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教育的花朵 | 国庆七日谈
2001年10月7日,美国、英国以塔利班包庇和窝藏9·11恐怖袭击幕后凶手为由,向阿富汗发动了大规模空袭,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直到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才正式宣布长达13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束。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如此定义悲剧——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若斗胆套用先生这句来形容的话——战争,是将一切摧毁给人看。
战争有太多的反义词,和平、生存、美好、快乐……以其毁灭性而论,它的反义词是重建,以其带给这个世界的气息而言,它的反义词则是希望。
教育,播种的也是希望。它像蒲公英一样,把个人变得更理智、更优秀之后,教育的种子随风播撒,将希望和快乐的气息带去远方,将荒原变沃土,让世界更美好。教育是纯粹、质朴、充满生命力的,在任何环境中总能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本文为新校长传媒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所列影片(第一次拍摄版本)以上映日期先后为序
《万世师表》制片国家:英国上映日期:1939年7月
故事背景:1934年,该片的原著小说先后在美国、英国出版,反响热烈。小说用充满回忆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师的一生。小说中同时穿插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一战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事件。
电影简介:《万世师表》可能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创造流芳百世的经典教师形象的电影。1870年,一位叫奇普斯的年轻人被英国名校布鲁菲聘请为教员。他满怀献身教育的热情,但由于缺乏经验,他的教学照本宣科、过于死板。20年过去,学生都不愿意亲近他,校方也视他不称职……直到他在休假中遇到挚爱凯蒂,在恋爱中慢慢懂得了如何跟学生相处,并很快融入到学生中间,最终当上校长。但这时,凯蒂却因难产死去,奇普斯悲痛欲绝。新校长到任后,由于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协调无果,奇普斯提出退休请求,但伦敦各界都表示反对,他只得继续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奇普斯继续留校教书,在战争结束后退休,结束了他默默无闻却桃李满天下的一生。
入选理由:选择当教师,对很多人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生。感谢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类似题材的还有1947年上映的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2007年上映的国内电影《我的教师生涯》,都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在时代背景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教师。
《武训传》制片国家:中国上映年份:1951年2月
故事背景:《武训传》是以清朝光绪年间武训行乞兴学的故事为内容。1944年夏秋之交,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约见电影编导孙瑜,提议将武训办义学的事迹拍成电影。1946年,孙瑜从美国访问归来,在南京玄武湖边见到一群被警察称作“小流氓”的流浪儿。这群流浪儿的遭遇让他决定像张乐平画《三毛流浪记》那样,为穷孩子拍一部电影,以劝导人们扶贫助学。
电影简介:武训是一个目不识丁、贫苦、善良而又受尽欺负的乞丐。他所持守的信念是“人做事要凭良心”。可在晚清的社会环境里,他的“良心”总是遭受到来自以儒教纲常的维护者自居的地主、官僚阶级的欺骗和践踏。善良的武训认为穷苦人要翻身只能通过读书识字,奋斗到上一层地位才能为穷人讨一点公道,于是发愿通过乞讨来兴办“义学”。为达成此目的,作为乞丐,武训极尽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之能事,放下了做人的最起码的尊严,且屡受盗窃、赖账之欺辱,最后如愿以偿,在开明官僚以及乡绅的同情下,办起了三个“义塾”。
入选理由:比武训乞讨办学更令人钦佩的,是在封建思想依旧严重的时代下萌生的“以教化人、以教救人”的宏愿。
《二十四只眼睛》制片国家:日本上映日期:1954年9月
故事背景:《二十四只眼睛》为日本作家壶井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创作的原意是反思战争对日本带来的伤痛,以及1950年代日本又出现发展苗头的军国主义思潮。
