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立家委会的上海“东校”实践

2018-04-06 张光 新校长传媒


有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家校关系。

一套学校系统要面对万千家长诉求,尤其是高学历高标准的家长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矛盾天天有,误会千千结。

而建校不过十余年,坐落于浦东新区一个著名的国际化社区的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以下简称东校)仿佛很大意义上超越了这个魔咒。

面对着一群要求高、爱“挑剔”的家长,学校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却连续五年达到98%以上。学校也由开办时的32名新生,发展到学位供不应求,在校生三千多人的知名学校。

这里面一定有必然的规律和偶然的故事……




打开校门,把家长请进来


周末,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一间大大的会议室。一场没有硝烟的竞选活动在激烈进行中,竞选对象是家委会委员。


两个小时后,胜选的家长们举起了右手,向在场的几百位家长和教师宣誓:


身负重托、无私代言;

关爱学生、关心发展;

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处事为公、协调为先;

互动沟通、搭建平台;

家校生态、共创未来……


这是学校两年一度的常态情景——校级家委会公开竞选的过程。


在此之前,家长先参与班级家委会选举,再到年级、校级,逐级民主直选产生各级家委会代表,从而有组织地就学生教育问题与学校各级组织进行平等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面对2017年的盛况,现场的人们很难想像十多年前学校开办时的冷清。


2004年,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开门招生。学校坐落在生源竞争无比激烈的社区,这对于一个新生的九年义务教育公办校来说,挑战异常严峻。


第一年招生,实验东校两个年级总共只招到32名学生,其中初中7人,小学25人。


怎么生存?怎么发展?


“白手起家”的实验东校根据自身和区域状况,选择敞开校门,坦然接受家长的评议;同时,他们还看到一个机会:既然坐落在拥有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的社区,不妨充分借助社区资源,把门打开,把人请进来。


随着越来越多家长走进学校,家校间的沟通越发频繁,彼此了解日渐加深。


创校之初的学校,师资异常紧张。为了维持学校运转,老师们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还要兼任油印室、广播室等事务性工作,难免分身乏术。


一些家长发现这一状况,就主动帮忙分担,比如在下课时间负责照顾孩子,中午引导孩子就餐等,解决了学校很多实际问题。“于是,我们开始邀请一些时间相对宽裕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服务工作。”


这期间,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问责权的关注,也引起了王玮航的重视,他开始思考和探索新型家校联动机制的构建,“第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就考虑成立家委会,有组织地发挥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主动性。”


真正的工作在选举后才刚刚开始


关于家委会,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机制可供借鉴,王玮航和家长们只能一起研究海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案例,尤其是家委会的工作章程。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家委会的权利和义务,也能了解到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深度,“当时很多方式都是我们不能想象的,但也算为家委会责权界定提供了判断依据。”


2005年,东校家长建立分层直选制度,每位有时间、有热情、有爱心的在校生家长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民主的选举方法得到了学校尊敬和家长认可,每年的家委会换届选举大会参与率居高不下,经常是一个班级就有二十多位家长上台来发表竞选演说。


面对盛况,当时的家委会主任却显得很冷静,“家长们凭着一腔热情,出于帮助新建学校解决人手不足这个单纯目的而踊跃报名。而一个健全的家委会应该享有权利、职责与义务的具体分配,我们并不熟悉。”


为填补空白,东校联合家长探索性地发布《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家长联合会章程》,规定了相关工作程序、行为指导、成员分工细则,根据实际不断修订完善。


记者翻阅章程发现,家委会设立了主任、秘书长、财务负责人、审计负责人、教学观察人、生活监督人、活动组织人等职责,仅涉及到的校级管理层人员就多达二十多位。他们与年级、班级家委会成员一起,根据排班表每周两个半天的工作日来学校家委会办公室坐班,接待家长来访,处理家校日常工作事宜;实行财务通报制度,合理使用家委会“爱心基金”;参与评课与上课,引进校外资源;检查食品卫生,关注校园安全……(章程与家委会工作流程更多细节,请关注《新校长·家校新关系》)


 “发展过程中选好家委负责人是关键。”王玮航表示,家委会领头人的工作能力、人格魅力和凝聚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家委会的发展。


2012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出台让东校家委会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学校规模迅速扩张,在校生人数超过两千人次,并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于是,东校家委会内部就是否有必要扩张家委会的规模出现分歧。


