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人迷“星星老师”,如何打造彩色阅读教室 | 年度星教师
【老师,您尝试过吗?如何让四四方方的教室多一丝温馨的童话气息,更让孩子多一处留恋之地。也许,您只需小小的努力,教室便不再是一味的板着面孔。今天的“星教师”,小编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孩子心中的万人迷老师 -------周其星,又称“星星老师”。在他的教室里,有各种缤纷明亮的色彩、各类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爱讲故事的妈妈……精心营造贴近孩子生命成长节奏的文字和氛围,星星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的孩子们,在这样的彩色阅读教室里健康而自由地生长。】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星教师”所有,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它形式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
周其星,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阅读教师。人称“星星老师”,自称“种树的男人”,女儿誉为“孩子心中的万人迷”。2008年“不务正业”和朋友一同发起创立了全国知名的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推动优质的亲子阅读,影响全国数万家庭。2012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两年前,来到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专注于打造“彩色的阅读教室”和“迷人的写作课堂”。2014年,出版了一本颇受家长和老师喜欢的小书《彩色的阅读教室》,期望更多老师拥有阅读教师的身份自觉,更多孩子拥有彩色的阅读童年。
教育故事
朋友曾经很郑重地问我:“你觉得自己的教室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影响了他们什么?”我知道,这是她看了《彩色的阅读教室》一书后提出的思考。其实,我也常常追问自己: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教室?在教室里,老师能做些什么?如何处理相同时间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推进儿童阅读教育多年,我提出了“打造彩色的阅读教室”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这间教室首先应是彩色的。
童年如彩虹的缤纷,孩子天然喜欢明亮的色彩。四四方方的教室,规规整整的桌椅,老老实实的讲台黑板,即便这是无法改变的教室格局,但我们依旧可以做出力所能及的积极变动。在班上,我们增添了红、黄、蓝、橙、绿五种颜色的书柜,以及一把可以转动的红色小沙发,还有几个小鱼小足球座椅。只需小小的努力,教室便不再是一味板着面孔,多了一丝温馨的童话气息,也多了一处留恋之地。不同的书柜里面,放着不同类别的书,每一本书的书脊上,贴着不同颜色的小圆点,正好对应着相应颜色的书柜。小圆点下面还会有一个大写字母,是这本书书名的第一个字的首写字母。整个书柜里的书按照字母表的顺序依次摆放,孩子可以根据彩色圆点和大写字母让这本书准确而迅速地物归其所。
彩色的书柜里,一定会摆放着丰富多彩的优质童书。孩子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不建议他们把时间花在粗制滥造花里胡哨的流行读物上,也不主张各自从家里带书来充实班级书架,这样组成的书架上的读物一定良莠不齐。根据我十年来的阅读和推广经验,结合班级孩子的阅读实际,每个学期,我都会拟出一份精心编制的书单,家长们根据这份书单,各自认捐其中的童书。一个学年下来,彩色书柜里的藏书量达到了人均30本左右,可谓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对于刚刚踏入阅读世界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藏书量,基本上能够满足他们一年的自由借阅了。随着年级升高,以及各种新书的不断出版,书柜里的藏书需要逐学期更新,从图画书到桥梁书再到文字书,有童话有散文有诗歌有成长小说还有数学、科学、军事、历史和哲学类书籍,确保每个孩子拥有更多自由更加充分的选择。
当书柜里有了足够丰富的好书之后,接下来就该引导孩子把书读起来,如果孩子不读书,一柜柜的书放在那里又有什么用呢?阅读应该是随时发生的事,未必需要一个隆重的仪式,沐浴更衣净手焚香方可进行。每个小朋友可以配备一个小书袋,那种很普通的帆布书袋,然后自己在上面尽情涂鸦——画上飞翔的书,涂上飞舞的蝴蝶,还有一些花鸟树木,再加上自己的班级和姓名。每天放学时,从班上借一本心仪的好书,窃喜着装进小书袋,乐滋滋地背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共读。当书流动起来,不断被打开,它的价值才会被充分激发。
为了规范和完善借阅机制,我会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张比一本书稍大一些的借阅卡,上面贴有自己的照片,每次从书柜里借书时,要把借阅卡插放在该书的位置上,还书时再抽出来,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去借阅下一本书。借阅卡的使用,确保班级图书有借有还,解决了曾经让我苦恼很久的频繁丢书的问题。
我们需不需要了解孩子的阅读状况和进展?如何才能得知孩子读得怎么样?
