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最高规格!下一场金融危机步步紧逼,国家祭出神秘宝剑!

2017-07-09 创业财经汇


创业财经汇(chuangyezone)创业&投资好助手,全球最新财经资讯!成功致富者必备!数百万人订阅的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来源:蜜财富(WJCF99)

文:蜜姐


时至今日,相信许多人仍然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记忆犹新。

 

当繁荣的泡沫一夜破灭之后,不仅是美国,全球金融市场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崩溃。

 

仅仅在2008年底,金融市场就失去了50%的市值,从而带来全球经济的衰退及高达6700万人的失业。

 

走到今天,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周年,伤痛仍然没有抹平,很多国家至今没能复原。

 

然而,新一轮魔咒,又在步步紧逼。

 

最近几个月,全球信贷脉冲(credit impulse)冲到了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了急剧下降,一如2008年全球银行业发生崩盘的时刻。

 

投资大师罗杰斯甚至悲观地说:这次的金融危机可能是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大危机。

 

危机将至、无人幸免。

 

情势紧逼、大势难挡,面对时刻高悬于我们头上的危险魔咒,既然无从选择,只能提前应对。


所以,我们看到了近期,各国的央行都在紧急行动,无论是美联储的加息缩表,还是欧洲的退出宽松,或是中国的金融去杠杆,均是御敌之策。

 


最近,一则不同寻常的消息传出,预示着我国金融领域将产生巨变。

 

有媒体报道,中国领导层将于7月14日举行一次拖延了半年之久的政策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作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均对中国下一步一系列重大的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定调”,并都推出金融改革及相应的机构改革等重大举措。

 

那么这一次,这项最高规格、至关重要的会议,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据称,在该会议上,讨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工作,为如何解决监管体系分散化这一问题奠定基调。

 

知情人士称,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像一些官员和政府顾问主张的那样创设一个“超级监管部门”,将权力集中于央行,因为这将需要一些权力集团放弃手中的权力;相反,领导层可能采取力度没有那么激进的措施,比如在与其他监管机构协调方面,赋予中国央行更大的话语权。

 

这说明了什么?

 

实际上,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是直指了目前金融监管最大的一个弊病:一行三会在各自为政下的缺乏配合。

 

正是由于金融监管的不协调,促使金融界乱相频出,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央行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一行三会”这四大监管机构中当中,担纲成为戏份最大的男一号。




许多人还不明白,这对金融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金融监管的协调,是如此重要?

 

让我们从头说起。

 

为本轮经济埋下伏笔的,是大水漫灌式的信贷扩张。为了追逐高利,无数机构、企业和个人。

 

其中,就有以严格风控为生存法则的银行,以金融创新之明行炒作套利之实。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一个个金融衍生品横空出世,表外业务、理财业务、通道业务、资管业务、委外业务......形形色色的名称,玩着击鼓传花的把戏。

 

虽然仅仅是在金融机构之间体内循环,但是由于一环套一环、来回加杠杆,所以虽然并没有创造什么实体财富,但内部创造的货币量却失去控制式地增长。

 

这些来回空转凭空套来的资金,大多数未流入实体企业,而是进入了房地产、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市场。

 

于是,我们看到现在,到处都是看不完的金融骗局,到处都是清不完的过剩产能,到处都是治不了的高企房价。

 

我们在痛斥这些套利行为时,有没有想过,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的体制出现漏洞,才让这些机构如此放纵?

 

目前,我们的监管框架是分业监管,但我们的金融产品大多数都是混业产品,这就好比“自家的孩子自己抱”,一定是有的“孩子”没人抱、有的“孩子”抢着抱。

 

由于不同机构从事相似业务所接受的监管强度并不相同,于是资金便在不同的金融产业类别之间游走,跨市场套利机会由此滋生。

 

比如,广东的银行在做通道业务的时候,不找广东本地的券商做资管产品,而是大老远跑到上海,找上海本地证券公司合作,发行资管产品。这样,本省的监管部门就更不方便监管。

 

而且,由于金融机构成为了监管机构的一亩三分地,监管机变成了被管理机构的“婆婆”, 所以要为机构负责。


因此,监管者不是代表政府去监管金融机构,而成为了他们的保护者,甚至与其行政升迁挂钩。

 

这样一来,监管者反而成为了被监管者的利益代言人。乱象,由此滋生。

 

这就好比是“牛栏关猫”, 看似有栅栏,但对猫基本没有约束。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为这种“牛栏关猫”的制度漏洞,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比如2015年的股灾,正是由于证监会与银监会的不协调,那些场外配资监管最黑暗的地方出了问题。

 

这些年来,有相当多的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利用监管的漏洞,大打擦边球,大玩“监管套利”。


但是现在,国家祭出了“加强监管协调”这把尚方宝剑。

 

虽然仍是处于分业监管模式,但央行戏份加重,监管权利统一到央行手里,让央行拥有更多的建议权、干涉权、信息获取权,成为金融监管中毫无争议的男一号。

 

在央行的牵头下,各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统筹,制订统一监管办法,就能实现“猫栏关猫”,压缩非法套利空间。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此时的“加强监管协调”,还有另一层深意。

 

面对步步紧逼的危机魔咒,国家拔剑出鞘,亮出了货币政策收紧的大招。但在现有体系下,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于是就会诱发竞争性地收紧政策。

 

这段时间,我们的确看到了信用体系的过快收缩,产生了一些“过度去杠杆”“无序去杠杆”的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防止金融危机的核心,在于“金融去杠杆”;而“金融去杠杆”的核心,则在于”加强监管协调“。

 

况且,在这个空前危险的时刻,我们的央行,必须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需要强化央行承担金融稳定职能方面的条件,需要央行的货币、汇率政策更加有效,因此需要成为当之无愧的男一号。

 

如果说“金融去杠杆”的流动性收紧,是至高无上的大政方针;那么,”加强监管协调“则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战术。


这就像是当年大秦帝国的强势崛起、一统天下,正是有赖于“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

 


那么,这对我们的微观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澄清我们认识上的误区,错认为是央行牵头加强监管协调,就意味着央行需要兜底。

 

现在的央行,已经到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出手的时刻。


它的主要目标,是支撑整个金融体系,而不是个体金融机构;最后贷款人的存在不是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而是缓解金融冲击的影响。

 

国家的底线是守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那么这就意味着,系统性风险不能有,但区域性风险可以有。

 

那些还在疯狂扩张、疯狂加杠杆的金融机构们,到了幡然醒悟的时刻,国家不加区别救助的时代已经过去,从今往后,你们自己犯下的错,要由自己买单!

 

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这些金融机构的过度投机、过度负债,从而促使大量信贷资金的入市,已经让我们的资本市场变成了一个资金池,大起大落时有发生。


加之体制的漏洞,我们的资本市场,已经演变为庄家的造金窟、散户的埋葬地。


而监管短板的补齐,无疑能促使资本市场更加稳健有效运行,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全球空前紧张的时刻,我国潜藏的一定风险让许多人感到绝望,看空看衰者蜂拥而至。


但历来,没有人能靠做空自己的国家发财,那些唱空中国、制造中国崩溃论的妄言者们,往往自己先走向崩溃。

 

或许是国运、或许是国家、或许是人民,正是这些坚不可摧的力量,才让中国在数次危机中死里逃生,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推荐两个不错的微信公众号:

经商(ID:jsh867)钱生钱(ID:qsq005)
欢迎亲们留言并点击右上角把创业财经汇置顶,第一时间免费接收内容推送

喜欢本文亲们,请在页尾点评,点赞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