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要不是有浙江在,我都没想到长三角人口数据会这么拉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土城市笔记 Author 土哥涅夫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上方 “创业财经汇 ”  → 点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来源:三土城市笔记(ID:SantuCityNotes)



距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过去已经有快一周了。除了之前发过一个短版简析,始终没见三土推送详细的分析文章,惹得后台好几位老铁来问。


这里统一作个答复:之所以迟迟没动笔,一来因为最近手头好几个政府项目在忙,实在没有时间——作为补偿,给大家透露一个消息,浙江身为共同富裕示范区,不仅城里的未来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农村也即将启动未来村庄计划。村里的盆友有福了。


二来,我想等等各省更详细数据的出炉。现在,除了江苏各地市的数据还没公布,广东、浙江甚至更低一级,像温州、嘉兴各区县的人口数据都已陆续公布,我觉得是时候可以出来说两句了。



1、拉胯的长三角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将长三角、珠三角相提并论,认为彼此各有千秋。但从七普公布的人口数据看,长三角差珠三角真不是一点半点,要不是有浙江撑着台面,我都想不到长三角的人口数据会这么拉胯。


过去十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在一起,才增长了1960.8万,不及广东一省。增幅仅有9.1%。如果将长三角视作一个整体,这点增幅在全国只能排到第十位。


其中,浙江又以一省之力,贡献了长三角一半以上的人口增量。浙江也是全国主要人口大省中,唯一一个增幅可以比肩广东的省份,达到18.63%(广东是20.81%)。


长三角另外三个省市,江苏,7.74%,全国13位;上海,8.04%,全国12位,增量(185.17万)比主要竞争对手北京(228.07)少了40多万。


要知道,过去这些年,北京一直在执行最严苛的赶人计划,而上海跟风了一阵后,最近这两年又开始悄悄放松。先是临港调低买房社保时限至3年,然后又是五大新城未来15年各聚100万人。无奈作为老龄化率全国第一的城市,上海的人口后劲严重不足,按照现在的增幅、增量,到八普时,人口总量被广州深圳超过也不是不可能。

但江苏、上海的情况还不是最糟的,长三角人口数据最惨不忍睹的,没想到竟然是安徽。

过去有一种论调,觉得低出生率的江浙沪之所以不愁劳动力,主要是靠隔壁的安徽在默默造人输血。但从七普的数据看,安徽不仅人口增量、增幅低得惊人——10年才多了152.66万,甚至不及上海一个市,增幅在正增长的省份里排名倒数第四,而且人口总量也是长三角三省(上海作为市,不算)中最少的。特别是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这项,比浙江足足少了600万。


所以,以后别再宣传什么安徽人民为江浙沪的繁荣做贡献了,在生育率普降的大背景下,想办法把安徽人民留在安徽才是王道。另外,合吹也可以歇歇了,人口天花板摆在那里,就算你产业上把把赌对,也没法达到杭宁苏的高度。

2、出人意料的中部人口颓势


安徽的情况并非个例。

事实上,除了已经躺平的东北外,中部六省是几大区域中人口表现最差的。即使是人口增长最多的河南,十年增幅也仅有5.68%,排名全国第17。剩下的安徽,2.57%,正增长省份中倒数第4;江西,1.39%,倒数第3;湖南,1.16%,倒数第2;湖北,0.9%,倒数第1;至于山西,直接-2.23%,除开东北,也就内蒙(-2.66%)比它更差了。

中部地区人口表现为啥那么差?因为没看到各省的具体报告,所以无法给出定论,大致想来应该有这么三方面原因:

一是全国性的生育率下降,这点没啥好说的;二来中部地区多为劳动力输出大省,随着各地抢人大战兴起,很多原本漂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的劳工开始落户融入当地,导致输出省份人口实质流失;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中部地区虽然有武汉、郑州等几个中心城市,但毕竟不属于国家规划的“四极”序列,所谓“中三角”也是名义大于实际。

在这种情况下,中部省份要想扭转如今的人口颓势,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推进“强省会战略”。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多地将劳动力留在省内。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比如河南的郑汴城市带、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布局以省会为核心的都市圈或城市带,从而扩大省会的城市影响力投射范围,尽可能多的留住并吸引人口。

注意,我这里讲的是以省会为核心的都市圈或城市带,而不是说在省会以外老远八只脚另外规划什么副中心城市。

记住,在当下全国性的城市竞赛中,中西部省份每家有且只有一个出线名额,所以只有省会的城市副中心,而不存在什么全省的副中心城市。不信,过几天我们看宜昌、襄阳、洛阳等城市的数据。

3、难兄难弟的第三第四极

如果说中部地区人口颓势的原因之一是区域ZZ能级低,那么被中枢明确定位为“第三极”的京津冀、“第四极”的川渝,人口数据同样不尽如人意,就更引人关注了。

数据显示,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间,京津冀地区总共增长了596.43万人,增量还不及江苏一个省。正如上面提到过的,江苏的人口表现并不算突出,而且其起点基数才7866万人。京津冀加一起则有超过一个亿,比江苏多出了两千多万,可增量却还比江苏少。

换算成区域增幅,京津冀地区仅有5.7%,排名全国16位,跟河南、山东、陕西、青海一个水平线。丢不丢脸,害不害臊?

