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利润是阿里2倍,收入超BAT总和,市值达万亿的迪士尼帝国,是如何修炼而成的?!

2018-02-11 创业财经汇


(迪士尼宣传片,截图自网络)


迪士尼到底有何魅力吸引这么多游客争相前往?又凭什么能够不断推出爆款产品?

 

这背后蕴含着怎样巨大的商业价值?

 

今天来揭秘一下这个利润是阿里巴巴2倍,收入超BAT总和,市值达千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万亿)的全球最大文化娱乐巨头——迪士尼帝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70jlbic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迪士尼动画诞生92周年浓缩92秒的「精华剪辑」


产品形象:流水的公主,永恒的追梦

 

在全球传媒巨头中,迪士尼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涉猎最广,但基本是从动漫影视和互动游戏两方面进行上行资产控制和下行渠道拓展,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研发的。

 

已经有90余年历史的迪士尼,将其推出的全部动漫影视人物列出,估计负责下滑得大拇指都要抽筋了。我们仅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六类:

 

NO.1米老鼠系列:迪士尼第一笔授权业务


(代表人物:米老鼠、唐老鸭、高飞、布鲁托、黛丝、米妮)

 

其实米老鼠最早的原型是“幸运兔奥斯华”,但在1928年时,该形象的所有权被原发行商恶意夺走,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在奥斯华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米老鼠因运而生。或许因祸得福,米老鼠的形象更符合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对轻松愉快卡通形象的喜好,一时风靡全美。

 

这时的迪士尼动漫形象更多地体现出乐观、诚实、自信、独立、善良、勇敢等人性的良好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米老鼠是迪士尼的第一笔授权业务(家具),后来产品线开始逐渐延伸到文具、玩具、服饰等。

 

NO.2迪士尼的公主们:每个女孩心中最初的梦


(代表人物: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小美人鱼、蒂安娜、梅莉达)

 

无论是美国还是全世界,想要找到一个不知道白雪公主、灰姑娘或睡美人等迪士尼公主们的女孩,恐怕已相当困难。

 

自1937年第一任白雪公主成功后,迪士尼便开始了它的“公主系列”,因为迪士尼坚信“每个女孩、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公主梦”。

 

早期的公主们基本都是被拯救者,相对来说,主观意识呈现的是一种被动状态。体现出的,首要是“美”,突出外在,有意中人谱写浪漫故事;其次是“善”,强调内心纯净。

 

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在90年代后,迪士尼公主逐渐融入了美国女孩的现代个性,大胆追求自由,形象也逐渐变得立体饱满。

 

NO.3小熊维尼系列:迪士尼外购的第一个动漫形象 

(代表人物:维尼、跳跳虎、嘟嘟、皮尔猪、屹耳驴)

 

小熊维尼和米老鼠、白雪公主系列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并非迪士尼自制动漫形象,而是从外收购得来的。1961年,迪士尼购入“古典迪士尼”(区别于现在的“迪士尼”),经过重新绘制,推出外型可爱、个性憨厚的小熊维尼。

 

小熊维尼系列的故事里面几乎没有人性的深度碰撞,而是构建一个让小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的真善美空间。

 

小熊维尼也是迪士尼后来衍生产品较多的一个动漫形象之一。其带来的产品形象附加值也让迪士尼获利颇丰。

 

小熊维尼在中国有着更特殊的意义,呵呵呵呵……

 

NO.4皮克斯系列:迪士尼的绝处逢生之举


 
(代表作:《玩具总动员》、《超人特工队》、《汽车总动员》、《疯狂动物城》)


成功收购皮克斯,估计可以成为迪士尼发展史上值得骄傲的战略举措。光看皮克斯的三位创始人——来自卢卡斯电脑动画工作室的埃德和约翰,以及被苹果公司“放逐”的乔布斯,就能预想到这个公司的实力。

 

皮克斯和迪士尼在1995年就联合制作了《玩具总动员》,这是首部完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的动画长片,全球票房达到3.6亿美元。但随后两家公司开始了近10年的恩怨情仇。

 

这时开始,美国动画开始走高度拟人化、平民化的角色(即使是超人),并赋予女性主体意识的路线(区别于迪士尼早期公主的被动情感),涉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众参与感强。

 

2006年,迪士尼耗资75亿美元以换股形式获得了皮克斯40%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随后在2010年推出的《玩具总动员3》,成为了第一部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动画电影。

 

NO.5漫威系列:与其争不如直接买


 
(代表人物: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托尔)

 

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势挑战,最霸气的方案就是收了它。

 

