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我如何用三个月逆袭考上北大?| 头条
大多数从挫败到强大的过程,都有这样一个基本逻辑:一股被你的自我感知为死能量的挫败感袭来,你正视它,吸纳它,容纳它,消化它,最终把它转变成可以被你的自我所掌控的生能量。
关于“挫折商”,美国人保罗·斯托茨曾讲到了四个因素,分别是控制力、延伸力、归因力和耐力,今天我想补充另一个因素——“学习力”或者叫“转化力”。
所谓“转化”,就是将挫折转化成机遇。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过程需要学习,但真正的过程比学习更为深刻,要用“转化”这个词才能形容。
讲一个自己的故事。
高考的时候,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从全班第29名,成为第一名,然后考进了北京大学。其中当然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一个最关键的片段就是关于“转化”的故事。
那是在离高考前三个月的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全班第19名,而此前一次模拟考,我也是考了第19名。但是,前一次出成绩我没有慌,因为在我重点投入的科目上,我都考了非常好的成绩,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可这一次第19名,除了化学以外,其他科目都没考好。
而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非常努力,应该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之一,可竟然考了这样一个成绩,这对我的打击非常大,绝对是一个大挫败。
成绩发布下来的傍晚,我离开学校,到田野里去散步。麦田的不远处还有一条火车道,通常我们几个好友会在吃过晚饭后,一起出去散散步聊聊天,但那天太郁闷了,我想独自走走。
一边走一边思考的时候,我逐渐发现事情不对,因为我的学习能力,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例如语文,该背的不该背的,我都背得滚瓜烂熟,像鲁迅文章的全文、唐诗宋词等等什么的,我的水平绝对是超出课程大纲的,可我语文考试成绩一般般;再比如数理化,只有解数学难题的能力,我不如那位被视为全班最聪明的我的同桌,而解物理和化学难题的能力,我应该都是最强的;最难以置信的是政治课,我简直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了,可竟然不及格,简直太荒谬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的知识水平这么高,却考得这么差呢?
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那条火车道边,有一列火车轰隆隆地从我旁边飞速开了过去,因为我思考得太过投入,一开始居然没听到它的声音,于是被吓了一大跳,而看着它飞奔而过的时候,我电闪雷鸣般地想到:火车质量再好,也只有在火车轨道上才能跑得快,在旁边的公路上,它就跑不动;知识掌握得再好,也只有走上考试轨道才能取得好成绩。
有了这个领悟后,我果断决定,除了英语外,其他各科都停止这种重复学习。我相信除了英语,其他科目的知识,我已经掌握得非常非常好了。接下来,我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在每一学科走上它的“考试轨道”。
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写日记,内容几乎全是思考该怎么考试,并且一旦想到方法就立即自己做模拟题进行检测,发现不对就立即调整。
好像差不多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对每个科目该怎么考试都有了很多思考,大大小小的考试方法,我找到了足足有几十条。再接下来,我用我想到的考试方法,把每一科的知识点都梳理了一遍。
这种工作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离高考还有19天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我的语文、政治和生物都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总成绩列全班第一,而这是我高中三年第一次进入全班前十名。高考时,我的成绩还是全班第一,就此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些考试方法中,有很多小的考试技巧,也有一个关键的考试原则,那就是站在考官的角度看考试。
之所以能形成这个原则,是因为我观察自己时发现,我对想象中的考官充满了敌意,我觉得考官是故意来为难我的。
还有一定的现实性,当时我作为理科生,要考七门课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政治课的多项选择题,简直就像是故意为难人,占了约三分之一的分数,而每一道题的选择,你选多了没分,选少了也没分,我之前那次没及格,就是因为多项选择题丢了太多分数。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考官为什么这么出题呢?思考中,我脑海里突然跳出一句话:“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考试,要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试。”
有了这个意识后,我再重新看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想如果我是出题人,该怎么出题,特别是政治多项选择题,最后达到了一种“变态”的境界。我能够感受到出题人是严格还是宽松,从而决定在做选择题时标准严格些还是宽松点。
这个意识也让我形成了一些具体的考试技巧,例如政治论述题,老师教的考试技巧是尽可能多写,多涵盖知识点。但是我一站在考官角度上,就想到哪个考官愿意读这种答案呢,我断定老师教的是一种普通的考试技巧,针对的是那些没掌握好知识的学生,而更高级的考试技巧是用清晰的逻辑结构、简练的语言把论述题的答案写成一篇篇小作文,让考官读起来感到舒服。
这收到了奇效。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的政治科目足足提高了30多分,并且是我所在的省重点高中第一名,高考时是第二名。要知道,我三个月前的分数还是不及格。
这个故事,呈现了我在考试方面的高挫折商,虽然有了很大挫败,可我还有一定的控制感,同时没有污染发生,而且做了正确归因——“我的知识没问题,我主要是不会考试”,然后有了耐力,最终战胜了挫败。特别是,这次挫败直接让我形成了“考试轨道论”,所以实际上,我是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化发生。
那么,这个转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在重新思考我的这个故事时想到,这个转化中是有这样一个逻辑结构的:
1. 我有一个有一定容量和韧劲的自我;
2. 一个挫败入侵我的自我,这个挫败对于我而言,就是死能量;
3. 我的自我有面临着瓦解的危险,也就是自我有被这个死能量给污染,以至于杀死的危险;
4. 我没有排斥这股死能量,反而吸纳进来,然后去消化这股死能量;
5. 并且,因为有了心灵智慧的发生,这股死能量转变成了生能量;
6. 我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这像是在驯服一匹野马的过程,要么我被野马击败甚至杀死,要么我驯服了野马,最终可以使用它的这股能量,甚至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也许,大多数从挫败到强大的过程,都有这样一个基本逻辑:一股被你的自我感知为死能量的挫败感袭来,你正视它,吸纳它,容纳它,消化它,最终把它转变成可以被你的自我所掌控的生能量。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杀不死你的,让你更强大”。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多月后的高考,我在此祝愿你也有类似的故事发生。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高考季临近,2018年新高考大范围实行, 这6点信息必须提前知道!
90分和98分有什么区别?在奥地利中学看到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从中国农村考到哈佛,他说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7个字
来源 | 武志红心理课
作者 | 武志红
责编丨赵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