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即日常,谈谈关于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2016-04-10 蔡朝阳 新校长传媒


小编说

在读经教育,《弟子规》等大行其道的今天,成年人的朋友圈仍然泛滥着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面对儿童,我们能带给他们什么?怎么让他们成为具有人文通识和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为此,小编特地找到了蔡朝阳老师的一篇文章,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本文获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蔡朝阳: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四十岁重新发现理想。网名“阿啃1919”,有公众号“噪音”(eken_1919)。2009年,与郭初阳、吕栋在网络上一起炮轰语文教材,轰动全国。著有《阅读抵抗荒诞》《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合著)《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但得爱书人似我: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育有小儿一枚,爱称“菜虫”。


生活中的科学启蒙


儿童科学启蒙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高端的事情,凡是略为爱学习的家长,都可以在家庭里与孩子一起做到。有一种从日本引进的书,叫做《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专门介绍各种科学小游戏,我很喜欢,曾与菜虫一起做过其中几种,菜虫亦兴味盎然。因为这里介绍的科学游戏涉及材料都很家常,无非柴米油盐,可以轻易上手,又因为事关基础的物理化学,所以永不会过时。孩子也会因此而爱上厨房,因为,在家庭里,厨房才是最接近科学实验室的所在。


我有一位年轻的朋友,名叫林允,他做了一个微信公号,叫做“低科技教育”,他深有科学素养,又好发奇想,更难得的是勇于实践。所谓低科技,意在仅仅利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原材料,做出牛逼闪闪的科学实验,蕴含科学精神之真髓,叫人叹为观止。林允同学认识了菜虫及其小伙伴们之后,就被小朋友们缠上了,于是只好一次次给他们做苏打水火箭的实验,电动滑板车实验,会燃烧的铁的实验。那些小朋友们见到我就说,蔡叔叔,什么时候再请林允老师来跟我们做科学实验啊。



为什么要爱科学?


我们爱科学的理由其实很简单:


1
一则因为观察到在成人社会里,科学精神的缺乏所在皆是。举个例子,各类鸡汤泛滥的微信朋友圈,便可足证此圈科学精神的匮乏。脑残养生术,各路仁波切,乃至大罗金仙大行其道,究而言之,便是源自实证精神的阙如、理性思维的空白。有时候便希望,自己,乃至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定的常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至于人云亦云,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2

一则在于,就科学启蒙教育本身而言,这一维度的教育价值巨大,堪称是开启孩子们智慧和创造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学精神里面,包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思维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逻辑、实证、创新、怀疑、普遍性、可证伪等等。


也即是说,一个受过科学启蒙教育的孩子,他对世界的认知,会是更趋于理性的;他的学习力,将会有更多的内在驱动;他的创造力,也将更为突出。最重要的是这些科学儿童的思维特征,将是开放而不自闭,是多元而又包容的,具有初步逻辑能力,敢于冒险与挑战,并在试错中寻找真相。



科学小白怎样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一个对科学不怎么在行而又希望孩子具有初步的科学精神的成年人怎么办?


1

现代社会信息这么丰富,要是懂得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从无知的洞穴中超拔出来。但这是个人自决的范畴,他人无法强求。而对于孩子则不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塑造,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生而为人带来的遗传部分之外,我们的孩子所表现的各种特点,其实就是家长的影响。所以教育是一件纯粹主观性的事业,属于心想事成的类型。你想要怎么样的孩子,你基本上会塑造怎么样的孩子。无非是,有的家长思路清晰,有的家长懵懵懂懂而已。

2

开拓视野,增长新的经验。

1990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宣言认为,儿童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他们的未来应该在和谐和合作之中形成。他们应该在开拓视野、增长新的经验的过程中长大成人。


当然,家长的教育观念也举足轻重,因为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家长愿意给他读《弟子规》,那么孩子多会收束心性。家长要是愿意给他读《DK儿童科学大百科》,那么这个孩子在向外拓展生命的力量上,恐怕更胜一筹。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家长的责任,无非呵护这种科学家的潜质,而非挫伤。