这就需要为每个孩子准备一本阅读存折,每读完一本书,需要简单记录该书的相关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社、页数等基本信息,还有一些简单的阅读反馈,例如对本书的评价、认识了书中哪个主要人物、想为书中的哪一点点赞、家长对孩子本次阅读的评价等。阅读量的统计不是根据字数或本书来衡量,而是根据书的页数来计算,“页数”就是阅读的“经验值”,经验值可以累积,不断相加,不知不觉变成一个庞大的数字。我们参照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行模式,每读完五百页即可升级一个行星,让孩子知道,好书读得越多,离太阳越近。海量阅读会使我们远离黑暗,接近光明。这样的升级机制,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为他们从小就建立起一份完备的阅读档案。这些构成了阅读教室里自由自主的阅读生态。
对于孩子们来说,走进阅读教室,每日的阅读是从晨诵开始的。宝贵的早读时间,是不会去读语文教材的,我们读有趣的童谣、优美的童诗甚至三字一顿四字一句的《新国文》(民国的语文教科书),我们诵读这些贴近孩子当下生命成长节奏的文字,为孩子语言生命的发展奠定根基。
我非常认同著名教育专家李庆明先生关于语文教学改革要进行“语言和文学分科实验”的论断,现行的语文教材具有强工具性弱人文性,在没有更合适的语言训练材料的情况下,不妨用来作工具训练,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在教材之外去寻找。依照我的老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赵志祥先生的观点,教材的教学完全可以进行重组,一个学期精读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篇,其它都可以略读处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时,我根据书中呈现的八个单元,提炼出八个主题,并将相近主题进行整合,每个主题精读一篇课文,其余时间,大量阅读我根据这些主题所罗列的近百本图画书,以此作为教材之外的文学阅读补充,成功地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极大地拓宽了孩子的阅读视野。这就是我所说的阅读课程,可以由阅读教师利用阅读课时间,以及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机会进行实施。
阅读教室的课表上,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读课,需要阅读教师带着孩子分享故事,共读一本书,这是发生在文学课堂上的精读活动——围绕一本书,师生进行文学的欣赏与讨论,或者关注人物性格,或者探讨主题要义,或者研究阅读策略,或者赏析写作特点,或者链接生活,或者回到语言本身……自由自在的交流,远离功利化阅读,即便是八卦作者的逸闻轶事,抑或观看由书改编过来的电影,都是过一种纯粹的读书式生活,度一段美好的文学时光。这都是匆匆忙忙地赶培训班真刀真枪地做习题集所无法抵达的。
阅读教室里面还要有故事妈妈。故事妈妈与阅读教师,恰好构成了人文教育的一体两面。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牵着他们小手的,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家长。故事妈妈是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校园里最时尚的风景线。在我的教室里,每位故事爸爸故事妈妈,都要穿上美丽的故事衣,在固定的时间来到教室,给孩子们带来生动活泼或者温暖动人的故事,也给童年种下爱与友善的种子。孩子们逐渐明白,原来一个人是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将来他们长大了,也会效仿这样良善的行为,试着去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美好的事。这是一个社会可能变得更好的希望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爸爸、故事妈妈以及阅读教师的阅读课堂,是在设计好的阅读课程引领下的教育行为,绝不是随意随性的妄为——要么精读某个作家的系列作品,要么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系列阅读,要么用不同的形式演绎一本书……一群阅读新鲜人,需要这些热心的阅读引领者。
阅读教室里,自然需要各类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读书大王”PK,“书香家庭”评选,寻找“一本最老的书”,“最美的书”展览,读书小报展示,我与作家面对面……通过活动唤起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吸引家长参与到阅读中来,一起打造良好的班级阅读书香生态,构建彩色的阅读教室。
回到之前朋友向我提出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她的:“如果说,传统的教室象征着闭塞、保守、中规中矩、墨守成规。那么,阅读教室的意义在于代表着另一种可能——自由而开放,丰富而生动。它是自由的——阅读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体生命,获得思想的自由,孩子在文字的世界纵情想象,自由飞翔。它是开放的——向家长开放,向活泼的生活开放,向文学科学甚至历史哲学开放。”
这是一个全新的地点,在这样的教室里,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一个学期能够读完两百多本图画书;大量识字以后,二、三年级的孩子,一个学期可以读完六、七千页的文字书,有的孩子甚至能读完上万页。进入高年级以后,更是进入疯狂阅读时期。一直保持这样的呼吸吐纳,孩子的气质谈吐、学习能力与别人迥然不同。