这时,在东校历史上唯一一位连续担任两届家委会主任的人物出现了……


从“监督”到“支持和配合”


2013年,第七届东校家委会主任选举中,米晓军高票胜出,从此开启了被王玮航真诚赞誉为“‘米王’组合,钻石搭档”的时代。


米晓军在校园里更常听到的称呼是“米爸”。这位长相和气、笑容满面的爸爸从出现伊始就备受关注。“班级竞选时,上去八九个全是妈妈,等我上去就一句话,‘我是一个全职爸爸,有时间、有热情,也愿意为大家服务’。”众人一听,还有全职爸爸,掌声雷动,高票当选。



2015年,由于威信很高,大家一致推举米爸连任。为此,家委会还修改了章程,去掉了家委会主任不得连任的规定。如今,卸任后的米爸,依然是家委会委员,同时还是东校的顾问和东校家委会的顾问。


米爸接过家委会主任的时候,家委会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工作思路都显得有些混乱,家委会运作正处在一个低谷。为了不辜负家长们的信任,米爸唯有全力以赴。


“记得有一次过年,一位老师打电话问我在干嘛,我说正在想家委会的事,他问想什么呢?我说想家委会的现状与未来。”此言不虚,米爸在事业和企业单位都工作过,当过设计研究所所长,自己也创立过公司,深深知道一个机构要想运转顺畅,必须目标明确、架构清晰、分工细致、团队协作。


通过与王玮航不断交流,以及对家校合作现状的梳理,他对家委会进行了定位上的调整。


从以前对学校强调“监督”,转变为强调“支持和配合”。


在米爸看来,家委会取得重大的发展,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思路转变。“监督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体制内的学校凭什么受你监督?弄个人天天在后面监督,谁也不舒服,谁也不会接受。家长提供资源,给学校提供帮助,学校才会真心接受,反而在无形中发挥了参与和监督的作用。监督达不到的目的,可以通过支持来解决。”米爸表示,“当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我们一起面对、共同参与,以合作替代监督,效果往往更好了。”


有为有位,不越位


“家委会既要找准自己的空间,又要把事情做出高度,也就是说,首先要把事情做对,还要把事情做好。”在米爸看来,家委会要想做好,一定要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放在第一位,有作为,不越位。


午餐质量听证会


中国学生营养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证会在东校会议室举行,讨论的话题是学生午饭。


一位家委会成员拿出一份本校学生午餐情况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抽取一、三、七、八年级各两个班全体学生作为样本,调查涉及班级的饭菜总重量、饭后回收剩余饭菜重量以及由此匡算出来的人均食用饭菜重量。


家长以调查数据为依据,连珠炮式地抛出一系列问题,要求供餐公司改进午餐质量。同时,家委会还酝酿了一整套营养午餐干预机制,从开展学生食品营养教育入手,直至在学校选择供餐公司方面争取发言权。


王玮航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听证会,也是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一个很好的开端。


把冲突化解决掉


学校突遇学生体育课内意外猝死的紧急事件,家校联动使事态发展与善后处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学校第一时间告知全体家委会成员事情发生经过与抢救医治情况,以防谣言干扰;在学校成立事故处理小组的同时,家委会也成立相关小组,派专员24小时安抚家属,从心理上帮助家属渡过难关,并以第三方身份参与当事家长与校方的调解,对事件的解决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事件发生后,学校还围绕各地出现的一些中学生不珍惜自身生命的事件,组织了以“关爱生命、关注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学生、教师三方论坛,以谈话的形式,选择发生在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一件涉及生命与成长的事例,让家长、学生和教师在讲坛上畅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成长的瞩望。


为课程资源注入活水


学校提出的“生命、生活、生态”主题课程,需要大量社会资源的注入。


2015年开始,家委会从各个年级筛选了优秀的讲师资源,组建“家长讲师团”,以年级为单位进班授课,主要负责小学部的微课堂,每位讲师以两年为一个聘期,以便固定课程。



家长讲师祖敏的书法启蒙课——“书法最美”,作为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微课堂之一,已经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从易到难的三稿讲课PPT。


这个课程,旨在授“意”,而非授“技”。课堂上,你能听到书法家的小故事,看到书体的演变过程,了解文房四宝的趣闻,每次结束前,祖敏老师都会挥毫书写篆、隶、楷、行、草五体“永”字,一个字能变化出如此多的模样,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纷纷求取墨宝,她也一一满足,希望孩子们能触摸墨迹,激发对书法艺术的热情。