特别是天津,继GDP跌出前10后,人口总量也被广州、深圳等城市赶超——六普时天津1293.83万,广州深圳分别只有1270万、1042.23万。其全市人口总量比2019年的抽样数据少了175.4万。虽说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与平时每年进行的抽样统计之间,数据经常会有出入,但如此大幅度的人口缩水(减量排名全国第六),本身还是能说明很多问题的。

至于川渝地区,过去十年人口增长了646.47万,增幅5.9%,排名全国15位,两项数据虽然都比京津冀要强那么一丢丢,但放到全国看,也好不到哪里去。

特别是四川常住人口数量被江苏反超这点,最是让人脸上挂不住。它也表明有些自媒体关于“中国人口进一步向长珠三角洲、京津冀、川渝地区集中”的观察,最多只能算是说对一半,后一半则明显缺乏数据支撑,有点想当然耳。


4、冷热不均的浙江


说完了长三角、京津冀、川渝、中部,最后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阵地——浙江。


总的来说,浙江的人口表现还是不错的,但省内城市间冷热不均的情况较为突出。其中,杭州十年增长了323.57万,在省内遥遥领先,总量极有可能超过苏州,成为长三角人口第二大城市。


杭州能否如愿?别急,5月18日,也就是明天上午10点,江苏省七普数据新闻发布会召开后,谜底就将揭晓。


但就算杭州真的超过苏州了,跟广州、深圳比,也还是差了一大截。过去十年,广深二市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597.58万、713.65万,总量达到1867.7万和1756万,这个恐怖增幅如果再继续十年(很有可能),那么超过京沪并非异想天开。到时中国的城市格局可真要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了。



至于杭州,之所以不如广深,主要因为它是中途发力。2015年之前,杭州每年的人口增量都在5万上下,2015年以后才开始逐年爬坡飙升。新增的323.57万人口数据主要是最近这几年贡献的。


不过由于产业跛脚,很多朋友普遍反映,除了互联网,杭州其他行业的工作远没广深好找,不少人从京沪跳槽而来后又悻悻而去。可见,要想保持杭州的人口后劲,首先得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这也关系到杭州城市层级未来能否更上层楼。


同样在人口数据上被珠三角同级城市碾压的还有嘉兴。虽然在浙江省内甚至长三角,嘉兴的人口表现还算不错,十年增长了近90万人口,排名全省第四。但拿去跟珠三角的同级城市一笔,就差强人意了。2010年六普时,嘉兴跟惠州人口都是450万左右,十年过去了,嘉兴增长到540万,而惠州呢?直接突破600万大关。



不仅在总量上,在人口结构上,浙江也比广东差很多。比如15岁以下少年人数比例,广东为18.85%,浙江则只有13.45%;而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广东12.35%,浙江却高达18.7%。可见浙江的少子化、老龄化程度都远超广东。


当然,浙江也有表现出色、甚至出人意料的城市,那就是金华,十年增长了168.91万,跟宁波差不多。而同为浙江四大都市圈的温州则只增长了45.09万,连金华一个零头都不到。不仅让出了人口第一市的宝座,而且用不了一两年,就将被宁波超过,跌到第三位。并且按照目前的增速,温州人口可能永远也到不了千万。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人口数据上颓的一批的温州,这两年经济表现却很抢眼,一季度GDP排名还挤进了全国前30。而金华大幅增长的人口却似乎并没有转化为经济成绩,相反跟前面嘉兴、台州的GDP差距越拉越大。说好的经济长期看人口呢?



同样令人看不懂的,还有一些县区的人口数据。比如嘉兴地区,过去十年,海宁、桐乡、嘉兴经开的人口比重上升,其他区县全部下降。说好的长三角一体化红利和上海人口外溢呢?怎么没溢到嘉善、南湖,平湖甚至还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400人),反倒是挨着杭州的海宁、桐乡,一个增长了26.92万,另一个增长了21.4万,双双突破百万人口大关。

这究竟是杭州的功劳,还是上海谎言的破灭?等江苏的数据公布后,看看南通的人口情况,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喜欢本文的亲们,

请在页尾留言,点在看,点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