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四线城市悲歌:热闹都是一二线的!

2017-10-30 创业财经汇


作者:张银银

来源: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


抢人大战进入高潮,三线城市也没有置身事外。


近日安徽滁州出台的人才购房新政,不可谓不狠:未享受过住房优惠政策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在滁州市区购买首套不超过40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可享受住房总额100%补贴。这是要白送房子的节奏吗?



另外,新政还规定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满足条件后将给予8万元购房补贴,同样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则给予4万元购房补贴。


就在今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也发布了人才购房补贴政策,最高补贴100万元。


人才争夺战里,三线城市真的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吗?


1、面对一二线施压,三线城市不得不抢人


人才争夺战里,更热闹的似乎是一二线,毕竟他们动不动就抢占了当日的头条。


什么北京未来五年建住房超150万套,优秀人才拟可落户;上海大搞纯租赁住房;武汉出台了大学生8折买房来高调“抢人”……


三线城市出台政策抢人,与其说是战火蔓延,不如说是不得不抢——比你大的城市都抢了,你不抢还怎么活?哈哈。


另一方面,现在新兴产业的发展空前,一些老办法已经解决不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人才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三四线城市现在也在大搞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这些都需要人才去执行。而正好,一些在一线城市或明星二线城市工作或学习过的“人才”,因为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等原因,而开始考虑是否要“回家”发展。


在此背景下,如果这些三四线城市发展也如火如荼,又让人有用武之地,那么出台的抢人政策将会大大推动,他们的想法转化为“回家发展”的行动。每一项政策都像在扯着嗓子向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喊:送户口,送房子,送钱,你到底来不来?



这样的“揽人术”,除了滁州、芜湖,还有很多城市正在上演,比如说上海的“域外通勤地”嘉兴、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中山、工业重镇湖南株洲等等。


多年的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在中国,地方政府强力推动的产业,政策、资金都不成问题,人才往往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人才的自主性最强,也是技术偏好型产业的关键。


2、部分三线城市房价对大学生来说,似乎也够不友好


虽然没办法和一二线来比,三四线城市近些年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假期回老家过节,惊叹于这座南方的三线小城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离开的这些年里,商业综合体一个接着一个的建,周围的许多设施都在逐渐翻新。各种高档小区也轮番上场,变化大得惊人。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是三线城市,但近几年市区的房价猛涨,直逼省会城市。动辄近万元的房价,真的合适吗?


说出来可能有些朋友会难以置信。但以Wind统计数据为基础,用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减掉全国30大中城市销售面积后,三四线城市市场占全国市场比重长期保持在77%-90%之间。真是低调而沉默的“大多数”。


不过三四线楼市这么火爆也可以理解,想想近两年,多少调控压在一线城市,可是面对M2的不断增长,资金总要寻找出口。以去库存为主基调的三四线城市很容易便成为投资目标。


再加上2015年在三四线城市大力推行的棚户区改造,也给三四线城市楼市加了热度。住建B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三四线城市棚改建设规模606万套,货币化安置占比48.5%,住宅去库存规模约为2.5亿平方米,占全国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的18.2%,据此可推算套均面积为85平米左右。


2017年5月,高层确定今后三年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确保2017年完成再开工改造600万套棚改任务,同时实施2018-2020年3年棚改攻坚计划,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


根据住建B数据,货币化安置将提高到60%,这样推算,2017年棚改形成住房的刚性需求将达到360万套,按套均85平米计算,2017年棚改带来的住宅需求将达到3.06亿平米。


从各种报道中的三四线城市楼市火爆、土地拍卖“抽签”、新房“摇号”等看,尽管房价相对收入也不低,但至少目前需求还很旺盛。这种火爆可持续吗?对人才的流入真的没有影响吗?


3、落寞的三线城市何去何从?


严格来说,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的称呼是个非官方概念。


为了进行住宅销售价格调查,国家统计局曾将国内70个主要城市划分为三类:


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

二线城市为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其他副省级城市共计31个城市;

三线城市为除此之外的35个城市。


相比于没有异议的四个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榜单颇有争议。《第一财经周刊》在2013年根据一系列政Z、经济指标评出了中国的15个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和无锡。这些城市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二线城市。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现在也适用。


棚改拉动了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内需,提升了GDP指数,将这些城市的房价推到和一些省会城市一条线上。但论综合实力来看,却被人家甩了一大截。无论怎么抢,北上广深,以及二线城市留人的基础和能力始终是很强的,人才都在用脚投票。



前不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先生,就在其最新的研报中表示,尽管国内人口流动放缓,但大型城市无论常住人口增长,还是外来人口占比,都远高于三四线。因此,人口仍在向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区位、经济或政策优势明显的强三线城市集中。


这代人里,周边的亲朋好友也鲜有人毕业后回三线老家发展。不是去了省会就是明星二线城市或一线。


曾经一度,因为故乡小城优美的园林环境和各种生活交通的便利,我一个朋友有回去的冲动,但冷静思考之后,她又放弃了。


因为她可能面临无工作可找的局面。对于不少朋友那样的,除开考公务员,或去机关报社,可能没有什么其他适合他们的对口工作了。


人才争夺,说白了就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光鲜亮丽背后,还得有干货来支撑,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营商环境,还有细节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和发展前景。而恰巧是在这些方面,一二线城市要胜出太多。

创业财经汇

创业&投资好助手

经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推荐两个不错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