目前微课堂的内容涉及自然、科技、医学、法律、经济、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全面覆盖小学部各个班级。


与此同时,家委会在家长讲师团的组织上也越发专业,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持续跟进,并根据课后学生和老师的反馈协助讲师进行再次优化。


家校共商机制


家校合作工作的推进,使教师越来越愿意与家长共同商议学生成长中的各类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争取赢得家长支持。


王玮航说,家长来信是个宝,它让学校看到了家长对教育的诉求,也使我们有了更清晰的服务思路。


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家长开放日、学校服务质量家长问卷调查,让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全面参与对学校工作、任课教师的评价,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家校共商机制的运作还体现在妥善处理教育教学质量投诉的问题上。如某班学生对某位任课教师教学的学科无兴趣,出现了课堂纪律涣散的状况,家长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投诉该教师。家委会与学校校务办迅速成立矛盾处理小组,行使督办权。


一方面,利用家长资源给这个班级学生开设讲座,介绍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意义,让学生大受启发;另一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一套改善课堂现状、恢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良好形象的意见,帮助教师克服困难,及时解决冲突。



推动餐标


食堂管理就是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让孩子在学校吃得健康、卫生,无疑是所有家长都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发生矛盾最多的焦点问题。


和很多学校一样,东校的食堂是由独立的餐饮企业经营的。家委会成员发现,食堂使用的原料中有转基因大豆调和油,就纷纷提出抗议,要求换非转基因产品,米的质量也不够好,也应该提高标准。


可食堂也很为难,“如果换家长指定的油和米,成本就会上升,就会超出政府给的每餐6.5元预算标准,产生亏损。”


家委会和东校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家委会自身的定位转换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校与家长一条心,立刻向食堂施加压力,让其马上提高米和油的标准,成本的问题可以后续商量解决。


看着饭菜的质量提高了,家委会便筹划着把6.5元的标准提高到9元,增加的2.5元由家长承担。毕竟,食堂不可能一直亏着运行下去。


为了提高伙食标准,家委会找来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所有的相关文件,对上面要求的每个步骤都研究了个透彻——要召开什么样的会议、进行怎样的论证、文件格式如何写,这些在文件中都有详细的规定。有了这些程序和文件,家委会可以一一照着做,并得到全校家长支持。


2015年8月,实验东校的学生营养午餐“菜价自定、菜谱自定”方案终于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在浦东新区六百多所学校中尚属首例。


在王玮航校长看来,能够促成这一项惠及所有学生的改革,家委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米爸眼里,这一切离不开学校的鼎力支持,“学校一方面为我们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各方的电话打到校长办公室,王校长的态度也一直很明确,‘如果有任何问题学校愿意承担责任’,如此,才促成了改革的实施。”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瞿明超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家委会的工作在不断创新。


这天是周五,瞿明超忙完手上的事儿,急忙离开单位。今天他要到儿子的学校做一件例行的事情:试吃午餐。



瞿爸到食堂取了一份教师用餐,上次他去了五年级调查用餐情况,今天他想去二年级看看。


在二年级一班,他用自己手上的午餐和一个小男孩进行了调换。在教室里转一圈后,开始试吃午餐,不仅用心吃完每一道菜,还用一个小本子详细地记录了菜品、味道以及试吃的建议。


在他本次试吃记录本上写着:


大块的猪排,建议切分成小块,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换牙阶段,这样的大块猪排对牙齿不好。同时尽量不用不适宜长时间保存的青菜叶,学校9点钟开始装盒饭,到11点半分发给孩子,中间2个半小时的时间,青菜叶会变黄,视觉效果看起来较差,孩子们不愿意吃,建议用西兰花、芹菜、土豆之类利于长时间保存的蔬菜……


随即,瞿爸将试吃记录上传到家长微信群里,接受其他家长对自己工作的监督。同时,把今天午餐调查的结果反馈给食堂。作为家委会生活部长,他负责和食堂进行良性沟通,以保障全校孩子的营养午餐。


凝聚力从何而来?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家委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促进自身成长。要把团队搭好,当然就得让大家知道家委会在做什么,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这就需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创建更多家长参与的平台。


