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春节为什么不回家?尬聊、借钱、阶层鄙视链...答案个个都很扎心!

2018-02-09 猫哥 创业财经汇


来源:大猫财经(caimao_shuangquan)


倒计时,距离春节还有6天。


如果工作在本地,等着你的是下班那班公交车或者地铁,而工作在外地的,等着你的是哪个飞向家乡的航班或者通向家乡的火车。


归心似箭的同时,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丝犹豫呢?


量子物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薛定谔的猫,而我们把即将到来的春节,也可以叫做薛定谔的春节,因为不到那个时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将经历什么。而通常,这些遭遇来自于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群体——亲戚,以爱之名,锤炼你的情绪。


01

这个春节你将遭遇什么?


遇到这个问题,猫友们可谓是不吐不快,都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已经有过的遭遇和即将面对的遭遇。


年轻人的对象、已婚人士的二胎、有娃人士的孩子成绩和老人的退休金,堪称春节的四大佐餐话题。当然如果你认为只有这些,那真是too young toosimple,sometimes naive。


①被“安排好”的宴席

@猫友小姐姐:春节还没到,家里已经把几天内的饭局订好了,打电话过来只是通知一下时间地点,而且对方点名要求一定出席。然而腊月二十六(2月11日)虽然是周日,但是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通知,那天是一个工作日。想要开口拒绝的时候,对方说:这是我家组织的团圆饭,其他各家都来了,你这个常年生活在北京的也不能不来,工作这么多年了,还协调不好一个假期吗?


我:·······


去吧,单位请假、协调工作安排、车票改签,一系列的繁杂的手续,就为了吃一顿饭?不去吧,在亲戚那里就会被贴上“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标签,免不了要遭包括邀请人在内的亲戚们的白眼。这还不算,春节几天,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团圆饭”都已经安排好了,由不得我不去。


②不考公务员都是loser

@猫友Alan:在亲戚们那里,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有没有“稳定的工作”,而这个稳定的工作的概念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考上公务员,再不济也得是事业单位。


我姑姑的口头禅就是,你看我儿子你表弟,去年考上了广播局,已经是股级了,过两年咋也得是副科级了吧;再看看人家那XXX,眼瞅着就奔着副处去了。你看你,干了这么多年还是个销售,没多大出息,回来考个公务员多好多安稳。


可以说是苦口婆心,而且多年以来依然“痴心不改”。在他们眼里,公务员是官,其他的是民,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啊,是那个在连这点道理都看不开的loser,即便我的一个月月收入比她家四人月收入的总和还多。


③小赌怡情,小赌怡情

@猫友小天:不知道什么时候麻将、“扎金花”成了春节的必备节目。参与者管这个叫“玩”,当然我们也都知道,那是赌博。可能你有时候会想义正言辞,但是他们告诉你:小赌怡情、小赌怡情。


我是顶烦这种说法的,甚至在家族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例子的,就是从这“小赌怡情”中开始,然而这种所谓的小赌怡情的赌局依然是屹立不倒。我曾去过一次澳门的赌场,看到过一些赌徒,那样子和家里的那种“小赌怡情局”真的是差不多。


最可怕的是,打麻将还通宵。打麻将的那个声音大家都知道啊,如果激动起来,打牌的声音能掀翻房顶。这时候如果你想睡觉,那么房间的隔音效果特别好,要么就是你的睡眠质量特别好,别指望出去找地睡,因为马上有一个声音出来直至你:大过年的不在家睡觉出去开房间,你是要造反么?


④尬聊隐私

@猫友巴特尔:说实话,回到家最尴尬的问题就是尬聊。“有没有女朋友”、“啥时候结婚”这样的话真的只是小case,最怕的事情是遇到本就生疏的亲戚,找你聊并不想聊的话题。


如果聊及工作,必问工资收入,延伸下去,工资这么高(低)啊,有没有灰色收入啊,现在存多少钱了,能凑齐首付吗?


如果聊及朋友,必问对方工作和生活,延伸下去就是对方的家世背景,结婚与否,如果没结婚,还得顺道催一下,咋还不结婚。


尬聊最可怕的一点是,如果是长辈来关心你的生活,总不免会问一些隐私问题,如果你不回答,对方救会说:我是你大爷,你还跟我谈隐私?


