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法律今天正式实施,七个关键点直接影响教师、学生生活!
6月1日,网络安全法就开始正式施行啦!跟你有啥关系?仔细阅读本文就知道啦!
您是不是一直想知道:
不少孩子从网络上接收不良信息,甚至效仿做出出格的事儿,内容传播者该不该有人管管?为什么有那么多平时从没接触过的培训机构、推销员打电话来竟能直呼我的姓名,还对我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遭受网络暴力,身心受到伤害,要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我在现实生活中保护孩子远离“黄赌毒”,可是网络上的环境靠谁纯净?
这些事儿,都和网络安全法相关!
什么是网络安全法呢?网络安全法的大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专门为保障我们的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去年11月7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这不,今天就要正式施行啦!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咱就一起来理一理。
不能再让孩子们的个人信息被买来买去
关键点一:聚焦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痛点:个人信息遭大量泄露、盗用
去年10月,芜湖市的朱先生不断收到当地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的骚扰电话、短信。“这些培训机构知道我叫什么名字,还知道我家小孩的信息,知道小孩在哪个学校哪个年级上学。”他把这个烦恼向周围的朋友一吐槽,很意外的是,一些朋友同样收到了这些教育机构的电话、短信。而且,根据孩子所上年级的不同,这些培训机构的电话、短信都不同。
“有的家长担忧孩子的信息被卖了,还报警了。”朱先生说。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近年来,警方查获曝光的大量案件显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收集、转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网络安全法规定:
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并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
影响:斩断利益链,师生个人信息受保护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表示,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聚焦个人信息泄露,不仅明确了网络产品服务提供者、运营者的责任,而且严厉打击出售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对于保护公众个人信息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信,随着网络安全法的正式生效,这种贩卖出售个人信息,非法牟利的行为会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在源头斩断这一黑色产业链。
保护单纯的孩子免遭精准诈骗
关键点二: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
痛点:依据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防不胜防
去年,山东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突然昏厥,抢救两天多无效,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
无独有偶,同月,临沭县大学生宋振宁接到一个来自济南的陌生电话,对方在电话里称自己是公安局的,并对宋振宁说他的银行卡号被人购买珠宝透支了六万多元,结果被电信诈骗1996元,8月23日,天还没亮,等宋振宁家人看到他睡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走近看却发现宋振宁已经停止了呼吸……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网络诈骗泛滥的重要原因。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后,再实施精准诈骗,令人防不胜防。去年备受关注的山东两名大学生遭电信诈骗死亡案、清华大学教授遭电信诈骗案,都是因为信息泄露之后的精准诈骗造成。
网络安全法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与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影响:针对学生群体的精准诈骗或减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无论网络诈骗花样如何翻新,都是通过即时聊天工具、搜索平台、网络发布平台、电子邮件等渠道实施和传播的。这些规定,不仅对诈骗个人和组织起到震慑作用,更明确了互联网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络安全法》一出,相信针对学生群体的精准诈骗会随之减少,避免更多徐玉玉这样的悲剧上演。
学生既不该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不该成为实施者
关键点三:以法律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
痛点:“一言不合就开骂”,网络暴力和谣言需警惕
2015年7月,一山东青年侯某因为在网上发表一些爱国言论而引来了意见不合者的群殴。而在这之前,这名爱国青年也多次受到了他人的言论挑衅。而这些挑衅者的身份也仅仅体现为网络上的虚拟身份。这些人通过候某的QQ空间等信息人肉搜索得知了他所在学校,具体家庭住址和电话等信息,并在校门外滋事,对他进行殴打。就这样,一起网络暴力最终演变成现实暴力的事故。
“垃圾评论”充斥论坛,“一言不合”就恶意辱骂,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乱”传播制造谣言……一段时间以来,这些乱象充斥着虚拟的网络空间。随着网络实名制概念的提出,不少人拍手称快。
网络安全法规定:
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影响:保护孩子远离网络暴力和谣言
王四新表示,网络是虚拟的,但使用网络的人是真实的。事实上,现在很多网络平台都开始实行“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让每个人使用互联网时,既有隐私,也增强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这一规定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审核把关。
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约占全体网民的23.4%,达1.7亿,网络空间已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领域。