电影简介:1928年4月4日,大石久子到濑户内海小豆岛小学某分校赴任。此地孩子们只有到五年级时才会从分校转到离此五里的总校去上学。当她骑着新式自行车穿着西服出现在村子里时,给村子带来的极大的冲击。就这样,她第一次走上了仅有12名学生的分校讲坛。五年后,日本军国主义不断推进,大石也结婚了。因为战争,孩子们遭遇了很多变故,大石开始对教育产生了怀疑想要辞去老师工作。“24只眼睛”毕业后第八年,在一系列历史动荡中,有女学生从师范学校中毕业后在小学校中任教,有女学生因为工作生病回到家中,大石老师送5个男学生参军。再4年后,日本战败,当年的孩子们死的死,残的残。第二年,大石再次踏上分校讲台,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入选理由:战争和教育就像两个极端,带去绝望和播种希望。
《师恩难忘》制片国家:美国上映日期:1974年3月
故事背景:1960年代是美国种族歧视现象高峰期,1968年更发生了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事件。事实上,直到今天,美国因种族歧视发生的案件仍时有发生。
电影简介:年轻的白人老师派特·康罗伊被分派到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孤岛上执教。岛上全是目不识丁的黑人居民。他发现岛上的孩子们基本上对外界一无所知,他们称呼他为康拉克(孩子们自创的语言),并对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并不太感兴趣。康罗伊不得不开始寻找一条能够与孩子们沟通的方法,教会他们应该学习的知识,并让他们在学校里受到应有的监护。尽管这里的人们仍视其为多余,对他心存芥蒂,但凭借他的耐心和爱心,终于与当地的学生和家长化敌为友。
入选理由: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以地域、肤色为界限。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制片国家:伊朗上映日期:1987年
故事背景:由于伊朗的电影更多关注儿童与妇女题材,因此也在风格上注重生活化、小视角的清新细腻风格。
电影简介: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里,一群孩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讲课。检查作业的时候,老师发现穆罕德屡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于是严厉地批评了他,说如若再犯立马开除。老师对学生强调这是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规矩。当天放学后,小男孩阿穆德却赫然发现自己把同桌穆罕德的作业本带回了家。阿穆德明白这作业本就是穆罕德继续听讲的凭证。为了把作业本还给同桌,阿穆德曾希望母亲和祖父可以施以援手,但是均告失败。所以,他只能孤身前行,到对面大山里的村落去寻找同桌……当他带着作业本千辛万苦找到了同学的家,却没有找到人。孩子只好带着本子回家,替朋友做了作业。次日,老师检查作业,阿穆德及时把写好作业的本子交上,化解了穆罕德迫在眉睫的惩罚,两个孩子也得到了珍贵的友谊。
入选理由:伊朗的儿童题材电影中的老师偏重于刻画成古板、严肃的形象,却又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违背“教师形象”的举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类似题材的电影还有1999年上映的伊朗电影《小鞋子》,2000年上映的伊朗电影《让风带着我起飞》。
《家庭作业》制片国家:伊朗上映日期:1989年1月
影片简介:《家庭作业》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人们对于家庭作业所持有的观点。为此,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亲自采访了德黑兰某小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令人惊奇的是,学生与家长对家庭作业都抱着不喜爱的态度,他们认为,家庭作业非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成为人们心头负担。很多人为此忧心忡忡,对家庭作业感到厌恶并为之痛苦。面对这种情况,阿巴斯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只是把问题具体而真实地袒露出来。
入选理由:家庭作业,似乎在哪都是一个想解决却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凤凰琴》制片国家:中国上映日期:1994年9月
故事背景:因为生活条件艰苦,教学环境恶劣,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民办教师一直都是平凡而伟大的存在。本片为同名小说《凤凰琴》改编。
电影简介: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农村女孩张英子却不得不吞下两度高考失败的苦果。她把希望寄托在当乡教委主任的舅舅的身上,无论如何想要离开农村进城里工作。可是造化弄人,英子最终被安排到位于山区的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破破烂烂的小学校,全靠余校长、副校长邓友梅、教导主任孙四海等四位民办教师支撑。几位老师生活清贫,兢兢业业,同时还各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时刻等待着转正的消息,时刻渴望改变这步履维艰的命运。心高气傲的英子在此任教期间,内心受到莫大的触动。
入选理由:在不得不高尚和选择高尚之间,片中故事人物是更令人敬佩的后者。类似题材的电影还有2002年上映的中国电影《美丽的大脚》。