迪士尼几乎所有业务都与动画内容密切相关,同时漫威出品的蜘蛛侠等超人英雄形象的市场热度却很高,与米老鼠等童话卡通形象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迪士尼的形象管理在商业拓展上面临挑战。

 

2009年迪士尼再次斥资42.4亿美元以现金加换股的形式并购了漫威,将众多漫威旗下的动漫人物收入囊中。

 

漫威的动漫主要走现实路线,扎根于残酷的现实环境,实际上整个超级英雄系列形象满足了美国人的英雄主义情节。

 

NO.6卢卡斯系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

 

卢卡斯在美国科幻影史上占有王牌地位,在没与迪士尼结盟之前,卢卡斯的“星战系列”在电影、电视、玩具、主题公园方面就已经拥有了很强的获益能力。

 

因为人们逐渐开始向更脱离现实、更讲究特效的电影靠拢,这种模式乃至到现在一直影响颇深。

 

迪士尼在收购皮克斯、漫威后,再结盟卢卡斯,助其在科幻领域进行拓展的话,那么迪士尼在动画领域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卢卡斯的动画主要打造出的是一些老少皆宜的智者、深受男性喜爱的战士以及吸引小孩的机器人等形象,更多的体现的是在虚拟太空世界中实现的征服欲和战争狂想。

 

有了这些历史悠久、粉丝基础广泛的经典动漫人物作为乐园的主题元素,上海迪士尼门票被疯抢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据统计,现存的5家迪士尼乐园的盈利情况并不十分乐观,目前只有东京迪士尼表现最好。

 

巴黎迪士尼连续亏损10余年,香港迪士尼也是亏损近10年。

 

巴黎不盈利的原因是因为欧洲文化对迪士尼是存在排斥心理的,而香港迪士尼亏损的原因在于股权模式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是高投入低股权,投入了90%的资金,却只有57%的股权,不过可悲的是亏损的是地区政府,迪士尼却从中获利颇丰。

 

组织架构:霸道?温和?能赚钱就行!

 

从不知名的小型动漫企业到全球传媒业巨头,除了创始人从0到1的创举外,历任CEO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迪士尼成立至今,已经历6任CEO。

(迪士尼历任CEO:洛伊—多恩—沃克—米勒—艾斯纳—艾格—?)

 

华特·迪士尼:明明可以靠脸,偏要拼才华



谁能想到米老鼠之父——华特·迪士尼最初因画工差,没到1个月就被广告公司轰了出去。他先后多次创业失败,终于在1923年,一家纽约动画发行商看上了他的《爱丽丝仙境》系列。

 

《爱丽丝仙境》系列播出后好评如潮,原以为春天来了,华特乘势制作属于自己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瓦尔德。没想到的是,发行商却把幸运兔奥斯瓦尔德动画片的所有权抢走了。

 

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没了幸运兔却来了米老鼠——米奇。这只给心上人唱歌求爱的无害小老鼠一夜爆红。它如同所有怀有梦想的小人物,纯洁、正直,给这个烦躁不安(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代带来慰藉。

 

1931年,华特凭借米老鼠电影《威利号汽船》获得了人生第一座奥斯卡金像奖。

 

1934年,华特决定拍摄有史以来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这个迪士尼公主系列的鼻祖从此诞生了。但是为了制作这部动画,几乎让华特倾家荡产,虽然这部动画再次让华特摘得奥斯卡奖,但此后20年,华特一直在给银行还债。

 

华特这种一直追梦,一直醉心动画的美好,一直追求爱与家庭的文化内核始终贯穿迪士尼整体系列。


迈克尔·艾斯纳:从20亿到461亿的迪士尼“暴君”



艾斯纳可谓是迪士尼的传奇人物,但纵观其就任的20余年里,第一人CEO洛伊之子——洛伊·爱德华·迪士尼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几乎可以概括为“成也爱德华,败也爱德华”。

 

迪士尼第一任CEO洛伊(华特的哥哥)之子爱德华协同大股东巴斯家族反对第四任CEO米勒的保守经营策略,在这样的前提下,推动了艾斯纳就任迪士尼CEO。但在2004年的时候,艾斯纳与爱德华的斗争加剧,股东大会43%股东投票反对艾斯纳任董事长。2005年,艾斯纳辞去CEO一职。

 

出身ABC的艾斯纳,立足的第一步就是并购ABC电视网,为迪士尼建立系统化的发行体系,ABC持有的ESPN80%股权创收显著,但并购对象体量大、整合耗费资源多,同时也影响迪士尼对互联网发展初期的业务反应速度和精力投入。向新媒体转型,探索互联网战略市场占有率落后,品牌管理不佳。

