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英语改革大趋势:走出语法,走向语用

2015-03-19 张连仲 韩宝成 新校长传媒

外语教学,要走出语法的困境,重视语篇,重视阅读能力我们的英语要走向语用,走向能力。我们要从学习者成长过程研究语言教学规律,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

…………………………………………

张连仲(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

学英语是为了有效的应用

外语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外语水平提升有助于这个民族在世界的话语权和话语力。中国这样一个把开放和改革作为基本国策的大国,需要国民普遍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英语目前是世界通用语,掌握了英语就有了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我国国民普遍学习英语的目的应是为了有效的应用。

从宏观层面上看,英语是真正国际化通用语言,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交际工具。应该是我国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从个人层面上看,英语是国际化背景下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我们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考英语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英语权重加大了。

2、一年两考,在某种意义上表明英语比其他学科在实操方面空间更大了。

3、开设口语和听力的考试;口语和听力将是我们整个外语推广的重要方向。听力、口语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应在高考、会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得到应有重视。

4、能力标准的研制和相应体系性英语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了相关专家,计划在三年内建构中国的能力标准和整体的考试体系,从小学一直到高校,高考和中考是其中的环节,将纳入整个体系。

英语是各个学科当中首个要求制定相应体系性能力评价体系的学科,所以可以看出英语这门学科很重要,改革都是由它开始迈出的。

到2017年,我们将采取新的英语评价机制、招生机制,并开始实行一年两考。但是从2014年的高考,我们看到一些变化,2014年的高考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出来的:能力第一。

所以,现在的外语教学,要走出语法的困境,重视语篇,重视阅读能力。我们的英语要走向语用,走向能力。我们要从学习者成长过程研究语言教学规律,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

我们要关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外语学习的“人文性”属性。另外,外语教育要研究语言的特点和结构,更要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共性与个性以及个体差异和阶段性成长特点;加强对学生成长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的研究。

另外,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做到:有学生、有目标、有操作设计、有学习过程、有交流和互动、有逻辑、有效果。

因此,我建议教师在三年的高中教学中,把英语的逻辑中心放在语用上,下一步的英语教学,我们觉得简单的提一个建议,就是我们要以课本中一个话题为圆心逐渐拓展,辐射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信息和篇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们新的高考推进追求的新目标。

新课程的推进需要我们校长、教师共同努力。在外语教育中,教师要跳出单维、单一、单选的办学和课程设计,形成目标多元(多元智能、多层心灵)、方式多形(文化性、跨学科、信息化、新平台)以及内容多样(有意义、有意思、有思维)的教学模式,做有意义、有情感、有思维的英语教育。

这里我希望以杜威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如果今天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的话,我们就是在剥夺孩子的未来。”不管是英语还是别的学科,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不是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特别是外语教育,我们要超越语言来看教育。

韩宝成(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副主任):

别再让命题人员和英语老师纠结于词汇表

我们谈谈高考英语考试改革。高考英语考试的核心问题就是考什么、怎么考。这需要我们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高考英语考试的性质是什么。是“常模参照考试”还是“标准参照考试”?是外语水平考试还是外语课程考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明确,必须按照不同性质考试的要求来设计考试。

如果是语言水平考试,一般要有能力标准,考试内容不基于所学内容,但我们命题人员和英语老师很纠结词汇表,有一个单词超过就想不通,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们没有很好地弄清楚这个考试的性质。当然,这次实施意见中有一条是关于国家外语测评体系建设,其中就涉及外语能力标准问题。将来“标准”出来了,有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还有,假如我们确定高考英语考试是外语水平考试的话,还要回答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力模型来设计考试。过去几十年来,学界对什么是语言能力提出了很多模型,并应用到外语考试的设计上来。仔细研究我们的外语考试设计,不难发现,在理论模型和实践上我们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是要好好改革了。

再谈谈高中外语课程。以后高中英语课怎么搞,我认为首先要给高中课程一个明确的定位,教育部2014年4月份出台了深化课程改革的文件,提出了深化改革、立德树人这一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谈到课程目标,一般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实用主义取向,一种是人文主义取向。实用主义的取向是把语言当工具来对待,人文主义的取向是把语言当文化来学,语言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两者的区别很大。在课程定位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高中英语教育就会出问题。

总之,此次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育会带来很大的变化,因为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效用是去不掉的。如何处理好高考英语课程和高考英语考试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仍待解决

谈谈为什么要改革。从文件上大家可以看到,这次高考改革主要是针对“考试”和“招生”两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尤其是针对一些社会上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唯分数论影响学生的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城乡区域入学机会存在差距来进行改革,以回应社会对公平的关注。

高考改革其实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除了公平之外,还有科学性的问题。但公平和科学之间,有时是可以统一的,但有时却是矛盾的!对于高校来讲,考试是为了招生,高校招生需要科学选才,要选择适合本学校各专业的学生来培养,这才是办好大学的前提。

如果我们考试招生制度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个条件,高考改革的科学性就要受到置疑,但此次改革主要提到的是解决公平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不容易解决。

对于这次高考改革,我认为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在公平和科学这两个层面上还需要做很多研究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国家高考改革方案中关于考试改革是如何设计的。国务院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一共有四点: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推进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4、深化高考考试的内容。前三条其实是形式,第四条是内容。

所谓形式改革就是指全国统考加学业水平的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形式上由过去的“一考”,也就是统考,变成了多考和综合评价。针对“内容”的改革,文件提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提高内容,增加基础性、综合性等等。

对于考试改革,我认为主要的问题是科学性问题。首先,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考试,记分体系不一样,经过简单专业相加是不科学的,多次考试的等值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都影响到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其次是考试内容如何改进。

考试内容决定了我们中学的教学内容,谁来决定考试的内容,是考试机构还是高校,如何做到按课标要求设计考试?简单说说不行的,必须有科学可靠的措施来保证。最后是考试方法的问题,考试方法不科学,对教学带来分负面效应是巨大的,一定要在改进考试方法上下功夫。

对于招生录取,国务院的文件中也提出了改革措施。第一是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第二是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第三是完善高校招生的选拔机制,第四是改进录取方式,第五是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机制。我认为,在招生录取方面,一定要做到学生满意,高校满意才是最好的方案,这是大方向,不沿着这个大方向改进,改革可能流于形式。

关于选拔录取的要求,文件写得非常明确,就是高校要加强招生委员会的建设,制订学校的招生标准和要求,要在网上公开。

我们期待各个高校把自己所要求学生的条件、规格在网上公布出来,让学生在报考前就知道,这样才有利学生,也有利学校招到合适的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国家高校做得很不够,你到各大学的网站上找不到各学校各专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与西方大学公布的招生标准和条件相差很多。

顺便补充一下,文件要求各高校建设好招生委员会,这是对的。但每个学校的招生委员会由什么人组成,规模有多大?招生委员会成员是行政人员还是专家?谁对招来的学生负责?如何防止招生腐败?我觉得这些是最核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高考改革还是等于流于形式,动静大但没有实质的改变。

(文章转载自“校长会”,原文来自《现代校长》)

获取更多好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蒲公英教育智库官方网站。

当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当一颗种子随风撒落,当一场春雨润物催耕,我们期待了解,你是哪一朵云,我是哪一棵树,他(她)是怎样的种子在哪里生根。谢谢你的关注,期待你的点评与建议,更盼望,我们成为教育的世界里,遥远的朋友和最近的知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