未成年人社会阅历少,是非观尚不成熟,既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实施者。《网络安全法》让孩子远离网络暴力等有害信息,既可以保护未成年人,又可以督促他们在网络上进行自我约束,提高孩子们的网络素养。
给孩子们清洁的互联网环境
关键点四:加大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剔除不良网络资源
痛点:色情、暴力等网络资源侵害青少年
刘女士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女儿在上初中,面对女儿在网上与成年人聊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发现有一些是20几岁的跟她聊天,聊的都是些成年人的内容,然后她也是模仿成年人的口气跟他聊天。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刚开始的时候是冷处理,刚开始把她的手机这些全部没收,过了两三天,就问她:你反思了没有?。看反思的情况怎么样,再进行疏导。”
CNNIC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主要访问的大型商业综合性网站,访问权限、浏览内容与成年人毫无差别。几乎所有人都接触过网络暴力信息、不雅图片、广告等不良信息的骚扰。55%的人在遇到这些信息时会选择退出网页、不告诉任何人,初中和小学学生会向父母求助。96%的未成年人认同对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采取预防措施。
网络安全法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影响:不良网络资源将减少,网络环境进一步净化
其实,上面案例中,刘女士发现的现象对很多家长老师而言都是困扰。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受治疗的12岁女孩小吴,最初只是想了解婴儿是怎么出生的,却在网上查阅时看到了不少色情信息,后来又通过微信聊天与网友进行“裸聊”,同时在学校出现明显的暴力倾向。“为了纠正她的不良行为,我陪她旅行、带她进行心理治疗,但都没办法阻止她偷偷和网友联系。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心中会种下魔鬼的种子?”小吴的妈妈无奈地问。
学校有围墙,可以为学生抵挡来自校外的伤害;家长可以在上下学途中亲力亲为接送孩子,保护他们不受意外伤害;但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大广场,想要减少不良信息和网络资源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就必须在《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下,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纯净的网络空间。
健康的产品多起来,“扬清”是最好的“击浊”
关键点五:支持开发未成年人专用网络产品
痛点:网络产品良莠不齐,家长老师分辨难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从2003年开始收治网络成瘾青少年,多年来已经治疗了7000多个网瘾青少年。陶主任说,这些孩子几乎全都有暴力冲动,其中58%都有过对父母扇耳光、将父母按在地下踹打的严重暴力行为。“因为妈妈阻止其上网,一个来自安徽的男孩挥刀砍掉了妈妈的耳朵。而这些孩子的暴力倾向大都源于网络游戏之中。”
暴力、色情、迷信、低俗等不良信息、网络游戏,被称为“网络雾霾”,如无及时有效的引导,就可能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身心健康方面产生危害。有些网络产品,比如某款网络游戏,可能包含大量色情、暴力的情节画面,对内容不熟悉的家长老师难以及时辨别。
网络安全法规定:
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影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健康安全网络产品将增多
有这么件叫人哭笑不得事儿:云南的小高几乎每天吃住在网吧里,因为没有钱买游戏装备,竟然偷走了网吧里的两台电脑主机,当警察在另一个网吧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反应让民警哭笑不得,民警出示警官证时,小高正在打网络游戏,头都没回,还说不能坑队友。
就拿这些青少年普遍感兴趣的网络游戏来说,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曹三省认为:“扬清是击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
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国家未来就要加大力度支持优秀网络产品的研发了。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生产更多优质、科学、趣味的网络文化产品,鼓励支持以未成年人为主要用户群体的网站、应用软件的发展,为未成年人提供适龄的网络空间环境,可以对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信息形成“挤出效应”。
咱们都知道“劳逸结合”的道理,孩子平时学业负担中,压力大,适当地上上网,玩玩游戏减减压,家长老师们都能理解,难就难在,网络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家长老师不可能时时监督孩子的网上行为。不过,随着网络安全法的生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安全网络产品会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
网络安全人才可能成为“香饽饽”
关键点六:培养更多网络安全人才
痛点:“白帽子”没有“黑客”多,懂网络安全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在本月下旬的首届广东省“红帽杯”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决赛上,数据显示,不久前勒索病毒感染了广东省近2000台计算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人才供不应求,据估计,全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约在100万人左右。
网络安全法规定:
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
影响: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可能大火,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增多
“网络安全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近日,浙师大网络安全学院院长范渊在中国网络安全创新分享大会这样说。
这预示着什么?预示着在将来,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可能大火,而相关教师和人才可能成为“香饽饽”啊!
