这些不公平。”
“我也无法改变这一点,但如果你想找人聊聊,我会在这儿等你。”
“你不能一个人面对这些事,不然事情会变得更糟。”
挂断了电话,苏珊把头埋在膝盖之间,感觉更寂寞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学习”和“办签证”两件事占据了苏珊的大量时间。
她开始更努力地学习,有一件能让她专注的事,她才不会崩溃,
而且,她还想在新西兰参加11月的期末。
除此之外,苏珊还两次面临“签证续签”的问题。
第一次续签时,签证官表示不能让未成年人独自留在新西兰,
最后是爸爸从斐济赶回来,在最后时刻将手续办好,苏珊的签证可以延长4个月。
但续签后的有效期只到10月,苏珊不得不第二次去办续签,
这次签证官表示,除非苏珊买好回英国的机票,否则就不能再续签了。
苏珊找当地一家旅行社买机票,最便宜的是经日本和香港转机去英国的机票,需要600美元。
打电话找爸爸要钱时,爸爸说:“你确定没有更便宜的票了?这价格太荒唐了。”
得到否定的答案后,爸爸只能妥协:“好吧,也没别的办法,我会把钱打到账户里。”
就这样,苏珊又拿到了一个月续签,她终于顺利地参加了期末考试,
十天之后,她登上飞机,在阔别十年之后终于踏上回英国的旅程。
在日本东京转机时,苏珊认识了同机的一个女生,两人聊天时苏珊讲了自己的故事。
苏珊告诉她,她已经向世界各地的很多所大学发了入学申请,希望能通过读大学摆脱海上生活。
“可是万一你上不了大学怎么办?”女孩问。
“我不能回去。”
“为什么不能?”
“因为我终于自由了!”
这次,幸运女神终于站在了苏珊这一边。
她投出的大多数入学申请都如泥牛入海,但牛津大学给了她一次机会,
他们惊异于这个靠在船上自学通过了初中和高中考试的女生,决定让她参加面试。
17岁,苏珊终于回到英国,参加大学的面试,
多年来在各个太平洋岛国的慈善商店参加交换书籍活动积攒的阅读量帮上了大忙,让她能在面试官面前侃侃而谈。
最后,苏珊成功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
这个没有去剧院看过话剧、没听过音乐会、也没参观过美术馆的女孩,终于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而且,再也不用在海上生活。
1987年,苏珊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学习动物学,
本科毕业后,又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读研究生和博士,1993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苏珊以实习生身份进入英国财政部工作,两年后被升职为财政司的一个秘书;
1997年,她辞掉公务员工作,进入企业打拼,做过好几家企业的高管和合伙人,现在已经成为实打实的商业领袖。
为政府工作时,苏珊认识了同为公务员的老公杰里米·海伍德(Jeremy Heywood),婚后两人生了三个孩子。
丈夫杰里米曾担任过内政部主管、前首相布莱尔的首席私人秘书以及唐宁街幕僚长,
2018年,他因为肺癌去世。
除了在职场上打拼和经营家庭,苏珊还尝试着写书。
2017年,她为婆婆、考古学家布伦达·斯温班克(Brenda Swinbank)写了一本传记。
今年,苏珊又出版了回忆录《Wavewalker号:挣脱束缚》,讲述了在海上生活的童年以及奋力逃离、通过努力学习让生活回到正轨的经历。
在知道苏珊准备写回忆录时,妈妈曾威胁她,如果她执意这么做,她的丈夫会事业受挫。
但现在的苏珊已经长大了,对自己的人生有了100%的掌控权。
“当我还是孩子时,没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有权尽可能真实地讲述我的故事。”
很多人了解苏珊的童年经历后,会惊奇地说:“但你看着很正常啊。”
在某些方面确实如此,但是花了十年时间住在船上,航行47000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的经历,还是让她在某些方面与一般人不同。
当苏珊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开始问她过去的经历时,她也思考过一直埋在心里的几个问题——
爸爸真的是为了纪念库克船长而环游世界的吗?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愿望而找的借口?
爸爸妈妈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为什么不担心子女的教育或者被社会孤立的问题?
为什么当她和妈妈关系僵持,尤其是她十几岁时,爸爸明明知道却不闻不问?
这些问题,恐怕都离不开“自私”一词,苏珊的父母就是个极端的例子。
“孩子们只能跟着父母,去做父母想做的事。”
从7岁到17岁,苏珊一直被困在爸爸的梦想里,他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说一不二;
妈妈永远赞成爸爸的决定:“如果你下定决心,就没什么能阻挡你。”
幸好凭借苏珊自己的努力,她在17岁时逃了出来,
从那以后,她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了.......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23/mar/25/suzanne-heywood-round-the-world-sailing-trip-stolen-childhood
https://www.dailymail.co.uk/home/books/article-12073993/My-10-year-family-trip-hell.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zanne_Heywood
各位小伙伴们
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
事儿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
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与大家继续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