 

在主题公园方面,艾斯纳开始海外扩展,大规模输出迪士尼文化,主要体现在其先后建成了东京迪士尼和巴黎迪士尼,并启动迪士尼邮轮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东京迪士尼业绩不错,但与精明的日本人相比,急于拓展变革的艾斯纳还是在授权模式上吃了大亏,错失了大量获利机会,或许香港迪士尼在分配股权时吸取了东京迪士尼的教训,出资90%的香港区政府却只换得了57%的股权,且仅能从门票方面获取盈利,酒店、邮轮等衍生品的获利则全归迪士尼所有。迪士尼在文化方面无法得到欧洲的全面认可,致使巴黎迪士尼的业绩极差,这让迪士尼背负了较大的财务压力。

 

艾斯纳任职期间,更多重心是放在动画制作上的,推出了多部卖座动画,使僵硬陈旧的迪士尼动画得到复兴。

 

但艾斯纳是出了名的“暴君”,管理风格十分强硬,体现最明显的就是“驱逐”动画总监科兹·恩伯格,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虽然与皮克斯合作推出《玩具总动员》,但艾斯纳压榨皮克斯的行为让乔布斯颇为不爽,甚至放话:“只要艾斯纳在位一天,就没有和迪士尼合作的可能性。”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下,迪士尼在动画领域的地位着实令人堪忧。

 

但不可否认的是,因艾斯纳的众多举措,迪士尼由一个市值20亿美元的中小型企业,仅用20余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市值高达461亿美元的全球传媒巨头,艾斯纳绝对是功大于过。

 

罗伯特·艾格:华尔街最不看好的温顺CEO



迪士尼似乎格外偏爱出自ABC的人,第六任CEO罗伯特·艾格是在1996年随ABC被并购加入迪士尼任ABC总裁的。

 

霸道总裁惹下的麻烦,急需继任者以较为温和的性格和方式加以解决。在性格方面,至少艾格过了初试。

 

但当时《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毫不客气地指出:“无论是华尔街还是好莱坞,都没有人认为艾格是接任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的最佳人选,因为他缺乏一个大公司领导人所需要的沉稳。”

 

回应外界质疑的方法,只能是改变迪士尼的困境。温和的性格,成功助艾格收购了皮克斯。此次收购后,迪士尼将动画作为优先战略,追求高质内容,且皮克斯的创始人之一约翰兼任主题公园的创意顾问,联动了动画和主题公园两大重要业务。

 

迪士尼作为全球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必需的就是创造力,但相比华特、艾斯纳、乔布斯、卢卡斯等,艾格似乎除了温和以外,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了。但艾格用实际行动给外界上了一课,缺乏创造力?没关系!我可以买!

 

传统动画没有创造力,就去买个生产真人电影的皮克斯;真人电影没有创造力,就去买个吸引男性观众,创造超级宇宙英雄的漫威;超级英雄看烦了,那就再去买一个跳出地球,开发星球大战系列的卢卡斯影业。

 

同时,艾格进一步扩大了主题公园的国际业务版图,也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上海迪士尼诞生了。

 

一系列大规模并购使迪士尼的市值时至今日已达千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已超万亿)。

 

商业模式:自制起家,并购重生


 
(迪士尼帝国业务板块分类)

 

(迪士尼商业模式图)


(迪士尼业务板块图)

其实,通过上面介绍的迪士尼的产品形象和组织架构,大体上也能对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有所了解了。

 

从影视娱乐到主题公园及度假村、媒体网络、互动娱乐,再到衍生的消费品,迪士尼已经有了完备的一套IP产业链布局,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形容,迪士尼的IP构建了可以流转、增值的生态版图。

 

就《冰雪奇缘》来看,除了电影高票房、媒体网络的惊人覆盖率和收视率,“冰雪奇缘”的主题公园景点,就连主人公安娜和艾莎所穿的“公主裙”仅在全美就卖出了300多万条,按该裙每条售价149.95美元计算——也就是说光卖裙子,迪士尼就获得了4亿美元的收入,要知道《冰雪奇缘》在北美票房也就4亿多美元。

王健林曾叫板,「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乐园 20 年之内盈不了利」,但打脸的是,不到1年,迪士尼就赚钱了……这就是全球最大文化娱乐巨头的实力!


(上海迪士尼全景航拍)

 

(数据来源:网络、《商业史系列第1部—传媒巨头:迪士尼》)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吧👍

经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钱生钱

让钱繁衍子孙后代

推荐两个不错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