目前,学校成立了爱心公益部、教育支持部、生活安全部、家长社团部、宣传推广部、活动策划部和综合事务部七大部门。



服务日常化


在东校从早到晚你都能看到家长义工的身影。



早上7:00不到,已有穿着黄马甲的交通义工守护在校门外,指挥着过往车辆,督促送孩子上学的车在“10秒停车区”里,快停快走,帮助小孩子们穿越斑马线。


据悉,学校几乎每三名家长中就有两名参加过交通义工执勤工作。义工们不仅参与执勤,还主动地承担了学校、年级、班级交通义工的宣传、组织和培训带教等工作。


11:45,学校的午休时间即将到来,在孩子们走出教室之前,又一群“黄马甲”已经守候在操场边的儿童乐园。乐园不大,有着极受孩子们喜欢的攀爬设备,维护孩子们玩耍中的安全,就成了义工们的工作。


有爱玩的孩子,自然也有喜静的孩子。


同一时段,一位家长正领着一群戴着绿领结(加入少先队员前的装扮)的孩子们,有序地从儿童乐园旁穿过,他们的目的地是学校创新实验楼东侧的图书馆。


馆内,有家长正在与图书馆老师小声讨论新购书目,一旁整理图书的家长听到孩子高声喧哗,轻声走过去做出了噤声的手势,接到示意的孩子们,迅速地安静了下来。



12:00,图书馆同楼层西侧的一间教室里,一个男孩正在沙盘上摆弄着各种玩具。这是心理辅导社团所在的心理咨询室。


组成这个社团的家长不多,目前也不过二十来人,全都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负责协助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也接受家长的预约。


15:00,负责放学时段的交通义工们已经准备就位。天空忽然下起小雨,有车缓缓停在志愿者脚边,打开车窗,递出一把伞来……


16:10,除却九年级,所有学生皆已放学,陆续离开教室。爱心延长晚托社团灯光依旧,每天都有一位义工,前来看护无法在放学时间被接走的双职工家庭的孩子。


与此同时,图书馆则在放学后对全体学生开放,要求安静做作业或看书。一旁守着的家长义工,时而翻看手中的书卷,时而望望读书写字的孩子们,甚是安然。直至华灯初上,他们也成了最晚收工的义工。此时,整个学校都恢复了宁静。


等着天明,校园又会被另一群“黄马甲”给唤醒。


专项活动


在东校,可不是只有家长志愿者,家委会通过组织专项活动,让孩子甚至社区都参与进来了。


校服漂流是覆盖人群最多的一个活动。中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校服常常隔年就穿不下了。于是,每逢开学,校服漂流就成为了热门话题。


2016年9月,一篇名为《衣服的奇妙旅行》的帖子在东校流行。该文的主角自称“迷失小校服”,它在校园里等待,寻找自己的新主人,过程中经历了一场有意思的奇妙旅行。


这让孩子们意识到,原来校服是有生命的,每一个主人,都会赋予它新的活力。


于是,待全校校服交流和置换活动在东校举行时,孩子和家长们共同收集到毕业班校服近500件,其他年级和大队部失物招领校服近2000件。


孩子们的爱心校服,在各个班级、年级间静静漂流……


东校家委会倡导以一份公益之心,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这不仅仅是提供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更是对孩子精神的滋养。


正如公益部部长曹敏所言,“家长其实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一颗爱心的植入,家长的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感染到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就能成为一个知感恩、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因为公益方面的成绩,东校成为上海第一所义务教育阶段挂牌的公益基地学校。



家长社团


加强家长间的凝聚力仅靠目标的统一和制度的完善并不足够,还需要彼此的了解和认同,因此,以志趣汇集家长则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12年1月1日,在米爸的推动下,东校家长合唱团宣布成立。学校大力支持,提供阶梯教室给大家进行排练。


王玮航认为,“家长社团”的成立意义非常重大。作为学校,应该对学生家庭以及社区的文化施加影响,提高学生家长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学校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教育意义,同时也是在培养学校的“铁杆粉丝”,最终家长会反哺学校、学生,受益的还是学校、学生。


近几年,家委会利用学校资源,成立了读书、羽毛球、足球、舞蹈、戏剧和摄影等一系列家长社团。


“足球社有个爸爸给我印象特别深。”家长社团部长刘映红说,他平时就一“空中飞人”,从周一到周五都在出差,到了年底正是最忙的时候,每次排练都是下了飞机,拎着行李直冲学校进行年度家长答谢会的排练。


足球社排练的小品叫《真爱》,谈起参与的原因,这位爸爸动情地说,“我对运动是真爱,对于孩子也是真爱。我抽出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参与学校活动,就是想告诉我的儿子,我是爱你的,你的学校生活我一直有在关注、在参与。”


实际上,家长的兴趣通常也会带动自己的孩子,像合唱团、足球社和羽毛球社等都发展出了亲子社团的模式,这也会社团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孩子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


用14年的时间坚持家校合作,构建出家校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王玮航,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校长?


