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站在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前沿看儿童教育

2015-01-10 新校长传媒

书名:《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的对话》

作者:孙云晓/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1

内容简介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改变自己。”《用心教养》是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的最新作品。书中凝萃了儿童心理学、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与最新趋势。通过与11位中外顶级心理学家和3位热心教育的知名专家进行深度对话,帮家长和教育者一窥最科学的教养之道。

运动能提高学习成绩吗?给男孩最好的礼物是晚上学一年?如何应对孩子发脾气?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和创造性,父母和教师能做些什么?如何确定孩子的智能优势?这些源自生活的实际问题,书中一一作出解答。本书许多前沿的科学发现、睿智的教育建议,让人读罢心生感慨、茅塞顿开,对于广大父母、教师及一切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开卷有益的。

作者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评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平衡教育才能和谐成长”、“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书 评


站在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前沿看儿童教育

文/孙云晓

在我出版的所有著作中,《用心教养》是营养最丰富的一本书,因为这是与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等多位极富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的对话,还有对费孝通、冰心和马丁·塞利格曼等大师级学者专家的访谈和评介。当您看完这本书,可能会惊叹:如此多的著名学者都来会诊中国的儿童教育问题,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令我感动的是,与我对话的心理学家们都非常热情和认真。对话是精彩的。2014年4月2日,《中国教育报》环球周刊以近乎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与约翰·梅迪纳教授的对话,题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其中,梅迪纳教授的许多鲜明而深刻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如:“胎教就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孕期的任何阶段,任何外在刺激可以带来认知发展方面的益处。父母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怀孕晚期帮助其未出生的宝宝认识彼此。”“在这个世界上,最棒也是最小儿科的健脑技巧可能就是一个纸箱、一个新的铅笔盒和两个小时,而最糟糕的恐怕就是父母新买的平板电脑。”梅迪纳教授对望子成龙的父亲的忠告更特别而有趣:“如果你真的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你的第一要务就是爱老婆。”

当然,对于中国青少年的研究最有经验的是中国学者。所以,我特别约请了两位学养深厚的中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和陈会昌教授访谈。曾经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的林崇德教授,培养出了80多位博士,并且对创新教育有深入研究。访谈当天风雨交加,年过七旬的林教授抱病接受了我漫长的访谈。收到访谈整理稿后,林教授又是逐字逐句地核对和推敲。与陈会昌教授相识近30年,有过多次愉快的课题合作。我之所以选定他,不仅仅是因为私人友谊,更是因为他通过对200多名儿童长达19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了主动性与自控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毋庸置疑,陈教授的若干发现与建议对于广大父母与教师具有巨大的指导价值。

原本,这是一本单纯的与心理学家对话的书,但基于扩展教育视野的考虑,我决定把我对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和文学泰斗冰心女士等名家的访谈和评介也收录进来,并且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种设计,读者朋友不仅可以看到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对儿童成长问题的分析,还可以得到社会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的教育建议,相信这对于读者朋友是特别有益的。

教育是一种服务,写作也是一种服务。因此,作为本书的作者应该回答一个问题:这本书适合什么人阅读?因为本书的特色是站在心理学、脑科学和教育学的前沿来探讨教育问题,所以最适合0~18岁孩子的父母与教师阅读。当然,所有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都值得借鉴。


目录:

推荐序 孙云晓——捍卫童年的教育家

引 言 如何阅读本书

第一部分 新观念

01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对话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

02 学习其实是一种创造

对话积极心理学家埃伦·兰格

03 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两颗种子”

对话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陈会昌

启示录 教育改变世界

美国杰出女性温迪·科普

第二部分 新趋势

04 运动改造大脑

对话心理学家约翰·瑞迪

05 开启孩子的多元智能

对话“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

06 创造力需要从小培养

对话发展心理学泰斗林崇德

启示录 乐观的孩子才会充满希望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

第三部分 新知识

07 养育男孩与你想的不一样

对话男孩问题专家安东尼·饶

08 由内而外的教养

对话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

09 让孩子远离焦虑

对话心理医生塔玛·琼斯基

启示录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

拾 遗 温故知新

10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对话作家冰心

11 让孩子相互学习

对话社会学家费孝通

后 记 站在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前沿看儿童教育

获取更多好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蒲公英教育智库官方网站。

(编者注:“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对于本公众号所推荐文章,欢迎微信直接回复您的点评和建设性意见或加新校长传媒QQ群,我们将适时推出更多优质的相关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新校长传媒QQ: 68981680(加群需注明城市、身份、姓名,目前只加教育界人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