衷心希望更多的学校里有着这样的彩色阅读教室,一群热心的故事妈妈和热情的阅读教师出入其中;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就在这样的彩色阅读教室里健康而自由地生长。
特别推荐
从小就喜欢看书。小学时代,乡下物质依旧匮乏,读物稀缺,一张包裹白砂糖的报纸、一本无头无尾缺中间的破书,都会让我欣喜不已,翻来覆去地读。
初中时期,开始迷上武侠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可以一夜看到天明。后来情窦初开,喜欢起朦胧诗来了,至于古典诗词,更喜欢《诗经》和宋词。
中师毕业后,颓唐过一段时间。后来觉醒了,开始疯狂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杂志,为了一本《名师授课录》,不知找了多少地方,终于在武汉的绿叶教育书店买到。参加教学大赛并最终功成名就之后,不知该读什么书,该走什么路。于是来到深圳,跟随李庆明校长读书,视野更加开阔,阅读也变得驳杂起来。
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带给我很大触动,没有底气,没有骨气,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只能唯唯诺诺,生活在鸡毛蒜皮的琐碎与点头哈腰的卑微之中的老师不是我要走的路。特别喜欢听著名的历史学者朱学勤教授讲历史,他的《书斋里的革命》读得畅快淋漓。高行健的《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带给我的冲击和影响最大,我被他的语法和行文深深地迷住了,以至于我自己的小书也采取了多种人称转换的方式,或许,我是以这样的方式向他致敬吧。薛忆沩的小说也非常迷人,《流动的房间》《通往天堂的最后一段历程》以及他后来的每一本著作,都被我一一收藏。他特别爱跑步,善于精确性写作,多次重写《遗弃》,这样的经历,对我后来重新组织和书写博客里的文字,最终形成充满文学性的教育小说《彩色的阅读教室》,也是拜他所赐吧。
喜欢北岛,除了他的散文集《午夜之门》《青灯》以及《时间的玫瑰》,甚至他编的《七十年代》都是我的钟爱,龙应台的文字也是喜欢得很,从《野火集》到《孩子你慢慢来》,再到《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和《1949大江大海》,都是我的旧爱和新欢。野夫的《拍剑东来还旧仇》曾经看得我泪流满面,赵越胜的《燃灯者》也让我热血沸腾,看来,读书让我无法安静,一本好书会让我浑身颤抖,似乎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在敲击着我的灵魂。当年读《百年孤独》就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应该是中师时候,挺郁闷的日子里正好遇到了它,至今还记得这本书让我抑郁了好长一段时间,以至于室友们还以为我失恋了。
在成人文学里很容易沉沦,我的救赎之道就是看童书,读绘本。《黑兔和白兔》《失落的一角》《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带给我短暂的阅读,长久的思考。《小王子》《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我的大爱,清浅的语言之河里荡漾着哲学的光芒。
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也是日常生活的另一种调剂,安德烈·波切利、恩雅、莎拉·布莱曼、雅尼、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声陪伴过我一个又一个夜晚,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正是荡涤灵魂的天籁之音,因为崔健,喜欢摇滚,因为胡德夫,也喜欢民谣,追过他在广州的见面会,听周云蓬讲笑话,他会给你在他的《绿皮火车》上签上一个“云”字,喜欢小娟、李志、钟立风,喜欢《潮起潮落是什么也不为》《永隔一江水》《往日时光》……电影呢,也是太多太多,一口气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来——《美国往事》《燃情岁月》《天堂电影院》《春风化雨》《死亡诗社》《金色豪门》《巧克力情人》《情书》《放牛班的春天》《美丽人生》《心灵捕手》《歌剧魅影》《大鼻子情圣》《收殓师》《这个杀手不太冷》……还有很多优秀的儿童电影也值得看,例如《霍顿与无名氏》《超能陆战队》《海洋之歌》《鬼妈妈》《精灵旅社》《卑鄙的我》《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仙境之桥》《安德的游戏》《哈利波特》《魔戒》……
当我如数家珍,一股脑儿地说出这么多名字时,此刻,内心自在富足,你想啊,逼仄的生活里,突然有了这么多美好事物的陪伴,还愁何处不阳光?
·END·
每位教师,都很精彩!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
2015年4月起,“星教师”微信公众平台将以每天推出一位星教师的方式,在国内外筛选“年度星教师300人”,呈现一群有教育情怀、敢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以及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反思,他们的阅读与生活。 在此,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星教师”,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家长,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
关注“星教师”: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