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实录|俞正强:课堂中的精准提问——以负数的认识为例
▼
2019年3月20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在蒲公英大学《中小学教师核心能力通识课程》,进行了以《课堂中的精准提问——以负数的认识为例》为主题的精彩授课。
课堂精选
本文节选自本课课程实录。
01
什么是好问题?
关于课堂中的提问,老师们应该都有各自的体会,这里我以“负数的认识”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提问经验。
所谓问题的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三个问题,大家探讨一下哪个问题相对来说更好。
问一:我的口袋里有多少钱?
问二:我的口袋里有两张纸币,估计是多少元?
问三:我的口袋里有一元、十元和一张五元纸币,是多少钱?
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给孩子思考的空间,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没有边际的思考问题,它的空间太大。第二个问题中有一个两张纸币的限制,孩子就会对这两张纸币进行一个假设和判断,这就是一个思考的空间。第三个问题就只有一个加法的答案。
所以,好的问题是有空间提供给孩子们的,这个空间是通过条件提供和条件的限制来完成的,
那么,第一个问题缺乏条件的提供,第三个问题没有开发的空间,第二个问题就比较适中,可以让孩子有思考,有空间。
我们以二年级角的认识为例,来看看不一样的提问,带来什么不一样的表现?
我们需要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起点,从而找到上课的起点。对于问题这里有两种不同的问法,第一种问法,你能把角画出来吗?第二种问法:你能画一个角吗?
针对问法一,学生可以画出很多的角,或者是个三角形,甚至是牛角,但是学生画出更多的角,更多非我们几何的角的一些素材,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过多的干扰。
所以我们需要非常简洁地让小朋友得到“有两条线和一个顶点”的这样的一个结论。问法二就比较精准地指向目标,明确地把思考定位在“角有两条直线,一个交点”这么一个整体认知中。
这两个提问练习,第一个指向问题的空间,第二个指向问题的指向,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指向什么。如果没有指向,那么孩子的思考就会没有边际;如果没有空间,那么孩子会失去思考乐趣。
所以一个好问题,第一要有指向,满足我们的课堂需要;第二要有空间,让学生能够有所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两点。
02
如何有效提问?
如何有效提问,这里我梳理了几个要点。
1.提问需完全指向教学目标
提问需完全指向教学目标,非教学目标的,或者跟教学目标无关的,千万就不要去提问,把它舍弃,课堂是很干净的。
2.提问方式,要符合儿童的思考方式
比如我们会这样提问帮助孩子们认识厘米。
师:小朋友,你尺子上的一厘米和你同桌上的一厘米是一样长吗?
生:不一样长。
师:为什么不一样长呢?
生:因为他的尺子长,我的尺子短,所以我们的1厘米不一样长。
孩子是这样思考的,他是觉得尺子越长,1厘米就越长,尺子越短,1厘米就越短,这就是孩子的思考方式。
然后,我们请小朋友把两把不一样长的尺子放一起来比较1厘米的长度,他们比一比就会惊诧地发现原来是一样长的。于是小朋友就会明白,原来1厘米都是一样长的,也就对标准有了体验。
然后我们再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认为杭州的1厘米长,还是北京的1厘米长呢?” 孩子会说北京的1厘米长,因为北京大。然后我们开始讨论,真的吗?大家发现没有,小朋友会充满热情,而这种惊诧就从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步到一种单位和整体的关系之间的发展。所以说提问,要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3. 提问需有清晰的条件交待
4.提问与提问之间呈现的逻辑链
前一个问一定是后一问的基础,前一问的思考结果,要成为后一问的思考前提,这就是一个逻辑链。一问、两问、三问、四问……层层推进,形成一种知识的力量。提问决定逻辑链,就是第一个问题一定是后一个问题的必须,后一个问题是基于前一个问题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它就会有一种力量感。
5.提问中包含的空间符合孩子的思维水平
比方说,类似于“同学们是不是啊?”“对不对啊?”这样问题就缺乏一些思考空间的问题,学生们思维水平很难展开来。
6.问题串的技巧
我们怎么样把一个问题用问题串的形式来呈现?
比方说,刚才举的第二个问题,提问方式符合儿童的思考,就有一个问题串。
1.你的1厘米跟同学的1厘米,一样长吗?
2.杭州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样长吗?
3.你觉得所有的1厘米,都一样长吗?
这三个问题,就构成了一个问题串。
7.教师个人的提问技巧
我们怎么把书面的问题用我们的语言,用我们的声音去表达出来,并且配合着我们的体态语言,让小朋友觉得这个提问是很有意思,是我们真正想讲的。这就是第七个问题,老师的提问技巧,就是表达技巧。
8.问题的分解与整合,使提问变得有趣
9.提问的节奏把握,要有利于孩子思维的继续深入
问题与问题间,有的要有一些停顿,要有一些等候,有一些问题要紧接着问下去,要持续地问下去,要用节奏把它完全推动。特别是问题串里头的提问节奏,一定要把握得很好,因为你如果节奏太松塌,小朋友的思考就会滑到边上去。如果这个节奏太紧密,小朋友的思考还没有结果,他就会放弃思考。所以节奏的把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么这九个问题中第七个和第九个是老师个人的技巧,可能很难用书面的东西来表达。那么,其它几条,我们就以小学数学中负数的认识为例,为大家做进一步的讲解。
03
负数的认识
我们说一节课,要提问精准,必须要明白地知道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孩子干什么?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们的问题才会变得有意思。那么负数这节课,我们要孩子们会什么呢?