去年,我就以我妈烫到手为由,接过了厨房炒菜的活儿,杜绝任何尬聊的长辈。


⑤借钱,且不还

@猫友赵赵:在亲戚眼里,我上了大学,留在北京工作,就成为亲戚嘴里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也因此,我现在是“过得好”的的典型。然而问题也就来了,“过得好的”要接济一下“过得不好的”成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简直不能更有共鸣。借钱的前提是,首先我得有钱,其次他得能还钱。但是,亲戚借钱是不太管这个的,想当然的认为我在北京工作,就是日进斗金,自然就是有钱人。


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借了,之前的借款还没还,又来借新的。过春节,说轻了,没有效果,说重了了,又怕拂了面子,左右为难,可是我还在为家乡的房子而奋斗呢,哪有什么资本来扶持别人。


后来,他退了家族群,临退之前,还骂我这只“白眼狼”。


02

为什么?


如果要是细聊起来,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但是,我们有没有深究过,这是怎么了?怎么那个曾经疼我的三姨也成为了这样的亲戚?


猫哥觉得,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就与“亲戚们”之间竖起了高高的壁垒。


①教育程度的壁垒

大部分人回家,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读傻了吧!”


这是一个万能的句式,在你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们的理论教育的时候,他们总能轻易地祭出这句来作为最终的反驳武器。如果是三观上不合,你就是“读书读傻了”;如果是历年分歧,是你“读书读傻了”;如果是你拒绝了某件事,那么你就是“读书读到六亲不认了”。


其实这道壁垒并不是谁主动竖起来的,而是一个“被动技能”,受教育程度决定了这个壁垒的高低。


比如,并不是所有的亲戚都是这样的。当你在遭遇亲戚逼婚的时候,出面帮你解围的可能不会是最疼你的三姨,而是你同样没结婚的表姐;当你被问及隐私的时候,从旁把你拉开的可能不是视你如亲子的二大爷,而是你同样大学毕业的小姑,当然她可能也会同样被贴上了“读书读傻了”的标签。


当然不是你读书读傻了,而是随着你读的书越多、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这座壁垒也就更高了而已。


②代际壁垒

在独生子女政策前,不少家庭都有兄弟姐妹的,而即便计划生育之后,少数民族的二胎政策也是放开的,一家两个孩子的情况也很常见,更不用说超生的了。


代际壁垒是普遍存在的。兄弟姐妹通过升学等方式进入了更好的城市发展,甚至留学海外,生活方式和观念之间的不同都是存在的,甚至有的也是不可调和的,甚至与自己的父母,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歧,更不用说在亲子关系之外的“亲戚”了。


③阶层壁垒

当然最本质的原因,还在于阶层壁垒。当然,在中国,坊间关于阶层的划分,都有不同的标准,有人认为是纺锤状才是社会的理想状态,当然也有人说现阶段中国还处在金字塔状,但是无论哪个形状,你和被你嫌弃的“亲戚”可能都不会在同一个阶层里。


一方面,阶层壁垒是可以打破的,毕竟有的父母终其一生,就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走出自己所属的阶层。而自然的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社会的丛林法则是竞争。在某个层面上,你是竞争中的胜出者,所以得以突破阶层壁垒,上升到你梦寐以求的文明社会。


但是在另一方面,阶层壁垒又是坚固的,能打破的又是少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是你和“亲戚们”的对立。其实这种对立,也是市井风气和城市文明的对立,互相对对方都是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是矛盾的本源。你惊异于他们的价值观趋同,他们也惊异于你的标新立异。


知乎网友@爱智人 有一个总结,他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聚会,就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意识的大碰撞。


这个总结精确地反映出了阶级壁垒的现状,如果按照天然的血缘关系,这群人士可以划分在一个圈子里的,但是在血缘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中,又能够在这个圈子中划分出新的阶层关系。这个阶层关系也会产生出一个“鄙视链”来: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


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就产生天然的优越感吗?也不完全是,这只是社会按照这样的方式进化所产生的尴尬的副作用,你不能说它都对,但也不能说它全错。


当然,再不喜欢,家还是要回的。


前两年有一首洗脑神曲《春节自救指南》,已经红了好几年的这首歌,依然还是那么具有现实意义。



软化各种壁垒,就如歌里唱的一样,还需要爱常相随。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吧👍

创业财经汇

创业&投资好助手

经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推荐两个不错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