 

作者:英国DK公司  编著

译者:田彩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以上


《DK儿童科学大百科》的出版,庶几可以解决那些希望给与孩子初步的科学启蒙的家长的一部分问题。DK版的各类儿童百科全书,一直是儿童图书出版中的知名品牌,因为专业,因为贴近儿童认知规律,所以适合儿童独立阅读,也适合亲子共读。


这本《DK科学百科全书》,像DK版的任何一本百科全书一样,兼有工具书和启蒙书的双重价值,可以放在孩子的书架上,以备不时之需;又可以任何时候翻开,从任何一页开始翻阅,进入精彩的科学之旅。



但对我来说,最关键的是,这书的编纂体系,正符合了我对科学启蒙教育的期待之一。


因为,科学的阅读,与文学的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唤起的,也是大脑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科学阅读重理性逻辑能力,而文学阅读重想象飞翔的能力。人之有感性与理性,犹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两翼,凭借这两轮或者两翼,人才可以行之久远,飞得更高。


所以我期待的科学启蒙书,便是这种,结构完全依照科学体系编排,而行文则平实严谨,朴实无华。最重要的是,有逻辑框架,注重实证,论述有理有据


比如,第一部分讲《如何利用这本书》。这是全书总纲,是一把钥匙。这里有逻辑能力的初步。


之后的部分标题名为《走进科学家》,讲的是那些独具个性的科学家。为什么这么编排,我以为,是要带孩子们走近这些性格各异,而又有趣的科学家,以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召读者。在“科学奖”这一框,编者讲到了“科学是把双刃剑”的问题,接着顺理成章讲到科学家以及公民的社会责任——这也是科学精神中所包含的重要一环。




接下去讲的是安全标识。有毒的物质,乃至元素,懂得他们的危害,从而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正是科学精神之一维。这使我想起我的朋友涛爸带孩子做科学实验,第一件事情是请孩子们带上护目镜,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在翻阅这本《DK儿童科学大百科》时,我总是想起来我少年时代读过的,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启蒙书:《十万个为什么》。那么,为什么我不会再给21世纪的孩子买《十万个为什么》,而唯独青睐《DK儿童科学大百科》呢?就是因为,前者说教而死板,后者趣味盎然;前者是长辈权威的训导,后者是淘气男孩的开心游戏。说教这种方式,显然并不高明,将答案告诉孩子,恰恰抹杀了孩子的探究过程的乐趣。




《DK儿童科学大百科》一书的编写者,在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会从生活本身说起,从我们习见的地方起步,然后,再用科学的专业眼光,去发现新奇,去发现事物内部隐藏的奥秘。所以这是一本将耳熟能详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书,在陌生化的过程中,内在的科学原理,得以敞开,在这个敞开的过程中,科学启蒙得以展开。科学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过程,这个过程之中,有无数新奇的发现,会逐一展开在孩子们的面前。



不久前,菜虫在科学课,被要求带一节1号电池去学校,以便做实验之用。而在《DK儿童科学大百科》一书里,恰好有一章,就是讲电池。将各类电池一一展示,并有剖面图,告知内部结构。并有水果电池的实验演示。这后一点,恰好是菜虫去年在涛爸带领之下做过的实验。于是,菜虫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就在这一页,仔仔细细又研究了不少时候。



科学精神里面有一种永不自满的,永恒的求知的欲望,这正是人类身上最动人的品质之一。想象永不止步,则科技永不止步。我们知道,进入现代世界以来,正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微软使我们进入了电脑时代,因特网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现在,阿尔法狗,正在向人类提出崭新的挑战。因为想象力没有边界,所以科学也没有边界——这才是科学最令人激动不已的地方。




我们这些知道自己沉没在无知的洞穴之中的成年人,究竟能为孩子带去什么?唯有更好的教育。而更好的科学启蒙教育,正是更好的教育中最具有创造性,从而最为面向人类未来的一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