目前国内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人才缺口,是非常大的。到底有多缺人?范渊还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国内270万台在公网暴露的安防和摄像头设备,仅有弱口令的就占了73万台。相当于,每三台安防和摄像头设备里面,就有一台是可以随时被黑客控制的。
可见,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人才成为维护我们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有了国家的支持,想必今后在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单位,老师和学生们都会获得更多的相关教育、培训机会。
重要行业和领域会受到网络安全法的重点保护
关键点七: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痛点:突发网络病毒,让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格外凸显
前阵子,“勒索病毒”席卷全球,不少单位和个人的电脑都中了招。据360公司统计,短短5月12、13日两天,我国就出现了29000多个感染勒索病毒的IP,涉及商业中心、医疗单位等等。
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
网络安全法规定:
指出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
影响:对勒索病毒等网络病毒的应急处理加快
你可能不知道,勒索病毒感染事件提前检验了6月1日将施行的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中专章共8条规定了网络安全的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事件发生后,公安、工信、教育、银行、网信等有关部门都立即做了部署,对防范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地网信、公安、工信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发布的通报,说明网络安全法规定的内容已开始实施。”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社会运转的神经系统。保障这些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仅仅是保护经济安全,更是保护社会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看,虽然明天才正式生效,但网络安全法已经在为我们的网络保驾护航了。今后,网络安全法规定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必将更全面更快捷地保护我国的网络安全。类似“勒索病毒”这种大规模传播的网络病毒的防控和应急处理,将保障更多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安全。
网络安全法将依照规定规避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贩卖的情况,但作为每个网民个人,还要尽力避免在上网过程中主动暴露这些隐私信息。未成年人防范、危险预判能力都较差,容易收到别有用心人的诱惑暴露相关隐私信息,所以家长在孩子使用网络时,一定要不时提醒孩子,关于姓名、电话、家庭成员和住址等关键信息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人。
除了孩子,家长也该注意,不要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晒未经处理的孩子学校、孩子真人照,以及手机、身份证、工作证、暴露家庭住址等信息的各种文字和照片。如果不发分子通过朋友圈获得这些关键信息,将可能对你的人身安全和家庭财产产生威胁。
下载软件时尽量到官方网站或大型软件下载网站,在安装或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或文件前先杀毒;另外,千万不要随意打开不明网页链接,尤其是不良网站的链接,陌生人通过QQ给自己传链接时,尽量不要打开。
“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养成有效防护的习惯也很重要。”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上网,可以这样做:
●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电脑进行杀毒清理,及时更新杀毒软件。
●网站注册时少填隐私。在注册网上账号时,尽量不需要填的不填;不要随便在陌生网站上注册信息。
●手机支付安全使用。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设定适当的转账额度;更换手机号码时,应及时将银行绑定的手机号进行更改;开通短信通知,以便资金有异常变动时得到及时的通知。
●少蹭公共WiFi,尽量不要使用陌生WiFi。
●微信测试少参与,有些测试是需要填写自己的姓名或者电话来进行测试的,个人信息或在不经意间被第三方获取。
●云端储存要注意隐私,不要带有个人敏感的照片传上去,以免泄露被他人利用。
●多种密码合用,在设置密码时尽量不要使用重复的,最好开启短信认证。
▼
来源 | 中国教育报(ID:Zhongguojiaoyubao)
责编 | 黄春霞
“新校长传媒”广告合作请联系 023-67450968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热点”相关内容
/ 立起来剧场艺术统整课程联盟 /
点击下图,发现更多精彩 ▼
/ 课程与评价盒子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