图中直线的上半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含的内容是:学生会读负数、会写负数,会比较负数的大小,了解负数的意义。这部分也是我们所说的显性知识。
直线以下的部分,是我们要小朋友去体验的数学思考,这部分是隐形知识。我们要让小朋友来体验的就是这部分的隐性知识,体验什么呢?体验从负数开始,数开始表示一种状态。
在学习负数之前,数,它表示的是数量的属性并跟物的个数相连,表示物和物之间数量间的关系。而负数则是一种状态,一种具有相对性的状态,例如在温度里,2与-2表示水结不结冰的状态。
在课堂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会读、会写、会比较大小、了解意义的目标,这也是考试要求的。我们还需要在课堂中,帮助学生体会到生活当中学不到的内容,数不再表示物的个数,而是一种状态,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数的思考。所以,在提问中我是这样去设计的:
问题一:
①请同学们写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负数。
②请其他同学判断他们写的都是负数吗?
③同学们是如何判断他们写的是否是负数?
④这个“减号”到了这里就是“负号”了,“负号”与“减号”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⑤这四个负数中,哪个负数写得比较好看?怎样写会比较好看?
⑥请大家认真地写一个好看的负数。
问题①②③是记忆再现,问题④蕴含着学生自我理解的呈现,问题⑤⑥,要求学生写出好看的负数。这一个问题串解决的就是会写。
问题二:
①同学们在黑板书写了这么多的负数,我们来读一读,谁读得比较好?
②黑板上这8个负数,哪个负数比较大,哪个负数比较小?
③对负数的大小同学们是怎么来判断的?
④把8个负数从小到大排列,怎么排列?
通过这四个问题,解决了小朋友会读和会大小比较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记忆的重现,和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交流,它的思考性、思考空间其实不是很大。接下来的问题就很重要了。
问题三:
①同学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或用到过-2?
②-2在这么多地方用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③地下2层记作-2,那地上2层怎么记?
④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为什么不能省略?
问题①引出不同地方的-2,例如车库、冰箱、试卷上的-2,再进一步询问不同地方-2的意思,小朋友就会知道:“地下-2”表示地下2层;它在温度里面表示零下2度;在试卷上叫做扣2分。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同一个负数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让他们明白不同地方的负数意义,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与负数相对的还有正数,所以“地下2层记作-2,那地上2层怎么记?”
生:正2。
师:那么,这个正2怎么就没有专门的符号?
生:那个号是省略。
师:负号为什么不能省略呢?
生:如果负号也省略的话,那么又混起来了,所以只能省略一个号。
问题一、问题二都是记忆的再现和交流,问题三就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判断。
接下来,为了让小朋友真正地体验,“负数是表示一种物的状态,它具有相对性”这句话,我们的提问需要借助材料。
这里,我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若____为0,则____为正,____为负。例如若冰水混合为0,则水为正,冰为负。要求学生照样也说一个,但是尽量不要重复同学的思路,让自己的思考与众不同。这个叫发散思维。小朋友的回答是这样的:
以我为0,则我前面为正,我后面就为负。
以门为0,那么门外是正,门内是负。
以现在的人口数为0,那么出生的为正,死亡的为负。
以现在的钱数为0,则赚来是正,亏掉是负。
可见同学们的思路一打开,他的思考就会与众不同。
“在这个例举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感悟?如果有的话与大家分享一下。”
有的同学说,“我感觉很惊诧,原来生活中一眼看去都是正数与负数”,哪怕吃饭的时候,我现在碗里的饭为0的话,加一点饭是正,吃一点饭就是负。原来生活中处处皆正负。
有的同学说,“在讨论正负数之前,一定要先讨论0”,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会意识到正和负是依据0而产生的,然后我再问一个问题,“同学们,那么0是什么东西”,小朋友说,“0就是一个标准,0就是正负数的分界线,就是正负数的中心”。
“同学们,既然0是正和负的标准,那0是正数吗?”他们肯定会说,“不是正数”。“0是负数吗”?他们肯定又会说“不是负数”。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这节课的一个知识点,就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线,它是正负数的标准,它是正负数的中心。这个知识不是老师教给他的,而是他的思考成果。
这样行了没有,还不行,再继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问题七,“同学们,今天大家都认为0很重要,讨论正负数之前要先讨论0,那么请问今天认识的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0有差别吗?差别在哪里”?
这个问题是本节课里最高潮的一个问题。以前的0表示没有,今天的0表示有,“没有”是一种绝对,“有”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学生自己就有感悟了,他的数感就上来了,小朋友在这节课中,他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到这里为止,我们就可以戛然而止。
总的来看,我们这节课问题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从一个记忆的提取、再现、交流、巩固,转换到一个惊诧的思考,惊诧来源于材料的提供,然后通过我们提问的引导,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真实理解,这是我们上数学课最关键的地方所地,也是乐趣所在。
所以,我们来看这个图,上部分解决了考试的问题,下部分解决了数学的乐趣问题。学数学是有乐趣的,乐趣在哪里?不来自会不会写,会不会比较,乐趣来自于对数的感悟。如果一节课只有上面,没有下面 ,学生没有惊诧的感觉,就不会感觉到进步。
结合我们才开始提到的提问要点,一节课的提问是有逻辑链的,是指向目标的,是有清晰的条件交代的,问题之间注意节奏的把握,提问方式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与大家分享的几点课堂中提问的技巧。
/向更多名师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