《蝴蝶的舌头》制片国家:西班牙上映日期:1999年9月
故事背景:西班牙政局变化,佛朗哥法西斯势力夺权,白色恐怖弥漫。蝴蝶,在这部电影中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美好的自由和信仰,然而却容易在顷刻间遭到毁灭。
电影简介:加里西亚地区小镇上,小男孩Mocho到了8岁上学的年纪,他患有哮喘病,因此敏感、胆怯、孤僻。当他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面对肆惮无忌的同学,他不知所措,竟然当众尿了裤子。老师对Mocho甚至另有偏爱,经常带着他到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引导他热爱生活。然而,时局变迁,政治环境最终让小男孩Mocho向他一直尊敬的却和法西斯统治当局不同政见的老师狠狠地扔出一块石头……
入选理由:电影前70分钟讲述了一个和蔼的老师帮助一位敏感自卑的小男孩走出成长困境,已经足够,最后一段剧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黑板》制片国家:伊朗/意大利/日本上映日期:2000年9月
故事背景:两伊战争期间,任何人多舛的命运仿佛都是那个时代挥之不去的阴影……
电影简介:战争期间,一群逃难的教师背着黑板在荒原上行走,其中一个叫萨义德的男人,胸怀非常远大的抱负——让村里的孩子都能阅读,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窘迫的困境。为此,他放弃跟富家女成亲的机会,毅然踏上了教授孩子读书的道路。他和同伴为了生计,脱离了大部队。萨义德后来终于收了一位好学的弟子,在成年人赌博的时候,他教弟子写下名字、爱等字眼,然而谁想师徒二人遭到飞来横祸。后来,萨义德的同伴遇到了一群迷路的伊拉克难民,后者出钱要他做向导,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得以转变。
入选理由:教育和生存到底什么更重要?这部电影的答案是:生存重要,但教育让生存变得更重要。
《阳光宝贝》制片国家:法国上映日期:2010年6月
故事背景:本片记录了4个国家4名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多学会走路之间的成长过程。
影片简介:这四名婴儿分别是非洲纳米比亚奥普沃的厐倪骄(Ponijao)、日本东京的玛丽(Mari)、蒙古巴彦钱德曼的贝雅(Bayar),和美国旧金山的海蒂(Hattie)。影片采取了纯观察的记录方式,完全没有字幕或解说,刻画了非洲部落中的厐倪骄与蒙古包中贝雅的相对原始、亲近大自然的成长环境,以及玛丽与海蒂身处发达国家,居住环境优渥、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方式。但影片并未对这些不同的国家与生活环境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是将重心完全放在了四位婴儿的成长过程之上。他们各有各的可爱,令观感趣味十足。
入选理由:以怎样的方式去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恐怕是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永远有兴趣思考的话题。
《特别响,非常近》制片国家:美国上映日期:2012年1月
故事背景:9·11事故发生后,很多人都不得不坚强起来,努力生活下去。201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十周年之际,华纳公司推出了这部电影,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来梳理经历9·11之后的纽约民众的生活。
电影简介:九岁男孩奥斯卡·史埃尔的父亲在911事故中丧生,在他幼小的内心中留下了阴影。无意间奥斯卡发现了一封写着“布莱克”的信封和一把钥匙。奥斯卡认为这是父亲给他留下的寻找线索,钥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 秘密。奥斯卡把这一秘密告诉了不会说话的老爷爷。此后的每个周末,奥斯卡开始在五个城区里寻找姓“布莱克”的人。父亲生前跟奥斯卡一起规划了寻找第六城区的“侦查探险”游戏,告诉奥斯卡:不要停止寻找。
入选理由:有什么比一个小孩摆脱心理阴影,重新健康成长起来更具正能量呢?
《飞不起来的童年》制片国家:古巴上映日期:2014年1月
故事背景:由于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加之国内仍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古巴的居民并不富裕。古巴的教育不管是义务还是非义务都实行免费制度,这部电影所探讨的就是巴西自由教育的问题。
电影简介:11岁的查拉自小与其吸毒的母亲相依为命。他以训练战犬为生。这种谋生手段使得他变得很暴戾。这点在他的校园生活中便有所体现。卡米拉是他很敬畏,很爱慕的6年级的老师。有一天,这位老师病了,以致于几个月都不能来学校上课。而新来老师不能理解查拉的行为,并送他去了劳教所。等卡米拉老师回来后,她极力反对新老师和同学们的这种做法。于是,卡米拉和查拉的感情开始持续升温,但这段日益亲密的关系却为他们对他们留在学校产生了威胁。
入选理由:电影中,卡米拉老师说:“教育孩子需要4样东西:家、教育,严厉和爱。”她确实是这么做的。
编辑:张磊
排版:刘超
—End—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一键【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