“2017年,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5年了。”作为创校校长,王玮航到东校时不过三十出头,早年间在上海实验学校的浸润成为了他的底色,其中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


那时,他初任上海实验学校的教导主任,遇上“家长开放日”,来了许多家长坐在教室后排听课,有一个班,上课已经5分钟仍没老师到场,就有人到教导处询问。王玮航一听,立刻了解情况,并赶到教室,向等待听课的家长解释情况。


“当时觉得这件事情自己处理得很好,只是具体的处理细节已经忘记了。”不过,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他印象深刻。


“你看这个教导主任跑进来,没有课上,他不给学生打招呼,反而向我们家长打招呼,眼睛里哪有学生。”事发后,一位家长的看法传到了王玮航耳中。


眼里没有学生,这样真实而直接的评价深深扎在了他的心中。从这以后,王玮航在教育中一直把孩子摆在首位。


2016年暑假,儿童区新铺的塑胶地面因气味难闻,遭到家长们的质疑,家委会邀请第三方机构前来检测,王玮航在检测报告出来之前,发布了塑胶地面铲除通知。学校在维护儿童身心健康上的果断,至今仍被家委会津津乐道。


王玮航表示,“对每个孩子的成长要有一种敬畏感,要多听听孩子、家长,甚至社会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让我们的教育可以再温柔一点。”


别看王玮航在沟通中反馈迅速,但他从来不是一个激进的改革派。


在王爱霞眼里,“王校长是在织一张网,通过孩子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在他的引导下,东校不仅是学生的学校,也是家长的学校、社区的学校,它的大门是敞开的,就像他的心一样。”


建校之初,王玮航提出了“构建和谐教育生态,实施优质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来。



构建和谐教育生态不仅是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社区共同参与。


因此,学校首先要开放。


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大型活动,增加家校间的凝聚力。


在东校,每年都组织爱心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五大传统活动。由家委会和学校一同筹办的爱心节,包括义捐、义卖、游艺、拍卖、演艺等,已经成为学生最向往的节日之一,很多毕业的学生也算好时间回来参加;历时一个月的体育节不但是脑力与体力比拼,更是团队合作和亲子竞技的赛场,每年的活动安排都吸引着全校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甚至连家中的外公外婆也不忘问一句“这周哪个队获胜了啊?”……


这样的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学校与家长、社区的关系更加和谐,学校的教育生态也更好。


此外,以包容之心促进和谐教育生态的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矛盾自然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处理这些矛盾的态度和方式。


王玮航表示,“我们要强化家校双方的共性,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求大同存小异。”


米爸最感谢的也正是学校的包容,他在卸任演讲中表示,“我们做的事也有与学校发生冲突的时候,但是王校长绝对不轻易说不行、不可以。他一直鼓励家委会去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磨合协商。”


如果说教育生态是办学的土壤,实施优质教育服务就是走向葱郁的必然选择。


目前,学校特设家校联系人工作岗位,由专人负责学校和家委会的各项具体工作沟通实施事宜。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校联系人和家委会成员起着督办、反馈、协调的作用,通过预设、召集、共商、实施、反馈的共商机制,确保了实施的效果。


王玮航强调,在家校沟通中要让家委会成员有自豪感,而不是优越感;有使命感,而不是负重感,“不拿工资,还压力山大不行,而有使命感就不一样”;有荣誉感,而不能为功利。


在家校的沟通、合作和互相影响下,东校的家校关系由传统的指导和被指导的主从关系,变为协商、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随着王玮航校长和米爸的相继离任,东校的未来又会有哪些变化?请点击“原文阅读”关注新校长1804期《家校新关系》)



本文为“新校长传媒”独家稿件

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您的孩子,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的责任”

家长善待老师,就是善待孩子的未来!

当学校和老师开始“自我保护”模式,最终将会伤害谁?


来源 | 《新校长》杂志2018年第4期“家校新关系”封面报道

作者 | 张光

责编 | 赵方



 新刊速递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